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8)邓公往事第八回-上 -- 史文恭
有些人既要毛泽东背大跃进的全部黑锅,又要以毛泽东争夺权力的阴暗眼光来解释文革,就难以自圆其说。
唯有假装刘、邓同志62年才主持大局,才有62-65年的经济恢复。
可是只要一注意毛泽东53年首次提出退居二线、56年“八大”之后一二线划分成型,刘少奇此后主持中央一线并于59年接任国家主席,邓小平负责中央日常运作,这些解释又行不通了。
一个党的主席和开国领袖,开会被封锁,骂娘也不灵,讲话被窃听,秘书被策反,还要背黑锅,也够冤枉的。
1922年入党,党内极少几个被列宁接见过的人,资历极深。要不是华北局工作期间和整风期间都被胡服整过,地位当不止政治局委员。毛泽东也称其为柯老,不是贬义而是尊重。
而且待人接物都有涵养,主持华东局时人望很高,政绩也突出,热心保护培养干部。
不光是在反右期间保护了一批华东局的人。李锐的记载也表明,庐山会议时柯曾主动暗示他们几个锋芒掩饰一点,有保护之意,李锐曾叹自己“年轻”不解此意。
后来有人写文章称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是柯老支持的,真是瞎扯淡,姚写文章时恰好柯去世。其实配合、审读姚稿的恰好是文革中被打倒的陈丕显、曹荻秋。
不看也罢。
但不意味着老毛对他没有偏爱,老毛当总理面夸奖他的文章就是一例。林彪的地位也是一样,没有老毛的支持他的飞升速度也不会那么快。
就夸奖一篇文章而已,远没到“以柯代周”的地步。
实际上柯这个人,表面上偏左,做事还是很有分寸的。
林彪么,只能说毛泽东给他机会多一些,他自己的表现才是决定因素。不然,为什么在东北时彭真以政治局委员之尊也差点搞砸,林彪接掌之后就大为改观呢。
饿死人这罪名可不轻,全民大炼钢铁倒是其次了。问题是三年困难时期,主席早已退居二线。1959年经历过庐山会议之后,主席还是按原定计划坚决地退,可见退的决心和对刘邓的信任。有人认为他是因为大跃进失败而退,其实仔细分析当时的种种,他是真正要负责任的吗?被人诟病的五风哪一条是他搞的?大跃进里还出了不少成绩呢,比如北大荒粮仓计算机等等。这又该算谁的?
1958年的主要经济指标: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工农业总产值1640亿元,比上年增长32.2%。重工业在工农总产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26.6%提高到36%。农业的比重由上年的43.3%下降到33.5%。工农业产品产量:钢800万吨(不包括300万吨不能用的土钢),比上年增长49.5%;原煤2.7亿吨,比上年增长1倍多;原油226万吨,比上年增长54.8%;粮食2亿吨,比上年增长2.5%;棉花196.9万吨,比上年增长20%;油料477万吨,比上年增长13.7%。基本建设投资总额269亿元,比上年增长8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进出口贸易总额1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到1959年困难开始发生,粮食和棉花出现显著下降,但整个工业增长还是非常强劲的。
1959年主要经济指标:工农业总产值1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重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6%提高到44.6%;农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3.3%下降到24.2%。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粮食,17000万吨,比上年下降15%;棉花,170.9万吨,比上年下降13.2%;油料,410.4万吨,比上年14%;钢,1387万吨,比上年增长73.3%;原煤,36900万吨,比上年增长36.7%;原油373万吨,比上年增长6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4%。进出口贸易总额1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基本建设投资总额349.72亿元,比上年增长30%。
我认为主席在1959年的退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他的退,再加上庐山会议彭德怀一事扭转风向,导致刚刚按下去的五风又再次死灰复燃,他之前的纠错努力付之东流,才有后面困难的三年。
你所说的“唯有假装刘、邓同志62年才主持大局,才有62-65年的经济恢复”我也注意到了,事实上我刚刚看到的一篇讲主席退居二线的文章,正是如此分析的。
第三个关节点是1959年4月刘少奇在第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但至“七千人大会”前,中共中央关于国际国内的许多重要事务的决策,仍然是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做出的。
第四个关节点是1962年“七千人大会”。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刘少奇实际上开始全面主持中央的党政领导工作,自此以后直至“文革”发生,毛泽东基本上退出了中共中央第一线的领导工作。
你看这个说法,承认刘当主席,不承认主席退居二线,说“中共中央关于国际国内的许多重要事务的决策,仍然是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做出的”,换言之还不是把责任往他身上推。1962年经济好转了,这回就开始领功了,说“刘少奇实际上开始全面主持中央的党政领导工作”。
我认为事实恰恰与这个说法相反,1962年“七千人大会”刘邓的表现是让主席非常恼火的。是,主席是主动承担责任,但主席不是那无限承担责任的人,他承担责任是有分寸的。就如他在庐山会议上所说:
如果讲到责任,责任在李富春、责任在王鹤寿,其他部长多多少少有点责任;农业部有责任,谭老板有责任。主要责任应当说在我身上。过去说别人,现在别人说我,应该说我。过去说周恩来、陈云同志,现在说我,实在是有一大堆事情没有办。你们看,\‘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无后乎?中国的习惯,男孩叫有后,女孩不算。我一个儿子打死了,一个儿子疯了,我看是没有后的。一个大炼钢铁,一个人民公社。大跃进的发明权是我,还是柯老?我同柯庆施谈过一次话,我说还是我。你那个属于意识形态,你有没有责任?钢铁你要搞六百万吨,我要搞一千零七十万吨。北戴河会议公报,薄一波建议,也觉得可行。从此闯下大祸,九千万人上阵。始作俑者是我,应该绝子绝孙。补贴四十亿,搞小土群、小洋群,“得不偿失”,\‘得失相当\‘等等说法,即由此而来。我劝同志们,自己有责任的,统统分析一下,不要往多讲,也不要往少讲,都吐出来。无非拉屎嘛,有屎拉出来,有屁放出来,肚子就舒服了。
主席承认了两个责任,一个大炼钢铁,一个人民公社。大炼钢铁承认搞一千零七十万吨钢铁,承认搞人民公社有没有承认五风?没有。因为那些过高的指标,那些五风根本就不是他搞的。不是他搞的,他为什么要认?可就是有人不满意呢,想借着他认错把所有责任都推他身上呢。在他生前就是如此,他说有人说三年困难时期是我搞的,可我说的话他们又不听。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搞,否则哪会有主席相信亩产万斤、主席搞五风这些印象?
