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身边那些真正的高智商们 -- dreamflyer
我从小就讨厌记复杂公式,宁可考试现推也不记。其实很多数学公式看上去形式复杂,并不难推算。
90年代末,同学聚会,开了三桌,另有三缺一,一定要农狗下场。
俺提出:不打钱!
同学们:不行
俺再提出:真要打钱,一毛!
同学们:换人换人,什么。。。没有会打麻将的人了?好,同意。
。。。。。。。。。。。。。。。
中午吃饭打到晚饭(也就是最多4个半小时吧),俺输了100多元。。。。。
心里这个侥幸呀,那年月,俺一月工资才600来块。
U.S. News & World Report 并不仅仅对大学和研究生院排名,它的高中排名也是权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有了境界自然觉得一览众山小,俺猜zouzou兄的科研应该做的不错,呵呵。
希望能多听您讲科研经验,跟您学习一下,谢过了。
而且经过训练,在测试空间(如考试)上表现良好,但是却存在过拟合的问题,从而在直接推广到实际的问题空间时表现不那么突出?
您这个解决问题空间是怎么定义的?望不吝赐教。
国内教育问题还应结合中国近代史来看。自1840年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以来,国人从文化的自我沉醉中慢慢醒来,逐渐意识到西方在科技文化等领域全面领先,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教育的主旋律也从传道(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转移到授业(西方的自然与人文科学)为主,面对西方和东洋强大的军事压力(两次鸦片战争与甲午海战的惨痛教训)其中以自然科学尤为侧重(直接提升国防与武备实力),这也导致建国以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盛行。
曾经努力过,见过一些人和事,不过最终还是放弃了.
比如长期做coding的哥们做智商题目是小菜一碟,但是这不表明他们的创造能力很高。解决问题的空间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不是逻辑上解决一个问题。数学上解决问题只要把道理说清楚了就可以了。实际解决问题是用最少的资源解决最紧急重要的问题。
中等以上智力加上中等以上的知识背景的孩子,在良好的自我驱动下,只要训练得法,什么样的考试竞赛都不难得到高分或者好名次。高考也是如此。
所谓训练,高考无非就是做题。各种竞赛,无非就是超前学习。参加中学数学奥赛的,听说一般都要把数论等东西学到研究生的水平。
经验、科学方法、反应能力。智商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只是一个必要条件。
高智商的孩子如果引导不得法,反倒有害。俺小时候智商估计在前5%左右,同一本书别人要两个小时读完,我一个小时就搞定。小学到初中一二年级,几乎从来不怎么听课,但是考试前花一两天就能搞定,考试小学不出前五,中学不出前十。但是到了初三就有点吃力,勉强上了重点中学,高中就掉到几乎尾巴上了。无他,没有学习方法,也不愿意吃苦,受了挫折后自怨自艾。到了高三一开始,明白过劲来了,一年猛攻苦读,高三下赶上来了,最后高考考了全省十几名。
高中时几个要好的同学成绩都好过我许多, 平日里还常常一起借了武侠小说看呀看, 还挺佩服她们和我一样玩,成绩却好过我很多.
直到多年以后都工作了,去她们家玩时,聊起过去,才听妈妈们讲起,这群小子如何半夜加班,苦熬了高中那三年的.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我不知道多少人能看到你的第二段引用,里面的论述实在太精彩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里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念,在目前的人类社会中,其实已经是一种基本的世界观和科学观,教科书里应该及早向中学生灌输这些理念,用大量篇幅详细解释,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这才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得力措施.
那个时代其实类似的传奇很多,几个原因:
1、那个时代大部分地方没有完整的基础教育,上来报考的很多都达不到到现在一般中学生的水平;
2、交通不方便,世道还比较乱,外地来的考生少,没什么竞争;
3、很多受过好的教育,比如教会中学或者完整中学教育的人流行出国。
俺几个长辈对当时的情况的描述给人感觉就像现在的民办大学一样,有个中学文凭的肯定能在北京上个大学,没有文凭的,找找老乡,补补课,旁听一年半载也就混进去了。还有些地方的文化人本来到北京是读书的,最后混久了,大学没读上,混成了教授。
另外,钱钟书算不上什么大家吧,除了翻译,没有什么学术上的成就。放到现在,也就是一个王小波/韩寒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