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关于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一点回顾与分析 -- 润树
唵兄引经据典,论证还是很有力的。
但是,忽略了一个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的重要一环。
农业机械化是个争论了很久的问题,也是一个大致上已经有共识的问题。
以中国之大,情况之复杂,很难一概而论一个发展的方向。
比如,苏南农村,人均3分耕地,而且多以水田耕作为主。大机械就如同大象掉进水沟里,有力气也是胡折腾。
西藏那个地方,也是不适宜大机械耕作,非常容易破坏那里的生态环境。
但是,在新疆和东北的农场,大机械就很有用武之地。当年俺下乡的时候,百十个人的连队,种了一万六千亩地,每年开荒八百亩,没有机械化累死也白搭的。
即使地少人多的地方,山坡丘陵的地方,机械化也有所作为。只是不能用美国加拿大那种巨型农机,割晒台动辄好几米宽。但是,小型农机,积木式配套农机,还是大有可为的。
润树兄提到的是商业性的生产方式,所谓机械化就和工业中的电气化、自动化差不多。而唵啊吽兄着重的是一种以悠闲的田园生活为背景的生活方式。
在冬日的太阳下,一个补锅的老人没什么生意,靠在墙角上打盹,面前摆着他的摊子。我敢说,面对相同的画面,润树兄和唵啊吽兄的感觉绝对不一样。
我在主贴和所有跟贴里,没有一句话说过有利于机械化的制度就是好的制度。我说过分田到户不是历史的进步,意指中国的农业由集体化的社会大生产倒退到了过去几千年的小农生产。确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社会化的大生产,且都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但在上面的跟贴里我明确说“以中国目前越来越向资本主义制度靠近的趋势,极有农业经营向个体集中的可能。如果实现,那么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是会加快的。由于此种发展将导致大量农民失地失业而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你提出的劳动力密集农业道路未尝不是一个折中的选择。”
我没有一味追求机械化,而是说它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要素;也没有以追求机械化为目的,而是与你一样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你可以用各种数据来说明中国农业很先进,但你无法否认中国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在世界上仍然很低。中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几十年内是,现在是,将来若干年内也必然是与中国农业人口的持续下降而同步进行的。这背后的原因,正是在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日益提高可以使更多的农业人口向非农业的生产活动转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我也喜欢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我说减少农业人口,意指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但仍然可以有很多人住在农村和小镇,这既可能是许多人的愿望,也是减小城市管理压力的有效办法。
不是机械工具的投入,而是超越机械、物资投入的新的农村增长方式。
公社与联产承包制的主要区别并不在于机械化这一环节。
(除去北大荒等特殊地区)只有集体生产才能更广泛.更深入地运用统筹手段;才能实现分工协作;才能消灭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53-57年的村集体时代 按总平均来说 效率远高于任何一个人民公社时代 即便人民公社在后期规模已经极大缩水的时候
而另一个结论是 大约九分之一的人民公社的效率是其他九分之八的公社的8倍到9倍 是这九分之一公社进行公社化以前的大约2倍
也就是说只有九分之一的地方公社化以后效率大大高于之前 而绝大部分地方则效率大大降低了
为什么80 90年代水利设施如何如何的不好了不修了没人维护了如何云云
但实际上1979-1989中央和省下拨的水利维护开支是比之前增加的而不是减少的
原因何在呢
最后研究得到一个哭笑不得的结论
按全国总平均来说
农民只有四分之一是主动愿意干的
四分之一是教育以后会去干的
四分之一是要下命令强迫他才去干的
还有四分之一是要基干民兵拿着棍子甚至拿着枪逼着赶着才会干的
78年以前修水利的时候你要敢偷懒是以现行反革命处理的,后面有基干民兵赶着干活的。
等到改革开放以后,没人拿枪去赶人了,就只有至多三分之一的人还会去按要求完成水利任务
再后来看看别人不干活也享受水利设施便利,于是愿意主动干活的越来越少了
再后来变成了政府修水利农民还要揩油占小便宜
以至于必须派保安保护工程施工人员的地步
这也是分工协作。
农村机械化程度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就高?
抢种抢收的季节,机械少了那怎么玩啊?
比如粮食成熟逢阴雨天,没有收割机损失会多很多,同一片地,隔一天,产量都会不同.
抢种,天气不作美这一拍没赶上,收成低个几成都有可能.
还有,机械程度不够的地方,耕牛是血吸虫泛滥的原因之一.
还有,因为进城务工者多,现有留守人员消化不了所有的田间作业.
我个人意见,农村现在机械化程度不够,而且现出产的农机功能和质量都有待改善.
讨论哈,俺们不伤和气:)
没有机械,用什么自动?
一.集体生产与单干的区别在于可以采取不同的生产组织方式,这属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就像手工作坊与流水线的区别所在。显而易见,在付出同等劳动强度的情况下,单干对劳动效率的提高是无法与集体生产相比拟的。
二.客观条件具备了劳动效率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吗?回答是不,还要考虑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举例来说:一群人要将一堆砖移到另一处,有两种干法,一是各干各的,搬起来运过去再回来再搬;二是排列成行手递手地相传。虽然第二种干法可以提供更高的效率,但是传递者们磨起洋工来的话,啥都白扯...
另,那么集体生产是提高主观能动性的天敌?非也非也,一呀,或许只能辛酸的说一句人民群众并不总是对的(剥削思想可不是剥削阶级的专利啊),二呀,那时候啥子左倾右倾加运动的,对公社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还是有一些负面影响的。
先说这些吧,给儿子烙白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