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这年头…… -- 唵啊吽

共:💬9 🌺2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这年头……

文化现象每每不是理性能够解释,如八卦为什么这么排?也没有规律?很难说出个头绪来。年头也一样。

时间的计算以物体的周期运动为依据的。如一日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而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这个时间周而复始,那是年头?那是年尾呢?

今夜除夕,我们站在地球表面,转到刚好背着太阳的地方,就是年尾接年头的时刻,也就是我们站的子午线正好从离开太阳的运动变为接近太阳的运动的那一刻。所以,以半夜12点,或中国的子时定为一日的起始,是科学理性的。问题是,那一天是年头呢?

按照子时为一日始的思路,年头就应该在冬至。所以有过冬大过年的说法。一年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我们生活在北半球,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角,北极离太阳最远的时候,北极从离开太阳的运动变为接近太阳运动的时刻,就是冬至。当然了,中国历法是阴阳历,用月球运动一周的时间定为一个月,闰月的方法修正月球运动周期不可整除地球绕日运动周期的尴尬。这个历法每年时间与地球绕日运行时间不同,但保证年头正好是月亮走到地球和太阳连线上的时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初一无月的现象。所以,春节的年头兼顾了月球运动和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但无法顾及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

现在的公历一月一日即非冬至,又非初一,只用了子时,比春节逊一筹。公历绕日运动是精确计算了,但是年头年尾的日子完全是任意的,是文化现象,不是根据天体运动理性确定的。

历法上,中国还用了太岁历,利用了木星(太岁星)的运动周期来纪年(约12年一周期)。如《资治通鉴》每卷开始,就写下太岁纪年,所以,中国古代事件的记录比西方精确可靠,根据行星运动倒推,可以把时间确定得很准。

同样是观测天象用于历法,中国利用了地、月、日、行星四种,周期无非公约,所以发展出了同余定理。同余定理的运用最著名的是孙子点兵,以及今天计算机应用中算法和储存设计等方面。而西方历法没有用那么多的天体运动来制定历法,而是以许多完美园运动来解释行星运动,发展出傅里叶分析的数学,至今运用广泛。从历法历史来看,中国如果不是不比西方更接近科学的话,至少比起西方一点也不逊色。从历史长河中来看,近三百年科学发展只是历史长河中很短的一段时间,以此说中国文化不能产生科学而只有西方文化才能产生科学是倒因为果的不具统计意义的假设。无可否认,近代西方对科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但不能以此否定中国文化。放到千年历史尺度来看,而不是以百年历史尺度来看,中国文化还是与科学非常亲近的,至少,我因为人本主义文化比基督教文化更容易接受科学。我相信过上百年,如果民族没有消失的话,那么大科学家和大数学家中将有许多许多的中国人。

春节把年头定在与农时节气相关的月球运动的某点上,比起公历一月一日元旦确定的年头年尾有更多的科学理性。

这年头……

关键词(Tags): #一唵谈
家园 坐个吽兄的沙发,祝吽兄牛年万事如意
家园 乃兄牛年吉祥!
家园 吽兄过年好!
家园 虎牛年吉祥!
家园 子时是11点,12点是子时五刻.

太岁纪年是巴比伦纪年,一堆的怪词都是译音.

在西方是科学,在中国是文化,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今天宜动土,婚姻.出门大吉.

家园 中国是伪科学,

这是专家说的,我为了自己的政治正确也这样说.....

家园 这句话有点糊涂

这个历法每年时间与地球绕日运行时间不同,但保证年头正好是月亮走到地球和太阳连线上的时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初一无月的现象

蓝字处不对,如果月亮走到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处,造成的结果应该是地球某地有日食。实际上大年初一日食的几率比较低,夏季日食的几率也比较低,春秋季才相对频繁,这和月亮公转平面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有关系,在冬和夏,月亮处于朔位时,离地球的公转平面(包含地日连线)比较远,所以形成日食比较困难。

“如果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连线,作一个垂直于地球公转面的平面,月亮运行到这个平面上”我想蓝字处唵老师可能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吧?不过这种情况是每阴历月两次,一次朔,一次望,分别在地球的内和外侧,并不是到了年头才有一次。

红字处等于把阴历月又重复说了一遍。是阴历就得是这样的,不然日子和月相都对不上,怎么能叫太阴历呢?

