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大学毕业后,我决定放弃基因分子生物学(上) -- 铁手

共:💬28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大学毕业后,我决定放弃基因分子生物学(上)

早年,在四年大学生活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最后决定放弃基因分子生物学,转向其他的方向。这个决定到今天来看是对是错,也很难说。为什么要放弃,还得先从当初为什么想学生物谈起。

高中快毕业的时候,在新华书店里看到一本介绍生命科学的科普性读物,看着有兴趣,就买了回去。结果越看越有些走火入魔,恰恰当时的生物老师讲课也很有意思,更不幸的是,后来来学校做招生广告的人吹了一通生命科学的前景,而且举例说明某某教授正在做着什么样的科学研究。诸如此类,于是不幸中招。抱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抱着某种伟大的理想兴冲冲的跨进了大学的门,开始学习生命科学。

我的“伟大理想”和我的经历有关。因为自己小时候长在新疆,大一点以后,总会有一种幻想就是把那里的戈壁滩、荒漠什么的变成美丽的绿洲。当然,那个时候的理想,并没有也无法考虑到地理气候土壤等诸多因素。更多的,只是考虑了怎样来改良物种,来让荒漠在水份极少的情况下能够有植被的生存,并幻想能够逐渐从一个小地方来慢慢扩大成一个大森林。也曾幻想怎样来把雪山上的冰雪化了来提供水份给这些植被。

这些幻想在我接触了一些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的科普知识后,变的有些现实起来。

大学里的第一堂课是普通生物学,这位教授的课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并且从此让我喜欢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生命科学。生命科学变的不单单是幻想的现实,也更变的有趣起来。

这位教授有很多有趣的想法,而且也颇有深度。经常和我们提起的就是他的社会仿生学(后来有书在香港出版)思想。他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问题:人为什么在地球上占优,而不是那些具有强壮体魄,尖牙利齿的老虎狮子鳄鱼?他说,那是因为人的大脑。人类占优,是在于大脑的发达。他并且提到,为了体现这种优势,在人体中,血供量/单位重量,大脑的值是很高的。也就是,大脑受到的待遇,是在于它能够带来利益,虽然这种收益不一定是直接的。

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人类的高度的组织性。在生物界中,特别是动物,社会性并不少见,但是组织性能够达到象人类这样的,还没有(千万别告诉老虎狮子们,否则就没我们这些“猴子”的好日子过了。)

比如说在DISCOVERY 里面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狮子为一个小团体,协同捕猎。但是这种团体在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分开。我的观察是,团体的大小和物种的强悍和体形大小有关。基本上体形大的,强的,趋向于小团体。而相对小的、弱的,则趋向于大团体。比如几个狮子,几十个豺狼,上千的蚂蚁(参见:蚂蚱腿子 的http://www.cchere.com/article/203682)。这里也许有个量化的关系,比如(个体强悍程度)X(数量)=常量。而形成这个常量的约束条件似乎是:1、足够的食物;2、足够的捕猎能力。也就是,团体大到有足够强的捕猎能力,来获得食物,但是团体太大,也会影响团体内的是否有足够的食物分配。自然界的选择,是让这两个约束在团体里达到了平衡。这些都是猜测。也就是说,这种有限的组织行为,让动物能够得到足够的维持生命的能力,也同时限制了更强大化。否则,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狮子们有能力大组织化,在成千上万只狮子面前,早期的人类该怎么生存?幸好,他们通常所面对的,是几个。

人类比较幸运,因为人类在体格上,并不强,于是就有了大组织化的可能。

生命的发展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如 RODGER 所说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02514 可供借鉴的地方很多,不比历史逊色。这也是很多人期待从生物学的概念中借鉴到其他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是这个借鉴的过程中难免概念正确,而具体事实有错误的情况。

【待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嗯,这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题目

研究社会性生物(除人以外)的社会行为,是否会对了解人类社会的规律有所帮助呢?这就是社会生物学的研究方向。下星期开始我转载两本相关的书如何?

家园 食肉动物个体体积和群体数量不可能太大,otherwise

哪来那么多肉养活他们。资源和食物链决定一切。恐龙灭绝可能就是这个缘故。陆地和海洋中个体最大的动物都食草。而生物量最大的就是微生物和海洋中的浮游植物。

家园 呵呵,有些东西很难讲的

我考大学的时候,生命科学,乃至计算机科学都是比较新兴的专业,招生的老师也对我们宣传过生命科学的玄妙,也曾经动过心。

但是权衡利弊之后,还是选择了比较保守的信息电子工程专业,后来由于个人兴趣,转向了偏计算机科学的方向。

当时谁能想到,多年后的今天,Biology会这么热闹,IT 世界会经历那么一个由极热到极冷的过程,世事难料阿!

