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暗战千年——间谍简史 -- 龙神将

共:💬178 🌺63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第三章 第五节 滑头的红衣主教

第五节 滑头的红衣主教

1.文艺复兴与间谍技术

文艺复兴时代也是谍报工作的复兴时代,在这个日趋理性的时代中,欧洲各国开始了民族化国家的建设。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向其他国家派驻使节成为一种惯例,而所谓的使节全部都是些披着外交伪装的职业间谍。与古代的使者不同,外交使节们常驻在对方国家中,可以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情报收集和间谍渗透工作。他们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各国情报系统的工作方式,在彬彬有礼的微笑掩护下,勾心斗角的间谍战开辟了新的战场。

一般来说,派驻到各个国家的使节们要收集的情报犹如大百科全书。从所在国的地理资料、政治制度、官僚派系、宫廷斗争、军事实力、武器装备、国库收支、民众情绪等等都是情报目标。这么繁重的任务不可能完全交给使团完成,尤其是所在国内陆的区域出现外交人员的身影是很不合适的。于是各国的间谍们伪装成为旅行者、商队、朝圣者、流动戏班、新闻记者、科学家等身份,对潜在对手进行全方位的渗透侦查。不过最好的间谍来自于敌人内部,尤其是那些君王和高官、将领身边不起眼的仆从、副官、秘书、情妇,甚至是妻儿都成为被拉拢诱惑的对象,他们一旦背叛主人或是己方渗透人员能够成为上述人物的话,都会成为极具潜力的情报来源。

到了十六世纪时,常驻的使节已成为固定制度,这种使节制度带来的国际交往关系变化逐步显现出巨大的影响力。1525年,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在意大利战败后被俘,他的对手西班牙国王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理查五世将俘虏押送到马德里。法国王太后是很有政治经验的女人,她派遣信使去和正与理查五世争夺匈牙利的土耳其苏丹苏里曼缔结盟约。理查五世的间谍刺探到这条情报后迅速上报,理查五世派出大批刺客截击法国信使。他几乎得手,但最后还是有条漏网之鱼抵达土耳其。这条鱼就是弗朗特日巴尼伯爵,这是土法联盟迈出的第一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种联盟关系对欧洲政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大使馆也逐步成为间谍和反间谍工作交流中心,外交人员经常在大使馆中交换情报,就像是做买卖一样。在英国的西班牙大使经常与英国王室官员和仆从们交换情报,甚至是亨利七世也亲自把英国的秘密情报交给西班牙大使,目的是交换西班牙驻其他国家使节发会的情报。当然,这样做需要两国处于友好状态下才能做到。当亨利八世上台后,西班牙大使的情报交换生意就比较难做了,他立即采取了古老而又速效的办法——向有影响力的英王内侍人员行贿,于是情报再度源源而来。

不光是各民族国家之间派驻使节,躲藏在梵蒂冈的老特务头子教皇也向各个国家派驻大使,这种大使一般是由红衣大主教担任的。不要以为教皇身边都是忠心耿耿的信徒,安德烈六世教皇在位时,他的枢密大臣奇士齐列尔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理查五世皇帝的间谍。理查五世一方面频繁使用使节间谍,另一方面也大为提防对手的同类间谍。他的大臣加特吉纳拉专门负责反间谍工作,他在怀疑某位外国使节进行间谍活动时,便让手下的间谍去截获敌人的外交信件。而英王亨利八世的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手段更高明,他截获外交信件后立即复制一份,然后再将信件寄给原收件人。到了十六世纪下半叶,各国的反间谍机构已经能熟练地拆装邮件,收件人往往不知道邮件已经被别人看过了。

就在这一时期,密码作为保护情报的一种手段被广泛使用。起初,密码并不复杂,只是用符号取代字母,不久后就变得花样百出了,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时代,往往要密码专家们花费数百年时间才能破译。都铎王朝时代的威尼斯大使米凯尔的密码信件直到300年后的1868年才被英国情报人员破译,估计这份情报破译后只能直接送往博物馆展出。

家园 【原创】第三章 第五节 2

2.滑头的红衣主教

就在这情报工作方法一跃千里的进步时代,一个法国人开始崭露头角。

1606年,年老的保罗五世教皇接见法国留索斯科郊区的主教候选人阿尔曼波利西。由于这个自称年满30岁的年轻人看起来极为稚嫩,所以教皇问道:“你是否已经达到教会规章所规定的任职年龄?”

波利西立即回答说已经到了,并且奉上自己的出生证明文件。于是教皇为他举行了祝圣仪式,等到就职庆典结束后,波利西忽然跪倒大呼:“教皇陛下,请宽恕我犯了大罪,我还未到就职年龄!”

老教皇楞了一下,忙问那你的出生文件是怎么回事啊?波利西大大咧咧地说那是我伪造的。由于对方有法王亨利四世做靠山,使得教皇不得不放弃惩罚波利西的念头。面对着这个无耻的21岁年轻人,保罗五世坚信这将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滑头。这位波利西就是日后的法兰西首相兼红衣大主教黎塞留公爵,他和他的情报战果然改变了世界。

法国波旁家族成员是卡佩王朝后裔,因为被封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公国而得名。波旁家族的一个分支,法国南部又小又穷的纳瓦拉王国国王亨利四世在长达31年的法国宗教战争中最后获胜,结束了新教和天主教之间连续8次的全国混战,由此开创了法国波旁王朝。虽然亨利出身于新教家族,可是他确定天主教为国教,又执行宽容的宗教政策,令新旧教徒和平相处。亨利四世的名言是“要使每个法国农民的锅里都有一只鸡”,说明这位国王还是很注意百姓疾苦的。

就是亨利四世提拔了黎塞留,可是1610年亨利便被刺客弗朗索瓦拉瓦莱克在巴黎的打铜街刺杀。即位的路易十三只有9岁,他的母亲玛丽德美第奇被加冕为法兰西女摄政王。玛丽是一位肥胖的、愚蠢的、人性的和极易受他人控制的弗罗伦撒女人,她的妹妹卡琳娜和妹夫郭奇尼两口子成为法国的实际掌权者。1613年,黎塞留前往巴黎寻求发达之路,他被有癫痫病和疤瘌眼的卡琳娜撵出门去,因为他的阴沉目光令对方难以忍受。然而不久后黎塞留取得了郭奇尼的信赖,这要归功于年轻的主教善于溜须拍马的缘故。与此同时,15岁的小国王在侍臣鲁伊尼的唆使下,认定一直鄙视自己的姨妈和姨夫定是谋害父亲亨利四世的凶手。黎塞留通过自己初步营建的情报网听到了这些消息,他立即与鲁伊尼建立了联系,同时继续维持着对郭奇尼的奉承。

1617年4月24日,郭奇尼在街头被国王的禁卫军枪杀,随即卡琳娜以女巫的罪名被砍头,他们的财产全归鲁伊尼所有。路易十三把母亲软禁起来,玛丽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了。黎塞留立即赶到国王身边,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内容大意是可恶的郭奇尼夫妇一向欺凌我这个国王的忠实仆人。他被半信半疑的国王剥夺了大臣职务,但保留参加御前会议的权利。不久后黎塞留又同被流放的玛丽勾搭起来,他俩成了情人。但是一封封寄给鲁伊尼的密信表明,黎塞留还兼职做监视王太后的间谍工作。

