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华的逝世想到文革后邓做的三件事。 -- 九霄环珮

共:💬355 🌺71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从华的逝世想到文革后邓做的三件事。

1:和越南干了一仗。第一次战役发生在79年,这时华还在台上,但是一般都认为这是邓发动的战役。

2:8x8事件。我个人认为邓对此事件的形成负有领导责任。如果说林彪的叛逃标志着文革的失败,那么88事件标志着改革前十年的失败!但牛人毕竟是牛人,邓有个著名的讲话,轻轻就把这个责任给卸掉了,这个讲话我不引述了,关键字是”大气候,小气候,迟早要来地“,等等。就此言论本身来说,确实是很有水平的,稳住了局面,也给自己卸掉了责任。8x8事件的处理,我倒是没有话讲,该怎样就怎样,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3:南巡。南巡前的所谓改革,改出一裤子的问题(8x8只是问题之一)。海纳兄有文说明80年代的农业进步得力于种子,水利,和化肥,这三条则是文革时代取得的主要突破。科学的十年春天即便不是个笑话,也是过分夸大了宣传之词。整个国家的表面上的繁荣主要得力于原先积累的释放,后继乏力。南巡是邓在大限之前的破斧沉舟之举,“南巡讲话,大胆,姓资还是姓社”是主要关键字。南巡中国历史重大的标志事件,从此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提速了,也可以说是撒开蹄子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经济是飞速发展了,但同时,贫富差距,三农问题,环境污染,还有新三座大山等等问题也凸显出来。前面刚讲过:如果说林彪的叛逃标志着文革的失败,那么88事件标志着改革前十年的失败!我认为邓小平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对策不是回到过去,因为没有回头路好走,既然走了这条道,就只有走到底。所以,前两年刚刚猛批和平演变,很快又掉转调门和老外好上了。

说到反和平演变,这也是邓的一高招,因为把祸水引到国外。不能排除国际反华势力的影响,但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国内,根子在国内。实际上88正是证明了毛关于中国在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依然存在的论断是个事实,问题在于是否应该以此为纲!但反和平演变,绝口不提阶级斗争,这也是有苦难言吧。我想,不论以后中国如何贫富分化,阶级斗争恐怕也不会再提了。历史回轮回吗?

[邓的逝世也是重要事件,我以为,中国所谓的改革开放有三级跳,十一界三中全会是一跳,南巡是一跳,邓的逝世以后是另一跳。我希望胡温新政能形成第四跳!]

功过评述,各人有各人的说法。

关键词(Tags): #历史
家园 包产到户没有解决中国人的饥饱问题,但它仍是一个转折

包产到户与老朱的抓大放小是一脉相承,不过说起来更复杂。

家园 有道理!

尤其是“大气候,小气候,迟早要来地”一说,着实精彩!

这两天,和同事吹水,谈到俄格冲突,狐狸也多次盗版这句话!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关于农业

80年代解决吃饭问题,农业进步得益于种子,水利和花费,固然不错,但“联产承包制”也是少不得的。

但凡事务,总有主观与客观方面组成,这才能够构成事物的完整面貌。

就农业而已,种子、水利与化肥,属于“客观”方面;而“联产承包制”极其所激发的生产积极性,则是“主观方面”。

现在回过头去看,“包产到户,一抓就灵”,当然有失偏颇,但这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

换言之,"包产到户"以后固然有意无意地淡化甚至忽略了种子、水利与化肥的因素,但在"包产到户"之前,“包产到户”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如果有的话,或许可以把领袖指示和路线方针都暂且看作是“法律”的替代)都是予以禁止的。

这样就很清楚了--

“包产到户”之前,只有“种子、水利和化肥”(客观因素),但“制度,以及由于制度所激发的积极性”(主观因素,但“制度”本身也是客观因素)是受到排斥的。因此,解决“吃饭”问题的路径是残缺的。

而实施“包产到户”之后,虽然在宣传上被淡化,但“种子、水利和化肥”这些“客观要素”被保留的同时,也配套了相应的制度要素,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积极性,这才使得“吃饭”问题有了一个基本完整和相对正确的解决路径。

家园 有观点认为包产到户应该给予改革,注入一定的合作化。
家园 包产到户虽然邓后来表态赞成,但应该说是某些基层自发,

高层多数赞成的策略。很难说是邓个人的战略,当然邓的表态很重要。

家园 又添了点“猛料”,嘿嘿。
家园 包产到户就是一个本来贫穷的大家族,突然富了,怎么办?

原来大家一块过穷日子,突然发现家里的粮仓满了,怎么办?

底下的人看到从来没有过的粮食坐不住了,嚷嚷着要分家,老邓就跟着说要分家。当家的老华只会说:“还是按老办法办”。可按老办法就意味着粮仓的粮食不能动,这可不合大多数人的意,就下台了,让老邓给大家排排座,分果果。

分完之后生活好了,大家不说是老华带着大家科技创新的功劳,都说是老邓分家的功劳。可分完后发现水利、科研、化肥等都荒废了,粮食生产又不行了,赶紧又回过头抓集体粮仓。

到了老朱搞工业化时就留了个心眼,来个“抓大放小”,小的放开满足某些人的个人欲望,大的牢牢抓在手里,就有了陈经的“官办经济”。

现在“官办经济”发展了、富裕了,又有些人眼红了,连陈经都又想分一块肥肉。

家园 口说无凭啊,还是数据说话

从75的杂交水稻开始,78年的杂交小麦、杂交玉米等亩产是年年增长,同时粮食增长的幅度也是一条直线,包产到户好象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现在有人说过,中国的粮食储备大部分还是靠集体农业,与包产到户好象也没有关系。

80年代水利荒废,假种子、假化肥,土地流失,好象都与分给个人有关系。

家园 还是在贪天功据为己有

“但“制度,以及由于制度所激发的积极性”(主观因素,但“制度”本身也是客观因素)是受到排斥的”

说的好像包产到户之前农业生产是没有制度似的,人怎么可以妄自尊大到这个地步。

后面还“因此”呢,逻辑超强。

“因此,解决“吃饭”问题的路径是残缺的。”

这句话说的好像“包产到户”是解决吃饭问题的唯一路径似的,什么叫狭隘,这就是。

我就搞不懂你怎么可以这样证明“包产到户”对农业的贡献,除了宣传还是宣传。

要是告诉你农业生产在包产到户之后是下降的而不是上升的,我就不知道你怎么来解释这个“制度所激发的积极性”。

你也只能用“包产到户”就是好来就是好来做答案。

家园 【讨论】

包产到户对于东北等一些拥有大块的土地,初步实现了从农畜到机械的转化的地方,是一种倒退。集体积累的大型农机,小型水利工程,树林,都被废掉了。甚至原来条件还不错的小学校,一下子就变成了希望工程宣传中的那样了。

家园 这个没什么问题

从长远看,包产到户当然是权益之计,集约化之路总是要走的。

家园 哈哈,你讲得妙!
家园 猛料写的好

“88事件标志着改革前十年的失败”

深得我心!

家园 海纳兄对农业的看法不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