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淮阴侯列传》 -- 履虎尾

共:💬117 🌺84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这么个理儿,

刘邦在前方打仗,一遇挫折,就派使者回关中,问丞相萧何的身体健康否。萧何很奇怪,左右曰:“无它,大王担心您造反也。”萧何大惊,问计将安出。左右出的主意为:

第一次,请萧何尽遣子弟从军,刘果然放心了。

第二次,左右请萧霸占民田、抢夺民女以自污。于是,告状信数十百封,到达前线刘邦处。刘见状,也便安心了。而刘邦归来时,萧何请求将上林荒田分给无地农民种。刘邦大怒,将萧何下狱。

最高统治者对高级官员的纵容,高级官员为解除皇帝猜疑而自污,乃是中国吏治腐败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家园 评论

韩信的不幸在于他处于两个时代的交界处:之前的时代,大将有大功是可以得到裂土分封的待遇的(例如燕王封乐毅),之后的时代,功劳再大也只是奴才(例如周勃父子)。因此在当时看来,韩信的确是冤;但是在后代来看,韩信则只能够是乱臣贼子了。宋代腐儒,连自己本朝的有功武将都要拼命压制,又怎么回尊崇前代的英雄人物呢?要宋代的腐儒有史迁那样的见识实在是太难为他们了。

我现在在对照着读《资治通鉴》的古文版和柏杨白话文版,感觉只有两个字:难受。同样姓司马,司马光怎么比司马迁差这么远!

评论
家园 唐朝中后期,五代十国倒不压抑武将,众人一起内战,

不亦乐乎? 宋以后的重文轻武,并不是当时人的主观错误。历史走到这哪步,就得说哪的话。 就像人长大不是。20岁的看10岁的不可理谕,30岁的看20岁的就好了?

就政体而言,宋已经是中国古代的顶峰。假设自由选择一个朝代,恐怕很多人都会选择和“腐儒”在一起。

宋朝的对外积弱,既有宋以前的问题,也有现在的误会。其实,即使南宋并不象现在有些人想象那样糟糕。

评论
家园 同意,还是同情韩信,更喜欢司马迁的评论
家园 关键在于平衡

从唐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到宋太宗灭北汉,中国本土实际上处于割据状态,武人称雄,中央没有权威,因此战乱不已,自然无法对武人做有效的制衡。北宋矫枉过正,过于压制武臣,荣宠文官,造成大量的冗官、冗兵,使得国家武备不足,终于亡于金国。

治国之道,无非治安平乱,文武两方面都要平衡,否则一定会出问题的。

评论
家园 写的目的就不一样

司马迁那就是为了写而写,说不定还带了股怨气。是记录历史用的,

至于司马光,他写这个可是给帝王看的,吸取政治经验。

也许两人对史料考证都很认真,但是删选上就不同了。

何况司马光那脾气.........

家园 是啊,蒯彻还有前半句

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

越级插手,又没有通气,让人何所从?韩信继续执行命令也没有错。

家园 说得好,司马光根本就是个保守派

刘邦两夺韩信军,可以说明从头到尾就没信任过韩信,而韩信推荐张耳为赵王,也可见这种裂土分封当时是很平常的(张耳不可能是韩信一派的吧)。其实就算韩信没整出那一系列事情来,照样让刘邦坐立不安,谁让他那么有本事。杀韩信是为了统治的稳固,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和司马光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他不能抨击汉祖,就在韩信身上找茬,说其死有余辜,杀得理所当然。

柏杨更有意思,大骂司马光只知对积极进取者冷嘲热讽,让社会越来越缺乏正义感和道德勇气,在明哲保身的哲学引导下,养成一种神经质的恐惧。

家园 韩信用兵如此狡猾,他会和项羽硬抗,不太可能,很可能还是固守打游击

刘邦也是相当的将才,只是比项羽韩信差一点罢了。

家园 韩信的条件放哪朝哪代都会被杀

韩信是军事上的天才, 政治上的蠢材. 他的条件放哪朝哪代都会遭主猜忌. 原因很简单:

1. 功高盖世. 汉家没有韩信历史就会改写.