随着中欧地区爆发了新旧教之间的“三十年战争”,法国国内也迅速陷入动荡之中。1621年12月鲁伊尼神秘暴死,3年后特别擅长策划暗杀阴谋的红衣主教黎塞留便成为路易十三的首相。

黎塞留在首相的位置上一直工作了18年,直到他去世才宣告退休。借助着国家的力量,黎塞留编织了一张令人恐惧的庞大间谍网络。他继承了亨利四世的政策,一门心思与西班牙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争夺欧洲霸主地位。他的间谍积极策动同样信仰新教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和德国新教联盟诸侯们起来反对神圣罗马皇帝,至于法国内部和宫廷中的敌人们也不会被黎塞留的间谍们放过。法国当时采取了极具创意的“以税养谍”政策,那些经营赌场、妓院、当铺等高利润行当的老板们被强制征收特别情报费,以作为国家情报工作的经费。黎塞留是个极为慷慨大方的人,他喜欢在国家津贴之外再自掏腰包奖励间谍,不过不用担心首相会破产,因为完成任务失去作用的间谍们会被立即处死,财产最后还会回到黎塞留手中。黎塞留具有情报工作人员的极强警惕性,他几乎谁都不相信,在秘书们抄写机密文件时他要亲自在场看着,以防止文件被秘密复制。当然,几乎谁都不相信并不表示他一个亲信都没有,约瑟夫神父就是其中一个。

在黎塞留执政初期,西班牙和奥地利皇室积极策动了以路易十三的弟弟卡斯多诺、沙列伯爵等策划的政变阴谋。他们打算劫持国王,干掉黎塞留。约瑟夫神父的间谍洛什福尔受命前往布鲁塞尔,他化装成天主教修道士取得了叛乱分子的信任。反法阴谋家什弗列兹公爵夫人和列优克侯爵交给他几封密信,要他带给巴黎的朋友们。洛什福尔一口应承下来,转手就把密信交给了约瑟夫神父的信使。约瑟夫神父复制了这些信件,虽然信件使用了密码,但还是被破译出来,国王的宠臣沙列伯爵暴露了。由于密信上有杀死路易十三的内容,所以黎塞留自信满满地打算把信件交给国王看。约瑟夫神父劝阻了他的上级,他认为应该放长线钓大鱼。于是在密探们的密切监视下,沙列伯爵与西班牙王室之间的密信再度被截获,一长串阴谋叛乱分子全被揭发出来。最后无耻的卡斯多诺出卖了自己的同谋,沙列被推上了断头台。

毫无疑问,法国王室与西班牙王室有着密切的亲戚关系,可是这种关系并不能阻挡黎塞留与西班牙争霸的决心,玛丽德美第奇为此同旧情人恩断义绝,她成立了以谋杀黎塞留为目的的阴谋团伙。路易十三不得不警告自己的首相说在未经化验的情况下,即使是以自己名义给黎塞留送去的水果和野味也碰都不要碰。这种提醒对于老狐狸黎塞留而言其实并不需要,为了防止出门散步时遭遇刺杀,黎塞留的锻炼方式是在室内的办公桌之间跳来跳去。

1630年11月10日,玛丽再次企图推翻黎塞留。她趁着儿子生病之际用眼泪和哀求使得路易十三同意抛开黎塞留,于是王宫内的风向标忽然转向,一大批人赶着去讨好王太后。闻讯而来的黎塞留被玛丽及其新附庸们粗暴地赶了出去。但是当路易十三痊愈之后立即忘掉了自己的诺言,他召回黎塞留宣布首相官复原职。而那些傻眼的王宫官员们随即被黎塞留报复性的扫地出门,以至于法国历史将这一天称之为“受骗日”。玛丽在失败后被迫逃往贡比涅,接着逃到布鲁塞尔,最后去了科隆。这位愚蠢的女人在失去地位后立即被外国盟友抛弃,1642年,玛丽在贫困中于科隆去世。

家园 【原创】第三章 第五节 3

3.窝囊枭雄华伦斯基先生

在黎塞留的外国敌人当中,捷克贵族华伦斯坦是首当其冲的。这位奥地利皇室的军事支柱镇压了捷克同胞的起义,还通过没收新教徒贵族的土地成为捷克最富有的地主。丹麦国王出兵德意志时,华伦斯坦自己掏钱招募扩充了一支10万人的大军为皇帝作战,并被皇帝任命为帝国军队总司令,还获得了大元帅的称号。表面上华伦斯坦是皇帝的部将,其实他和一个独立的军阀也相差无几,皇帝从不干涉他,他想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他采取抢掠新教联盟诸侯领地和其同盟者丹麦国王领地的办法来以战养战,后来发展到连奥地利的同盟诸侯领地也被劫掠。由于华伦斯坦的军队特别酷爱屠城烧杀,马克思曾很形象地把华伦斯坦的军队比作“蝗群”。

黎塞留看出奥地利宫廷对华伦斯坦的忌惮心理,约瑟夫神父劝诱奥地利皇帝斐迪南二世辞退了华伦斯坦,同时又诱使瑞典入侵德国。感觉受骗的皇帝重新启用了华伦斯坦,在对抗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吕岑战役中,华伦斯坦的士兵们高喊着“圣母玛利亚!”冲向敌军,古斯塔夫二世战死,瑞典从此退出德国。

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的守护神也经营自己的间谍网络,他通过间谍向敌军提出和谈,拉拢分化那些新教诸侯,自然严重威胁到法国的战略目的。为此约瑟夫神父的堂兄弗盖尔被派遣到德国活动,这位狡猾的间谍四处收买德国的大小贵族诸侯们,以避免因为瑞典国王战死而使得恐慌的新教联盟向皇帝投降。

与此同时华伦斯坦的间谍们也在四处忙碌,他一边劝诱萨克森和瑞典人和谈,一边向奥地利皇帝施压要求得到捷克国王的头衔,同时还派代表同弗盖尔谈判,试探法国承认自己为捷克国王的可能性。黎塞留此时则通过约瑟夫神父与耶稣会建立了暂时的合作渠道,能影响斐迪南二世思想的耶稣会教士拉莫尔曼将皇帝的真实想法传递给法国人知道。对黎塞留而言这是不会输的赌局:如果奥地利和华伦斯坦翻脸就趁机拉拢华伦斯坦倒戈,如果奥地利满足华伦斯坦的愿望则把谈判的事情宣扬出去让他们反目。随后黎塞留意识到华伦斯坦大张旗鼓的背叛已不可避免,于是便指示自己的间谍们策动奥地利对华伦斯坦下手。

1634年,斐迪南二世下令派到华伦斯坦身边监军的嘉乐斯将军逮捕华伦斯坦。发布命令要比执行命令容易得多,因为斐迪南二世不像嘉乐斯一样身处华伦斯坦比尔岭城的军营中,身边全是忠于华伦斯坦的士兵。嘉乐斯没有轻举妄动,他收买了华伦斯坦的文件抄写员,知道了华伦斯坦以隐退为要挟逼迫手下军官们签署效忠书,最重要的一点是效忠书上没有不背叛皇帝的条款。

