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备战经济学兼为毛泽东时代辩护(一) -- 达雅
不过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建设新时期国内政治制度和对培养官僚的问题看法上。他晚年陷于政治制度的空想,以及对张、王、江等人的重用,就能代表他真的懂政治么?
我对他的国际政治策略基本没有意见。这个例外是指——对苏关系的破裂可能是没有必要的,至少也没有必要在59年就破裂。
del
“老毛不懂经济”这句话很多人都说过。以前也就以笑了之。不过您的大国游戏让我对您很是敬佩,我很难相信如此肤浅的观点会出自您的口中。所以忍不住出来说几句。话重的地方请多包涵。
有些人看过几本教材,知道了几个名词,了解了个把公式,就自以为是经济学的行家了。其实,他们只是了解了经济的很肤浅的一层。相比老毛,他们对经济的理解和认识差远了。
空对空得研究经济学是一回事,实打实得搞经济又是另一回事,真搞起经济来,决定成败的往往是经济以外的因素。有河友说:新中国的成立让现代经济学在中国有了实施的条件和机会。一语中第。真正明白了这层意思,您就会知道说老毛不懂经济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
TG一向大方向对,但“小”事情上错误不断。大小是相对的,您所提到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小。
由于小错不断,所以搞一刀切是不对的,特别是还没搞清楚到底应该怎么搞的时候。
实现目标的方式有问题。主席要跟大国平起平坐,但实力有限,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可以达成的目标。主席个人极力推动,搞大跃进,大炼钢铁,期望短时间内来个实力飞跃,真的不象是懂经济的搞出来的。而且这个时候还有一个跟我们搞和平的毛子,战备经济也没有多大必要!大跃进的一系列恶果,个人以为包括导致你说的党内内争不断,甚至内争严重到后来采取极端手段。
至于你说为了平起平坐,把目标放到了美国身上。很不好理解的举动。交好苏联不是没有付出代价,也不是没有得到好处。而美国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友好国家,没有多少正常往来,要付出多少代价,能得到多少好处是不确定的,比如说台湾问题。拿在手的一鸟去换林中的十鸟,这个或许的确是主席太过伟大,不是平常人能够理解的。
老毛拿革命的那套理论来治理国家,问题就出来了。
实际上老毛到死都没有搞清楚,治理井冈山的经验不能搬到北京去。
不知道有没有侵略经济学或者殖民地经济学?
改革开放以后的轻工业,是靠外资、农民、地方财政之类发展起来的,中央控制的重工业,反哺的成分很低。
如果有数据,请提供。
因为毛泽东理想中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回答,说他是否懂经济就毫无价值。
我的看法是,毛泽东根本不想让中国成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是私人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所以对于商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本质上就很排斥。所以,对如何搞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范畴下的概念),他根本不想弄通——因为他志不在此。
所以毛泽东作为个人,是伟大的理想主义者,或者说是空想主义者;但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首,他必须保证这个国家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有生存下去,有能力保护自己,所以他同时必须是一个冷酷的现实主义者,通过对农村的超经济剥削来建立工业化的骨架。大跃进和文革,都可以看作这个过程中的错误或者创举。
一个农民志不在当个科学家,而他又老要在科学家的领域指手画脚,别人说“这个农民不是科学家或者不懂科学”并不是伪命题。
纯经济角度看得出这个结论不难,如果从战略角度看,恐怕未必如此:毛的阳谋,让羸弱的中国从米苏的夹缝里生存,一穷二白的底子发展到基本齐全的工业基础,利用米苏矛盾让两强疲于互斗而无暇顾及中,在不出卖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维护中国的独立及其生存能力,对比印度就是明显的例子。
以前黎阳写的一篇毛的阳谋,其大意是说:建国后中被米苏四面包围,生存环境之恶劣无从可比。时毛利用米苏的大哥意识,一篇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使米觉得威信受损;又一通中苏论战,让苏觉得有必要证明自己才是社会主义的老大,于是,在一个中国的家门口的地方----越南,双方铆足了劲的干架。结果是
没找到作者黎阳的原创,找了个论坛里的连接:
最伟大的阳谋——中苏论战+援越抗美
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下,花小代价获取大收益,这是否也可以看作是经济的一种呢?
这里,俺也不尽赞成蛙兄的观点了。
老毛不懂经济,是全党和全体人民的共识。不然的话,老百姓的日子不会过得那么差。
俺的家乡是贵州的金沙,自然条件不是那么好,但若不是政策胡来,也不会当年饿死那么多人。俺的爷爷,奶奶,外公都是在那时候一命呜呼。惨到什么状况?树皮都吃干了,大家要开始吃观音土,活活撑死。俺的一个小姨,不是亲的,而是外婆去一个堡子里探望亲戚,发觉全地方没有一个活人,只是这个小姑娘守在全家的死人身边,以为大家全部睡着了。俺外婆把她抱回来了,才活了一命。
这里说这个不是要煽情,而是当时县里放粮食卫星,亩产万斤,没人相信,后来北京派了邓小平下来检查,县里让农民把各种谷物弄到了模范田里,老邓用手摸过之后,一句话没有说,就走了。老邓知道是假的,可是不敢说。那么下面为啥没人敢说?
