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人口问题的经济账 -- 冷眼

共:💬152 🌺12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13亿并不超出可持续发展的上限

你的讨论态度很好。

我认为人口政策最重要的目标变量是两个:总人口和生育率。如果总人口太多,那当然干什么都不行,首先要把人口降下来。在总人口还在可持续发展的上限范围内时,就要考虑生育率,我认为最合适的是稳定在更替水平。

现在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中国现在的人口是否超过了可持续发展的上限?

我认为没有。理由是,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没有理由认为人口少一些经济发展得能更快。若干发达或较发达国家的人口密度还比中国大呢,可是他们倒在担心人口下降、老龄化,把这作为最紧迫的问题。有人会说中国人如果达到美国的消费水平,两个地球都不够。问题是资源的价格是市场决定的,如果中国的需求上来了,价格会上升,发达国家消耗的会减少,结果是中国上升,发达国家下降,两边趋同。没有理由让中国人节衣缩食省下资源,来保证发达国家过奢侈浪费的日子啊!当然,如果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人口同步下降,说不定是件好事。但如果是中国单方面下降,别的国家还在增加,那就是我们白发扬风格,人家还不会领我们的情。干脆把中国人口减到0好了,看看世界人民会不会感谢中国让出资源和土地。

按照现在的生育率外推,中国的人口已经快到最大值了,最高应该不会达到15亿(我都怀疑能不能到14亿)。达到最大值之后就是快速、雪崩式的下降,因为婴儿潮的一代开始死亡,新生儿却少得多。这不是很简单的算术吗?难道非要事到临头才能看出来?

既然13亿并不超出可持续发展的上限,我认为最合理的人口政策就是把更替水平的生育率作为头号目标。这是出发点、大原则,至于怎么操作,那是技术问题。如果你同意了这个基本原则,那么我很乐于和你探讨技术问题。如何?

关键词(Tags): #可持续发展#人口#生育率#更替水平通宝推:唵啊吽,
家园 这个~~~~

证据,好吧,如果双方观点都要求同样深度的证据来证明的话。我只能说,很多文章基本上都把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人口上限,保守的定在8~10亿左右。这是在考虑到没有科技和国家实力的极大突破的情况下。

当然我们姑且把这个定义为“没有证据证明”

那么我想知道“太多证据证明”的事情,证据在哪里呢?现在汉族的生育率,和少数民族生育率的对比,用什么证据来说明这种情况危及国家安全?

同样,人口减少过快,在中国今后是过快到怎样的程度,其所带来的影响经济和老龄化问题,对比其人口上限的问题,轻重缓急如何?

还真是想知道证据何在。

最近还颇看了些乱七八糟的材料,说实话,真正有说服力的,是在不多。

家园 问题是,假如放开后,万一控制不住又怎么办?

等15亿人的时候再一胎制 还是等20亿人的时候再一胎制?

说难听的,

就算真的发现人口数量不足了,再鼓励生育,10亿人口30年时间马上就可以到20亿。

但是人口数量太多,负担不起了,20亿人口要多少年才能回到10亿?

家园 首先,我不是“挺计拍”也不是“倒计拍”

在现有性别比例前提下,如果平均每个妇女生两个孩子,如何能造成“日益增长的人口”这一局面
我数学不是很好,假如在现有性别比例和人均寿命前提下,1、夫妇在女方25岁男方28岁时生第一个女方28岁时生第二个人口会怎么变化呢,2、完全能够实行现下政策时人口会怎么变化呢

家园 岂止服务无价

亲情和天伦之乐更是无价啊。社会化大生产也许能解决人口倒金字塔的结构的养老服务效率问题,就像Baby Boom年代半军事化的托儿所一样。没准以后养老院也是这样,能用机器的地方用机器,没法用机器就用细化分工和流水线化来提高效率。

万物之灵长老了却可能会象肉鸡一样度日呢。

家园 放开生育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重复过很多次了,我的意见是保持更替水平的生育率,不是放任不管。怎么实现这一点是值得讨论的,但不要把反对现行政策跟完全放开混为一谈。现行政策的弊端已经很明显了,你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怎么制订好的政策,而不是消极地说有些别的政策也不好,对不对?

