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那年庐山(二十二)政治局常委会 下 -- 史文恭
林彪本身就不合群,而且长期称病,与贺、陆之间接触不多,老婆之间闹矛盾,反映不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上。
林彪与任何人的关系,都很难用“融洽”来形容。只能说不出格而已。
只有到了文革前夕林彪在政治上活跃起来,与他们才出现矛盾并且激化。
彭真是第一个提出“魏延”说的,在小组会上就提出了,可是李锐也没有记录。
这个问题很重要,关系到彭总的定性如何而来的。
给彭总的定性起主导的应该还是东哥吧。。
彭真在什么时候说的,谭老板在什么时候说的,不一样。我倾向于认为,谭老板属于跟风打棍子,彭真难讲。
原因是--贺龙即将大用了。
主席对部下的人性、才具是很懂的,包括彭、周、林、刘、邓等等,自然也了解贺的江湖习性、旧军队那一套。贺建国后真正主管的是体育,在军队评衔过程中,负责制定军服、军衔式样。
想起了《元帅之死》一句剪接过的台词:“胡子兴高采烈”……胡子者,贺龙也。
说排名轮到贺龙,这未免是“一笔轻轻掩过”了。主席在军权上对彭的信任,曾经是空前绝后;以后再未给任何人这样的信任,包括林。
韩战的胜利大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威和军威,同时相应地也提高了彭总的个人威望。。
同感.
危急关头,作为一线将领的林有此建议不奇怪.
屁股还没坐热的毛有疑虑也不奇怪.
我以为,彭的权力之所以空前绝后
一是基于长期合作,毛对彭品质和能力的了解和信任
二是基于国内形势和军事转型的客观需要,没有权力做不成事
三是毛没有权力危机和路线危机,不需要刻意关注军队的忠诚度和掌控程度
同意,花之。
里面写的很有意思
一开头说彭总主持北方局工作,对中央发表的一切指示,都“奉命唯谨”,然后就是刘少奇批评,话我觉得比较重,说“北方局没有发动群众,经不起敌人的“扫荡”,有被搞垮的危险”他们小字辈的觉得很对,然后就是薄一波,安子文在温村会议上说北方局右倾,他们(李新)也觉得对,但彭,罗不同意,不了了之后就是在延安操了40多天娘。
抗美援朝是委他军权的重要因素。彭总悼词里有:“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可以查其他元帅的悼词,有无这句。
但“委他军权的重要因素”不等于主席信任他的主要因素。
主席对他这方面的信任除了历史因素,主要来源于:彭虽有专擅之时,但没有“班底”,很孤独。
历史因素主要包括:富田和骂李德。富田,彭非常自觉、主动地支持了毛,而他不是毛提拔的,不像林,算毛的门生。
在彭骂“崽卖爷田”的时候,林在写《短促突击》捧李德。这些毛心中有数,但他把林当娃子看,带过了(也记下了)。不过可以肯定,彭骂李德,毛心里极舒服。
“担架密谋”,毛只要做通洛甫、王稼祥就放心了,他知道找周无用,而军队不必找,因为军队主要是彭林。
这是事实,毛主席在军中的主要支持者,就是彭林。其余8帅,除政工罗帅,均不算毛的人。
但彭没有班底,这很重要。此人这方面比较无私(如果你跟他你就倒霉,一笑),林像校长,彭更像独往独来大高手(“个人英雄”,批他的众大老心中都有数)。
彭只服毛(甚至也服得不够)、彭得罪人,众将对彭多敬畏少爱戴少信服、乃至怀恨在心,毛完全清楚,他用的就是这“得罪人”!
因为彭在军中的“孤独”,所以毛放心把军队交给他,甚至可以让黄老辅助。
但整理军队的事,要提到议事日程了。凭你怎样,也不能“军中第一人”当一辈子。
朱可夫事件有无影响,有,不大,主席熟读史书,对这种事烂熟,但可以拿朱可夫作个由头、唬唬别人。中苏裂痕(596)倒是一个问题,有必要在军队里“转弯”(阿尔巴尼亚与中国分手,巴卢库大将也完了)。
关键是要考虑后事,中央可以有二线,有名誉主席;军队怎么办?“其他人对付不了你”,大实话。
林任中央副主席,党内高出彭3级;总书记参与军机,两人都参与批粟、反教条主义,这就是布局。
整理军队,早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主席对彭,有猜疑戒备,也未始没有保全之心。如果没有庐山意外引爆,彭或可平安着陆、光荣靠边。
彭已经提过辞职,毛未允,时机不成熟罢了。
但庐山,真不是好时机、更不是好方法。
剩下的,等史兄完稿再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您说得有道理。我刚写了一段,发挥了一下毛信任彭的部分原因。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