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周末经济观察】财迷中国人 -- 陈经

共:💬202 🌺57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陈净讲大实话

我在办公室曾经感叹中国人民最财迷,我的秘书和颜悦色地提醒我说,您也是中国人民的一员啊。

实在佩服老陈的一贯乐观精神。

家园 其实这就是为什么不消费的原因了。

教育,当年老朱教育产业化的时候,大学费用涨价,大家骂死,现在看看,毛毛雨嘛,而且大学生考上了肯定不会失学。不过这个基础教育么,现在是越来越恐怖了,我想这个陈经恐怕没想到的,如果我不是有亲戚朋友向我抱怨,我都想不到这么恐怖的。

医疗,如果生了大病,超出医保额度了,那要命了,买大病保险吧,这个价格不菲,而且,已经不止一次听到保险公司关于赔偿的负面消息了。

房子,不说了。

而且楼上有个朋友说的很好,80年代的时候,大家都拼命的攒钱买电器,买自行车啊什么的,一下子就把积蓄花的差不多也不在乎。

为什么呢?那我们看看那时候的情况,教育,那时候高教不说,基础教育基本看本事,要么听天由命,考上重点中学就上去了,赞助上学的比例很少,也只有差几分的才有资格赞助,所以那时候,教育开销不高,而且你有钱也没地方花去,不用为此存钱。

医疗,基本上城里人都是公费吧,医生和医院好坏就不能自己控制了,有钱也没用。

住房,不可否认,那时候分房子排队,好些人怎么排都拍不到,没法结婚,可那时候没商品房啊,而且那点工资也不用想买房,有钱也没用。

我并不是说那时候比现在好,我当然也是觉得现在比较好,但是那时候对未来没什么花大钱的预期是真实存在的。

不管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但是在预计未来没什么用钱的地方的情况下,而且相对比较有保障的情况下,中国人是敢花钱的,这说明,把什么消费低迷归结于中国人的财迷,是不恰当的。

家园 基础教育已经这样了?

俺大学前最大的一笔教育支出,是上高中分不够,交了15000

家园 在上海这种地方

90年代的老公房,外环以内,基本上都要1w3,4吧,着还是地段不算好的。可以想象,不解决房价问题,我们这样看着光鲜的新上海人,是无论如何也没法真的放胆消费的。

家园 现在基础教育也都是要钱,要钱,要钱,ft

因为我一个朋友的小孩儿要上初中,算是小小的了解一下。

人家现在没啥重点初中了,划区块入学。

这个初衷是好的,平均教育质量么,可是问题是,事实上的好小学,好初中都是存在的啊,师资力量还是集中的。

于是,就出现了学区房,好学校周围的房子啊,要价非常高的。

如果你买不起学区房呢,那么跨区就要交赞助费了,价格也相当夸张,小学好几万也不算啥。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足够幸运的住在好学校周围,也没有钱去买学区房,那么又想让孩子读好点的学校,那就得出点血了。

初中基本一样,而一个学区里面基本不会即有好初中,又有好小学,怎么说也要折腾你一次才好。

要么你孩子就特有出息,那是有什么市重点省重点等着呢,否则,如果没钱的话,那就真的输在起跑线了,呵呵。

家园 呵呵,叶子上来了啊

好像听说你出差了没法上来了呢,呵呵

这几天都没八卦了,呵呵

家园 我就去了无锡呢

不过除了那里的出租和本人自带的11路公交车,没体会任何别的交通工具,除了相关单位饭馆宾馆,没有去过任何别的地方——奇怪,怎么听人家讲出差都可以顺便到此一游啊?

家园 谁说出差可以到此一游的?

沿途看看最多了,我去衢州n次了,南孔是一次也没去过,郁闷呢,三头倒是吃了不少,呵呵。

我们小喽罗出差都是这样的,只有跟着boss才有的蹭啊

家园 陈大在发牢骚呢 你没听出来啊
家园 这个好像跑题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足够幸运的住在好学校周围,也没有钱去买学区房,那么又想让孩子读好点的学校,那就得出点血了。

初中基本一样,而一个学区里面基本不会即有好初中,又有好小学,怎么说也要折腾你一次才好。

要么你孩子就特有出息,那是有什么市重点省重点等着呢,否则,如果没钱的话,那就真的输在起跑线了

家园 熊仔宁可把危机估计大了,也不愿自己给自己宽心

好比走在马路中间,突然有车来了,紧闭双眼站在路中间是一种办法,拼命跑是另一种办法。熊仔选择睁着眼睛拼命跑,绝不把自己的命交给司机。当然也可能哪也跑不了,不知往哪里跑,但这种努力多了方法学对了以后就能拼命跑了。

------------------- 这段似是而非的话到底是想说啥 ----

熊仔恰恰就是03,04年没在北京买房的,那时房确实便宜,正如陈大所言,确有同期毕业的同学那时买房了,现在用公积金还贷比我的房租还低。熊仔直面这个现实,确实是笨,确实是被旧观念限制了。熊仔绝对不把这个气头撒在什么住房商品化上,对于熊仔个人而言,学会投资、善于积累财富更为有效。

------------------- 熊仔貌似有些激动 --------

熊仔也一直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阶级的不同”。我曾听过一些看多中国经济的人,这些都是身边的人,不是从任何媒体得来的。熊仔总结看多的人多半是有些投资的,而且他们看多的往往不是自己所在行业的(有可能是干一行骂一行)。陈大是我知的人里讲的最生动的。

------------------- 还是犹豫要不要点ctrl+enter,争论是无意义的 ---------

还是发吧,陈大这么坦诚,熊仔总偷偷摸不厚道

家园 还是消费吧,别贬值了。
家园 身边到底有朋友断供没有。

熊仔有朋友在深圳,但他07年中下买的房,实在是问不出口啊

家园 中国式的消费,和陈经

一直想做个标题党。陈经用财迷这个争议字眼想说明中国人在财务上的谨慎和稳健。顺道一想,有了多一点的感触,写在这里共享。

要说中国式的消费,先要说说参照物-美国式的消费。别看目前出了大问题,其在历史上是起了大作用的。

美国式消费的要点是:大生产、大消费,高周转速度,高消费水平和高生产水平。大消费解决了大生产的产品的出路问题,快速的消费和需求改进提高了生产的周转速度,提高了革新变革的速度。高消费也提高了人的再生产的水平,从人的层面上提高了生产和创新的水平。这个对于加快社会生产节奏,加快人类社会整体进步步伐有着重大意义。

美国现在的问题过度膨胀,走向了反面 。在尝到了替世界其它地区人民消费的甜头后,忘乎所以的贪婪。另外又受到的全球资源限制这个约束。人类在经历了高资源消耗的快速发展后,已经不得不面对全球问题,即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意味着美式消费和发展方式的尽头。

陈经在含蓄的赞赏中国式的财迷和消费后,依稀有点对内需不足的感慨。其实这个或许就是中国式消费的要点:永远把钱消费在再生产上,即使花在人身上,也要保持人的再生产的盈利。

美国式的消费的破产一方面就在于:在人的再生产上,人的消费持续大于人的产出。说白了,就是总体上吃的多,又干不了足够的正经事。

中国式的消费能否持续?内需不足怎么办?光生产不消费?

太夜了,先抗抗铁牛。。 欢迎砖头。。

家园

不管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但是在预计未来没什么用钱的地方的情况下,而且相对比较有保障的情况下,中国人是敢花钱的,这说明,把什么消费低迷归结于中国人的财迷,是不恰当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