按照子时为一日始的思路,年头就应该在冬至。所以有过冬大过年的说法。一年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我们生活在北半球,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角,北极离太阳最远的时候,北极从离开太阳的运动变为接近太阳运动的时刻,就是冬至。

现在的公历一月一日即非冬至,又非初一,只用了子时,比春节逊一筹。

此处唵老师似乎认为中国的历法里的大年初一是跟冬至直接相关,这个认识不准确。

实际上中国传统历法确定年的头尾,是以节气,尤其冬至,为准,这不假。但是显然,冬至本身并非一年之始。因为至少,冬至在十一月,而不是更加理所当然的一月或者十二月。真正紧临着现代的春节的,是大寒。如果以冬至为年末,那么春节应该在夏历腊月初一,相当于公历的一月左右。

要理解这个,得知道正朔,月建,节气月,地支月。

中国古历里的年的起头,实际是为政治服务的,有月建的问题。历朝根据对天命的不同理解,有把正月移动来移动去的习惯。现代人装斯文,有话不直说,正统不说正统,要说“正朔”才算有面子,其实这个“正朔”,本意就是定一年的开头在哪个月,这就叫月建。

有人要问了,一年的开头,不就是一月吗?呵呵,是的,一年的开头,就是一月,正月。但是你可知道,一月可能是深秋(秦,十月),也可能是早春(古罗马),甚至是任何时候(阿拉伯)。“一”只是个数字,你把年的开头定在哪里,哪里就是“一”,你说一月是春天也可以,是秋天也可以。那么一年中什么是确定的,可以被用来标定月份呢?在古代的中国,那就是节气。

但是问题来了,节气跟太阳年相关,阴历月却未必听太阳的话,那么怎么确定一个月相当于哪个节气月呢?古人于是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一年里的十二个月,而地支月和节气月的对应,是通过北斗斗柄的指向确定的。斗柄指向正北,规定为子,顺次为丑寅……亥。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里有两个24节气里的节气,第一个是用来定这个月的地支属性的“节”,第二个叫“气”或者“中气”。斗柄北指时,正是在大雪和小寒之间,中间是冬至,落到这里的月份,第一个节气是大雪,第二个节气是冬至,因此“子”月就是大雪为“节”,冬至为“气”之月。……简单的说,子月,斗柄北指,第一个节气为大雪,冬至必然在子月中。地支的排序,由子开始,到亥结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人的观念里,实际上这个月份的顺序是从有大雪冬至的月份开始的,而不是以它为结束。

所以,地支月是可以通过天象直接确定的。那么怎么把地支月换成日历月呢?这就得看政府的政策了。把哪个地支月当作一月,在历史上是变迁了很多次的,基本上完全是朝廷的政治行为。

现在用的农历也叫夏历,跟夏朝的规矩一样,建寅,意思是寅月定为一月,子月为十一月,所以冬至肯定在农历(夏历)十一月。而有些朝代就不同了,商朝建丑,商一月为丑月,冬至在商十二月(子月);周朝建子,冬至在周一月;秦朝建亥,冬至在秦二月……再说一遍,冬至月,就是今天的农历十一月,所以秦朝的正月是现在的十月,周朝的正月是现在的十一月,商朝的正月是现在的十二月。所以读古书还得注意是哪个时期的,作者奉为正统的是哪个政权,不然月份搞错,有时候就把年头也顺便算错了。

夏历的月份,地支,节气,中气对照:

  月份 节气(节) 中气(气)

  正月(寅) 立春 雨水

  二月(卯) 惊蛰 春分

  三月(辰) 清明 谷雨

  四月(巳) 立夏 小满

  五月(午) 芒种 夏至

  六月(未) 小暑 大暑

  七月(申) 立秋 处暑

  八月(酉) 白露 秋分

  九月(戌) 寒露 霜降

  十月(亥) 立冬 小雪

  十一月(子) 大雪 冬至

  十二月(丑) 小寒 大寒

关于月建,履虎尾和任爱杰两位老师有文章详细介绍过,请参考:

履虎尾:十月岁为首

任爱杰:【原创】让人头痛的纪年换算 -- 和履虎尾兄

所以说,说“中国历法跟冬至绝对对齐”,对,也不对。看怎么说,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对齐肯定是对齐的,不然阳历年就乱了,地支月也乱了。但是并不是冬至之后一年就必然结尾。基本上,冬至之后多久过年,得看政府怎么说。在现阶段,要过年,得等大寒。

