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歼-10冲击波过后(增补版) -- 晨枫
不知道歼10的实力到底怎么样?歼10还没有大批量装备部队,目前部队对歼10的评价也很少,现在所谓的歼10的先进技术水平和高战斗力都来源于媒体的宣传,这么高调的宣传对歼10是不是过分炒作了呢?
在中国国防工业中,中国航天和中国航空是一对兄弟,都是高新技术产业,都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在航展上也经常把各自的产品一齐拿出来展出。几十年来中国航天工业尽管底子非常薄弱,并且处于敌对势力的严密封锁控制下,但成果不断,拥有很多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某种程度上说,撑起了中国国防的半边天。而反观航空工业这几十年,尽管技术含量与航天工业相比相对较低,而且发展环境也较之轻松,但无论是军用产品还是民用产品,相比之下则大大不如,离世界先进水平大有差距。我觉得歼10作为第一款中国独立设计制造的较为先进的战斗机,也许对于中国国防航空工业发展的里程碑意义要远远大于歼10对中国空军部队实力的提升,让中国航空业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我想这也是有关部门对歼10大力宣传的原因吧?也许歼10的战斗力和技术水平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
我对航空方面不是很了解,以上仅是个人之见,说错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教。
“而反观航空工业这几十年,尽管技术含量与航天工业相比相对较低”,个人觉得航空工业的技术含量(尤其在最先进的军事领域)与航天工业相比不低,甚至要求更高。
按照TG的惯例会不会是有新的战机已经研发成功?
拉起了自己队伍,打通了任督二脉,下面好办了
这个过程是痛苦而漫长,
印度xd就是没耐心走完,所以LCA到现在还在找波音打补丁。
航天的产品是一个位数计算的,航空的产品如不能以百位数计算就日子难过,所以对整个工业水平的要求要高的多。而这正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地方。
接着晨枫的话茬往下说,我国的J-10出口到巴基斯坦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成飞领导在接受采访时已经证实了此事。其实国内军事杂志早在04年就有报道(参看《军事力量》04年2期上)。估计阿三看见自己费劲万苦才积累起来的对小巴的空中优势在顷刻间土崩瓦解,脸上的黑线--精彩啊。
其实本次航展J-10的高调出镜应是意料之中的事。让我们感到格外兴奋的事情应该是我国无人机家族发展壮大吧。也许将来中国就是凭借今天展出的无人机为基础在战斗机领域赶超了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的中国就应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实力,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无论是可口的胡罗卜还是嗜血的大棒。怀柔以争取朋友,强硬以争取利益。
保守的说,至少超过四个航空兵师部分换装了歼十,这个规模已经绝不仅仅是“少量装备”。
如果追根溯源,它的根最早可以挖到1958年“大跃进”期间哈军工航空系一帮学生所作的一个设计方案,后来延续下来成为“歼九”方案,因为技术指标不切实际(鸭式布局,要求双二五甚至双三的性能)而下马,再后来才有了“歼十”。即使从“歼十”项目立项本身说起,时间也足有二十多年了……
数十年磨一剑、困难重重阻碍重重,连设计方案技术指标都改了又改,最后修得正果,实在是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功劳。功劳不仅仅属于成飞,更属于和“歼十”有关的所有配套厂、决策机关、最终用户,是他们的坚韧和忍耐、不折不挠,最后催生了“歼十”、让这个多灾多难曲折反复的型号避免了中途夭折的命运。
据说中国造的一次性小型涡喷发动机(用在巡航导弹上的)比美国战斧上用的性能都好。但是同样是发动机,要用几百次的飞机发动机就做不好。
不夸张的说,十不存一……想当年,苏联可以三年搞出一个新的潜射弹道导弹型号、五年定型一级核潜艇;现如今,一款潜射弹道导弹用了近20年没搞定,配套的核潜艇同样花了差不多同样的时间搞出来,却要面临有艇没弹的尴尬局面!讲难听点,就说图-160吧,现在俄罗斯有能耐生产出哪怕一架全新的么(用库存零件凑数弄出来的不算数)?IL-76/78的合同跳票,也不单纯是俄毛子不守信誉见利忘义借机加价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俄毛子的产能无法兑现订单:-)至于安东诺夫就别提了,划到乌克兰以后算是彻底废了,以后俄罗斯就是有需要超大型运输机的领域,也毫无办法了……黑海船厂航空母舰生产线的绝唱就更不消说。
航空工业涉及的范围很广,一国航空工业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其工业制造最高水平的体现。我国的航空工业发展不够快,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我国整体工业水平的限制,比如航空材料,电子技术,流体力学,大型风洞技术,等等很多的学科,歼十的研制成功可以说是我国整体的工业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将航天和航空进行简单的比较是有点不太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