不久后华伦斯坦召集各将领到比尔岭城打算统军回到布拉格自立为王,但嘉乐斯的间谍们把华伦斯坦的计划告诉将领们,这些将领便纷纷返回驻地。嘉乐斯欺骗华伦斯坦说自己去拜访某位将军,还把华伦斯坦的马车也搞到手。他和他的助手比考劳米尼先后溜走,去指挥忠于奥地利的军队捉拿华伦斯坦。

华伦斯坦回过味来之后发觉不妙,签过效忠书的将领们一个都没来,他的间谍还报告说斐迪南二世已经宣布他为叛国者。于是他仓惶出逃,同时派间谍联络瑞典和萨克森要求保护。瑞典和萨克森打算保护这位独立失败的大元帅,他们派出军队支援华伦斯坦。

2月25日,华伦斯坦带着几个随从来到埃格尔城,这里的守将是他的心腹郭尔东中校。他决定在这里召集中与自己的军队等待援军,但是这位郭尔东早已受到奥地利间谍的诱惑,他决定出卖自己的主子。本来他们打算抓住华伦斯坦送交维也纳领赏,在华伦斯坦布置他们抵御奥地利军队进攻的时候,郭尔东改变了主意,打算刺杀主人以免得受到奥地利军队的攻击。阴谋者邀请华伦斯坦赴宴,华伦斯坦没心情喝酒,只有随从们愿去。于是郭尔东灌醉那几个随从后一一杀死,接着派刺客把熟睡中的华伦斯坦刺杀。

斐迪南二世在得知华伦斯坦死讯后表示遗憾,下令为他做3千次弥撒以示哀悼。还慷慨宣布赐予郭尔东等人贵族爵位,只是许诺中的赏金和封地却日后再说了。华伦斯坦死后,奥地利失去了最优秀的军事和情报指挥官。不久后法国联合瑞典出兵进攻奥地利,1648年10月,奥地利战败求和。

当华伦斯坦被刺的的消息传回巴黎时,国王已经换成了狂妄而又多疑的路易十四。路易十四只说了一句话:“我希望这将是一切卖国贼的下场”。间谍们赶紧把这句耐人寻味的话传给黎塞留,法国首相随即愉快地给国王写信提醒他正在与法国交战的西班牙等敌人未必会把法国国王与他的首相分开对待。同时还把刚截获的西班牙大使的密信敬献给路易十四,上面写着的话绝对是令他无法忍受的。

1642年,黎塞留去世,他死前宣称自己一生只有公敌没有私敌。他的继任者水平不如他高,但是法国在国境内外的间谍网络仍在持续发展。黎塞留的间谍机构后来被融入到警察部门当中,尤其在刑事侦查方面大有进展。

法国在路易十四手中达到了封建时代的巅峰,凡尔赛宫等名胜全由这位“太阳王”所建。路易十四一生酷爱铺张浪费的奢侈生活,又频繁对外发动战争。在他统治下,法国成为欧洲霸主,法语成为各国贵族通用语言。但是路易十四对农民施加的重税使得下层阶级满腹怨言,国家经济一再处于破产边缘。再加上这位君王偏偏又很长寿,比自己所有的儿孙都活得长,波旁王朝的寿命因此而大为缩短。1715年,77岁的路易十四去世,他唯一的曾孙路易十五即位。

优柔寡断的路易十五无法挽救国家财政,更无法抑制平民的反皇室情绪。他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对他说:“我们死后,将会洪水滔天”。但是这句话很快被革命的宣传家们描述为路易十五说过“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于是法国民众的愤恨使得波旁王朝的统治决堤溃坝。路易十五死后15年,改变世界的法国大革命爆发。

家园 【原创】第三章 第六节 伊斯兰之剑 1

第六节 伊斯兰之剑

1.伊斯兰之剑

610年,40岁的哈西姆家族商人默罕默德声称他在麦加的洞穴中冥想时见到天使长加百列,真主派加百列启示他创造一个宗教,此事称为“天启”,加百列命令默罕默德:“你读”,借此将《古兰经》的内容传授给他。613年,穆罕默德开始他的传教生涯,他将自己传播的宗教称之为伊斯兰,意思是遵从神的旨意。他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意思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人。

伊斯兰教中的真主“安拉”是唯一的神,这位神和基督宗教的“上帝”,犹太教的“耶和华”所指的都是同一位神。在《古兰经》中承认耶稣、亚当、亚伯拉罕、摩西等人与穆罕默德同为先知,虽然穆斯林认定穆罕默德是最伟大也是最后一位先知,但是绝对不崇拜使者,因为他跟其他先知一样都是凡人。穆罕默德去世归真后,其继位者称为哈里发,其意为继承者,而不敢再称先知。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一样,同属闪族的分支。根据伊斯兰传统的说法,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是同胞兄弟。在默罕默德所处的时代,正是一盘散沙的阿拉伯民族意识逐步苏醒的时期。原始部落多神崇拜宗教的崩溃和犹太教、基督教的影响,都对伊斯兰教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634年3月15日,默罕默德带领自己的支持者开始统一阿拉伯的战斗。先知本人是一个很注重情报和策略的战略家,他的信徒早在麦加人试图抓捕默罕默德时便通风报信使得默罕默德得以逃脱到麦地那城,而他的第一场战斗也是由于间谍的卓越工作才得以获胜。当时默罕默德袭击一个麦加商队但未成功,他并不知道这支商队已经招来麦加的援兵打算报复。幸而他的间谍们捕获了麦加人的两名士兵,这两名士兵供认说有800人的麦加军队正打算袭击穆斯林的营地。由于自己的人数只有300人,所以默罕默德赶紧转移阵地,控制住附近唯一的水源。在沙漠地带作战,水源比人数更具威力。于是在著名的伯德尔之战中,穆斯林军队获得了首次胜利。

627年4月,一支1万人的麦加军队进攻穆斯林的根据地麦地那城。城中的犹太人虽然与麦加人派来的间谍建立了联系,双方约定当麦加军队攻入城市后犹太人从城内发动起义策应。麦加的间谍工作卓有成效,他们还恐吓拉拢了一些不坚定的穆斯林叛变,背叛者将与犹太人合作协助麦加军队。

当麦加的军队最后攻城未果撤走之后,城里的穆斯林开始对他们的叛徒进行清算。尤其对犹太人的报复最残酷:所有成年男人被杀,妇女和儿童沦为奴隶。到627年,穆罕默德彻底控制了麦地那地区,连沙漠里的贝督因人都皈依了伊斯兰教。

630年1月,默罕默德率领1万名穆斯林反攻麦加。在此之前,已经有数量庞大的穆斯林渗透进入麦加做内应,麦加人情知不敌只得投降。到了632年他去世时,伊斯兰教的传播范围已经覆盖了大部分阿拉伯半岛。

在穆罕默德的时代中,哈立德本瓦利德将军是最高明的军事家,由于他在木塔之战中一连砍断了九把剑,所以先知称赞他为“安拉之剑”。634年,哈立德率军越过沙漠绕过东罗马帝国的边防线突袭大马士革。抵达城下之后,城中有个内奸投靠了阿拉伯军队。他报告说城中的罗马总督正在举办宴会庆祝儿子诞生,守城士兵大多醉醺醺的无法战斗。于是哈立德派遣一些精锐士兵跟随间谍爬上城墙打开城门,大马士革就此陷落了。

