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各地希望小学大面积荒废 央视调查尴尬现状 -- 东晓山

共:💬45 🌺39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学生数量减少是必然的

突然觉得,或许农村可以试着先搞搞小班教学,这样的话,教师能尽力照顾到每名学生;师生的沟通和交流机会较多;教学效果会大大提升。

当然,这必须建立在经费足够足的情况下

o(∩_∩)o

家园 当年建希望小学是一阵风呀

我当时就负责裁撤偏远山区的小学,但教育部门一面在裁,却又看到团的在建希望小学……

家园 日本、俄罗斯都是这么干的,可人口不见增长啊
家园 是否经济补偿还不足以吸引大家生二胎?

俺现在虽然风华正茂,但一胎都不想生~一想生养,教育所需要投入的巨大成本,俺就啥想法都木有了。。。

家园 看同样的问题的不同观点

到2010年人均收入能达到5000美元那是很好,问题是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到这个水平究竟和人口政策是什么关系?是因为人口政策控制了人口增长才达到这样的人均收入水平?还是因为人口增长才达到这样的人均收入水平?人口增长具体如何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人均收入5000美元意味着有的人收入高于5000美元,有的收入低于5000美元。在目前中国的这种就业水平下,人口进一步增加在总体上只会增加低收入者数量。随便举例来说,更多的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的低端收入者的增加,对于人均收入达到5000美元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特别是现在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大量(好像说是2000万)人员失业,是以最明显的形式说明了劳动力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发挥效益的了。如果这时人口还要更多,究竟往哪里去安排?

所以说,如果到2010年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达到5000美元,除了中国人的努力之外,人口政策控制中国人口没有过快增长也是根本重要的原因。

关于学校荒废、老师失业、农村空虚等等这些事,难道就没有人注意到这其中出现的积极一面吗?这意味着改善人口居住布局、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总体环境的机会。

我记得看汶川地震的图片时,就觉得那里的镇子看起来都差不多,在险峻的大河岸边有一点平地就形成了一个小镇,交通、生活都不方便,更不用说那里本来就是地震多发区。实际上那里本来就不适宜人口居住,但是人口那么多,增长那么快,也没什么别的地方可去。当然我们也说说全国援助花大价钱建设新汶川,这种事没有普遍意义。

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这样住在地质灾害多、风沙、荒漠、缺水、影响自然生态等等区域内的人口还有很多。出于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的考虑,在很多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移民迁居。单纯往这些地方进行投资来进行改造环境,耗费大,效果差,并不可行。

很明显,从整体上来看,影响移民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如果全国勉强可以住人的地方都是满的那当然就不可做到了。当然,也有人提出大规模向国外移民,这种事,美好而不现实。还好现在,一方面城市化吸收了大量农村人口(这里面就有城市控制人口的因素),另外一方面,由于人口控制使得农村人口没有大量增加,这样才有很多地方可能空出来,有条件进行人口居住布局总体规划。

看待同一个问题,如果愿意从多方面看看总是能够多认识一些东西的,这其实是个观念的问题。人口增长论者对任何人口减少的情况都非常反对,认为人口减少本身就一定是错的,根本不愿意考虑可能存在其它方面的利弊。对我来说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什么是一定的,中国长期人口最多但并不是一个强国,人口稍微减少一点也并不意味着会变弱;农村由人建立起来,荒废了也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我并不是说人口减少就一定好,而是认为综合考虑中国目前的情况,人口减少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中国整体发展更有利一些而已。

关键词(Tags): #环境#人口控制#移民
家园 只能看着

民族问题在河里也是禁区,没法提,不过到“新疆不是中国的”的时候,我估计欧洲估计得完蛋好久了,别到时候中美联手遏制伊斯兰?

家园 农村学校和普通学校人丁稀少,其他重点学校人满为患。

现在家长宁可多花钱,也要把孩子送进重点,普通学校招生难,学生素质更低,恶性循环。

家园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学生减少啊?

是人口城市化,还是出生率降低啊?

家园 目前生源减少确实很严重

生源减少,一个是农村像城市移民,造成农村生源减少;另一方面出生率下降,很多农村人都不愿意生二胎。

所以现在很多地方由于生源减少,造成老师过多。我知道的一个农村小学,40多个学生,有7个老师。

家园 1年后人口普查完,政策一定会改,我就不跟你罗嗦了

你接受不了,也没用!

1977年的人还觉得改革开放是洪水猛兽呢!

家园 便宜你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我觉得人“傻”就生的多,比如印度、非洲及其他发展国家

想法个人想法多了压力大了,就不想生了。

不过我老家还是有生2胎的,4万一个,而且第一胎都还是男孩,但都还想要儿女双全啊

家园 有道理,给您送花~

长远看来还是儿女双全的好。现在国家又鼓励生二胎了。唉,政策变化快啊。

家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口号喊得凶啊

还有个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城镇里的学校教育质量肯定高,自然就能吸引更好的师资和生源,于是就造成了这种局面:教育质量好的学校,人满为患,教育质量一般的学校就生源不足。

俺娘退休没事儿,回乡下义务给村小学上课,就存在这个问题。旁边村儿离镇上近些,师资和生源就明显比本材儿强,于是就有了上面的情况,不过好在当时村长和书记够犀利,要求那些本村转到邻村儿学校的家长和学生签字儿。

你不是要转么?成,那你就转嘛。转出去容易,想要转回来,可别怪我当你是本村儿的。

要说湖北人还是蛮重视教育的,村长和书记到处挖人,反正是只曾经在咱们村儿生活过的,能找到联络方法的,统统给挖出来,“骚扰”一遍,俺娘就是这么个热心的人,二话不说,自带干粮细软,回去了。

只一年的工夫,去重点初中的名额高居第一位。水平一下子上去了,这下好了,转出去的,哭着喊着要回来。

村级教育在原来一直都是村里自己出钱的,国家并没有多少补贴。

于是乎村长和书记牛了去了,听俺娘说当时村儿里那叫一个热闹。

要转回来是吧?成,先过咱们村学校的教育分数线,再另交一笔钱(这笔钱钱成两部份。绝大部份用来改善学校的硬件环境,另一部份分发给“外援”,算是一点心意,结果外援们不要,给了村里用于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

要说中国人对自己家小孩的教育的尽心尽力我看世间只怕是独一份儿了,砸锅卖铁卖点血都得给你整上去,只要你能行。

好嘛,又回来了一拔。就这么折腾呗。

这还只是好多年前发生乡下的事儿,都已经这样了,再大点的地方,这种情况就更明显了我想。

家园 希望小学可持续性差

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如何维续,所以大面积荒废是正常的。

以后相信会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实现其维续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