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历史学中的逻辑学和哲学:从庐山会议谈起(上) -- 九霄环珮
历史学中的逻辑学和哲学:从庐山会议谈起
发这个帖子,确实是源于史文恭兄的系列文章《那年庐山》。我觉得这个系列有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批评。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网友希望我自己也写一点庐山会议方面的东西发个主贴。我其实是有矛盾的,因为我学识不够,写不好,对他人没有帮助的东西写了还不如不写,但我这人又架不住激将,于是就真写了一点。在此,我想说明一下,我后文会谈到史文恭兄的一些观点,但我的目的不是和他论战,正如我的标题所明示的,我想就此谈一些历史学研究中的逻辑学和哲学方面的东西,我希望这里面有一些东西对大家有所裨益。我的一个总体思路是,先罗列一下庐山会议的过程,再说说别人的观点,然后以此为例展开、上升,谈一下历史研究当中的逻辑推理和哲学层次的历史观,最后我希望能再回到庐山会议和当代史讲一点个人看法。
关于庐山会议,我们要做一个大图景(big picture)的掌握。虽然说,有些会议记录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但仍然有许多文件资料流传出来了。这些东西,河里黄金狮子兄有一个比较好的收集。这里完全是摘自黄金兄的整理,经过一点精简,加了少许附注。要向黄金狮子兄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这里罗列的资料有误或遗漏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补充。
1)五九年七月十四日是一个节点,这一天彭德怀给毛泽东上书,在这之前则一直是纠左。
2)七月十六日,毛在彭的信上批示:“印发各同志参考。”加了一个标题“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对信没有做任何评论。
3)同时是十六日,毛提出,会议扩大,参与人员增加,时间要再开一周(实际上后来远不止一周,说明后来的发展和毛最初的预料可能有一定的偏差)。
4)然后就是小组会议了,各人发表意见,但正反都不是特别激烈。
5)七月十九日,彭做了一些解释。
6)七月十九日,胡乔木作为主要起草人在对原来的作为会议总结的《会议纪录》进行说明的时候表示,会议当中真正客观地、系统地、冷静地研究经验的空气还不很浓厚,提倡畅所欲言。胡的意见,大体代表了陈伯达、胡乔木、吴冷西、田家英等人的看法。注意,这是一派观点。
7)七月二十日凌晨,杨尚昆向毛汇报各组讨论情况,毛讲了四点意见:
(一)、欠债是要还的,不能出了错误,一推了之。去年犯了错误,每个人都有责任,首先是我。
(二)、缺点还没有完全改正,现在腰杆子还不硬,这是事实。不要回避这些事情,要实事求是。
(三)、有些气就是要泄,浮夸风、瞎指挥、贪多贪大这些气就是要泄。
(四)、准备和那些“左派”,就是那些不愿意承认错误,也不愿意听别人讲他错误的人谈一谈,让他们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8)七月二十一日,张闻天在小组会作了三个小时的长篇发言,先肯定了伟大成绩和总路线的正确,接着系统地列了“大跃进”以来的缺点和错误,肯定了彭德怀的信,并为彭做了一些辩护。
9)七月二十二日,柯庆施、李井泉对纠“左”不满,柯认为彭的信针对总路线,针对毛主席,需要毛主席出来讲话。注意,这又是一派观点。
10)七月二十二日晚,毛与刘少奇、周恩来碰头,商量准备第二天的大会(他们都议论了什么,此处缺少资料)。
11)七月二十三日上午,毛召集大会并发表长篇讲话。很长,但一言以敝之:批评与自我批评(既批评了别人,也批评了自己,最后还批评到马克思也犯过错误),同时,也注意到不只是批评,也肯定了基本面,注意到了党的团结。彭在信中要求对成绩和教训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张总结了,毛在这里也算是给了一个比较长的总结。
12)七月二十三日下午至二十六日,继续小组会,继续对彭进行批评,彭等人也做了自我批评。
13)七月二十五日,毛召集中央常委和协作区主任会议,讲了四点意见:
(一)会议也还要继续展开,相互有什么意见都讲完,敞开来讲;
(二)现在要对 事也要对人;
(三)前一段主要是纠“左”,现在要反右,因为现在右倾抬头了;
(四)要划清界线,要跟动摇的、右倾的划清界线。
注意,这时会议已经从纠左转向反右了。
14)七月二十六日,会议印发毛对李云仲来信的一个很长的批语,在肯定了李的中肯的批评意见的同时,谈到了反右的问题,提醒同志们注意党内外出现的右倾情绪、思想、和活动——这些被归为资产阶级性质的,以及无产阶级内部的动摇派、中间派等等。七月二十七日,毛批示印发几个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毛以上言论的佐证,比如某个党校的学员认为人民公社没有优越性等等。
15)七月二十八日,毛找陈伯达和田家英谈话,批评了他们的动摇思想,提醒他们作为知识分子注意改造世界观,不要翘尾巴。
16)七月二十八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召开八届八中全会。次日下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宣布了这一决定。他宣布此次全会的目的是:
(一)改指标。注意:这种国策的修改需要经过中央全会然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此次全会是在中央全会统一认识再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
(二)讨论路线问题。注意:这是谈论到底采取什么路线为好?人民公社还要不要办?这些问题都需要做出明确的回答,并在党内统一认识,这是很严肃的问题。
17)七月二十九日,关于总结庐山会议的文件问题,毛指出要搞得比较恰当,比较合乎实际,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工作。
18)七月三十日,毛要求杨尚昆向各组组长打招呼,以后不要再提胡乔木、陈伯达、吴冷西、田家英的事情,要集中力量准备开好八届八中全会。杨尚昆说,这是下停战令了。庐山会议可以算是结束了。注意,这时候彭还没有被清算。后面就是八届八中全会的事了。所以要注意,在庐山上面开了一个八届八中全会,我们再看看这个全会又发生了什么。
