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华的逝世想到文革后邓做的三件事。 -- 九霄环珮

共:💬355 🌺71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家园 实在不想变成人民公社和党的领导之争

78年前的集中化=目前的集中化=人民公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等式能成立否?

不能。但兄台你一路论述下来,实际上等值替换了这几个概念。请再读一遍你自己的各帖子。

把话题沦落为是否争论社会主义好,要不要党的领导,这滑得也太远了吧。

家园 这些之间只是一个等于关系吗?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很繁多的

比如78年前的集中化与目前的集约化是传承关系,现在的集约化是当年集中化生产的再发展。

78年前农业集中化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公社

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公社,但不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某一时刻会全部实施。

人民公社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一种。

这个关系你是否满意。

这个论题没有争论你所谓的社会主义好或者党的领导问题,不知道你的思路为什么要滑那么远。我想这两个问题对于你我,意见还是一致的。

家园 打脸党好像现在很时髦

高朋老兄,前两天我也写了几句有关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话,并且声明是我的亲身经历,但是另外一位老兄也口口声声要作打脸党,一口认定我所说的都是网上查的,或者我自己信口开河,而他说的都是他自己通过可靠的私人接触得到的,但是他也没提供任何可信的信息来源。所以我认为某些打脸党的自信心是非常强的。

家园 我对兄台的态度表示满意和赞赏,至于结论嘛

我为何说“集体化”不等于“集约化”?不都是生产资料的归并使用吗?否,差别大了。我觉得,任何一种生产制度,其区别要从生产的决策权和剩余收益的分配权来区分。不信你搜搜信息经济学的论文来看。

集中力量办大事,很好。如果是集中了100%的力量,只办了50%的大事呢?如果有其他的制度安排能办80%的大事呢?都一样吗?纵览历史,中国的农业集体化就能办大事,苏联的怎么不行呢?东欧国家的怎么不行呢?您别说中国农民素质特殊。

最后多说一句,而且是不太恭敬的话:我觉得兄台是80后的,所以已经没有渠道接触农民,也不太了解农村的实际。兄台如果真的想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回头蒸个大包子上来。

家园 嗯,合不合适由林毅夫说了算
家园 你下结论太武断了,我即不是80后,也在农村生活过

集体化与集体化不一样,中国与苏联、东欧的都不一样。中国农民可能不特殊,但中国的国情肯定特殊,特殊就特殊在中国人口多。

集中力量真的只是干50%的事吗?现在已经很清楚了,中国农业在六、七十年代是突破性的质变,以后的发展不过是在70年代质变基础上的量变过程。现在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是中国的拳头产品,中国经验完全可以套用在东南亚、非洲等各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只不过由于越南的集体性质基础,使得中国农业技术在越南产生了最大化效应。中国的农业绝对不是50%的成果,早已经是120%甚至200%的成果。

中国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不如美国、前苏联,但中国农业的单位资源生产率远远超过美国、前苏联,这不是偶然的,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农业技术的进步领先于世界。

集约与集约不同,不同条件的集体化与集体化不同。中国与美国的农业集约化不同在于:中国人口众多,无法机械化,只能集中人力;美国集中机械,省约人力。节省的人力美国集中于工业,他农业技术的发展,如机械、化肥等只能是工业技术发展的副产品。而中国集中人力于农业,从农业技术的本身产生突破。

家园 你好像都没有说到点上啊

如果全部机械化产量只有精耕30%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协作生产的结果是效率上升每亩单产下降

缺乏证据。注意,社会化大生产,不等同于协作生产。

好比手工打造的劳斯莱斯效率低但质量好

这个比喻很不恰当。汽车发动机,有谁可以靠手工打造出来。没有机械化,不要谈生产汽车。

在中国地少人多只有追求每亩单产的质量而不去管效率

“不去管效率”?这恐怕是你自己提出的观点吧?

所以农业协作生产在中国是不可能的

你提出“农业协作生产”这个词就很奇怪,你再来一个“所以”,更显得无从说起。

家园 你这个帖子里面没有一句真正说到标题中的“包产到户”

即便按照你总结的

对中国农业生产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有三个,劳动力、土地和化肥。能激励农民加大上述三个要素投入量和利用效率,农业产出才有明显提高。

也没法看出包产到户在这三个要素中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不妨看一下,工业生产,能不能搞包产到户?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生产,都要走向以科技为根本驱动力的社会化大生产。

包产到户只能是小打小闹,可以刺激一时的积极性,不能替代科技。科技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必须走向大规模。

家园 老兄这个何不展开来说?

另外补充一下,现在效果比较好的劳动力异地流动(比如长江三角洲地区使用的苏北和安徽农民工),是有组织的,是当地政府参与。反之,东莞现在已经出现民工荒了。

个人感觉如果劳动力不光单向地向城市异地流动,如果在全国大范围农村异地流动呢?是不是对今后新农村以及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产生推动性的作用?

家园 见解独特。
家园 农村异地流动也有啊

东部江浙的田都是安徽和江苏北部的农民来承包种植了。

家园 对于一些组织要求不高的行业,个体经营是最佳选择

其他还有小吃店小摊什么的.当然大农业有成本优势时,农业会趋向组织化,当然是权责利分明的组织化.

这样说来,农业是个体还是集体,只是一个层次较低的管理选择而已,不是政治问题.以平常心看待,可以少许多困扰.

家园 效果如何?

包括经济效益,与原住民和当地基层的关系,配套的福利保障措施,还有政治权利。

家园 效果还可以

江浙工商业比较发达,本地就算是农民,多数是种点自留地蔬菜自己吃或销售。

承包地特别是粮田,基本上都转包了。

因为粮价受制于粮食安全、消费者承受力等几个因素不敢涨,而水电化肥农药价格却在涨,单位粮田所能产生的收入非常小,既要农民增收、又要保持粮田,那么唯一可行途径,就是增大种植面积。这个问题其实是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发基点(但土地流转政策却有被滥用的可能)。

家园 谢谢老兄!

中间商以及基层组织的盘剥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现阶段不易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土地流转,只有在农业人口能够大幅度流动(估计进城务工人员会大量地返乡),并且相应的政治,经济,管理等保障措施到位的情况下才能推广。省直辖产粮县应该是第一步。不知老兄对乡镇企业的兴衰有研究没有?个人觉得县乡的乡镇企业应该鼓励发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