家园 放眼看看世界吧

中国现在有统计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在0.5%左右,而且还是以每年万分之一的速度在稳定下降,年均人口自然增长只有600-800万,10年不过8000万,按现在的人口基数算下去,要30年才能到15 6亿,料敌从宽,加上每年流动人口漏报户口等等原因翻一倍,也要近20年,中国人口才能长到15 6亿,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您算算,到20亿得多少年?另一方面,中国现在人均寿命是70多岁,进一步延缓衰老提高人均寿命的潜力有限,而随着50年代生人开始步入老年,只会是死亡率逐步上升,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育意愿的下降,人口出生绝对数量只会进一步下降,中国在很快将会进入人口负增长的时代,而非您耸人听闻的20亿。

挺计派最喜欢营造的一个幻觉是,一旦放开计划生育,中国人就会疯了一样拼命的生,似乎中国人不爱生孩子都是计生委的功劳。这话30年前不错,但是现在早已时过境迁,还坚持这种说法,只能是自欺欺人。无论是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还是中国的实践都只证明了一点,一旦一个国家进入了城市化的快车道,只会是生育意愿的迅速下降。远有西欧,近有上海,都证明了这一点。而未来20年,全中国必然是在城市化的快车道上狂奔,城市化只会进一步抑制中国人的生育意愿而且必然是不可逆转的。错过这个最后稳定人口平衡的机会窗,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一个政府,可以控制人不生孩子,却不能控制人生孩子。

家园 很多文章在哪里?

很多文章基本上都把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人口上限,保守的定在8~10亿左右。

这是些什么文章?请找来给大家看看,好不好?谢谢。

家园 不是吧~~~~

理由是,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没有理由认为人口少一些经济发展得能更快。

我们不是要更快,我们是要的可持续~~~

现在的模式无疑是不可持续的,当然这不是人口的原因,但是在我们转变成可持续的模式后,到底能承受多少人口?其中具体的计算我实在做不来,我只能说我看到的资料,一般说都是8~10亿。

这和现在的发展速度之类的,好像不是一回事啊~~~现在的速度很快,不能说明可持续与否的问题吧?

我觉得这里面不存在逻辑上的联系,呵呵。

另外,由于50年代直到70年代末的高生育率,即使这些年来计划生育完美执行,人口也会增加到16亿的,这个是我很久之前看到资料上计算出来的,之后才会慢慢下降,所以更替水平生育率是什么概念?

呵呵,如果是生死平衡,那完了,现在这个阶段要求大家比生一个的政策还严格,之后则要求大家猛生,这个恐怕控制力如中国政府,都做不到的吧?

如果是一个家庭生2个,保持动态平衡的意思,那么实际上我们的人口高峰会比计划生育所计算的高,而到达时间也会推后,这个也需要考虑。

家园 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问得好

家园 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可持续发展

OK,放狗吧。

呵呵,才发现高中地理也有合理容量的内容~~~

所以,我刚才说了证据的对等性。

因为,我显然没法证明这一大堆文章的正确性,可是同时,按照同样的标准,说人口上限比13亿高的文章,寥寥无几。

另外这些文章,我发现很多是援引马寅初的中国环境最合理人口容量7亿的观点。我认为这个是可以信赖的,至少马寅初不会有什么小算盘在里面,怎么达到的过程也许考虑不周,这个目标数字我是相信的。

如果要质疑这个呢,得拿点货出来。

家园 现在的模式“无疑”是不可持续的吗?

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模式是可持续的?美国可持续吗?冰岛可持续吗?日本可持续吗?俄罗斯可持续吗?

无论你认为中国的发展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都请:一,说出理由来;二,和世界其它国家对比。好不好?

家园 好吧,我们互相回答问题

中国的不可持续性,在于环境问题,在于单位能耗问题,这一点上,就算人家现在是金融危机了,咱也不能不佩服,他们已经走过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路,我不知道我们的路能不能避免污染,污染了能不能治理好,不过现在的污染是严重的可以了。

中国的发展模式过于粗放,大家都说要精细化,要转型,这个~~~~科大如果你真的要问,我只能回答到这里,非要我继续证明,算了,我没那个实力。

那么不管老兄你是不是满意吧。

还是回答下我上面的问题?速度和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因此得出的13亿不超限的关系?

家园 中国人口的高峰可能只有14亿

由于50年代直到70年代末的高生育率,即使这些年来计划生育完美执行,人口也会增加到16亿的,这个是我很久之前看到资料上计算出来的,之后才会慢慢下降

请你把这个很久之前的资料找来仔细看看,它对2008年人口的预测是多少?是不是比2008年的实际值13.3亿高?

人口问题是国之根本,百年大计,怎么能只根据“很久之前”的资料呢?

如果是一个家庭生2个,保持动态平衡的意思,那么实际上我们的人口高峰会比计划生育所计算的高,而到达时间也会推后,这个也需要考虑。

完全正确,我建议的就是这样。我估计这个所谓高峰也不过是15亿人,比现在多不了多少。说不定还只有14亿人,论据如下:

1980年代人口增长率经常在1.5%,近年已经下降到了0.5%,20年里下降了1个百分点。假如增长率的下降是线性的(当然这只是个初步假设),那么增长率会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变成0。现在一年增长600万人,10年乘600万/年得到6000万,13.3亿+0.6亿=13.9亿。由于增长率的下降,10年的总增长其实会比6000万少,公允的估计是少一半,3000万。无所谓了,关键是最高也不到14亿。你觉得这个估算如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