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尘封的历史――中国近代海关舰艇(一) -- 海风微澜
一、清末的海关舰艇
中国近代海关1854年成立于上海。创始之初的海关全部都由外国人掌管。海关的首任税务司是霍雷肖.雷,此后不久就换成了后来统治中国海关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罗伯特.赫德。海关作为一个新生的部门,它初期的任务只是保持稳定的税收。与此同时,中外贸易的迅速蓬勃发展、沿海通商口岸的陆续开放促使海关需要行使更多的职能,领航就是其中一例。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商船纷纷涌入开放的中国口岸,这些沿海口岸就不仅需要日常的巡视,更需要的是为数量庞杂的各式船舶提供完备的港口设施――灯塔、引水船以及保证航行安全的航道浮标、信号灯。这项任务引起了海关浓厚的兴趣,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来管理这些港口设施。在罗伯特.赫德在中国任期届满的最后岁月的1911年,遍布中国沿海和松花江、长江、广东省的西江等内河的180个灯塔及引水船、250个航道浮标或信号灯都在他的管辖之下,而到了30年代,所有这些设施的数量则超过了2000个。
为了更好的执行领航任务,中国海关建立自己的舰队。舰队多为蒸汽船组成,其中一些比较大的全副武装的所谓的“巡视船”其实已经可以称之为“海关巡洋舰”了。1868年,海关定购了它们的第一艘舰艇“Kua-hsing”号。这是一艘鲜为人知的铁制蒸汽明轮船。随后两艘排水量319吨的双轴推进双壳体船“飞虎”(Fei-Hoo)和“凌风”号(Ling-Feng)加入了海关舰队。两舰的武器包括2门20磅炮,据推测为那个时期的阿姆斯特朗后膛炮。1869年下水的“蓬洲海”号(Peng-Chao-Hai)成为第4艘加入的舰只,它的排水量达到了600吨。它装备了2门40磅阿姆斯特朗后膛炮和2门阿姆斯特朗20磅后膛炮。1880年海关迎来了一艘更大的铁制舰艇――“Ping Ching”号,有时也称之为“Ching Ping”号,它的排水量为819吨。这艘舰的武备之强着实令人大感吃惊:它配备了1门6.2英寸炮、4门4.3英寸炮、1门3.5英寸炮。另外1艘在19世纪80年代得到的小型舰是来自北方水域的1艘拖网渔船Poo Too(又称Pu Tu)号,排水量只有183吨。统辖这支舰队的司令部设在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内,而为这支舰队提供后勤服务的一所颇具规模的修船厂就位于一江之隔的浦东。舰队的南方司令部设在香港。在南方,广州地方海关早已建立起自己的小型舰队了。这支舰队拥有的第1艘舰是60年代得到的“Cumfa”号,它的前身是一艘美国的内河汽船,装备着1门12磅炮,该炮是从广东水师的“靖海”号(Ching Hai)炮舰(由1865年捕获的英国走私船“古董”号改装)上拆卸下来而后安装上去的。1871年,广州海关从海关总部买下了“蓬洲海”号,该舰成为这支小舰队历史上最大的舰艇。
这里有必要着重介绍一下“福州”号(Foochow,又称Fee Cheu)海底电缆铺设船。1886年它被台湾的地方长官委托英国的William Doxford洋行作为一条武装商船购入。这艘钢制舰的排水量达1034吨,双螺旋桨,航速13节。它于1887年年中从英国启航,10月间就完成了它的第一项任务――铺设了从台湾淡水到福建的海底电报电缆线,紧接着又铺设了从台湾本岛到澎湖列岛的第二条海底电报电缆线。而作为一条军舰,它装备了2门阿姆斯特朗6英寸后膛炮。因为在舰舯部有明显突出的耳台,所以该舰被当时的海军年鉴列为钢制巡洋舰。这一说法实在是冤枉了它,由于它装备的大炮太过笨重,以致于都影响到它的正常作业了。