大马士革陷落后,东罗马皇帝赫拉克利乌斯率领20万大军反攻叙利亚,哈立德通过审讯战俘和遍布叙利亚各地的间谍们迅速得知敌军来袭的方向和数量,甚至连罗马军队的作战计划都被他摸得一清二楚,因为在那20万敌军当中混入了数量惊人的阿拉伯间谍。可怜的赫拉克利乌斯自信满满地进军,却不知道自己犹如裸奔一般被敌人一眼看穿了。哈立德迅速集结自己分散在各地的军队,在636年8月20日的亚姆克之战中战胜了赫拉克利乌斯。东罗马的皇帝在败退时哀叹道:“美丽的叙利亚,永别了。”

634年,当欧麦尔伊本哈塔布继任哈里发后立即解除了哈立德的兵权,他对着“安拉之剑”说:“你做到了别人无法做到的;但成事者并非是人,而是安拉。”641年,哈立德郁郁而终,古今中外功高震主的名将下场大多如此。

由于对继承人人选发生分歧,什叶派坚持只有出身于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直系后裔才是合法继承人,他们否认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和奥斯曼前3代哈里发的合法性。而大多数承认和支持包括阿里在内的四大哈里发的穆斯林,就构成了逊尼派。两派之间的战争是伊斯兰的第一次内战,从656年一直持续到661年,直到阿里被政敌刺死才告一段落。679年,麦加贵族出身的逊尼派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宣布其子叶齐德一世为哈里发继承人,从而将哈里发的选举制破坏。从此阿拉伯帝国成为一个由世袭王朝统治的封建国家,由于崇尚白色衣服而被古中国人称为白衣大食的倭马亚王朝由此开始。

家园 【原创】第三章 第六节 2

2.希腊火传奇

在倭马亚王朝时代,阿拉伯帝国的对外征服达到了一个高峰。他们的疆域最广阔之时,东至中国、西至西班牙。不过君士坦丁堡城一直将他们挡在门外,678年,穆阿维叶一世对拜占廷帝国发动了陆海联合进攻。6月25日,阿拉伯舰队向君士坦丁堡发动总攻。东罗马海军出动一些小船迎战,就在阿拉伯人哈哈大笑着表示蔑视时,一条条火龙从小船上射向阿拉伯军舰。穆斯林们惊恐地发现自己落入到传说中为异教徒准备的火地狱,满载着士兵和攻城器械的战舰变成一座座火山。指挥官法达拉斯赶紧下令扯呼,但已有三分之二的船只被焚毁。

这就是中世界最神秘的武器“希腊火”,发明者是叙利亚基督徒建筑师加利尼科斯。和平时期的加利尼科斯在盖房子之余刻钻研炼金术,炼金术虽然没有炼出黄金不过促进了化学的发展,加利尼科斯也变成了业余化学家。当阿拉伯人入侵时,他在逃亡路上见到石油后突发灵感发明了希腊火。东罗马皇帝利奥六世在其《战术学》中指出,这种“人造火”用虹吸管喷出,而此管由青铜制成,放在战船的前端,能将火射向上下左右各个方面。士兵则用小手筒从铁盾后面放出火。

717年夏季,阿拉伯人卷土重来。阿比杜斯率领近2560艘战舰封锁了君士坦丁堡的运输航线,与陆地封锁配合打算让君士坦丁堡断粮投降。9月1日,东罗马皇帝利奥三世命令舰队出战,使用希腊火烧毁了二十艘阿拉伯战舰。被这种武器吓坏了的阿拉伯舰队逃之夭夭,封锁计划宣告失败。到了718年春天,东罗马的间谍探得阿拉伯舰队集结地点,于是利奥三世的火船再度出击,一把火烧得阿拉伯舰队只剩下5艘船逃回家。

这次战争结束后,深受其苦的阿拉伯人给这种武器起了个正式名称希腊火。关于希腊火的配方后世所知甚少,只知道这种武器不需要点火,一旦从喷管喷出后便自燃,而且遇水后更加猛烈燃烧。东罗马皇帝们世代严守秘密,石油燃料的配方不许有书面记载,只有生活在深宫中的加利尼科斯家族控制生产调配。君士坦丁七世曾告诉儿子说:“若有人敢问这个秘密的话,你必须严词拒绝!”

东罗马帝国为了防止泄密,甚至很少在战场使用希腊火,以防被敌军缴获而泄密。由于极端的保密措施,竟然导致几个世纪后,竟然在东罗马自己手中失传!但是阿拉伯人最后还是通过数百年中间谍前赴后继的努力刺探出大致的配方,在14世纪化名为“希腊人马克的所著的阿拉伯科学著作《焚敌火攻书》中第26节描述了希腊火的配方:“你可用此法制希腊火。取活性硫、酒石、沥青、煮过的食盐、石油以及普通的油,将他们共煮之,再浸沉之,提起并放在火上。……火将无法扑灭,除非用尿、醋或砂。”这个配方基本正确,唯一的缺憾是无法做到正版产品那样无需点火喷射即燃。这种绝密配方虽然被间谍终于搞到手,可是阿拉伯人却不再使用——那时已经进入火炮时代了。

家园 【原创】第三章 第六节 3

3.阿拉伯的科学和恐怖事件

倭马亚王朝时代建立了伊斯兰教历史上最重要的几座清真寺,包括耶路撒冷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大马士革的倭马亚大寺。在阿卜杜勒马利克任哈里发时代,发行了阿拉伯人自己的第一种金币第纳尔。直至今日,不少阿拉伯国家的货币名称仍然叫第纳尔。

由于与什叶派和哈瓦利吉派的持续冲突,倭马亚王朝的统治长年陷于不稳定的情况之中。两派都采取暴力手段抵抗倭马亚王朝的镇压行动,教派斗争催生出无数的政治间谍互相渗透。几乎所有倭马亚王朝哈里发的在位时间都极短,很多哈里发死于刺客之手。国内的政治敌对最后葬送了倭马亚王朝。749年,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利用什叶派与哈瓦利吉派暴动之机,借助波斯人阿布穆斯里姆的军事力量最终推翻了倭马亚王朝。所有倭马亚家族成员不久都遭屠杀,阿拉伯帝国时代中最辉煌的阿拔斯王朝拉开了帷幕。

中国史书称旗帜多为黑色的阿拔斯王朝为黑衣大食,这个王朝主要因为曾跟唐军在中亚血战一场而被中国人所知。阿拔斯王朝的历任哈里发大多能较好的使用间谍组织为自己服务,尤其是他们的密码破译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首都巴格达城中居住着100万居民,阿拉伯科学家埃布优素福在密码破译方面取得极大的进展,他通过翻译并研究储存在巴格达图书馆的希腊文书籍和文献,领悟到在任何一段密码文字中如果某些字母出现的频率大大高于其他字母的话,通过对比找出同种语言的普通文本中出现最频密的字母,就可以将彼此之间划等号了。这种信号分析的方法是出类拔萃和极为领先的,在阿拔斯王朝的时代中,阿拉伯发展出极为灿烂的科学文化成就,尤其是唐朝的造纸术传入之后,其文化成就达到空前灿烂的地步,特别是哈伦拉西德和麦蒙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

