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我看津巴布韦土改(四续)-土地问题的解决路径 -- wage
这句话也可以套在希特勒和红色高棉的清洗政策上面。这些都是“虽然也死了很多人,但是对巩固政权是有好处的。”
使用暴力手段通过掠夺一部分人的财产,甚至是生命来硬性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看上去是个很完美的解决方案。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无数的人有着相同的想法。从陈胜吴广,到红色高棉。其结果呢?使用暴力手段,硬性分派,违背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结果是,社会契约被破坏,生产资料不能被合适的人所掌握。必然导致生产力的严重倒退,社会的动荡不安。
诚如你所说的,改革就是利益再分配。如何尽量少的在再分配的过程中侵犯“产权”和“人权”,才是考验执政者能力和智慧的地方。否则,一味的强行使用暴力,野蛮行事,恶花是无法结出善果的。可以参照台湾土改和大陆土改的后果来验证这一点。
红色高棉的做法是完全失去控制的自取灭亡之路。从人口比例来讲已经不正常了。华人被杀五成,越南裔全部被屠杀,高棉人被自己人杀掉的估计可能达五分之一。这对处于多民族包围的红色高棉政权的巩固上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客观地讲,即使越南“志愿军”不打过来,红色高棉的内乱也会导致其分裂和垮台。
-----------
非洲搞“土改”还有一个潜在的命题是:当初白人取得这些土地财产的时候,有没有通过暴力手段呢?
“同盟国认为,地主是日本旧统制体制的重要部分;(注13)旧地主与佃农间形成的生产关系,使农民生活贫困,是驱使日本对外侵略的重要原因。对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主动措施。1945年11月22日,内阁通过了《农地调整法修改法案》,开始第一次农地改革。此次改革对地主相当宽容,允许地主保留5公顷私有土地;原则上禁止没收地主土地。日本主动改革的原因,最大的是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必须采取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否则将会引起革命。“濒于危机的资本主义为了维持旧体制,不得不忍痛割掉地主这条蜥蜴尾巴。”但是,由战时选举产生的议会——其中有大量地主利益的代言人——连这样稳健的改革方案也难以通过。直到12月9日,GHQ公布《解放农民指令》,在外部压力下,议会才在删除重要内容后通过了法案。这证明,即使反分利集团的必要性极明显、时间极紧迫时,分利集团仍可能冥顽不灵。如果没有占领军作后盾,日本政府是不太会有勇气进行改革的,即使勉强进行也难以彻底。GHQ认为第一次农地改革“很不彻底,很不象话”,命令日本政府制定彻底的改革方案。日本政府迟迟不决,最后还是由同盟国制定了以英国计划为基础的方案,才进行了第二次农地改革。此次改革远较上次彻底:地主私有土地限制为1公顷;多余部分强制收买,并卖给原佃农。第二次农地改革使80%的佃耕地变为自耕地,由于改革涉及的人口中佃农占80%,可见改革的平均主义色彩是明显的。改革中地主采取了许多钻法律空子的抵抗行为,“违法行为几乎每村都有”。但是大体上改革进行得极为迅速而彻底。由于向地主支付的地价是固定的,所以在高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旧地主集团从此没落。地主制的消灭,使农民运动至少在一个时期内无从发生,保守的农村得以安定。更重要的是,在自耕农体制下,农民对农业的投资猛增,促成了1950年后粮食增产和农业技术革新。”
——是偶的大学毕业论文里面的内容,凑合看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土地赎买的资金哪里来?当然死的都不是岛上人
赎买之前政府业已掌握的大片土地哪里来?难不成感谢日本人替国府杀了又杀?
赎买办法中我也在考虑这个资金来源问题。
确实在思考原则上国家可以支付这笔钱,然后再通过通货膨胀以及对新兴产业的政策倾斜等手段实际上剥夺原地主集团的利益。
没想到日本就是个案例,不过没有那么激烈。实际执行中造成的通胀压力如何消化,就是个看点了。
现在想想看海峡两岸的土改方案,大陆的不必多说。台湾以首先迫使地价下跌,然后再以企业股票折兑的方式进行赎买,共同特点是在达到土改目的的同时都避免或者最低限度控制了通胀。从经济的角度而言恐怕是找不到更好的道路了。
抗日8年,究竟是大陆的牺牲大,还是台湾的牺牲大?大陆再加上内战阵亡数字,被镇压掉的,逃跑的。政府手上的无主土地应该远远多于台湾吧。台湾还有跑过去的几十万老兵要安置。
反观中国大陆,真正最后留下来被“革掉”财产,甚至是身家性命的,有几个是“罪大恶极”的恶霸地主?而在土改中,杀人最凶的,蹦的最高的,又有几个是真正深受压迫的“穷苦贫农”。那样的革命,为后面一系列灾害准备好了土壤。不要认为土改只是50年到52年发生的事情。合作化,公社化是土改政策的延续,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用硬性体制来阻止自然经济中的不均衡性。本来可以通过智慧和合适的手段解决的问题,因为领导人被新衣蒙蔽的双眼而变成灾难的开端。
使用暴力,以破坏基本社会契约为手段。
抗战造成的无主地,到不了TG手里,那是大小接收人员的桃子。国府早点立足于稳定民生,也不至于转进的如此之快。这些地,TG想要还得靠流血土改——把窃国者赶走~
兄弟你说到这是不是自己乱了?内战是什么?难道不是土改的一个步骤吗?走到这一步了,流血土改已经开始了,就不需要讨论赎买模式了,能赎买还打仗干什么?
