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一石N鸟? 北约拟要求我国在中阿边境开放补给线 -- 走西口
送神可就难了……
北约先按我们开出的账单付钱。
我们修建或者扩建翻新从东部各大港口向西穿越陕甘直达中阿边境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以及沿途各种辅助设施和仓储中心。在新疆修建若干机场,扩建或者新建兰州和乌鲁木齐机场,使他们成为新的枢纽。完善沿途省市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水电煤生产和输送设施。考虑到西部环境的脆弱,还要辅以诸多环保措施,比如采用更环保的生产和运输方式,采购混合动力或者纯电动的车辆(没有现成的就开发)。完善西部的边防和治安技术装备,以避免出现巴基斯坦那类的袭击。
北约把这些钱先付清了,再等我们把这些准备好,再让他们自己把阿富汗那边的路呀什么的搞定。然后,我们可以同意由中国公司将货运到中阿边境,然后再由北约另找人运过去。
那条路太难走了。
瓦罕走廊
Vakhan Corridor
阿富汗东北部一条多山的狭长地区。18951896年画定边界後,该地成为俄国突厥斯坦、英属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政治缓冲地带。瓦罕河由西向东流160公里(100英里)後、后,在当地主要村庄卡勒尼亚兹贝格(Qal'eh-ye Niaz Beyg)附近注入帕米尔河。
瓦罕走廊,也称阿富汗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与塔吉克斯坦相邻),南傍兴都库什山脉最险峻高耸的东段(与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相接),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整个走廊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公里。
瓦罕走廊其实被牢牢夹在帕米尔高原与高耸险峻的兴都库什山之间,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较低。若将走廊一分为二,其东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在阿富汗人数很少的吉尔吉斯人(瓦罕走廊是其主要栖息地),西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塔吉克人(是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占阿人口30%左右)。上述两大民族基本都信奉伊斯兰教,属游牧部落。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缺水的沙漠,仅有极少量的耕地,那里的居民基本上靠天吃饭;瓦罕走廊南部的山麓地带零星分布着一些高山牧场,雨季时易遭山洪袭击。实际上,整个瓦罕走廊是阿富汗最为贫瘠的地区。
历史上曾是中国属地
历史上,瓦罕走廊曾属中国管辖。19世纪末,由于沙俄的侵略扩张,中俄两国曾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整个帕米尔高原发生争端。与此同时,俄英两大帝国由于在中亚争夺势力范围,也不断在阿富汗地区发生冲突。为避免进一步的冲突,1895年3月11日,英俄抛开了两个最重要的当事国中国与阿富汗,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不但划定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而且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隔离带”,即“缓冲地带”。1963年11月,中阿两国通过签订《边界条约》,正式将两国在瓦罕走廊的边界线法律化、明确化。依照该协议,两国边界线南起海拔5630米的雪峰,北至海拔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雪峰。
名副其实的“隔离带”
由于地处僻远,生存环境恶劣,因此尽管阿富汗长期动荡不宁,瓦罕走廊却一直保持着相对的平静。9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塔利班控制着阿90%以上的国土,但瓦罕走廊一直由北方联盟(主要是实力最强的塔吉克族武装)控制,它远离阿富汗战火,因此不存在难民问题。
瓦罕走廊与中国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基本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交通联系与人员往来,属于名副其实的“隔离带”。中阿边境两侧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中方为塔吉克族,阿方主要为吉尔吉斯族,双方居民语言习俗都有差异。两国边界线基本沿穆斯塔格山脉分水岭蜿蜒而行,各大山口通道海拔较高,几乎均为四五千米左右,而且每年除6、7、8三个月外,均为大雪封山期。另外,中阿接壤的边境地区基本上都是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势复杂,气候恶劣,不宜人类生存。
想到今天“要求”我们开放运输通道,为什么不想想一段时间收留的东突分子啊?我们就以防止“东突”分子进入我国境内为理由拒绝。而且一旦过境了,搞不好西方媒体还能再次丑化说中国政府利用过境便利,偷取他们先进的技术。
半人质罢了。
提条件:所有北约国家运来的技术兵器我们留下一半;其余能在中国采购的基本物资必须全部在中国采购发运。如果北约认可这些条件,那就可以同意。
一切补给都必须在中国采购。无论民用军用。100%中国制造。下订单来,我们给瓦罕走廊边境到岸价。如有特殊技术要求,把技术图纸和工艺说明送来我们真诚合作地依样执照。
只提供补给,不提供任何军事和非军事人员过境。
tg是帮着汤姆运导弹据说外带还赚了一个监听站。
现在是汤姆要打阿富汗,居然还是要tg帮着运炸弹(补给不是炸弹,顺口这么一说。还是拟,没谱的事情吧)?这个世界,有时候真tmd滑稽。占个好地方真是左右逢源到处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