对生命科学的奥妙,还是很心向往之的,其他的,就说不上什么啦,很认同rodger的说法:

生物系统显然是一个成功的系统,毕竟是经过几亿年进化的结果,自然界尝试了无数种模式,其中决大多少被淘汰,保留下来的无疑都是成功者。所以向生物系统学习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我觉得当时的浙大混合班,学生在两年基础课程以后可以选择专业,是很好的尝试。

也很喜欢在美国,本科学生不严格地区分专业的做法,

家园 与其说是成功者不如说是幸存者。

“自然界尝试了无数种模式,其中决大多少被淘汰,保留下来的无疑都是成功者。”

生物的简单复杂,低级高级都是相对于不同的自然环境而言的。进化史中有些选择是随机的,不确定的。

家园 有时候瞎想

其实人类社会中的成功者,历史上的成王(败寇),其实也可以说是幸运者,也许与他们有同样能力,素质的人不那么幸运,就消失了,他们是最适应环境的成功者,或者说幸运儿,只是不论用那个名词,在“适应环境”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家园 选择没有对错,就像人生一样,

生物科学是一个永远前沿的科学,这就是为什么生物工程这么多年都是高科技项目。生物科学面临的挑战比其它的理科学科都要大,并且和人的生命有关系,又充满了新奇的东西,使每一个立身于科学都会向往的。

正因为生物科学是前沿性科学,他的可变性和多变性没有人可以预测,这就是为什么和生物相关的学科发展的变化很大。

家园 这么说吧

选择下来的既是成功者又是幸存者。幸存者基本都是成功者,而成功者并不都是幸运者。

我同意你的看法,低等高等的说法是比较容易误导的,高等生物并不比低等生物更适应环境,其实它们都是适应各自的环境而已。生物的简单还是复杂基本上是和低等高等这个说法向对应的,也和它们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无关。

家园 没想到铁老大也是生物出身

当初选择生物也是因为对生命现象感到

好奇吧. 当初是哪位大师, 泡利? 说

生命科学中可能孕育着新的物理发现,

扩展人类的新视野. 现在看来, 至少

到现在, 虽然生物科学在新的科学知识的量的贡献上

是任何科学无以类比的, 当然它的重要性也不容

分说. 但它还是基于基础物理,化学上的一门

偏技术而不是科学的学科. 学生物系的生物化学出身的

尤其象技术员.

家园 的确是个有趣的题目,社会性生物与人的区别

我想大概是在于人具有一种主观能动性,也就是人会有个“欲望”的突破,不单单是丰衣足食就能够满足。

了解社会性生物的规律,可能会对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等有帮助。对人类社会,可能还是有限。

如果可能的话,贴一些链接也可以。

家园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关键:幸存下来的,也因此具有了很大的冗余度

也就是对环境变化的容忍程度增加。这个容忍程度的增加,也是有代价,就是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也增加。

这里就有了个两难问题:要增加适应能力,系统复杂性要增加;增加了复杂性,这个系统出问题的可能性也增加。

自然界真是奇妙,给他们之间找到了平衡。

家园 的确是。具体的我会在下篇里谈。不过不是因为就业前景的问题
家园 是啊。生命系统太复杂了。

在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着赞叹,却无从下手。我们可以看到个体、器官、细胞、DNA、基因,但他们又不是孤立的。

家园 不分专业的做法最适合陶渊明这类学生。

我从中学读到大学读到研究生,严格地说几乎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我自己学得倒是津津有味,夸我的人说是渊博、融会贯通,骂我的人说那是浅薄、浅尝则止。

家园 这话不全对

要增加适应能力,系统复杂性要增加

复杂程度和适应能力没有直接关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病毒。人类复杂程度算高吧,一直和病毒在斗争,谁敢说就战胜了病毒?病毒和人类哪个更适应环境?只能说两者都是适应者。病毒的演化有证据表明不是从简单到复杂而是从更复杂的结构精简“退化”而来的。所以一直有学者建议不要再用“进化”这个词,而要用“演化”,因为evolution是没有方向的。只是进化这个词太根深蒂固了,要改过来很难,不过用这个词的时候得意识到,evolution并不总是“进”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