它更加适合作为一条布缆船或是一条武装商船,就如同福州船政局建造的伏波、元凯、登瀛洲等武装商船一样。“福州”号在台湾断断续续的服役到1895年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此后它被福建暂时接收,在那段日子里,它一度被错认为可能是“Fei Chieh”号。最后,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福州”号终于又划归到海关治下。1908年,它和Ping Ching”号作为展示舰在厦门接受美国来访海军官兵的参观。
1887年海关在英国阿姆斯特朗米歇尔造船厂定购了3艘性能更为先进的军舰:“专条”号(Chuen Tiao)稍大379吨,“厘金”(Likin)与“开办”号(KaiPan)各270吨,三舰的外形与“飞虎”、“凌风”极为相似,前后甲板各装备1门20磅炮,另有2门3磅哈乞开斯机关炮,但这些舰的航速仅有10节,使得它们在执行任务时多少有些力不从心,这一点也是遭人诟病最多之处。
这些海关巡逻舰的主要任务除了管理灯塔、保养武备,也要担负起打击海盗、海上缉私,查禁从新加坡到中国的鸦片贸易。遵照海关的命令,它们都由高薪雇佣的外国人指挥的,“专条”号、“厘金”号、“开办”号的首任管带分别为怀勒斯、巴恩斯、爱斯德。海关舰船也时常被赋予准军事任务,所以经常可以在海军舰队检阅的舰列中看到海关舰艇的身影。它们总是在关键时刻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关舰队的出现给外国领事、传教士、商人提供了更为安全的保障,使得他们不再惧怕陷入边远地区的骚乱。1891年长江沿岸掀起了针对外国人的骚乱,而布防稀疏的海军炮艇对此无能为力。在骚乱风起云涌之际,南洋水师的主力却不知去向,而北洋水师正在北方水域大搞演习,远水不解近渴。此时,海关巡逻舰“飞虎”、“凌风”被从南方紧急召回,协助Ping Ching号救助外国人,恢复沿岸秩序,因此获得了很好的印象:“装备精良、值得信赖、军容严整、训练有素。”这就是外国人对这支舰队的优异评价。这一事件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南洋水师训练懈怠、官兵意志消沉以及中国某些海军官员的无能。
随着海关舰艇的日益老化,它们逐渐被一些新建造的舰艇所取代。中国海关效仿海军的作法,开始转而从日本订购舰艇,Liu Hsing号(推测舰名“流星”号)便是最早的一艘。该舰为钢制,双轴推进,排水量724吨,1902年在日本川崎船厂建成,并一直服役到1937年。
随着武昌起义的成功,清王朝轰然倒地,而这些满清海关的舰艇也顺理成章的被中华民国海关接收下来,清末海关舰艇的历史至此划上了句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近代海关舰艇是一个很少有人触及的话题,实际上颇有可说。兄弟最开始看到中国海关居然有巡洋舰,的确吃了一惊,后来慢慢明白这只是一种叫法,没有真正的巡洋舰作战能力。
海风兄提到的几艘海关舰艇的照片,且放一下算是一点资料,如果海风兄后面有相关图片,我就撤下来。
1。厘金号
这也是留下照片最多的清代缉私舰了
厘金号抓获的海匪,看看当时海关人员的制服,令人忍俊不禁。
2。专条号
专条号是厘金号的姊妹舰
3。福州号
这条中国最早的电缆敷设船似乎没有留下照片,只有一张船图。这种军民两用的舰艇有的也有战功的,比如元凯号,曾和超武在中法战争中对法舰作战立功。
4。凌风号
部署在头部的炮塔很象保民号巡洋舰的设计了。如海风所说,它的姊妹舰飞虎在甲午战争中参战过。
