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一个段子说起的话:和虎兄的斩三尸 -- 葡萄
偶以偶的理解对葡萄讲的三个修改作下解释.
新约和旧约有很多不同,事实上很多地方两者是矛盾的.
三位一体,即是新约特有的观点.旧约是没有圣子的,但是新约说,圣父创世的时候,圣子就在那儿.
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个不同的个体,则时又是同一个个体.也就是说,三者是以一种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无法理解的方式存在着,只能以这种自相矛盾的描述方式来表述.如果硬要类比的话,有些类似StarTrek里的Borg,每一个个体,都是个体的单独存在,同时又只是一个整体的超空间网络的一个节点.
所以圣子虽然离开了,但是圣灵依然存在于世间.而圣灵存在于世间,与圣子存在于世间,没有区别.
圣子是这凡尘世间的王,不论是神国意义上,还是世俗意义,都是王,至高无上.信徒的民族,父母,国家,所有的一切,都要排在对主的信仰之后.这是第一优先级的.这一点,从新约时代,到现代,都没有改变过.
因为圣父圣子圣灵是一体的,所以圣灵即是圣子.
新约特别强调圣子的地位,并不是低于圣父,而是子即是父.大致相当于一台main frame和一台终端的关系,没有终端,你就无法和主机联系.对于用户来说,终端和主机是没有差别的,或者说,这个差别是他所无法理解的.你追随圣子,和追随圣父,没有差别.
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血肉fresh构成.在血肉之中,是我们的魂soul,这个魂操控着血肉,使我们能思考,有感情.在魂之中,是灵spirit.这是耶和华造人时,吹入的一口气.灵是人类最最本质的存在,是我们与耶和华的联系所在.
新世纪福音战士EVA最后一战中,所有人类形体崩溃,而进行补完的那道光,就是这个灵.
人体内的灵,和圣灵,是同一个东西,并且相互联系着.所以人类对于圣灵(或者说耶和华)来说,就如同身上的毛发,与主机相连的终端.
当人类被赶出伊甸园时,这个联系被切断了.人的血肉里有魂,魂中有灵,但是这个灵,与圣灵之间的联系,不复存在了.
当你接受信仰时,信入believe in耶和华时,这个联系就被重新建立了起来.
所有的人类,不论信教与否,其魂内都有灵的存在.而教会的作用,也就当然不局限于那些信徒,而要让所有的人类,都能恢复这种联系.圣灵与我们同在,不论你信教与否.而圣灵即是圣子,所以耶苏也与我们同在,不论信教与否.
老实说,我不觉得这三点是什么改革.这三点都是新约上的那些东东能推导出的.
教皇在天主之下,高于凡人的地位;圣母玛丽亚的地位;这些方面的相互妥协,才是改革.
圣经本来就是教会多次修改后的编篡本,依<伪经><残卷>进行考古训诂调整,也是很自然的事.
河友江城口中的伊教,不能相互达成这种妥协,无法实现自我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才是伊教可悲的地方.
Jesus Christ里头有两个不同的概念,Jesus 是人名,Christ则是一种身份,和Buddha差不多。
圣经里说的应该是 "The return of Christ" 而不是 "The return of Jesus"。
Kingdom of God 也不是说体现在外的某种国家,而是修为的境界。
这种联络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和弥散性,参与其中的人的思想意识,缺乏一种单纯的勾连,更何况,这种联络过于世俗化,缺乏精神内核。
我所了解,国内两所著名的高校,已经或者正在形成一些,私密性逐步加强,也更为微妙的团体
还有真文字体术、神恩海、神威狱。怨念ing
Trekkie
亚洲周刊林沛理/如果人真的是万物之灵,那是因为他拥有解惑与释疑、思考和反省的智能(intellectual abilities),能够凭著脑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即英文所谓的「think his way out of a crisis」(想出生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从这次全球金融风暴中复元的速度与程度,端视我们对这个危机的思考和反省有多彻底和深刻。(chinesenewsnet.com)
金融风暴自去年九月爆发以来,有关的讨论大致上不离经济学的思维与范畴。那彷彿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情——用经济的语言去谈经济的问题。可是想深一层,从下面支萦著经济制度,使其能不仅有效,且理直气壮,甚至理所当然地运作的,从来不单单是经济理论,而是一系列有关政治和道德的信念和价值观。(chinesenewsnet.com)
的确,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计划和运用公共资源、创造和分配财富,以及奖惩社会成员的制度,乃建基于一些我们深信不疑、有关是非和对错,以及何谓公平与秩序的观念;而有关借贷的观念,在当中佔据著关键的地位。(chinesenewsnet.com)
英文「debt」这个字很有趣,也很重要。它既可以指负债和借贷,又可以指恩惠和情义。按照基督教的神学理论,「debt」更有罪孽的意思,耶稣基督被称为「救世主」(redeemer),就是因为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为人类赎罪。社会学家如韦伯(Max Weber)等早已指出,资本主义从新教伦理中取经悟道,将财富的创造和累积提升为一种宗教美德。(chinesenewsnet.com)
正因为资本主义一开始就与基督教结下不解缘,它不鼓励借贷和负债,并视轻率从事、有借没还和债台高筑的人为不道德,甚至罪孽深重。至于以赚取高利息为生的放债人(moneylender),更被标籤为在道德上有严重缺陷的次等人,莎士比亚笔下《威尼斯商人》里面的夏洛克(Shylock)就是一个好例子。当然,没有借贷和投资,资本主义根本无从发展;但实情是「负债有罪」原本是深受基督教精神影响的资本主义重要的理财哲学。(chinesenewsnet.com)
这套理财哲学的名声和可信性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受到质疑,始作俑者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指出,当经济步入衰退,政府不但不应尽量清偿国债和减少赤字,反而须要大幅增加开支,即使最后要负债累累也在所不惜。到九十年代末期,一隻名为长期资金管理(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对冲基金破产,不久之后互联网的泡沫爆破。(chinesenewsnet.com)