就在阿拔斯王朝陶醉于其灿烂的成就之中时,极端的穆斯林恐怖组织也悄悄萌芽。什叶派穆斯林由于人数少一直受到其他派别的打击,在长期的受害心理积压之下,极端的哈桑老人极其恐怖组织出现了。1090年,什叶派主要派别七伊玛目派中出现了一个极端恐怖的阿萨辛派,它以波斯西部的里海山区为根据地,在神秘的山中老人霍山统率下专门从事暗杀哈里发、苏丹及达官贵人的活动。霍山本名为哈桑本萨巴赫,他善用毒品麻药控制徒众卖命,所以他的组织被阿拉伯人称之为哈斯细辛,意思是吃麻药的人和哈桑追随者。而哈桑把自己的组织称之为费达伊,意思是准备为事业奉献生命的殉道者。这个派别的信徒都是亡命刺客,专门以匕首行刺。而且多选择在朝圣者云集的清真寺或宫廷中动手,以制造最大的轰动效应。自认教长的哈桑率领徒众首先控制了里海南面大山中的阿拉穆特要塞,随即继续蚕食周边地区,这就引起了赛尔柱苏丹的注意。

此时的阿拉伯帝国实际控制者不是哈里发而是突厥人担任的苏丹,因为阿拉伯人的继承制度是极为独特的长者继承制,即由皇族中的现存的最年长者继承。由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一个新的哈里发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兄弟姐妹全部杀掉,至少也要关在深宫中不见天日。这样极易造成王位潜在继承者的心智扭曲或是知识匮乏,最终造成哈里发的素质低下,无力治国的局面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哈里发往往依靠奴隶出身的突厥人治理国家,于是国家逐步转入突厥人手中。自9世纪起,担任哈里发御林军指挥官的突厥人便有了苏丹的称号。到了11世纪的时候,遭受欧洲十字军反复入侵的阿拔斯王朝境内已经是军阀割据各自为政了。哈里发软弱无力,只得将苏丹的头衔挨个派发。此时的哈里发完全被身边的塞尔柱突厥苏丹所控制,苏丹们随意废立君主,巴格达街头不时就会出现一个被剜掉双目沿街乞讨的前任哈里发。

在哈桑的时代中,赛尔柱苏丹是辛加。辛加打算剿灭境内的恐怖组织,没想到哈桑却抢先下手给他一个意外惊喜——一天清晨苏丹醒来,发现枕边插着一把匕首。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再敌视哈桑的话,下回匕首就直接插进他心脏了!辛加吓得屁滚尿流,再也不提“反恐战争”的话题。在哈桑最猖狂的时期里,各地的苏丹都要争着向他行贿以免得被刺杀。

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克波罗游记》中这样描述哈桑一党:“他派杀手到附近某地区暗杀某人,他们毫无疑问会遵守首领的命令。杀完人后,能逃脱的杀手就返回驻地,被抓住的就会被处死。当逃脱的杀手返回到教长身边时,教长就会为他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同时,教长清楚地直到手下有谁尽了最大努力,因为在每个杀手外出执行命令的时候,都会有其他间谍跟随监视,以考察哪一个更强壮、更勇敢。于是,他希望谁死时就派出得力的刺客,到任何地方去除掉目标。他告诉自己的杀手说自己可以决定他们是否能升入天堂,而杀手们便更卖命地去行刺,因为教长说在执行任务中死去的烈士会直接升入天堂。”

哈桑的继任者路那得丁在费达伊组织的最盛时期迎来了毁灭,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奉其兄蒙哥之命西征。4年后,一名勒令被征服的穆斯林停止宗教仪式的蒙古王子被费达伊的刺客杀死。狂妄的费达伊教长又派出400名刺客前往中国刺杀蒙哥大汗,蒙哥闻讯大怒,他下旨要旭烈兀铲除这个狂妄的恐怖组织。于是一名汉族将领郭侃率军横扫里海山区,他是大唐名将郭子仪的后代子孙。5万名费达伊组织成员固守要塞,新任的教长路那得丁本来打算亲自和蒙哥谈判,郭侃假意答应,却让蒙古护卫人员在路上残忍处死了路那得丁。蒙古军随即开始攻击,在汉族工匠制作的火炮和西域工匠制作的投石机面前,阿拉穆特要塞土崩瓦解。费达伊组织成员全被处死,这个猖狂了64年的恐怖组织再也没有复兴过。

郭侃随即挥军直捣阿拉伯帝国腹地,他连续攻克128座城市,于1258年打下了巴格达。旭烈兀下令赐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不流血而死,他被裹在地毯里由千万匹战马踩死。蒙古军队按照惯例屠城,除少数工匠外,巴格达全城居民都被屠杀,被屠杀人数约为80万人。

至此为止,阿拉伯帝国终于灭亡。

家园 【原创】第三章 第六节 4

4.瘸子帖木儿

蒙古人虽然摧毁了阿拉伯帝国,但是他们所建立的汗国却反过来被伊斯兰所同化。百余年之后,中亚地区就满是突厥化的穆斯林蒙古王公了。1369年,帖木儿杀死西察哈台汗忽辛,宣称自己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建立了帖木儿帝国。由于年轻时偷羊被箭伤弄伤了腿,所以他也被人称为瘸子帖木儿。他的血缘关系来历不清,可能真是铁木真的后裔,也可能只是个冒充名人之后的蒙古人,不过他的帝国却是蒙古人最后的辉煌。

帖木儿是个惯用铁血手段的狡猾君主,他的间谍们遍布从欧洲到亚洲的每个角落。他口头上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和明帝国臣服,却又扣留对方的使者,做灭掉这两个强敌的打算。帖木儿一生都效仿铁木真的做法,他的军队所过之处屡屡屠城,而他本人对于认定的征服目标也绝不手软。

1398年,帖木儿南侵印度。当时印度是外来征服者眼中的异域,这里充斥着高山大河和毒蛇猛兽,酷热的气候和喜怒无常的土人,以及传说中的“人类毁灭者”战象都让帖木儿的儿子们为之胆寒。不过瘸子本人还不为之所动,因为他的间谍们早已渗透到印度并发回了情报。帖木儿知道印度正陷入叛乱之中,人们憎恨国王,许多省份出现了自立为王者,现在正是他征服的大好时机。帖木儿沿着当年亚历山大大帝的行军路线穿越旁遮普,一直攻下了德里。

1402年,帖木儿在安哥拉战役大败奥斯曼帝国,俘其苏丹巴耶塞特一世,使其帝国成为了从帕米尔高原到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的大帝国。1404年11月27日,帖木儿率领20万军队进攻中国,明成祖朱棣急忙备战。结果瘸子在进军途中病死,他的帝国如昙花一现般分裂消亡。1500年,帖木儿帝国最后的残余势力被乌兹别克人汗昔班尼所灭。1526年,帖木尔的后裔巴卑尔南下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这个以穆斯林上层和印度教徒底层构成的帝国继续延续了300多年的蒙古帝国血脉,1857年亡于英国殖民者之手。

