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云里雾里的云计算 [1] -- 邓侃
办一个论坛,办一个社区,甚至于办一个报刊杂志,是否成功,关键因素不是技术支持,而是领袖的号召力。
Wikipedia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的创始人Jimmy Wales和Angela Beesley能够忽悠很多牛人给Wikipedia贡献内容。这批精英作为火种,奠定了Wikipedia的范式和初步规模。有了一定的规模以后,更多的人被吸引,Wikipedia从此走向正循环。
Facebook的情况也类似,它的火种是Harvard的学生,有了这些学生做引子,其它院校的同学也加入,尤其是与Harvard学生以前是中学同学的那些人。于是有了规模,于是吸引了更多人加入。Facebook走向正循环。
如果Google想发展自己的Wikipedia,自己的Facebook,那么就需要招募能够燎原星星火种的人。但是这个事情要做成功,运气占很大成分。Google和微软不愿意自己做社区之类需要持续经营人气的产品,原因就在于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为Google计,一个低风险,回报也不错的办法是,提供技术支持平台(云计算平台),提供使实现网站简便的gadgets,让为数众多的别人去开社区,开论坛。无论他们谁成功了,Google都赢得了数据。赢得了数据,就赢得了流量,就引得了广告收入。
Gadgets是Google做的也好,别人做的也好,这不是关键。关键是gadgets用了谁提供的数据,以及把用户生成的新数据存放到何方。
譬如,WorldFitness Training Forum这样的gadget。它的内容来自www.fitness.com,用户新生成的内容,也被引导到fitness.com的后台。这就不是Google云计算真真正正想要的gadgets。
假设有人做了一个forum的gadgets,forum的内容被放置在Google的云计算平台里,也就是Google的某个机房里,那才是Google梦寐以求的东西。
谁掌握了内容,谁就控制了网络流量,谁控制了流量,谁就赢得了广告收入。
Google gadgets的战略目标,是吸引更多的内容存储到Google机房。当然这个目标不能被宣传的太明显,所以Google也允许数据流向不符合自己心愿的gadgets存在,但是允许存在不等于积极鼓励。
cloud computing在客户端的杀手利器是Chrome,不是Gadgets.
Chrome将是Google对抗Microsoft的主力部队,但是决战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Chrome是战役预备队,而Gadgets是首发,是先锋。
送花送花!
Google还做其他OS?不会吧……
云计算说到底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Google要把PC机上的OS尽量变得鸡肋,让用户拥有浏览器就够了。在这种战略下,Google做OS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不是说OS对用户没意义,而是Google不会这么做,至少在可见的未来,应该不会。当然万一哪天一统江湖,随便做个玩玩也不好说。
Google给手机OS提供的方案是Android。
云计算平台确切来讲没有OS,但是有文件系统(GFS),有并行计算的管理系统(MapReduce),有锁管理系统(chubby),还有数据库(Bigtable)。但是缺了RAM的管理系统,不是Google没有做,而是没有讲。
这些技术,在稍后的章节中,会有所介绍。
比如手机OS实际上决定了浏览器的选择。
1. 人们对于计算能力的要求远远没有达到尽头,大量的工作和娱乐都需要强劲的芯,不管是 CPU 还是 GPU, 更快更高更强仍然是长期的主要诉求——诚然90%的应用都可以在瘦客户端以云计算的方式完成,但总有10%的任务是不成的,这10%可能对每个人都不一样,但却同等的重要。说到底非云不可的,无非是 Sync 一个字。
2.Google 运算能力强大的计算机集群是建立在超大规模的 PC 产业基础上的 —— 这就是说每个人电脑里的 C2D 或者 Phenom 支持着 Google 价廉物美的云彩,如果真的把金子塔底的年销量数以亿计的PC抽掉,以计算能力低下的NC代替,那很快速度合适的CPU与RAM等组件的价格将大大的上涨,最终导致云计算模式的整体成本并不显著低于甚至可能高于目前的全功能个人电脑模式。
3. 现行的移动平台由于运算能力仍相对孱弱,因此云计算似乎有着光明的前景,看看 Google Maps 的移动平台实施方案,地点的查询,路径的寻找和优化都是在服务器端完成的——但之前的问题仍然存在,手持设备的处理能力仍在迅速成长而且将不断成长,其背后的动力依然是那该死的10%,我要玩游戏,我要有HD输出能力,我要拍4K的视频,我要它查阅本地数据库迅速而强力。在不远的将来,手持平台也会不再必须依靠云端。
所以不管是个人还是以 Google 为代表的云应用提供商,都无法摆脱现有硬件产业的状况下,第二次的画 Oracle 已经画过一次的饼,是很可笑的。所谓云计算,计算可以忽略不计。
Omnipresent Data Aggregation & Distribution,我想是更加符合远景的预期。
XP开始有了Online Crash Analysis这个机制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从XP开始如果发生应用程序崩溃或内存操作错误或其它意外的时候
Windows会弹出一个对话框问你是否需要将这个情况报告给微软,如果你选择发送,会将当前的minidump发送出去
然后微软会针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对于大部分错误,会试图重现;
然后联系并帮助导致错误的厂商进行修改
到去年年初为止,一共分析了数十亿次的错误,从而得到了99%这个数字,这个我相当肯定;至于Flash的数字,可能有误差,而且不同locale的版本导致错误的原因差别很大,关注过简体中文版本的,有一段时间几个流氓软件引起的死机相当多,据说他们还曾经联系过亚胡中国
Gartner或其他公司曾经给出过很多第三方的报告
如果有那么一天,浏览器来搞定一切
那浏览器的复杂程度和安全隐患会和操作系统一样
除非,G真的一统江湖,从芯片、外设、终端到应用服务全都只有他一家实现
那,还不如火星人统治地球呢
好像是Google几乎把Bell Labs里面做Unix操作系统Plan 9的大牛们都挖过来了,其中最著名的是Rob Pike。然后大家就狂猜Google要干什么,好像网上还有流传Google OS的截屏,看上去有模有样。
当然,Google在04-06年间,钱多到连上太空都列入公司发展计划的时候,完全可能考虑并实验性地做个OS模型——但是,OS和Google目前的使命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