诚如萨兄所言,海关的舰艇史的确是个颇有深度但又几乎无人去挖掘的领域,说它是中国海军史中缺失的一环也不为过。我的这篇文章中的所有原始史料都来自国外,而在国内这方面的资料几乎是凤毛麟角,甚是无奈!不久我将贴出拙文的下半部分即民国海关舰艇以及部分舰艇线图,欢迎萨兄等诸位大侠不吝赐教!最后感谢萨兄为拙文提供的精美图片。
海风兄此文,可算填补空白了。清代的海关舰艇图片很少,如果能有新的收获,必将奉告。
二、民国时期的海关舰艇
继Liu Hsing号之后,两艘更大的舰船相继在上海杨树浦船厂建成。其中1924年下水的Hai Hsing号(推测舰名“海星”号)排水量1960吨,双轴推进、舰长260英尺、宽28英尺。1927年它的姊妹舰Chun Hsing号(推测舰名“春星”号)也告竣工。虽然这两舰的吨位在当时的中国海上力量中也可算得上是名列前茅了,但它们还是被官方强调“仅具有防御性质”。
两艘新舰的加入大大增强了民国海关舰队的力量,为民国在与其贸易商的一系列条约的重新修订、提高进出口货物的关税和夺回“关税自主权”上加上了重重的砝码。
新的关税条例于1929年正式实行。由于关税的大幅度提高,很快便使走私活动变得活跃起来。尤其是日本政府对走私活动的纵容,使得从中国台湾至朝鲜直到日本的走私路线异常猖獗。为了解决已十分突出的走私问题,中国海军部终于迈出了打击走私的第一步:组建一支由“防御性质”的舰艇组成的舰队,并责令上海江南造船厂为海军建造一批300吨级的巡逻舰艇。中国海关紧随其后,也向江南厂订购了一批同类型的巡逻舰艇用来加强港口沿岸以及河川、水洲的巡逻。为了适应不同的任务所需,海关建造了4种不同级别的舰艇来担负各自相应的任务。从1933年起,先后建造了3艘170英尺、4艘143英尺,4艘138英尺,3艘137.5英尺、2艘136英尺的巡逻舰和14艘126英尺的快艇。这批舰艇本应全部由江南造船厂来建造,但由于生产任务过于紧迫,一部分建造任务不得已由其他的上海船厂的完成。适杭性良好的双螺旋桨设计是这批舰艇的特色之一,而舰艇的武备通常是1至2门3磅哈奇开斯机关炮和船上搭载的2艘大尺寸的摩托艇。
1933年第一批完成的三艘舰艇是:Fen Hsing号、Lien Hsing号、Hua Hsing号(推测舰名“分星”、“兰星”、“华星”号),排水量约500吨。它们可能是海军“海宁”级巡逻艇的放大版,长约170英尺,装备2座烧煤的锅炉和2座三联式引擎,输出马力2000匹,航速13节。该级舰主要担负海岸巡逻工作。与该级舰相仿的又一级巡逻舰紧接着建成了,同级共7艘:Hai Ping号、Hai Yan号、Hai An号、Hai Sui(Hui)号、Hai Ching号、Hai Ho号、和Hai Tung号(推测舰名“海平”、“海燕”、“海安”、“海绥”、“海靖”、“海鸿”、“海通”号),该级舰排水量450吨,满载吃水8英尺,装备2座烧煤的锅炉和2座三联式引擎,航速超过12节。Hai Sui(Hui)号、Hai Ching号、Hai Ho号舰长137.5英尺,其余的舰长138英尺。专门为在长江中使用而设计建造的是Wen Hsing号和Yun Hsing号(推测舰名“文星”、“云星”号)。两舰都于1934年完工,主尺度也十分相似,排水量减少为340吨,由于使用了进口的“MAN”式柴油机引擎,宽度增加为6英尺6英寸。两台柴油机引擎输出功率1400匹,航速15节,该级舰长143英尺。更小的平甲板浅吃水型巡逻舰于1934年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完工,它们是Shu Hsing 号和Cha Hsing号(推测舰名“宿星”、“长星”号)。该级舰长136英尺,排水量235吨,装备两台柴油机引擎,航速15节。该级舰专门用在广东水域和珠江三角洲流域。
