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收入分配和经济危机 -- 万里风中虎

共:💬233 🌺57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本来一直不尿一个壶

18-19世纪英格兰银行家们和北方工业家的关系。。。

两者的相互勾结,只发生在日德美的部分时代。

家园 美国人跟中国人的消费意识不一样

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入不敷出的人呢。

家园 第一次回复虎兄的文字,战战兢兢

先声明,妖道只有点常识性的经济学知识,一鳞半爪的,还是在河里泡的时候,被诸位大牛熏陶出来的。

最后再说一点,大家看见那些顶级的人收入90th percentile,或者最顶级的1%,0.1%,和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越拉越大,大家都很不爽。

我承认我也有小市民的劣根性,也看着他们很不顺眼。从经济学上来看,这种贫富分化也许是必然的。大概是但是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看,我不认为,这种收入水平的拉大会是一个好事情。

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当然没错。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天才,他们挣的比多数人多,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不要忘记了一件事情。就是所谓的价值,是按照社会的平均生产力水平来决定的。

有些人要说,这与收入差距的拉大有什么关系呢?

这当然有关系了。某些人个人能力过人,其个人的生产能力远超平均生产力水平,也就是说,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远超平常人。那么他们多劳多得,我们无可厚非。对吧。这个世界要是都是按劳分配,世界就真的大同了。问题是经济学上还有一个东西,叫做资本。

如果诸位学习的社会经济学还是老马的那一套的话,你就会知道,这个就是所谓的生产资料。资本家们通过掌握生产资料来剥削劳苦大众的剩余价值。然后他们的个人财富才大规模的增长。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局面,我不是说在美国,而是说在国内。已经不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了。不是说大家都是辛苦工作的小作坊,开个豆腐店。我妖道因为好吃懒做,所以我的店就不如勤快的铁瓢把子挣得多。而是因为我妖道的资本小,只能剥削两个人的剩余价值,而铁瓢把子家大业大,已经开出了几百家连锁店,有几千人的剩余价值哗哗地流入了他的口袋。

或者说,铁瓢把子政府里面有关系,划地盖楼,稍微的漏一漏,就把国家资产来个乾坤大挪移,给挪到自家去了。要么是什么竞标啊,都是他二舅说了算,社么好事情,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才嗖嗖的胖了起来。

这才是我们升斗小民看不惯,气愤的原因。

————————————————————————

而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经济危机,上个世纪已经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那里了。当然,今天这次化雪人似的经济危机跟这个八杆子搭不着边。

这种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在于低层的剩余价值被剥削的太多了,已经无力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程度的消费了。当这种现象从最底层向上蔓延,蔓延到一定程度。整个社会的总消费就会低于总产出能力。越过了这个点,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不是可持续的发展了,而是在衰退了。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的话,经济危机只是迟早的事情。

当然,这与今天的经济危机,也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

那么到经济衰退时,大家收入都下降,那些生产效率低的(比如说妇女,老人,无教育者,童工等)收入会掉到失业保险以下, 会退出市场重新成为失业人口或经济不活跃人口。结果,你就看到收入分配变得更公平了。

仅凭这句话,我相信在美国会有无数的团体打上门来,虎兄你就等着打官司吧。

我赞同你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分析。但是厌恶你所用到的这种口气。胡一把兄说他讨厌我那种自以为是的口气。我现在可以理解了。

而且,一个经济学家,如果仅仅把眼光局限在经济上,那么他的作为和成就恐怕也有限得很。除非您能和David X Li一样,搞出一个人手一本的操作指南出来。然后,就看到某些疯狂的人的应用下,最终让美国经济成功的化成了雪人。

家园 【讨论】在1995年的一个革命性的结构破裂

鼎革:在1995年有一个革命性的结构破裂

你如果对ICT和PRODUCTIVITY的问题有兴趣,会发现其实在1995年有一个革命性的结构破裂。

也就是信息技术从获取知识型演变成降低联络成本型。美国也是在1995年后凭借这一次新技术革命(互联网)在人均产出上把欧洲远远抛在后面,英国也是凭借紧跟美国战略在人均产出上把德法等欧洲大陆国家远远抛在后面。

这个破裂是指什么呢?

似乎鼎革MM和虎大是吃的饭很相近?

家园 我倒觉得

绝大部分美国人的消费意识都挺正常的。中国现在不也有“月光一族”吗?