家园 【原创】第三章 第六节 5

5. 特日莫亲王的奇妙旅程

1324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一世建立了奥斯曼帝国,这支突厥人的余脉因而被称为奥斯曼土耳其人。奥斯曼帝国迅速崛起,虽然在15世纪初,土耳其曾一度被瘸子打得半死。但后来趁着帖木儿帝国完蛋,土耳其再度复兴成为穆斯林世界的统治者。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土耳其凭借着控制欧亚陆上交通线的便利条件,在长达6个世纪之久的时间内向过境商人征高额税收,于是输往欧洲的香料、茶叶等商品价格飙升,由此使得西欧诸国寻找去东方的新航路,从而促进了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的来临。

土耳其是15至19世纪惟一能对欧洲列强构成挑战的伊斯兰势力,因此历代苏丹与欧洲国王们也进行过尔虞我诈的间谍大战。

1481年,消灭了东罗马的土耳其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巴耶塞特与特日莫为王位而打做一团,特日莫战败后先是投靠埃及苏丹那里,后来干脆跑到罗得岛,向医院骑士团寻求援助。医院骑士团本是十字军的历史产物,算是穆斯林的老冤家。但是在这个宗教热情不如金币耀眼的时代,骑士团首领比埃尔奥比尤松先是拍胸脯保障特日莫的安全,等人一到手上就立刻扣押,然后腆着脸向新任土耳其苏丹索要巨款。奥比尤松要的不是赎金而是保证金,也就是说他答应把苏丹的竞争者关押一辈子,不过前提是每年45000枚杜卡特金币,这相当于一个欧洲小国一年的税收。此外,骑士团还提出要保障罗德岛不受侵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无法抵御土耳其的入侵。

巴耶塞特二世屁股还没坐稳就得到老弟被扣压的好消息,于是心花怒放的苏丹打发走骑士团的使者。他一分钱都不想花,而是派遣间谍去毒死特日莫这个叛徒。苏丹的图谋没有成功,奥比尤松一看对方居然比自己更无耻,只好把特日莫押送到法国的一个城堡里。特日莫不愿束手待毙,他派遣自己的手下去偷偷联系法王,但医院骑士团对待这种小把戏根本不成问题,特日莫的信使全在路上被杀。

作为一个标榜“守护信仰,援助苦难”的骑士团来说,这起绑架勒索案件对其形象伤害很大,尤其是在此事已经传遍欧洲的情况下。于是奥比尤松收买了特日莫的秘书做内间,骗取了特日莫亲笔签名的白纸,然后伪造出赞美骑士团优待俘虏的鬼话来四处散发。奥比尤松没能成功占据道德制高点,他的方法过分拙劣,只有弱智才会信他。

骑士们的智商无下限,道德更没有底线。1482年,由于母亲的苦苦哀求,苏丹答应每年支付4万金币作为倒霉弟弟的生活费。而此时埃及苏丹接待了骑士团的使者,他们开价10万金币作为特日莫的赎金。在拿到这笔钱之后,骑士团使者转身去了特日莫的母亲那里,以买船送特日莫去埃及为理由再度敲诈2万金币。最后特日莫被骑士团送上路——通往罗马的道路,奥比尤松已经把他卖给了教皇依诺增爵八世。

1489年,特日莫抵达罗马,受到依诺增爵八世的热情款待。教皇一方面呼吁组织十字军东征,特日莫是很好的争取穆斯林的人质;另一方面手头比较紧的教皇也想从苏丹那里敲诈点小钱花花。最后教皇决定还是赚钱要紧,巴耶塞特二世每年向他进贡4万金币,外加基督教圣物隆基努斯之枪。对于缺钱缺到典当了教皇皇冠的依诺增爵八世而言,苏丹的慷慨足以打消组建十字军的热情了。虽然急于借助特日莫煽动土耳其内乱的埃及苏丹先后给了教皇60万枚金币,可这时依诺增爵八世与巴耶塞特二世之间已经建立了商业上的合作关系,来自土耳其的所谓基督圣物源源不断送到罗马,有耶稣的斗篷、圣母的拐杖等等,依诺增爵八世靠兜售这些圣物大发其财,哪顾得上心急如焚的埃及苏丹。

当然,苏丹也不是傻子,他的间谍继续寻找一切机会干掉特日莫。1490年,土耳其使者抵达罗马带来苏丹的口信:一定要见见特日莫本人——苏丹担心自己做了冤大头,一直为已经死掉的弟弟支付金币外加伪造那些没完没了的耶稣家族圣物。依诺增爵八世拍着胸脯保证特日莫还活着,并且还是虔诚的穆斯林。其实只要钱给的足够,连教皇也未必就不肯皈依真主。依诺增爵八世很担心土耳其使者会趁机谋杀特日莫,所以他强迫使者把信件用牙叼掉出来,然后再用舌头舔上一遍,这出乎寻常的“外交礼仪”让土耳其人相信特日莫果然还活着。苏丹得到的情报是得到验证的,因为依诺增爵八世的宠臣奇波主教就是土耳其间谍。

到1492年著名的亚历山大六世教皇即位,这位老先生对苏丹的弟弟极为上心,为了能继续收取生活费,他干脆主动建议和苏丹联手破坏了法王查理八世组建十字军的计划。亚历山大六世是个守信用的买卖人,他不光破坏了组建十字军,还在收了苏丹一笔手续费后晋升奇波为红衣大主教。苏丹此举是为了感谢奇波这么多年来一直协助自己的间谍刺杀特日莫,不过既然奇波始终无法成功,苏丹决定直接求助自己的好朋友教皇。1495年,苏丹的一封信被送给亚历山大六世,上面写着用30万金币作为特日莫的丧葬费用。苏丹很关心弟弟的灵魂能否得救,他建议让可怜的特日莫早日摆脱尘世的苦恼升入天国。在信中苏丹还特别提到“亲爱的主教,你可以用这笔钱为您的孩子买块领地”——苏丹对教皇们的风流韵事了如指掌。

波尔查的毒药威名远扬,不过亚历山大六世仍在考虑是否值得为这钱丢掉了每年固定的生活费收入。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尤其是在查理八世逼迫教皇把特日莫交给之后,梵蒂冈悲痛地宣布特日莫亲王由于脓疮恶化,在那不勒斯的一所监狱中逝世。

家园 【原创】第三章 第六节 6

6.红胡子海雷丁

自古以来地中海就是海盗窝,自伊斯兰兴起以来,穆斯林出身的海盗们也开始称霸海洋。霍雷克和海雷丁兄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海盗并不是他们这份很有前途职业的准确定义,事实上这是欧洲人对穆斯林私掠船队的称呼。一般情况下海雷丁兄弟只攻击欧洲商船,穆斯林船只是不受侵犯的。私掠船是对海军战斗力的重要补充,以受官方庇护的海盗行为来打击敌国。欧洲各国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私掠船对西班牙和法国的攻击,直接挑起了无敌舰队远征英国的行动。

1516年,海雷丁兄弟被阿尔及尔苏丹招揽,后来却雀占鸠巢地赶走主人自立为苏丹。阿尔及尔由此也成为大航海时代中最著名的海盗之国。后来霍查克战死,海雷丁便投靠了奥斯曼帝国,去掉苏丹封号,把阿尔及尔变成了一个行省。苏莱曼大帝对海雷丁的投靠欣喜若狂,他让海雷丁继续治理自己的阿尔及尔,并任命他为帝国海军统帅。还特别赐予他海雷丁这个名字,意思是“信任的美德”。而深受其害的欧洲各国则称海雷丁为巴巴罗萨,意思是“红胡子”,后来红胡子的形象干脆变成了强盗的代名词。