2. 军事才能无人可比. 朝廷无以制衡, 一旦谋反, 谁又对付得了? 刘邦手下那帮人如果了不起, 也不会在白登颜面丧尽了.

3. 拥有起兵谋反的实力. 韩信自己也许没有这个想法, 可手下呢? 黄袍加身可是很难推掉的啊.

4. 政治上过分天真, 如果听蒯彻的建议三分天下, 这齐王做的岂不稳当? 偏偏位居人臣还轻挑地向象刘邦这样的雄主讨封, 而且还是在主子最紧要关头. 所谓"忠不忠,看行动", 在这种时候恃敌邀封岂是人臣所为? 他的不臣行为何况又是一犯再犯.

从统治者角度出发, 这种前科累累且具反叛实力和能力的大将怎能不是朝廷心腹大患? 其实刘邦已经很能忍了, 连萧何都会猜忌, 竟能让韩信活到全竟其功实在是很宽容了. 换个中等的主还等不到和敌人分出胜负就先"安内"了, 袁崇焕, 李牧就是这样. 何况韩信确实后来心怀怨望, 沟通藩王, 被人家抓到了把柄. 就算刘邦舍不得他的才能, 毕竟还得为自己不中用的同性恋儿子着想, 不是吗?

韩信被杀确实可惜, 不过确是他自身性格造成的悲剧.

评论
家园 情况不同, 倘若燕王一统天下, 乐毅未必不是同样下场
家园 喜欢虎老师写的这些历史故事,对这个很感兴趣,

感兴趣的初衷,都是看一些戏曲,从戏文中了解一二,便很想知道故事的原委,来龙去脉。一般都是让我爸爸讲给我听。我自己很少看历史书籍,虽然也想看。希望虎老师空闲时多写些这样的文字。我们跟您学习。

家园 韩信政治上太天真了,事情做的太轻率。

手握大权的时候,不背叛刘邦,但也算不上刘邦的死党,还趁刘邦之危讨了个齐王做,这个时候他有没有想想自己的后路?如果不跟随刘邦,哪就要准备和刘项玩个三国,显然他没走出这步的勇气;如果跟随刘邦,那做这么多小动作,时候不怕刘邦找他算帐?

没了兵权之后,从齐王被贬为淮阴候之后,不知道收敛,反而和造反的人有瓜葛,授人以把柄。造反的时机和环境早就过去了,天下初定,人心思安,你还折腾的起来吗?

真不知道这主怎么想的,刘邦想兔死狗烹,只是没借口而已,其实早就不放心他,无它,因为韩信军事能力太强了,一旦造反,无人可敌。主动的给刘邦杀人的借口,也是死催的。如果收敛爪牙,老老实实的过自己的日子,或者学萧何来个自污,未免不能善终。

家园 谋反之事本就未必是真,但在太史公时代已经定了性了

他或也不知情,或不敢言。

说起来就跟林彪的571一样,可疑得很。

韩信羞与那些大将为伍,何况陈豨这样的人?如此机密大事,与他策划,而非英布等人;就如同571四大金刚皆不知情。当然,有人考证陈豨是其部将。

家园 说得好

是要从历史大背景考虑。

不过刘韩两人,自身都有问题。

韩信的上面很多人也都提到了,有人说杀了异姓诸王,天下就能稳定,却也未必。他们的叛乱,很大程度上刘邦逼出来的。

刘邦之阴狠毒辣,冷酷无情,中国帝王中也是数一数二的。樊哙都能因一句诬告就想要他命,这样的皇帝谁不怕?

要是真的把异姓功臣都杀光,刘邦的天下恐怕就得跟朱某的一样,正统传承二世而止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