因为一连串的政治运动,从三反五反,到反右扩大化,敢说真话的人全部给处理了。
后来算是在刘邓治下,国民经济开始恢复,然后又是一个文化大革命,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你自己喜欢内斗不打紧,搞什么挑动群众斗群众,全国一片山河红。
刘邓被打倒了,文化革命结束了吧?当林彪和周恩来提议宣布胜利,重新搞国家经济建设的时候,老毛又不干了。林彪的提议是,克己(大公无私)复礼(恢复宪法和法律),后来搞得孔老爷子和小林一起挨批。
你如果有机会,看一下571工程原文,也许可以看出当年党内的分歧。后来就是林倒张(春桥)上,第二阶段的文革斗争。
今天的年轻人,没有那些经历,也许会有不同看法吧。老邓把军队拉上了越南练了一把,证明所谓军备也是胡来而已。
另一句,其实邓之后的领导人也不是都懂经济,只不过放手让中国人自己来做,结果一下就做大了,要颠覆世界了。呵呵。
四、把人当作螺丝钉使用
备战经济学把人看作一种消耗性的资源。接下来就是,如何合理配置这种资源。
且慢。人愿意把自己看作是一种消耗性的资源吗?用那个时代的话说,愿意把自己看作革命的一块砖或者一颗螺丝钉吗?
有的人愿意,有的人不愿意。如果你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多数人愿意;如果你采取相反的措施,大多数人将不愿意。
有效的措施包括:
宣传教育。如果能够说服一个人,做一颗螺丝钉是高尚的、正确的或者必须的,那么他就能自觉地去做一颗螺丝钉。于是从政治局到党小组,一整套宣传教育机构被建立起来了。人们在党的引导下学习、思考。国家主席和掏粪工人握手,“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雷锋这样的典型被树立起来了,“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成为那个时代的高尚道德。绝大多数人,怀着对党中央对毛主席的信任和感激,自觉地成为革命的一颗螺丝钉。
经济控制。如果能够在经济上控制一个人,那么就能迫使他为你工作。于是共和国迅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绝对垄断的超级企业,变成了960万平方公里上的唯一雇主。所有的公民,只能向“公家”出卖劳动力。过去的自由职业者们被编入某个“单位”,连和尚道士都在经济上被国家管理起来。
强制改造。如果仍然有人不做或者不想做一颗螺丝钉,那么,就开动国家机器改造他。这种改造一方面是为了让他最终成为一颗螺丝钉,另一方面,是为了给螺丝钉们一个公平:决不能让拒绝成为螺丝钉的家伙得到任何便宜,必须让他们付出足够的经济代价,必须让他们承担足够的道德羞辱;让他们去农村,去牛棚,去干校。另一方面,必须保全他们的生命,“一个不杀大部不抓”,并提供足够的食物和保健,因为当战争真的来临,他们仍然是“我方”的力量。
“冷酷无情”、“没有人性”,反对毛泽东的人如此评价。但这本身就是脱离了战争危险之后的评价。战争规律不考虑人性,历史法则冷酷无情。要阻止战争,必须把整个国家最快速地打造成足够强大的战争机器,而为了打造这样的战争机器,就必须让全体社会成员成为螺丝钉。只有在打造好战争机器,确保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安全之后,我们才有资格谈论“人性”。温情脉脉的“人性”在赢得安全与和平后可以成为漂亮的点缀,但在赢得和平的艰苦过程中,必须被无情抛弃。
但是,对于20世纪中期的普通中国人来说,1840年以来的历史已经让他们懂得,成为强大战争机器的一颗螺丝钉,已经是一种幸福。这意味着,他们不必再象先辈那样颠沛流离;也意味着,他们的后代可以享受和平;还意味着,即便自己在战争中粉碎,其他螺丝钉将接替自己的使命,保证整个战争机器碾碎敌人。——这是他们的先辈梦寐以求的幸福。
于是,我们有了视死如归的战士,我们有了隐姓埋名的科学家,有了一私不苟的工人,有了辛勤劳作的农民,有了牺牲一个儿子再为部队送上一个的英雄母亲。
这才是人性。普通中国人的人性。
你能代表全党和全体人民,口气真够大的。
我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也遭罪,我就不象你这样看问题。贵州的事情,你最好把直接责任人搞清楚了,当然毛作为最高领导,不能否认责任总是有的。
我以前写过一个篇文章,与你的情况有所关联:
在大体上,我觉得能够理解老兄,尽管并不同意你的一些观点。
老兄的大国游戏还是满让人佩服的,我觉得老兄了解的东西范围比较广,但是许多方面还不够深入...
断断续续27年的供给制就是典型的战争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