时任美国联储局主席的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用来刺激经济的方法,就是放鬆银根,大幅降低借贷的成本,为其后美国地产市场的泡沫爆破种下祸端。还有的是一九九三年,规定必须将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划分的银行法被废除,银行自此为可观的利润自陷于证券业的风险,潘朵拉的盒子已然打开。(chinesenewsnet.com)
时至今日,负债不仅并非不光彩,反而被视为令财富倍增的正当,甚至必须的手段。如果「债」这个字与「罪」还是有太密切的关系,没问题,金融资本主义(finance capitalism)发展了一套词彙和委婉词来取代它。比方说,明明是举债收购,我们会说是槓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明明是借钱,我们会说是融资。于是现代人不论贫富,基本上都以借贷维生,都在「先花未来钱」。负债成为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chinesenewsnet.com)
由此观之,金融危机源于价值危机,我们要在这次的危机「想出生天」,首先要对「负债」的道德含义以及「还债」的道德责任作深刻的反省。这也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救市方案最大的道德盲点——他试图以「量化宽鬆」的货币手段,帮助社会靠借贷从高高的债台上一步一步爬下来(borrow itself out of debt)。(chinesenewsnet.com)
这或许可以振兴经济于一时,但如此纵容世人最坏的倾向,并将负债合理化、合法化为常态和正规,不仅意味著进一步把财富由储蓄者(savers)的手上转移到借贷者(borrowers)的手上;更早晚会产生其他意想不到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后果。(chinesenewsnet.com)
欠债总得清偿,如果我们不主动清还,债主迟早会找上门。西谚有云:对聪明人来说,每一天都是要计算盈亏的(To sensible men, every day is a day of reckoning)。我们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就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这里面有一种诗意的公正(poetic justice)。全球的气候转变、温室效应和金融风暴,皆可作如是观。(chinesenewsnet.com)
林沛理,《瞄》(Muse)杂志主编,美国纽约Syracuse University香港中心客座教授,著有评论集《影像的逻辑与思维》、《香港,你还剩下多少》及《能说「不」的秘密》(次文化堂出版)。(chinesenewsnet.com)
能否指点一下这句话的出处?
我查了一下Wiki里面普世牧首的介绍,好像他没有说过这么牛的话。
然后又查了一下梵蒂冈的官方网站和<<天主教百科全书>>,好像教皇也出自于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所应该有的谦虚精神,没有宣布自己被拥戴为东正教第一牧首。
我然后翻到梵蒂冈网上的广播电台,上面有专门的标题——大公合一运动——专门讲天主教怎么对东正教进行统战工作的:
里面按照时间排顺序----
上一条新闻是:
27/11/2007 18.30.45
访问莫斯科天主教总主教保禄·佩齐谈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关系
下一条就是:
13/11/2007 18.07.05
泰澤大公團體新領導人訪問泰國、香港、印尼、柬埔寨
11月17日没有纪录?梵蒂冈的史官笔误?
跟帖里面有人提到<<Ravenna document>>,这个文件网上也有。
不过,首先这个文件是10月份出台的,其次,我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什么新意:
无非是重复了一下东正教本来就承认的东西,东正教认可的七次大公会议里面,几位主教的出场顺序……
你说的神秘卷轴,我来想想,好好想想,争取有个包子。
但是,卷轴的作者怎么也不会是圣奥古斯丁吧?他老人家要是知道基督教社会的现状,估计能再气死一回。
这三位,是如何一体的,下面是标准答案——
不过要解释起来,就……
不过,事后一个熟悉基督教的朋友说,这个应该是吧普世大牧守理解为第一牧守之误。
对了,朋友查这个卷轴式当时他写的论文获得嘉奖后,被允许查看一些古老文献以供研究与学习之用时候的小收获。
他关于宗教问题的研究部分,已经被中国研究社会转型的机构认同,作为我们国家转型相关问题 研究的参考。
罗马总主教的权威是否为东正教徒所承认——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这回事的。
罗马总主教(教皇),既不是普世牧首,也不是第一牧首,总而言之,他还不是东正教的牧首。
那则新闻,十有八九是记者自己的误解,因为我也没有查到当天外电的报道——这样的爆炸性新闻不可能没有见报的。
至于当年基督教从地下党变成执政党的过程,幕后的推动力量,记载不详。我再好好想想……
相关的话时间隔的长了记不清楚原话了 ,不好意思。
和我说这个故事的朋友原先是在一群朋友的讨论中给我们出的哑谜。
这里我估计是基督教出现后,或者基督教开始合法或者半合法后,一些人开始的尝试。这个是我当时的理解,后面没有继续讨论过这个话题,暂时没有下文。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上岗,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不过,是否当时就有人眼光深邃,看到了千百年后的历史发展,从而上演无间道?我保持怀疑态度。
我文字主体是,把国家的传承与 政府的德传承分离出来。这个在我们国家就有道统的传承与王朝的更迭分离的现象。东西方在这个问题上都是殊途同归吧。
还有 ,在基督教崛起之时,罗马帝国颓势相当明显。加之当时罗马军中基督教相当盛行,他们那些人选择基督教作为合作伙伴或者工具并不是难以理解的事情。到了近代,因资本主义的崛起,深深扎根于封建文明的基督教和当事的社会已经很大脱节了。这样的脱节,甚至导致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的失败,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这是基督教在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才能形成的共识。这也导致了基督教在20世纪的复兴。我想在19世纪那会,一些人和基督教分道扬镳,甚至如尼采那样高呼上帝死了。这个和穿越时空的预谋我看关系不大。与时俱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