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尉迟恭的玄武门 (1) -- 史文恭
那就是为什么李二要叫住他的大哥,很可能是因为建成和元吉的警惕使得他的暗杀计划有夭折的可能,他想争取点时间,而元吉的攻击性举动让李二意识到如果再不动手,等到东宫卫兵来了成为混战就无法打了。
他抵御长林兵的作法也是合乎国法礼法的,因为太子的党羽是进攻玄武门,就是攻击皇帝。至于说宫门内发生了什么,不在守门大将的职责范围。
汉武帝戾太子,包括后来的唐玄宗都有攻击宫城的行为。选边投机投靠固然获利非浅,但是抵抗维护人君也是时人称许的。
这名字真可爱
根据政变学,擒贼必先擒王。玄武门政变的关键实际上在皇帝李渊身上。如果李渊登高一呼,二郎的手下除了几个死党以外可能马上就会作鸟兽散。偶觉得完美的政变计划应当是首先控制住李渊,然后再伏杀建成和元吉。因此当时可能发生的事情按照时间顺序应当是这样:
第一步,二郎带人潜入宫内,直接控制了李渊和他身边的人。这一步得到李渊的亲卫配合。世民把李渊关在船上。
第二步,世民的人控制了当时在宫里的大臣,如裴寂、陈叔达等人。立即隔绝中外的交通。
第三,建成在宫中的情报系统中张婕妤那条线还是向建成报了警。但是可能是囿于情报传递方式的原因,未能传递细节。建成对报警信号解读为“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而不是宫内大变。
第四,世民在玄武门内伏兵,自己带悍将埋伏在临湖殿,等候二人前来。二人来,则杀之;二人不来,则矫诏调宫兵和长安卫戍部队攻打东宫。
第五,倒霉的建成和元吉进了玄武门,被二郎带人干掉。
第六,派恐怖叔叔尉迟恭去吓唬李渊,把大权传给了世民。
二郎的计划很疯狂,因为宫中侍卫众多,凭几个人无异以卵击石。我估计可能是二郎亲自动手控制了李渊,然后逼使侍卫解除武装,再交给亲信看管。二郎自己再去杀建成元吉。
偶不是很同意世民的心理会有阴影。那些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同学他们的想法跟我们很不一样。
关键是看谁能控制李渊,只要控制住了李渊,二郎私自带兵入玄武门的罪名可以无限放大。届时太子的围攻玄武门是可以被粉饰成保卫李渊的正义之举。
东宫方两千精锐长林兵是李世民忌惮的,而且,他如果在李建成,李元吉还能自由活动的时候,企图挟持李渊来获得政变成果是不可能的。---一则,秦王府兵力不够,二则,作为司徒(国防部长)李元吉还有出征突厥的大军可调动,三则,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李渊反抗李世民的挟持,他将无计可施。
李世民的策划出自于房玄龄,杜如晦之手。。。水平是很高地。。
又,张公谨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张大素,一个叫张大安。两个都是史学工作者。。张大素参与了《后魏书》,《隋书》的编辑,张大安参与了注释《后汉书》
至于李世民本人的心理阴影,那是无可置疑的。否则,他这样的宿将,是不可能坠马落地的。
就是准备近距离格杀齐王。所以他没有继续射击,而是操一趁手的槊追了上去。可以想象一下,在追击的时候,手里挥舞一张弓,和用槊冲锋的不同。另外,李世民倒地的时候,槊应该还在手里,于是才有二李的对面争夺和比拼。
事情成败在此一举;而不是来自于对于亲情的负罪感。
对于象秦王这样的人物,虽然后来被称为太宗,其实几乎和太祖也差不多。这样的人,其成王败寇的思想深入骨髓;再加上是从刀山和人肉堆里出来的,手足之情,实在不算什么。这样的故事,在李世民之前,之后都发生太多。
有着巨大负罪感的人在完成一件事后,通常反应是索然无味与漠然。而事变之后李世民大肆封赏,却让人觉得他是在巨大压力消除之后,心身的放松与欢娱的体现,其中也包括了对象魏征这样对手的宽容。这里面,如果李世民在动手之前就背负很重的道义压力,在亲手杀兄之后,其负罪感就会更重,就不会有后来张扬了。
另外,对于为什么太子的兵马来的快。以前曾读到一文,大意是一般情况下太子的随从护送太子到玄武门止,并会守候在那里直到太子出宫。当事发时,临湖殿距离玄武门大约为一射之远,他们应该在第一时间知道事情有异,而回去搬兵的。这似乎比太子府通过其它途径得到消息更可信些。
但张公谨的臂力再强,也是顶不住两千东宫悍匪的
一个匪字,就把建成元吉给定性了。
您提到:
另外:
既然“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您又提到“因为他人少,守不住城楼”,老张又不是神仙,他一个人能守住,敬君弘和手下起码有几十号人为何不闭关呢?而且长林兵这么快赶来,应该都是轻装部队,缺乏攻城装备,如果说为了给秦王争取时间,关住城门固守待援也非不可行啊。
文恭兄估计读这些历史也不能不受影响。
如果李世民真是这么报告的话,李渊就算是要"明当鞫问,汝宜早参",也不应该让外姓大臣在场,家丑不可外扬嘛
可实际上,事变当天不少大臣在场, 这个真是不好解释了.
而且,太子淫乱宫内是国家大事,不是家庭小事。
长林兵的成员大多是城市流氓无产阶级。。。请明察。
俺会在下篇给您李世民巨大负罪感的表现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