主题:【原创】闲扯影视剧里的盒子炮 -- 忘情

共:💬107 🌺9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就不是上调了

而是一个扇面,还是斜的。效果好多了。

家园 5.2cm
家园 其实打手枪都有个问题,

就是拒枪很讲究,比如五四,你要是正向握枪,几乎不知道打那.因为指向方向单手的习惯一般枪都不是和你是同一个方面.但你把枪掉一下角度指向就改善很多.我打手枪就是拇指向左挪点,顺手伸直枪就用横四十几度的样子.反正我这样打枪有把握多了.要是竖着握枪.每次打都得瞄准.用横握你就敢不怎么瞄就开枪!

家园 直立据枪和正面瞄准.

刚工作的时候因为有民兵组织的关系,打靶比较多,几乎所有的老式的枪都打过:五四,五六冲,五六半,七九等等。

直立枪身的问题:

有一次打五六冲,一个厂领导也来过枪瘾,卧姿一百米胸靶。只见老大往那儿一趴,一抠扳机一梭子就全出去了。一报靶只中了一发,其他的全飞到天上去了。无他,老大没玩过枪,根本不知道如何控制。

有一回打七九,打过五六冲以后再体验它简直就不算打枪,二十五米跪姿据枪打连发简直太轻松了,所有子弹都能上靶,而且散布控制得很好。

盒子炮倒是真的没玩过,不过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那玩艺直立据枪估计子弹飞得更没谱了。土共当年子弹很金贵的,要想利益最大化当然要想办法喽,横扫一大片是个不错的选择吧。

正面瞄准:

五四打得不多,一次还是两次不记得了。当时受到的教育是双手握持正面瞄准,瞄靶心下沿七八环处,差不多了就击发。实践证明效果没错,五发子弹四十七环。

不过说实话这种方法没有什么实战意义,正面对敌这样瞄准除非是去做行刑队。

玩得最熟的其实还是五六半,瞄准基线长,射击精度高,当然火力强度是不行的。但没办法,就是喜欢啊。

家园 回答!

其实,大家或多或少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那就是驳壳枪的抛壳问题,而驳壳枪是向正上方抛壳的。不难想象,如果直立向前出枪连射的话,脑袋上会多多少个包。

所以,驳壳枪一般都是:

1.倾斜枪身射击。

2.手臂向着斜前方45度伸展射击。

这样就不会打自己一脑袋包了。

而驳壳枪连射是驳壳枪出现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的,所谓那啥就那啥了。

家园 南昌起义纪念馆那支枪是复制品

原枪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1958年筹建军博时,朱老总捐出来的。

军博里那根“朱德的扁担”是仿制品,而且还弄错了。当年那根扁担由红四军军需处长范树德替朱军长做好,一头书“朱德扁担”,一头书“不准乱拿”。朱军长的通信员朱良才发在《星火燎原》上的《朱德的扁担》一文记成了“朱德记”,军博于是按照这个回忆仿制了一根。范树德从监狱里出来后,接受党史工作者访问时提出了更正。1985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找到范树德,重新写了一根。这根要比军事博物馆那根“朱德记”更正。

家园 说说我了解的情况

首先得声明,我没打过盒子炮,我了解的知识全是二手三手乃至N手的。

正常情况下,管形火器(无论是枪还是炮),其射弹散布都是一个纵长横窄的椭圆形(无论在垂直面还是水平面上),比较符合人体目标的形状。所以不同兵种的进攻队形都是不约而同的横向队形。但是盒子炮不知是设计还是加工的过程中有问题,使得其射弹散布是横长纵窄的椭圆形,这样就和人形目标的外形不符,造成命中率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国的兵工厂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结果没想到中国人把枪一横,等于把射弹散布扭了90度,又恢复成正常形状了。

家园 很多手枪都有正上方抛壳的问题

我就亲眼见到五四式手枪抛壳经常砸在射手的脑袋上,有一回还掉进了一位在射击地线上卖骚的女中尉的领口,结果把咪咪给烫了……

家园 这个范树德太可惜啦

中华苏维埃供给部部长... 这要能坚持到胜利,怎么着一个中央正部级跑不了...

不知跑到老蒋那里做了什么官...

家园 像什么格牢靠、斯太尔、捷克CZ

好多好多型号的枪都是正上方抛壳,这样左手右手都能够用。

我的那只斯太尔用铜壳弹的时候还好,用毛子造的钢壳弹的时候,常常发生弹壳正正落到头顶的情况

家园 下回我一定要试验一下你说的方法!
家园 公鲨有限的几次手枪射击经历

五一式(记得有这东西,但现在人们都不大提及,搞得公鲨也不敢确定是否有51式手枪了)、五四式、七九式(?)和马牌撸子,每次虎口都被撞破。是否因为预先就遵循东湖珞珈的教导?

唯一能改善枪口上跳的办法就是将支撑点尽量上移,能够移到枪管的正后方最好

赔创可贴吧?!

家园 握把上是木片的是五一,塑料的是五四!
家园 谢谢 看来五一式还是有的
家园 内部还是有区别的

这里回答得不错

有人说51就是54的老爸...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