1962年七千人大会让主席很弊气,1963年的四清真正暴露他和其他人的分歧和矛盾,1964年发表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讲话时,其实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
1959年是刘真正掌权,1962年后反倒是主席逐渐复出酝酿。1965年时他让彭复出搞大三线时,其实已是逐步掌握局势。他个人要夺权,非得要用文革方法吗?
有人专爱以阴暗思想去揣测主席,其他人等就是那纯洁无辜的小绵羊喽?说是阴谋论,其实还是天真了。
纯属个人观点:
3年困难时期,经济增长的指标虽然好看,但质量低下,水分很大。比如工业产值,“小、土、群”炼出的钢铁大部分是根本不能用的,但产量产值却都要算上。另外各行业比例失调,为了突击一千万吨指标大家都炼钢去,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王鹤寿的混帐报告真是贻害非浅。
另外“饿死人”的问题倒并非农业产量低。首要原因是地方虚报了高产之后,就要兑现到粮食征收上,高征收政策强制剥夺了农民口粮。
要说公社办食堂浪费,其实就算浪费也很有限。因为公社食堂的粮食来源还是农民的口粮,没口粮就什么都没了。
毛泽东在党内通信中鼓励基层报低产甚至瞒产,就因为他看到了问题症结,但他的这种呼吁反映不到党政系统的指令上,也是白搭。
接下来的恢复时期,我觉得倒是毛泽东请陈云出来贡献更大。陈云的功劳是综合平衡,将工农业比例控制好,使“以钢为纲”的局面改善。
另外农业上不虚报高产之后,征收粮也少了,农民的口粮紧张情况自然得以缓解。
至于说,少奇同志到炭子冲转一圈后下令搞承包,是否有如此大的魔力,还是很大的问号。因为安徽的事例表明,曾希圣搞承包后粮食产量下降了,李葆华恢复公社粮食反而增产了。
现在有些人称当时的公社化导致“饿死人”,混淆了问题。“饿死人”实际上和行政系统的高征收政策有关,而高征收的根据就是虚报高产量。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报了亩产万斤,那么上级政府很自然地要征收你八千斤粮,给你留两千斤口粮,怎么都很充裕了吧?可实际上亩产只有两千斤,那公社干部还得想办法找六千斤去,肯定是每家翻箱倒柜,一颗谷粒都不能放过,能不饿死人嘛。
五七年的农历十二月我们这样下雪,(这肯定是一百年来唯一的一次雪,五十年后的2008我们这里还没下雪)冬种的作物都冻死了.碰上58年春大旱.很多田连春播也播不了.但到农历七月,农会要每亩地卖余粮三百斤,没有卖的就抓去县劳改队.后来有人伪造了卖粮单.给人查出来.这事十几个人死刑.两百多人劳改.我老家两邻居都有人为这事去劳改.一个十五岁.一个家里就他一个男人.
惨阿!卖余粮又没有钱给的,再说那时候一亩地那里来的三百斤?怎么种当时也是亩产一担多点.
开宣判会的时候一个人说一句以前我和XXX(地主)耕地的时候也没有交个这样的租.就这话,他和他的家人和那批假粮单的一起处决.他家就口人一个没剩下.
58年下半年可是公社化.我们这里没死人,这有说法的,死的是病死,多数是水肿死的.我们这县城那三年减少人口两成,但没有一个是饿死的.最冤的是一个这样死的,他老婆刚生孩子.没东西吃,就去鱼苗场去偷鱼,但那里有鱼?但他在那里给人一追结果掉下去死了.......
我很想就那个假粮单的事情写出来.因为老家的两邻居都是我的亲房.他们十五岁的到七三年放会.大一点那个八零年放回.就为一张什么都不值的东西.但想一下西西河的气氛,一直不写.....几次写了几段就是不敢写下去!
只不过看不惯有人说最最最的太祖不是。各说各话,活跃气氛。有利河里吵吵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