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日军拼刺刀退子弹的真相 -- 萨苏
记得以前看过有说法是为了加强子弹的杀伤力,把子弹头一侧在地上(石头上)紧磨一会儿。估计就是要令弹头中心不平衡,为失稳创造条件。
谁打靶练枪都是瞄靶子中心十环上打。这下好,额头正中顶一十环靶心,人家不往这上面瞄着打就太说不过去了。
这一点很重要。
另外请教,我只知道三八步枪的缠距短,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具体数据,写上文的时候难以拿出来何中正步枪对比。所以如果WestEvil知道的话,不知能否告知一二。多谢!
Bigmouth兄:
我认为,射击前摩擦弹头,主要倒不是想让弹头重心偏移,因为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一个重心不稳的高速旋转的弹头,无法保证一个稳定的弹道,射击出去恐怕就不知道打到哪里去了,打不到目标,杀伤力也无从谈起。用失稳方式增大杀伤力的理论在二战后才出现,以越战时伴随着美国M16自动步枪出现的小口径,大长径比的M193弹的出现为标志,应该是指击中目标后,在目标内部的失稳,加大杀伤力,而不是造成弹头飞行时弹道失稳。
大致的子弹发展过程是这样的:早期的子弹,完全是铅的,一般枪手可以自制,许多西方的电影就有自制弹头的镜头。比如梅尔-吉布森的电影《爱国者》中,父亲为了复仇,就融化了死去儿子的铅质小兵人,做成圆弹丸,里面就清楚地再现了制作滑膛枪弹丸的工具和制作过程。后来为出现了线膛枪,利用枪管中的膛线,让弹丸高速转动来提高射程和射击精度。但是由于铅本身非常软,溶点低,如果直接拿铅弹在线膛枪中射击,每一发弹头都会在枪的来复线沟槽里留下一些铅来,这样子没有多久,线膛枪就又成了滑膛枪,弹头出膛时不再旋转,也就不再精确了。
瑞士陆军鲁宾上尉在十九世纪改进了枪弹的设计,将铅弹用薄薄的铜包裹起来,铜与膛线产生作用但留下的残渣很少,也就不会再将线膛枪变成滑膛枪。但是如果铜包得非常严密,那么弹头击中目标后也就变得不易变形,容易穿透目标,反而降低了杀伤力。1897年,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个叫达姆达姆的地方兵工厂军方总监克莱上尉设计了,弹头尖端没有包覆而露出铅心的达姆弹,达姆弹射入人体后铅心扩张或破裂,因而扩大了创伤面,造成对人体的严重伤害。由于这种子弹杀伤力过强,1899年海牙国际战争公约就针对此弹种,要求交战的各方只能用全金属包头子弹,避免过于残酷。
那么回到你说的内容,在射击前,摩擦弹头,最可能就是想将弹头前端的铜磨掉,露出铅芯,这是在自制达姆弹呀。
看美国鬼子和日本鬼子玩命的干,真的很有意思!其规模和惨烈程度不亚于欧洲战场。尤其是后来收复诸岛的战事,太棒了!
俺对这个做法能有助失稳也是不无怀疑的。
但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个说法也好象有一两分道理。见过提到这种做法的好几处都比较明确的说是磨子弹头的侧面而非子弹头尖儿。如果是造成达姆弹效应那似乎应该是磨弹尖那儿效果更好。另外这种做法肯定是对射击精度有影响的,但提到采用这种做法的人都不是正规军人,武器相当粗糙,估计也不会考虑远距离射击精度的问题。在近距离射击时因为这种磨损造成的不平衡是极微小的,当还在空气中飞行的时候因为阻力很低(跟在人体中飞行时相),只要还有相当的飞行速度弹头的轻微不平衡对弹道的影响应该还是可以接受。但当弹头前进阻力突然剧增也就是击中人体之后,hopefully会令这个不平衡的效应被放大,从而造成失稳的效果。
胡绉而已。
非常感谢超猛兄的指点。
小?r常??老年人嘱╋老日很傻╋不但呢後????屁帘╋下面??穿?K“蛟褚布”╋端著刺刀╋?M院子追膈和女人。因此印象姓深刻。
????呃位高手╋呃“蛟褚布”是什?N?邮降末o做什?N用的?t
多著了。
宋宜昌的《太平洋海空战》,此人一直是我认为最出色的战史作家,最出色的战史画家则是胡其道。
把“最出色的战史画家则是胡其道。”里面的最后三个字看成“胡说八道”了.
正在纳闷儿呢,才发现自己眼神不好。
希望老萨能够加强对日本自卫队的介绍。
前不久看国产新片《历史的天空》时,里面特别强调了这个事,原来由这么个缘由,里面有个国军,一手刀一手枪,好猛。电影《烈火金刚》也特别提出鬼子的这个习惯。
山大历史系的,八七年出的这本书。也很不错。
兜裆布的干活。日式内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