海雷丁是使用间谍的一把好手,一方面是由于海盗这个高风险行业需要准确的情报支持,截击商船队躲避军舰都需要那些安插在地中海沿岸港口中的间谍提供信息。另一方面由于被俘虏的人众口一词地表示自己“很穷”,以避免被勒索巨额赎金,所以调查他们的财产情况是海盗的必修课。有些守财奴历经酷刑折磨仍守口如瓶,这时候假扮做俘虏的海盗间谍就会试图从难友口中套出真相来。有钱赎身的俘虏受到优待,他们被严密监视着住在阿尔及尔城中,一旦赎金送到立即重获自由。而那些货真价实的穷光蛋们则变成了奴隶去做苦工。

此时的西班牙国王兼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正同苏莱曼大帝激烈争夺地中海霸权,海雷丁借助奥斯曼帝国的实力纵横海上。1519年,他击败了试图夺回阿尔及尔的西班牙及意大利联军,从此以后,他不断对法国南部、意大利沿岸、西班牙沿岸进行侵扰。

由于查理五世的军队在西班牙残酷屠杀穆斯林,海雷丁使用自己的舰队把大量教友撤回阿尔及尔,这种英勇的拯救行动使得他被伊斯兰教徒们敬爱地称之为“父亲”。虽然海雷丁长期被基督教世界的史书所丑化,并且他的确有杀人越货,掠夺奴隶甚至是屠杀平民的举动,不过在长达数十年的地中海争霸战中他始终是胜利者。他尊重勇敢的敌人,并且在绝大多数时候都能把战争限制在一定程度,避免过多的屠戮。从他的死敌查理五世都从来没有称他为海盗也可以看出对手对他个人的尊重。

1535年,查理五世决定调集舰队反击海雷丁。他的行动计划并不令土耳其海军感到意外。因为正与查理五世争夺欧陆霸权的法王弗朗西斯一世暗通土耳其,他的间谍把进攻计划传回巴黎,然后再通过法国的情报部门代表——一位佛罗伦萨神父传递给海雷丁。法国的援助是如此的无微不至,以至于在围攻突尼斯时查理五世发现射进他帐篷里的炮弹上雕刻着法国王室的百合花图案。

由于海雷丁不擅长陆战,最后突尼斯陷落。不过他立刻率领舰队洗劫了西班牙的美诺尔古岛,5万7千军民俘虏都成了奴隶。除此之外,海雷丁还把北美开来满载黄金的西班牙殖民船队全部消灭。查理五世气得暴跳如雷,他的海军统帅安德鲁多利亚却始终无法抓住狡猾的海雷丁。于是秘密战争再度上演,查理五世收买了一个叛教徒试图刺杀海雷丁。叛教徒是指那些被俘虏后改信伊斯兰教的前基督徒,这些家伙们心怀鬼胎,脚踩两只船。一边参加海盗洗劫欧洲,一边则时刻准备着一旦失手被捕就立即“悔改”。叛教徒是土耳其和西班牙共同争取的理想间谍,他们对于卖身投靠非常在行。同一时期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他的《堂吉诃德》中描述过:“原来有些叛教徒存心要回到基督教国家去,身边往往带着有地位的俘虏为他们出的证书。证书不拘方式,只要证明某某叛教徒是好人,对基督徒常有照顾,并且立志一有机会就逃回本国。弄这种证书有的是出于诚心,有的是为应急或取巧的。他们到基督教国家去抢劫的时候,如果偶尔失散或被俘,就拿出证书为凭,说自己跟土耳其人来抢劫,是为了要回基督教国家居住。他们就免得吃眼前亏,可以丝毫无损地重入教会的怀抱;以后如有机会,还可以再回蛮邦做叛徒。”海雷丁的助手阿里巴沙风闻有此项行动后,一边策划让海雷丁虚张声势趁机溜走,另一边干脆拿出钱来贿赂了西班牙间谍。查理五世的间谍实在是缺乏职业道德,干脆反过来为新主人服务了。

土耳其苏丹继续信任海雷丁,他授权海雷丁组建新舰队反击夺回突尼斯。就在欧洲各国的间谍们紧锣密鼓地刺探海雷丁的下一步方案时,教皇国、威尼斯和西班牙组成了神圣同盟,约定一起讨伐土耳其。1537年他们组建了地中海历史上最庞大的舰队,共计有202艘大型战舰、100艘运输舰和5万名精锐士兵,这些兵力是土耳其帝国海军的两倍多。就在这时海雷丁向安德鲁多利亚提出议和的条件,他表示自己想脱离奥斯曼帝国自立为王,他要求将突尼斯还给自己,并要求得到查理五世的承认自己为北非之王。

由于热那亚人多利亚本身就是从法国叛变到西班牙的,所以他对同行的跳槽想法大为支持。经过查理五世同意后,多利亚在帕尔卡港会见了海雷丁的代表。多利亚表示西班牙可以交还突尼斯,不过巴巴罗萨先生需要先一把火把土耳其海军舰只都烧掉。海雷丁的代表说这条件比较难办,那些船还没有上保险,这样做危险性太大。接着,海雷丁的代表提出要求先交出突尼斯,多利亚表示反对说船都没烧就来骗保,这也太过分了。就这样双方扯皮一番,最后同意继续保持接触。于是在接下来的波列维斯海战中,海雷丁大获全胜。安德鲁多利亚观望着等待海雷丁叛变,却使得威尼斯海军全军覆灭。最后威尼斯被迫与土耳其讲和,支付30万枚金币的赔款,并让出在希腊的领土。从此之后,曾强大一时的商业帝国威尼斯一蹶不振。

1540年9月,不耐烦的查理五世派出间谍直接找上门来:开价吧,巴巴罗萨同志,你要多少钱才肯叛变?海雷丁解释了自己名字的含义后,微笑着把间谍打发走了,他终其一生都不曾背叛奥斯曼的苏丹。查理五世大为愤慨,可是到了1541年,从海雷丁的地盘上再度传来叛变的消息,这次是他的阿尔及尔留守宦官哈桑阿里。当时土耳其陆军主力正在匈牙利打仗,而海雷丁也远在伊斯坦布尔海港,查理五世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得好机会,纵使他刚上过海雷丁假和谈的恶当。多利亚坚决反对皇帝远征,他认为海雷丁及其手下都不可靠,哈桑阿里所谓的投降和所谓请求支援都是骗局,目的是把西班牙海军精锐诱入陷阱。刚愎自用的查理五世坚持出兵,他认为纵使阿里哈桑派来联系的间谍都是骗子,他的大军也照样能消灭阿尔及尔守军。根据西班牙叛教徒间谍的情报,阿里手下只有9百名精锐卫队,其他守军全是乌合之众。

于是在10月份,西班牙舰队再度出征。从整个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中精选出来的2万4千士兵们乘坐运输舰登陆阿尔及尔,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们得到了大量西班牙贵族志愿者和骑士们的支援,阿尔及尔沿海部落做出的轻微抵抗均被粉碎。但是在登陆时遭遇到暴风雨,很多战舰搁浅损失。