19)八月一日,还是在八届八中全会之前,毛给王稼祥写信,信中说要就百花齐放、人民公社、大跃进三件事向全世界(赫鲁晓夫们)和党内大批反对派和怀疑派作战。注意,再次表明,毛认为党内存在对路线的反对派和怀疑派。
20)八月二日下午,开始召开八届八中全会。毛在第一天的讲话讲的仍然是改指标的问题和路线问题。他同时强调了开会的方法上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团结的方法,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的目的。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给犯错误的同志一条出路,允许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继续革命”等等。
21)后来的中央全会,毛没有参加。“毛泽东没有参加中央全会。会议吵得很厉害,吵得声音很大。吵声传来,毛泽东睡不着觉,他睡不着觉是要发脾气的,叫我去看看。我跑步去了,见许多人同彭德怀吵。”(李银桥在回忆文章(《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李银桥是毛泽东的卫士))注意,许多人同彭德怀吵,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党内对彭德怀的批判升级了。
22)“回来学一遍舌。毛泽东真发火了,写了批示。中央全会期间,在毛泽东住的房子里开了几次政治局会议,参加会的同志谈井冈山时期的问题,林彪也发言说彭德怀一贯不听指挥不合作。于是我知道,对彭德怀是从红军时期清算起了。一直清算到抗美援朝、大跃进、人民公社。听到批评他“三分合作,六分不合作。”政治局讨论决定:只免去彭德怀国防部长和军委副主席职务,仍保留政治局委员和副总理职务。生活待遇不变。”(李银桥在回忆文章(《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李银桥是毛泽东的卫士))注意:到底会议上各方都说了什么?都是哪些人在重点批判彭?毛为什么发火。这些似乎是不太清楚的。
23)八月四日晚,刘少奇主持全会会议,几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向没有参加前一段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介绍了前一段开会的情况。
24)一九五九年八月十六日下午,八届八中全会闭幕。会议通过一个公报和四个决议决定:《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关于撤销黄克诚同志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决定》。关于“反党集团”的决议,决定把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分别调离国防、外交、省委第一书记等工作岗位,分别保留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以观后效”。关于“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决议中写道:“右倾机会主义已经成为当前党内的主要危险。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保卫总路线,击退右倾机会主义的进攻,已经成为党的当前的主要战斗任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5月版,第509页)
不好意思,以上就是流水帐;可是,历史啊,就是这样的。
后面希望能提供一点新鲜的。
毛泽东的讲话的上半部分
毛泽东的讲话的下半部分
彭德怀的信
李云仲来信和毛泽东的批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能看到两种观点争鸣,是网友之福啊!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好好读一下,黄金狮子的文章以前还真没发现到
主要调子依然是纠左,这点非常清楚。
所以,要到此后去寻找忽然会议变调的原因。偶认为,是张闻天的长篇发言让局势激化了——具体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问题,是可以就事论事的处理的;一旦上升到政治路线之类的高度,那只能是一拍两散了。
7月 21日,偏偏彭、张刚刚去过苏联...
就这么巧
甚好!
上花端板凳等待中。。。
从20到24,尤其是21,22,似乎一些人在讨论庐山会议问题的时候总是要有意无意的忽略其中的一些事实,这是为什么么呢,这样的讨论又有什么裨益呢,又能达到什么目的呢,或说究竟是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关键是公开的信息有盲点,21、22日,特别是22日晚间的会议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所读过的公开资料都没有说。
这就导致,公开资料上毛泽东的会议表现似乎是没啥理由地从纠左转到反右,或者用他给洛甫写信的话说,突然“打摆子,疟原虫”。
讨论者们也只有钻字钻句钻心眼了。
可惜后人还以为他很纯洁,有人为他叫冤呢,还有人给他涂汁嚜粉。比如飞扬的专栏作家。呵呵。
那位专栏作家是某些势力的写手。
就尽量找,找不到就存疑。这是一个分析者也好评论者也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再说了,如果都什么明明白白的写在那里,那还研究个什么?
而有些人不是缺乏这种素质,因为在别的很多地方,他们往往是体现出来了这种素质的。我难以假设他们是有间歇性健忘症或精神分裂症。
如果因为资料的缺乏而无法得出准确翔实的结论,那自然不是,或至少不全是讨论者的责任,但很显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这种情况——对于这一点,我想你我应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所以上面冒昧的用了我们,若你觉得不合适,请指出,我好改正。
不是技术原因是政治原因,困难就在于此,不是个人努力可以解决的。
我有幸,一次在中央档案馆看到了一些比较开眼界的东西,可惜没记下来(也不让记)。
大家还是尽量集中于对庐山会议的讨论,莫走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