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高华:在贵州“四清运动”的背后:对一篇当代史回忆 -- 陈郢客
务实造成了他三落,也成就了三起,特别是最后一起。
因此,邓根本不可能反毛滴根本路线。
有很多人把李井泉扁平化为一个佞臣,事实上,李井泉固然有在四川一手遮天的错误,但他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曾经坚决支持中央,大批调出四川粮食,所以后来1962年,东哥曾善意地批评他要“大公有私”,(不要只顾了给中央的粮食上缴任务,而没有顾到自己四川人民的死活。)
也因此,李井泉曾经很愤怒地发牢骚,认为有些人吃了四川调出去的粮食,回头又骂四川。
总之,李井泉在七千人大会后没有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困难时期他坚决地支持了中央的粮食调配任务,换句话说,也支援了大批内地人民,----当然,与此同时,四川人民的苦难也是他造成的。
这笔帐应该怎么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至少我们不应该如此简单地给他脸谱化。-----一个几亿人民的大国长达数年之久的历史,不是可以凭几篇文章可以说尽的。后人论史,“王杨卢骆当时体”的错误应该尽量避免啊。。
对政治没有兴趣。在我的印象中政治始终和阴谋诡计联系在一起。而且政治派系中的人际关系复杂。头痛!
大青山根据地时就在一起了。
文革开始时邓小平的地位反而提升了。
关键人物是林彪。
还不是因为李井泉吹牛太多,都饿死人了还不让中央知道,还在上报大好消息,一个比一个更好。
你情况那么好,还不拿点粮食出来支援?而且,这不也是政绩吗?
根本不是什么无私援助中央,从客观看,是吹牛要兑现,从主观看,是他要政绩,仅此而已。
很难同意你为李井泉抹粉。
我想不明白滴是,邓滴第三次落马,毛是如何考虑滴。
老人心软?无可奈何?最后打一盘很大很大的麻将?
小平第一次被打倒,是在毛泽东让小平与林彪去谈谈心,结果谈崩了之后。
小平在十年中有三次表态很让人琢磨,一次是林彪倒台后,一次是华国锋上台后,小平的身段都很软,以至于后来的都不好意思提;唯独在毛泽东明显地是准备交权,让小平给文革作个结论时,被小平以“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一口回绝,总理也劝不住。对比那两次,小平强硬的有点不合逻辑,这时,小平是怎么揣摩毛泽东心理的:毛泽东不久于人世?文革必不能继,要与之作些切割?毛泽东不会把他怎么?。。。。。。
应该说小平看得很准,即使出现了意外的“四五”也是平稳渡过
而随着中国和美国建交后中国的内政外交都是要做重大调整的,而文革中的第一线都是要下台的,用上海俚语就是垫刀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