家园 如此说来就不会有经济衰退了

其二,凯恩斯主义的第二条支柱是,收入高的不消费都去储蓄,而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所以社会投资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危机。

实际情况是,现在的消费模式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ICT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是边际效应递增的,也就是说,当你有第一台手提电脑时,只要经济允许你会更希望有第二台,因为效用递增。有了电脑就想上网,上了网就想上西西河,想炒股。因为电脑网络会促进你获取知识,提高你的人力资本。所以,现在的ICT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其实就是人力资本投资。

ICT产品的消费就象毒品。越是有钱的人对ICT产品的消费比例比收入低的高得多。

除了分配的问题,其实单纯从供求关系讲,搞自由资本主义也是必然要导致经济危机的。

在市场尚未饱和时,所谓消费人群的不断扩大是有的。但当市场趋近或达到饱和时,也就无所谓“边际效应递增”了。就以您所说的电脑为例。个人电脑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还是暴利行业。其昂贵的价格迫使需求降低。而市场为IBM、APPLE等几家企业所垄断。但当技术革命使得制造电脑的成本降低,从而使得电脑价格飞速下降成为普及品时,IBM、APPLE等等公司却逐渐无利可图。IBM最终把 PC 卖掉了。 APPLE 也另辟蹊径,开发 iPod了。在这里,消费人群的确扩大了。但是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也降低了。对于每一个生产商来说,当然是边际效益的降低。

任何市场都是会饱和的。一个人可能会消费两台、三台甚至十台电脑。但是无论他再怎样上网,他也不可能同时消费200台电脑。或者说,一个人一辈子也未必能够消费200台电脑。这就是固定的消费上限。甚至毒品消费也是受到这个限制的。个人消费毒品不可能超过其能吸食的安全量。否则吸毒过量就死掉了,就没法继续消费了。所以一个人能消费多少毒品也是有限度的。

推而广之,任何刚性或柔性的消费都要受到这个消费上限的限制,除非有人发了神经病,买了大量的电脑不用却丢到太平洋里去。这类神经不正常的人或许有,但绝不会太多的。

而经济危机的产生从消费角度来说,固然可以说是有效需求不足,但从生产供应的角度来说却是生产过剩。而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性,资本主义生产是不会在市场饱和后自动停下来的。市场需要一百万台电脑,但每个生产厂家都认为自己应当独占这一百万台,于是最终结果是生产了远远超过一百万的电脑。这就是生产过剩了。超过一百万台的部分,在消费上限还未达到的时候,厂家可以用降价的方法来刺激消费。但如果消费极限达到了,不论厂家用什么方法都无法制造出更多的消费需求了。这时便要发生经济危机了。

而凯恩斯所主张的,其实就是让政府来做这个把电脑扔进太平洋的疯子,人为得提高消费上限。但是别忘了,这种提高是以寅吃卯粮为代价的。搞到极致便是现在的美国。而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小到个人,靠借债度日总是要还的。现在便是还债的日子了。

家园 是啊,现在中国民工失业问题

不就是生产过剩的结果啊。只不过全球化了,美国分担资本家破产问题,中国分担失业问题。

家园 房子就把大家剥了一层皮啊

一个朋友说,在买房前,他们一家有许多消费活动,比如看电影,旅游等;买方后,其他活动就显得“奢侈”了,每个月的房贷就一大块石头呢。

在普通百姓中,有消费能力的,这些消费能力已经被提前预支了;本来没有消费能力的,还是没有消费能力,甚至没有看到自己消费能力增加的希望。

家园 你这一句说得很好

但是厌恶你所用到的这种口气

其实我估计罗化生不喜欢老虎也是这个缘故。但是怎么说呢,个人是有感情的,国家却是理性的。

家园 因为

人的需求实际上是可以不断压缩的,房价上涨就是不断的压缩人的需求,原本希望买120平米的,现在看看算了,80平米吧。而房价下降死人是因为经济形势不好,那自然要死人了。

家园 月光一族一个月能挣多少钱?把基本开销除掉之后能消费多少?
家园 美国那些过度消费的多也是穷人
家园 美国是过度消费,跟中国的情况根本不一样

中国是购买力低,造成似乎收入都消费掉的假象,实际上是消费不足。

家园 正常到只付“最低还款额”?

中国的月光族没有美国人那么牛吧?

家园 如果

中国的信用制度跟跟美国一样发达,不知道会怎样?

要是我们的大学生都有信用卡,我怀疑会有不少付“最低还款额”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