查理五世在阿尔及尔城下苦等了3天,阿里却不按照约定献城投降——这根本就是海雷丁的又一次骗局。虽然又上当了,可是辛苦跋涉而来总不能就此撤退。于是查理五世率军进攻,一打起来他才明白中计了——此时正是阿尔及尔的雨季,他的火炮和火枪全因受潮变成了废铁。阿里指挥手下用原始的弓箭射杀毫无办法的敌军士兵,当查理五世在前线指挥时,还被对方的要塞火炮击中受伤——土耳其的火炮在堡垒中完全不受天气影响。

陆战连遭败仗的同时,多利亚的海军运输舰再度遭遇暴风雨袭击,只有几艘船幸免于难。多利亚向皇帝报告说如果再不快跑的话,海雷丁的舰队一出现大家就得在做俘虏和跳海自杀中二选一了。断粮的查理五世狼狈撤退,根据混在他军队中的法国间谍的报告,西班牙军队只能“靠猫、狗和野菜糊口”,船上的划手因为饥饿都无法划桨。包括皇帝本人都差点饿死在海上,他在撤退上船时为了轻装快跑命令把马匹都丢进海里淹死,结果在海上连马肉都吃不上。身在巴黎的弗朗西斯一世看着间谍们发回的情报笑逐颜开,尤其是当他看到西班牙港口的间谍报告说查理五世的军队比任何想象中的糟糕程度还要不幸的时候。此战查理五世失去了8千名精兵和3百名贵族高官,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敢发起海战,海雷丁的舰队彻底控制了地中海。

1544年,查理五世与苏莱曼大帝达成和平协议。1545年,海雷丁在伊斯坦布尔退役,他儿子哈桑成为了他在阿尔及尔的继承者。1546年,海雷丁于伊斯坦布尔逝世。

家园 【原创】第三章 第六节 7

7.维也纳城下咖啡香

在13世纪时,入侵也门的埃塞俄比亚把咖啡传入阿拉伯世界,不久后便在上层人士中风靡一时。这小小的咖啡豆也见证过狡诈的间谍故事:1683年7月14日默罕默德四世的大将穆斯塔法巴沙率领着13万8千大军开始围困维也纳,这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隔150年后第二次围困老冤家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皇室的巢穴。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约翰三世率领着7万欧洲联军驰援维也纳,在将自己的3万名波兰骑兵投入战斗之前,约翰三世派出了大量间谍渗透到土耳其人的阵地当中。其中有个叫做科尔希斯基的波兰商人会说流利的突厥语,他扮作叛教者混迹于土耳其军队的营区。这个狡诈的间谍赢得了不少土耳其军官的欢心,很多人请他喝咖啡。在此之前,只有少量的咖啡被偷运到欧洲,顽固的天主教保守派认为这是异教徒从魔鬼那里弄来的饮料,不过教皇克雷芒八世却很喜欢喝。由此贵族们偷偷私下品尝,咖啡豆贵如黄金一般。

科尔希斯基一边喝着昂贵的咖啡一边从土耳其军官口中套情报。他不仅了解了土耳其人的军事部署,更弄清了这13万8千大军中只有5万战斗部队,剩下的都是些勤杂仆役人员。穆斯塔法在使用火炮轰开城墙缺口后却不进城进行巷战而是试图招降奥地利守军,这一方面是由于战斗兵员不够,另一方面是接收敌人首都的投降是极大的荣誉。

这一决定性情报使得援军勇气大增,9月12日,约翰三世的联军与土耳其军队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会战。穆斯塔法败退撤离,饥饿的维也纳人冲到土军阵地上寻找食物,其中就有大量的咖啡豆。从此咖啡正式进入欧洲,间谍科尔希斯基得到的奖励是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份咖啡屋执照,他在维也纳开了一家咖啡馆,他把咖啡叫做“伊斯兰酒”的名字。

这场维也纳围城战是欧洲与奥斯曼帝国持续300年争斗的转折点,在战役后的16年中,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逐渐从奥斯曼帝国中夺回匈牙利南部和特兰西瓦尼亚,伊斯兰征服欧洲之旅就此停步了。

1918年,哈布斯堡的最后余脉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成立共和制政府,哈布斯堡家族被永久性驱逐。1922年,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废除苏丹制,奥斯曼帝国正式灭亡。昔日的皇帝、苏丹都已化为尘烟,只有咖啡仍在涌动着暗香。

家园 好象倚天屠龙记里讲过这个山中老人霍山
家园 阿拉伯人发现希腊火的配方没有那么晚

到阿拔斯时代时,阿拉伯军队中已经装备了希腊火,而且出现了身穿特殊服装的掷火兵,伴随弓箭手共同行动。

家园 挑点Bug出来

“阿拉伯人的继承制度是极为独特的长者继承制,即由皇族中的现存的最年长者继承。”

这是怎么说的?阿拔斯王朝没有这样的制度。著名的哈里发哈伦·拉希德便让幼子艾敏,而不是长子麦蒙继承王位。哈里发穆尔台米德也曾经取消过儿子的继承权,而让侄子穆尔台迪德继位,那是因为穆尔台迪德掌握着一切实权。而在突厥人控制阿拔斯朝政的时候,也曾经选择过年仅13岁的穆格太迪尔登基,因为比较方便控制。

您说到的阿萨辛教派的诞生,也和继承问题有关。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穆斯坦绥尔死后,其次子穆斯塔里在宰相的支持下继位,其长子尼查尔举兵反抗,战败身死。而“山中老人”哈桑·本·萨巴就是忠于尼查尔者,他们秘密抚养尼查尔的幼子,以为旗号,创立阿萨辛派,后来也是由尼查尔的孙子卡希尔担任了阿萨辛派伊玛目。

归根到底,阿拉伯的王位继承制度是政治力量的角力,没有固定规律可循,父死子继可以,兄死弟继可以,叔死侄继可以,甚至祖父死孙子继承也可以,因此相当的混乱。

另外,阿萨辛教派并非覆没于1256年,蒙古西征只是摧毁了其总部阿拉穆特要塞而已,真正灭亡这个教派的,是17年后的马穆鲁克军,他们才彻底扫除了阿萨辛教派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的据点。

家园 贴几张赫伊鲁丁的画像,再多说几句

此人的英文全称一般写成Barbarossa Hayreddin Pasha,Hayreddin就被日本人译为ハイレディン,又被国人译为“海雷丁”,许多朋友知道这个名字恐怕是在KOEI的《大航海时代》里面。可是,在阿拉伯语里的r是应该发大舌颤音的,而且Hayreddin实际上是个正偏组合词组,因此在din前面应该稍微停顿一下。Hayreddin的正确译名应该是赫伊鲁丁——“宗教的善行”之意。

附带说一句,凡阿拉伯译名中带着个“丁”字的,那都是指“宗教”——即指代伊斯兰教。如我国历史上的赛典赤·赡思丁,“赛典赤”是“圣裔”的意思,而“赡思丁”则是“宗教的太阳”之意。

下面是他的画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此人是个英雄人物,除了战功外,治理内政也很有一手,阿尔及利亚现在的首都阿尔及尔就是由他迁都的,他也引进了土耳其的军制和内政制度。

家园 谢谢你的指正

看来我的伊斯兰部分写得不太严谨啊,哈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