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述】运气,张仁初和梁兴初 -- 小木
第一个敌情
骑兵部队不会大白天带着门炮闲逛,是做什么的?第一个,侦查;第二个,联络。第三个,护送?
你觉得那个像,反正不管那个,都有接应的部队。接应的部队在哪?没弄清楚就下决心,敌情不清,活该打败仗。
第二个敌情
敌情很清楚。
在湖西肃托中,他这个支队长被政委王凤明给绑了,要不是罗荣桓及时赶来,估计是凶多吉少。
913之后,梁作为林的羽翼政治生涯彻底中止。
梁比那些后来没有被平反的林彪余党运气要强很多,也比那些该授中将,而没有授的要强一些。
军人的价值终究还是体现在战场上,而不是政治生涯。101死无葬身之地,可是谁也绕不过他打得那些胜仗。梁大牙仕途不是很顺,可是作为一名军人,他指挥了黑山阻击战,打出了万岁军的美名,拼赢了汉江南岸阻击战,够辉煌的了。提起38军,提起47军,提起抗美援朝,他是永远也绕不开的名字。想想解放战争躺了三年的张爱萍,想想他那些在朝鲜战争忙着剿匪或空等老蒋反攻的战友,作为一个军人,梁大牙还是幸运的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我说的是战争时期。
从没来看到有详细的介绍,不过从当事人只言片语的回忆中,感觉是相当的血腥啊。
《历史的天空》讲党的领导,党内斗争,就比别的此类电视剧好的多!《亮剑》《毒狼花》《红日》等此类电视剧像是传奇,里头看不到共党的约束和教育,一直奇怪,不知道在老战士记忆中的真实历史,到底共党的基层组织是否活跃、严密?看一些材料,解放战士能够快速转变,党建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光靠电视里“称兄道弟”的个人魅力恐怕是解决不了多少问题的。
您在Google里查湖西肃托能查出很多。
比如这个
另外您不妨看看吴法宪写的回忆录,里面对此有很详细的描述。
我对吴的回忆录中的理解是这样的,685团变为苏鲁支队后部队从3000人扩展到12000人,根据地建设也有很大进展。陈光在陆房战斗之后,来到了苏鲁支队考察,肯定了苏鲁支队取得的成绩。苏鲁支队当时的领导是吴法宪任政委兼党委书记,彭明治任支队长,梁兴初任副支队长同时兼任4大队长,罗荣桓的前警卫员王凤鸣任4大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在和陈光的座谈中吴法宪自告奋勇的提出自己带领一波人马开发新的根据地,彭明治对此有异议,因为吴是党委书记,理应留下来照顾全局,但是提议受到了陈光的肯定,于是吴去开发新的根据地。同时梁兴初和王凤明的4大队被留在了湖西地区看家,陈光建议这支部队由115师师部直接领导。
1939年8月湖西区党委干校学员不服从分配闹事,湖边地委的组织部长王须仁在处理一些内部问题的时候,把问题上升到托派的角度,在得到王凤鸣和地委书记李毅的支持后开始大规模肃托,全部都是屈打成招。彭明治在吴法宪走后根本压不住场,可能是投鼠忌器的缘故他既不敢直接制止王凤鸣,也不敢找吴法宪回来商量对策,甚至不去通报吴法宪一声,由着这些人折腾。
罗荣桓在11月初亲自到湖西地区制止王凤鸣和王须仁的肃托,此时王凤明连自己的军事搭档梁兴初都绑了,罗荣桓再晚到一步,梁兴初就完了。
湖西肃托这件事直到83年底才全部彻底平反。
湖西肃托被制止之后,王须仁被抓,王凤鸣在当时却没有受到什么处罚,仍然和梁作为4大队的军政搭档也许罗帅还想再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吧。但是后来湖西肃托事件越闹越大,罗帅也袒护不了他了,王凤鸣本人倒是个聪明人,干脆自己投敌了。
湖西肃反,吴法宪虽然没有什么责任,但是罗荣桓认为吴在关键时刻没有起到党委书记应尽的责任。吴辩解说当初陈光同意自己开辟新根据地,罗荣桓的回答是陈光当年在陆房战斗之后,去你们那视察本身就没有经过师党委的批准。吴这时才觉察出陈光与罗荣桓的分歧。最后吴从苏鲁支队政委的位置降为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也被掳掉了。
吴再次崛起应该是去新四军3师之后了。
《历史的天空》小说的主人公就叫“梁大牙”,而不是电视剧里的“姜大牙”。
政工干部整军事干部,关键时候上级及时回来救命,高级干部投敌的情节等和湖西肃托的情况太像了。
后来是中央决定把他抓起来,王凤鸣就连夜跑路当了叛徒。
至于吴法宪,当罗问他为什么不制止的时候,他说“王凤鸣把梁兴初都抓起来了。我来也处理不了。”顶了罗顶一下,然后就改任支队政治部主任了。
安木有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梁兴初可是参加过长征的老革命
"历史的天空"里的梁大牙,抗日才参加革命
梁兴初铁匠出身,梁大牙小伙计出身
只能说类似的历史事件,小说是新四军,梁兴初是八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