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早期计算机研制中的一些小故事 引子 -- 萨苏
绝不交集!
送花得宝,谢谢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36222961@N06/3343652982/
我见过的就这个模样。
linex 疑似 linux ?
哈哈,老萨自己招了
《科学院的故事》里五个中国人统一着装留学欧洲某国的谜底解开了~~~~~
这一代的科学家之所以如此,我想还是传统教育的功劳
强调忠君爱国,其实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一点,估计当时美国还把中国当做盟国,而且不相信中国能成为美国的对手-----恐怕比现在的印度还不如
所以,在高等教育和科研活动中,对中国的留学生没有什么限制
以至于钱学森都能当极具军方背景的实验室主任
搁在现在,恐怕是不能的了
Linux下有些通用输入法平台兼容中日韩的。比如SCIM。
目前找到的资料看起来,福龙盒子配的默认系统好像用的是scim,而华镭用的是iiimf。笔记本好像配的是华镭吧?
按说支持不是很难。
里面有个细节,陆光达领导中国科学院的一部分科研人员计算有关原子弹的相应数据,提到“科学院的计算机,只有一台,别的单位也要用……”,当时是1959年底到1960年初。能够参与如此海量科学计算的计算机,应该是大型机才对吧?
还有一个很感人的地方。原子弹理论设计科研团队在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里用手工计算数据,累了擦把汗继续算,饿了,一只手拿着馒头啃,另一只手还在稿纸上演算。给他们站岗的小哨兵,问他排长,这些人在干什么?排长说,干什么?干革命!
背景音乐响起"I vow to thee, my country"外链出处当时眼眶就湿了……
这是其中基地总指挥冯石自己改编的军民大团结
后来有个很怪的想法,我们的算盘真是太神奇了,居然能够求积分,还是复合函数的……
现代并行计算的一大课题就是设计适合并行计算的算法——注意这里的设计对象平台至少是PC机,算盘?.......
不容易呀,1959就有了电子管的机器了。
现在电子管好像只有在音响里面可以看到了吧?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