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原创】中国当前民族问题 -- apm43
自然,
——看“汉网”,你会以为中国已经法西斯化;看“满网”,你会怀疑伪“满洲国”已经复辟。
关掉浏览器,你突然领悟,那只是一帮网络上的神经病……
贱到海枯石烂,傻到地老天荒!
拿这个去搞统战,岂不是让呆胞们好怕怕!
当初制片人这个私货夹带得,杠杠的!
投资泡汤,活该!
需要我分析一下
您nb的话,您拿出您找了的证据好吗?哈哈。
我不忽悠您,您这种人我还懒得忽悠呢。我嘛,从不宣传什么的。我只煽风点火,看激情澎湃的人的热闹。您继续,我热闹还没看够。呵呵。我说希望您这样的人起义,是因为我知道首先您等没胆,不过说说而已,不过是自以为自己很牛而已。这是反话啦,我是知道您是不会起义的,只会忽悠。
我说我喜欢看您这样的去起义,那是我的喜好,没说我代表西西河的人如何如何。我认为这里的人不大会被您忽悠。我的认为对不对,可以用事实来证明嘛。
与“建州女真独立运动”并列的是“台独的形式”吧?
您等喜欢发明新名词,我以为“建州女真独立运动”又是您创造出的新名词呢,得罪得罪啊,哈哈哈。
是不是举了个家庭内部亲兄弟明算账的例子?
今天在华尔街又玩了一把约瑟,不知需不需要一个新摩西,来个出美国记?呵呵。
那么喜欢跟国际接轨,就不知道学学美国把民族这一栏弄掉。
原文来自《课外阅读》2008年第4期,(这个链接是龙源的收费站点,感谢石工河友提供信息),免费的阅读转载在西祠胡同(链接地址)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 13岁的老大、12 岁的老二和10 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里生下了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 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结婚生下3 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里的语言( 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 ,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 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家费),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
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
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兑换人民币 2块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 1谢克尔等于100 雅戈洛。我的春卷小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
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 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
一天,当 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 "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 "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 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 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可是,老大说: "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
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
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 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象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
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 "教育从娃娃抓起 "一样,他们始终觉得 "赚钱从娃娃抓起" 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前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他们成为犹太人。
首先,我们家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我这个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在家吃一顿饭,需要支付给我 100雅戈洛的成本费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 50雅戈洛…… 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我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我以每个春卷30 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我得知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 400雅戈洛;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 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尽管只有200 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诉我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 个春卷去;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 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讲座的噱头就在于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 10份,他接待了 200个听众,入场券收入2000 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 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内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数日之间,以前只会黏着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犹太商人。
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
——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对他们胃口,因为没有奉献精神之类的说教。老师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 "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 "对于这个问题,回答 "钱 "或" 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 "教育 "。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着,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他们很赞赏老师说的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想将来成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会大有用处的 ……"
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我半信半疑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 6000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我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产。然后,老大跟我说因为他给我提供了信息,我应该付给他 10%的酬金。我犹豫很久,终于决定把600 谢克尔这笔大钱给他,他拿到钱后,给我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钱,他说他会拿去变成更多的钱。
老大用这笔酬金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进行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进货, 1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 谢克尔。
尽管老大很会赚钱,但在实际上,老二比他更能领会犹太法则的精髓—— 犹太人共同的一点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他人不做的、无须花钱和投资的工作。当老大在利用国内的资源赚钱的时候,老二也在如此做着,不过,他赚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领域的利润—— 老二以他14 岁的年龄和文笔,竟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周交稿2 篇,每篇1000字,每月 8000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犹太人对生活的乐观和优雅。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每天晚上,她会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 ——老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不过,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我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
当我们家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一家4口合资开办了我们家的中国餐厅。我占40%股份、老大 30%、老二 20%、老三10 %。当我们家的餐厅越来越有名的时候,我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我获得拉宾的接见后,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希伯莱文,再加上我的母语中文,我最后被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
当我回国任职的时候,孩子们也跟随我一起回到了中国,有了中国孩子作为比较对象之后,我方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得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 ——在回国之前,每个孩子都去购买了很多以色列产的物品。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我了,她说我的孩子在校园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不有,她建议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诉她,我无权干涉我孩子的行为,这是他们赚取他们学费的方式 ——因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老师的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这样月薪 5000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我请她品尝一下女儿做的在家售价 2块钱一个的小点心,微笑着告诉她:" 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几年以来,学会犹太法则的产物,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在随后的高考中,老大进入了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他说他要成为专业的旅游人才,然后去以色列开办自己的旅游公司,垄断经营中国游;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资和奉献的前提下赚取利润;老三说她会去学中国厨艺,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然后去开办全以色列最好的糕点店 ……
回国以后,我发觉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
——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又害怕孩子现在会早恋一样。这是一种典型的叶公好龙
——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 ——而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这句话很难说吗?其实只是简单的一句:
"孩子,我想当一个富豪的妈妈 ……"
[SIZE=3]【评:】[/SIZE]
这个帖子写得很温情,饱含母亲对子女的骄傲和自豪。
但从另一面讲,一个母亲带着三个子女,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我是指帖子里没有提到一个新丈夫介入到这个家庭,那我推测这个母亲没有再婚),非常自然的抛弃了中国传统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念,完全认同了犹太人金钱至上的观念。这个现象也值得我们思考。
当然,他们本身是犹太人,在中国又全是痛苦的回忆,认同犹太观念是完全正常的,并不能说明多大的问题。
可我还是觉得,这里面有些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在重建中华文化时需要认真思考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听到的一些细碎的消息在讲:
老犹子可能已经瞄上TG的地界了,
有舆论在探讨和TG的高层人士后代联姻的可能性了,
甚至有中国的叫兽在论证老犹子和俺们原本就是一家人,现在要回来认亲了...
没准再演一出“归中国记”!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啊...
莫非这是阴谋的一部分??
对内行动处和对外行动处的一次联合行动呢!
把敌人(不,应该是竞争对手)的阵营先搞乱,
俺们就让时间来说明吧...
专家在建议和tg联姻。呵呵。
不过上次被新闻周刊揭露,奥运前的达尔富尔(种族灭绝奥运会)运动,是犹太人在后面推手。How to package
a tragedy. 后来又要告中国银行。呵呵。
对于艺术质量如何,是否有肉麻低能的话,概不涉及。
《施琅大将军》我连一秒钟也没看过,因为主旋律的东西往往拍得很可笑,把古人拍得和共产党似的。
不过相比煽动民族对立的玩意,可笑的作品也是强太多了。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历史上各个民族建立的政权都会被追认在中国历史这个系列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