如果考虑西历和“节气”(实际就是地球公转)的关系,那也可以说,其实西历,如果(为什么说“如果”,看下面)是太阳历的话,那也是对得很准的,元旦就是冬至后8天嘛。

实际上,如果具体看西历的演变,可以发现,东西方文化非是一直截然不同的,在有些阶段二者是相通的,说基本一样也不过分。

现行的公历,或者说西历,起源于古罗马历,而古罗马历起源于希腊历。希腊历是个纯阴历,一个月平均29.5天,跟中国的月原理一样。不过罗马人三搞两搞,好像记性不大好,忘了月原来是什么意思,最终把月弄成了31天和30天,一年10个月304天,剩下60多天孤魂野鬼日——意大利虽然比较热,但是他们也能感觉到有种叫冬天的东西,所以这60天是农闲,这样就折腾成了纯阳历。

后来一个罗马王,叫做numa,又想起来要搞阴历,于是就搞了个跟中国历法很相似的阴历,也是一年355天,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29天,基本与月相对齐,用置闰月的办法约束年份——可以看到,这个罗马古历,基本和中国的农历是一样的。区别也有:在公元前450年之前,罗马人把这个古历的March当作一年之始,也就是春暖的时候一年开始,而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最冷的时候让一年开始。他们这么做也很有道理,除了春暖是个很令人兴奋的事件之外,march这个月份是跟着战神Mars姓的。在罗马,打仗是很重要的事情,而春天正是开始打仗的好时候。

Numa这个阴阳合历,从公元前8世纪的王国时代用到了公元前一世纪的公元前46年。

公元前46年哪,这段日子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因为这时候,众所周知,罗马出来了军阀世家恺撒-屋大维,埃及出来了艳后,简称克。恺撒把罗马历做了彻底的大修改,改成纯太阳历。他死后,7月就成了今天的July。然后屋大维又做了点手脚,把自己编排进去,当了8月,于是有了今日西历的雏形,这就是儒略(儒略 恺撒)历。后来,西方的基督教会又在16世纪,在儒略历的基础上搞了一次误差修正,删除了两个星期,并修改了置闰的规矩,这就是格里高利历。格里高里历基本就是今天的公历。而俄国和一些东正教国家传统上奉儒略历,因为在历史上晃过了一次误差修正,所以比格里高里历大概晚两周。这就是11月发生的10月革命的由来。此外俄国同学能过两次生蛋节,如果他们愿意的话。所以西人逃之一空跑去过Dec25的生蛋节的时候,我们的俄罗斯美女还会来陪我上班

不管是阴历还是阳历,还是阴阳合历的西历,有一点还是可以保证的:它们的年头大致是能算准的。你想啊,月份已然是乱了,年头还算不准,太磕碜了吧。年头怎么算准的呢,跟中国一样,观天。冬至对于他们也是很重要的日子,这一点对于生活在热带之外的民族来说,是相通的。

实际上,古代东西方相通的东西还是很多的,有些事情今日的人们如果不加以仔细研究,都未必能察觉。例如你如果告诉一个西人,不久前的中国和一直到现在的日本,都不用连续的数字作主要的纪年方法,他一定会很吃惊,觉得太奇怪了,这样怎么算年头呢?一个人活了100多岁,要把好几个皇帝的名字加起来,岂不是麻烦得很(当然没告诉他我们还有干支,还有黄帝)!可是查回罗马去,在古代共和国时期,他们也是不算数字,而是用执政官的名号作为年号的,这跟东方的传统难道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吗?

另外唵老师文章里还有句话表达不准:

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角,北极离太阳最远的时候,北极从离开太阳的运动变为接近太阳运动的时刻,就是冬至

实际是太阳相对北半球地面的倾角在变化,而不是绝对距离在变化。如果说距离的话,冬季实际上地球处于近日点,北极点离太阳的绝对距离还比夏季近。(冬季,近日点地日距离147100000千米,夏季,远日点距离152100000千米,二者相差大约5000,000千米,而地球直径才大约12,700千米)。

家园 不能不花

解释详细。谢谢!我表达是有不准确的地方。

如果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连线,作一个垂直于地球公转面的平面,月亮运行到这个平面上”我想蓝字处唵老师可能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吧?

同意。

不过这种情况是每阴历月两次,一次朔,一次望,分别在地球的内和外侧,并不是到了年头才有一次。

初一,当然是每个月都有初一。

此处唵老师似乎认为中国的历法里的大年初一是跟冬至直接相关,这个认识不准确。

不是我的意思。我主贴说到是按月历和节气。你也有详细解释。

实际是太阳相对北半球地面的倾角在变化,而不是绝对距离在变化。

正是这个倾角,地球北极地区离太阳有绝对的距离变化(假设地球轨道是园的,当然,实际是椭圆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