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日志随笔短平快-by 老马丁 -- 老马丁
如果不同社群,不同种族都表现出同样的行为。那我们只能认为是生物本能了。就好象美国人见面说“hello",中国人说"你好", 猴子也会尖叫几声. “hello"和"你好"是社会行为, 没有人教,你是不会知道的.但见面互相问候所有社会里都是必要礼节,这个礼节就是本能了.我们的礼貌很大程度上是用来确立我们互相之间关系和在我们社群里社会地位的. 见面不打招呼,我们就无法确定互相之间是否有敌意,是否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了.为了保险,我们只能假设对方有敌意,不想合作.所有社会动物都有这套程序.
感恩这种行为虽然开起来微不足道,但是作用的很早。婴儿给母亲哺乳的合作可以增大他生存的机率。当然如果不把类似的无意识的行为归于感恩的话另当别论。所以我说一般意义上的感恩是社会行为。这样理解的话我们的观点一致。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我对这个一直感兴趣。哪天请教一下
MIT科学家应用博弈论解释进化论难题外链出处
此外,不论开始的酵母种群数量是多少,最后都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合作者和欺诈者同时存在。
今天下午没和人拌嘴,去听了一个富尔布莱特学者的讲座,是关于沃尔玛和小镇报纸关系的。我打算在最近一篇文章发出后写一篇关于沃尔玛的贴子,所以特意去听。
讲座的老哥是传媒学院出身,所以他提供的很多资料都是前互联网时代报纸上的东西,slides里一些30年前的旧报纸上的沃尔玛广告真让人眼馋,这是无论如何Google不到的。老哥说,沃尔玛专门针对1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镇设点(据说是创始人老山姆老婆的主意),这么多年下来,现在美国4100家,加拿大310家,不知逼垮了多少乡镇小店。老哥的讲座里有好几段录像,都是拍自美国小城市:沃尔玛入侵前市中心(100米长的主街)各种小店都有,当地居民周末还有个地方逛逛;沃尔玛一来大部分小店都关了门。他的主要观点是,不仅小店完蛋,小镇的报纸也跟着完蛋。原因是沃尔玛不爱登广告。当地小店本来以前是做广告的,沃尔玛一来,不打广告是等死,打广告是找死,结果当地的报纸也跟着遭殃。等小店们玩完了,就轮到报纸了。
讲座最后的提问时间里很多人问这个广告的事。在全场讨伐的沃尔玛气氛里我也不想为沃尔玛强出头。不过这里提一句,从经营上看,沃尔玛的确不要做太多广告。在别的店每周忙着发特价商品信息是,沃尔玛的天天低价(everyday low price)政策根本就不用这么做,节省了一大笔广告费用。
--------------------
(点击这里获取全部“日志随笔短平快”文章)
今天我们知道这家公司,得益于持续不断地宣传.也就是说,公司本身还是在做广告的,只是每个门店的广告费省下来了.
客户的采购综合成本,要计入距离和时间.它的门店设计适合美国市场,但是在中国,却完全不同.我想在中国沃尔玛的主要优势还是在采购和物流上面,除非象深圳市政府那样给它优惠.
今天看到了沃尔玛第一家店的广告:黑白的,grand opening。不过和其他大公司相比,包括Target, K-Mart,沃尔玛的广告开支太少了。
我有空发个关于沃尔玛的贴子。
用我太太的话,我是个混日子的,所以当不得“请教”二字。大家一起学就很给我面子了。
他们似乎也有类似的观点,即感恩是有遗传学解释的。
他们一直在尝试利用跨学科的视角研究经济现象,所以在实验经济学、人类学、演化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生物学、认知科学、脑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上都有所借鉴。
但是在哪里看到的忘了。好像就是那些乡镇小店,在镇上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社交中心的角色。就像国内的澡堂子、茶馆一样。而且当时看到的貌似还有很多数据支持,指出了沃尔玛是怎么布点的。好像是沿着高速还是铁路,在它们的周围小镇全都被纳入沃尔玛的视线~~
就是所谓的“iterated prisoner's dilemma”
当时看到一篇文章写用这个来分析找对象问题的来着,里面还引用了一篇用这个来分析冷战什么的论文。呵呵,作为一个考据党党徒,我还把那篇原文给找到看了一遍,好像是80年代中期的文章了
这个是为了满足自己同情心的自私需要.所以完全的老好人是受排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