海关在建造舰艇的同时还在不断尝试引进新的舰型。1935年5月海关向英国不列颠动力艇公司订购了1艘小型装甲高速摩托艇,该艇属于英国海军CMB型摩托艇(CMB即沿岸摩托艇的缩写),并安排在南安普敦水域进行试航。这种艇长度45英尺,宽仅2英尺4英寸,该艇被命名为Kuan Wei号(推测舰名“广威”号),装备4挺刘易斯式机枪,并按照中国海关的要求进行了改装。该艇从英国购回的当月就投入到缉私的行动中去了,但不久以后就因为汽油爆炸事故被拖入上海浦东的船厂进行大修。该艇后来修复后又重新开始服役。现在仍然不清楚在Kuan Wei号接受完评估后是否又购买过它的后续艇,但Kuan Wei号在服役期间的表现确实是优异的,直到1937年海军用MTB艇(MTB即摩托鱼雷艇的缩写)代替Kuan Wei号开始在长江中执行巡逻任务。
与Kuan Wei艇相比,Fu Hsing号(推测舰名“福星”号)可能就是在海关舰队中服役过的吨位最大的舰艇了。该舰是由一艘商船改装,排水量3841吨,满载排水量达6800吨。该舰于30年代购入,打算用作高速汽艇的母舰,所以在其舰桥的前端安设了龙门式吊艇架。1937年Fu Hsing号被日军俘虏,并被用作测量舰。
1937年海军部征集了海关的4艘大型巡逻舰(可能是Liu Hsing号、Hai Hsing号、Chun Hsing号和Fu Hsing号)以及其他26艘舰只。1933-1934年间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的几乎所有的海关舰只都包括在这个数字内了。海关舰队的海上活动一直持续到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由于日本不断侵占了中国的沿海地区。海关的舰船相继被俘。其中Fu Hsing号在上海被俘成为第一个牺牲品,最后该舰于1945年6月8日战沉。此后到12月,Cha Hsing号在香港水域被俘,Wen Hsing与Yun Hsing号在长江被俘,这两艘舰随后被编入日本海军序列,沿用原来的舰名文星(Bunsei)、云星(Unsei),而Fu Hsing号被命名为白沙丸(Hakusa)。此外,Fen Hsing号与Hua Hsing号也被俘,其中后者被改为工作船后曾参与打捞“平海”舰的工作。而更为老旧的专条号被俘后也加入了日本海军并被命名为“专条丸”。这里还要提一下飞星(Fei Hsing)号,该舰原是香港水上警察的监视艇,后被英国海军征用,成为其特设炮舰,后来又被中国海关买下。1937年12月被日军俘获,1938年10月10日改名为“第三天海丸”,作为海洋观测船使用。1945年日军投降,“飞星”号重新归还海关,与招商局“隆顺”轮一起将北洋舰队“镇远”舰船锚和“靖远”舰锚链运回中国,一血甲午之耻!至于海关残余的舰只则大多毁于战火之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补充两点资料,福星作为日军白沙丸,在瓜达尔卡纳尔战役被美军击沉;飞星从日本携带镇远船锚返回的时候,中国海军的特使是钟汉波将军,同行的还有靖远船锚
钟汉波将军,1917年生,黄埔海军军官学校民国27年班毕业生。1947年2月,担任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二厅海军少校参谋的他被派遣到日本,出任中国驻日首席海军武官,并直接参与了索还镇远和靖远锚链的工作。其后,他还参与主持了接收日本赔偿舰的工作。回国后历任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太湖”号驱逐舰中校副舰长、“永定”号扫雷舰中校舰长、海军两栖部队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少将副司令、国民党海军专科学校少将校长等职。钟将军为中国两代海军雪耻,功勋卓著!
这个是飞星号缉私舰的照片。
这是钟汉波将军迎回镇远船锚的照片
多谢萨兄图片,这里再贴三艘海关舰艇线图。
第一次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