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当小动作遭遇大格局——陈云林访台得失谈(1) -- 达雅
某个政客想干点什么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嗓门不够大,或者说话分量不够,就忽悠老百姓拉一些人帮腔,呛声就是忽悠大众的借口----你们每个人的观点都很重要之类;而且呛声也不是表达,是一种发泄、一种言语上大声叫骂的示威,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为了向对方表示不满让对方不爽、难受。
台湾政治,也不是表达型那么简单,前两年民进党把王金平锁在门外来阻止表决或者霸占主席台阻止表决的事情,也不是一起两起。
台湾政治最讨厌的,是政客们过多挑动和利用大众的情感因素,本来一个群体就难以做到理智,容易被情感所左右。如果政客刻意利用这一点,有时候会产生很危险的效果。
像陈水扁把什么事都划分成爱台湾不爱台湾两种,居然还有那么多人跟着它,足以说明很多台湾人在政治上没有自己的判断只是被煽动,说白了就是被政客玩而已。
再看看那个邱毅,号称有那么多内幕,却跟拉线儿屎一样一点一点往外挤,台湾政客们似乎也在被人玩。。。。
也许,正是因为那种地方生活悠闲安逸,说上三十万言都不会动手脚,才会自由派云集吧。反正是清谈。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每一次的活动都有利弊两面,关键是孰大孰小
也要有适合的环境才好撒。
四之二 吴伯雄设宴 马英九泛酸
陈云林访台的前几天波澜不惊,全都是预定的行程。签已经谈妥的协议,看预定要看的人,吃若干年前已经约定的酒席。警卫兢兢业业,宾主其乐融融。但到11月5日晚上吴伯雄宴请陈云林,就出了大乱子。
吴伯雄这顿酒席是非请不可的。一方面,对大陆,自己这伙人吃了好几回了,总该回请一下,这是礼数;另一方面,台湾岛内,既然和马英九不是一路,那就得抓住这个机会多露露脸表表功,收取政治利益。所以,吴伯雄大病初愈强撑着请客,席间大谈党对党交流。这个GMD主席不好当啊。
这边厢吴伯雄准备开宴,那里间马英九胃里发酸。自陈云林来台,所有的媒体都跟着他转,捎带着连战、宋楚瑜这些过气人物都大出风头,冷落了“总统”马英九,这让认为自己才是中心的优等生这如何受得了?于是马英九紧急降低安全保卫级别,方便民进党“呛声”(上述材料来自一切向潜看河友,再次表示感谢)。
马英九放民进党“呛声”自然会有很多考虑,例如利用民进党给陈云林一个下马威,便于第二天的“陈马会”。但我认为,马英九及其团队的被冷落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因为马英九此后的表现,无论是动用警察驱散群众,气急败坏的抨击暴力,还是临时更改会见陈云林的时间和内容,都看不到老谋深算的沉稳,而更多地是走一步看一步顾头不顾尾的仓促与被动。历史上看,马英九很喜欢搞这种临时决定,例如不知会党内同志就任命赖幸媛出掌陆委会。独断、自以为聪明、出人意料的恶手是马英九行事的风格。
对于蔡英文和民进党来说,不利用这个机会对中国“呛声”以吸引眼球凝聚队伍就太傻瓜了。于是流莺和暴徒齐出,把陈云林和宴会团围在了晶华饭店。
不要对号入座,冗談、冗談です:)
四之三 陈云林的高手风范
11月5日晚,吴伯雄请客,陈云林赴宴,蔡英文领着民进党徒包围了晶华酒店。两岸三党四方的遭遇战就此打响。事后看来,这一战取代“陈马会”,成为双方心理制高点的决战。
这一战在陈云林的计划之外。陈云林此前应该是针对“陈马会”做功课的,毕竟这是整个访台计划中唯一未最后敲定的行程,马英九也是唯一未打过交道且要打交道的大人物。另一方面,这一战也是马英九的临时安排。从事先的准备看,马英九的时间比陈云林略微充分一点,而陈云林可能做过这方面的功课,双方大致相当。
遭遇战的特点是,双方都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必须随机应变,利用手头现有的资源去赢得胜利。从这点上说,遭遇战更考验双方的基本素质。这一战中,陈云林充分展示了力量派高手的实力,抓住时机把试探性的遭遇战升格为战略决战,利用“晚宴团”形成力量优势,提前一天打垮了马英九。
晚宴开始的时候,陈云林是最单纯的,无非是一场统战饭局,和连战的、宋楚瑜的饭局没什么区别。吴伯雄略复杂一点,他要借饭局团结党内同志,彰显“党对党平台”和自己的历史功绩。而对于蔡英文,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她要真正成为民进党的领导人了,她小心谨慎地派出后来被贬为“流莺”的几位女将睬点,确认不是一个陷阱以后才带人出动。考虑到蔡英文缺少街头运动的历练,表现也算中规中矩。
马英九此时躲在幕后,掌握着先手。但先手的马英九犯下了三个致命的错误:第一,没有搞清楚自己的目的。只是要给陈云林、吴伯雄添点堵呢,还是要对陈云林进行火力侦察,或是借民进党打击、羞辱陈云林,为明天的“陈马会”赢得心理优势?从事先事后表现来看,马英九自己也没有数。第二,动用了民进党这支自己无法控制的力量。第三,完全没有考虑如何收场。
民进党包围晶华饭店以后,轮到陈云林应着了。这个局面其实不复杂,敌友阵营被警察隔开着。外面的民进党和暗处的马英九是敌,里面以吴伯雄为首的“晚宴团”是友。唯一要做的是,迅速判明对方意图。如果对方只是“围城”那么巍然不动就是,但是如果马英九真是枭雄,放民进党进来使用暴力,那就要赶紧转移,避免受辱。在判明马英九不可能放暴徒进来以后,陈云林应着了。
这一应着就是要求“正门进正门出”,这是一个吴伯雄必须支持的要求,他是主人嘛。但放在台湾政治的背景下,这决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要求。“围城”是台湾最近这些年最强的政治斗争形式,还没有哪个被围的政治人物可以正面走出,连最擅长街头政治的陈水扁,在面对“天下围攻”的时候也做不到。
这一应着打在马英九和蔡英文的结合部,两人立即从盟友变成了对手。蔡英文需要群众运动,因而不可能轻易撤离;马英九既然不敢让民进党活捉陈云林,那就得负责清场。同时,坚持“正门进正门出”也坚定了“晚宴团”的立场,大家就只好陪着陈云林、吴伯雄撑下去了,“晚宴团”的分量就全成了陈云林的砝码。当然,提前走的也有,例如唾面自干的那一位,但他的头只怕要很久抬不起来。
马英九这时候才知道局面不妙,群众发动起来以后不是他能掌握的,也不是蔡英文能掌握的,他无法收场。他又不想认输,于是通过吴伯雄提出让陈云林住在晶华,要求和局。陈云林拒绝了,不用等到明天,今个儿就分胜负吧。
于是胜负就这么分了。马英九委屈地下令警察驱离民进党,为陈云林开辟道路。陈云林在“晚宴团”的簇拥下昂首而出,马英九全局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