要赎买,还有个最重要的东西——钱!!!!!总不能换一种花花纸,通货膨胀就自己消失了吧?TG擦干净金元券的屁股,已经是一个头两个大,黄金外汇几乎没有,上哪找钱再赎买一遍万里江山?
到55-56年,土改算得上是成功的,通货膨胀消失,国民经济恢复,粮食供应稳定。你要觉得TG不会赎买那就错了,有了赎买的能力,TG对工商业就实行了赎买。
公社化,你一定要说成是土改也可以,那确实是错了。但错和错不一样,那是两笔帐。走过头了和应不应该往这边走,要分清楚。
你要举可以举些更有可行性的设想来。
如果没有建设性的东西,只是翻来覆去的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就是废话
内战是土改的一部分??如果你硬要把连我们自己官方都希望切割掉的1946年开始的所谓“土改”和1950年开始的土改混为一谈的话,你只能给我党带来更多的耻辱。1950年至少还有所谓的“人民法庭”,1950年官方也不鼓励从肉体上消灭地主阶级。
至于窃国者,仅官方有记录的1950年10月至1951年5月7个月期间,就逮捕了150万人,其中处决50万人。多么可笑可怜的窃国者啊,有能力窃国,没能力避祸?!
至于新政府擦金元券的屁股,事实是,对于金元券,新政府采取的是限时限量兑换。以上海为例,整个兑换期间,收兑金元券36万亿元。兑换比例为1万金元券对1人民币旧币。这已经占了金元券总发行额的过半。而人民政府在自这期间,每个月新发行的货币已经达数千亿人民币之多。你一定要说兑换金元券给新政府带来了无比沉重的经济负担,请你稍微学习一下数字再做结论。
正式的新区土改,起于1950年中,终于1953年春。而在其后,由于自然经济的不平衡性。在土改后的农村,重新出现贫富差距。部分土改“积极分子”,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又出现赤贫化的倾向。因此,高层在土改中后期就开始提出合作化的思路。合作化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土改的成果。因此,他们是密不可分的。1955年底,毛泽东更是亲自指示合作化只需1956年一个年头就可以完成。到了1956年底,集体化农民达到97.2%。而这个为后来的3年“自然”灾害埋下祸根的55-56年,你居然说成是土改的成功?
新政府对工商界的操作要比对农民的操作细致和认真。换句话说,没有明火执仗,基本没有流血。不能说有多高明,但至少比土改做的好。但是根本原因不在于政府有钱了。整个公私合营实际核定的私股资产只有24亿元,从1956年至1966年发放10年的定息而已。
仅仅希望不流血,仅仅希望尽量少的侵犯人权和产权,就是废话?今天又听说昆明发生汽车爆炸,在这些爆炸案制造者的眼里,这些受害者又何尝不是他们“正义事业”的必要牺牲品?
新政府自己也曾经制定过比较切实的计划。为什么没有得到实施的机会?为什么皇帝的新衣总要维持到最后一刻?
你说的新政府那些“制定过的”“可行的方案”有哪些,不妨列出来讨论讨论,谢谢
通过土地赎买,实现和平土改,一直在我党内部就有讨论。还有之前搞过的减租减息运动,也是变相压低土地价值的一种有效手段。而这些手段和方式之所以被否决,是因为有人嫌这种方式太慢,太和平。
土改对待富农的政策,从一开始的保护富农所有土地和财产,到后来的限制,消灭富农的政策。一左再左。
三大改造的开始目标时间是15年,为什么会一减再减变成五年。在过程中出现的那么多问题,有人提,为什么没人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从这个角度看,也许流血真的是当初唯一的选择。问题可以有很多种解决方法,而悲哀的是,历史永远无法假设。
之前我们说的是赎买的问题,土地问题上赎买是否可行的问题,或者台湾那样的赎买是否可行的问题,一码是一码。
至于杀人的问题,好像第一你把解放后的镇反也混淆进来了,第二,“消灭地主阶级”本身并不等于要杀人,即使说执行中出现了扩大化,也不等于说如果不这样,就只能靠赎买。共产党的确可以采取柔和一点的政策,这个可以商榷,可赎买?请告诉我拿什么赎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