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中国航母之谜 -- 晨枫
但是照这个思路,不知道用sodium azide,NaN3,行不行。大部分汽车的气囊都是用NaN3驱动的,能在几分之一秒(或几十分之一秒?)内把气囊打开,我想速度应该够吧,只是成本可能太高。另外NaN3有毒,但是在军舰上这应该不算太大的问题。
赵总:理论上来说,核潜艇的反应堆也是适合于水面舰艇的,两者的原理相同,水面舰艇上的空间比潜艇更充裕。法国核反应堆存在的问题,是它的移植还不够正规。美国航母所用的核反应堆,结构上与核潜艇堆是相似的,但做了放大。
为什么舰载机起飞不使用助推火箭?幻影IV好像就用这东西。
是推力不足,安全性低,还是其他原因?
主要是关于弹射方式的问题,我的观点是,TG不大可能在一艘航母上搞出2套起飞系统,当然第一艘要是作为验证用也不能完全排除这个可能。
弹射起飞对飞机的结构强度,尤其是前起落架的强度要求很高,机体和起落架的强化要付出许多额外的重量,印象中我记得F-18上舰的时候光前起落架及其相关的设备就增加了超过700Kg,而采用滑跃起飞,则需要尽可能减轻飞机的空重(当然和陆基飞机相比,也需要做一定的加强,但是不需要加强到依赖弹射起飞那样的程度),换句话说,如果要采用滑跃起飞为主,弹射起飞为辅的做法,这部分重量对滑跃起飞就太不利了,这样看来,弹射起飞就很鸡肋了,不知晨大以为如何?
当然不能排除TG在第一艘航母上同时采用两种方式以验证哪种方式更适合中国的国情(第一艘航母应该是以制空为主要使命,对载机的起飞重量要求不是那么高,所以我认为滑跃起飞为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技术难度要小),但是我认为最终,中国后续的航母不会采用两种起飞方式共存的办法
一、舰载机之所以要进行大量的结构加强,是为了承受拦阻降落的冲击载荷,这个载荷大于弹射起飞——弹射器活塞的行程比拦阻索的工作距离大得多,而且拦阻降落的时候,为了在尾钩没有挂住拦阻索的情况下复飞,发动机推力开到最大、这又进一步加大了冲击载荷。
二、土鳖试验航母很可能出现弹射和滑跃共存的局面,关键是海军内部长期以来对此争论不休,等到争论平息、发展方向有了定论的时候,时间上已近不允许对“瓦”舰彻底改造、也没有这个必要了,索性就保留“瓦”舰的滑跃甲板。
弹射还是滑跃,这对舰载机的设计和运用,带来了根本性、方向性的影响。比如说,采用弹射方案,机体加强的余地就更大(不用担心飞不起来)、从而可以增大飞机的着舰允许重量,而且也不用采取后退式襟翼等特殊的增升设计,两种技术方向指导下设计出的舰载机、差别非常大。
航母这样大的船搭载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必然会相互干扰。我不是学这个的,不知道怎么处理,但我觉得会很难。
文中都写了是“理论上”,理论上所有的反应堆原理都一样,这是废话,要真那么简单苏联干嘛不造?
如何把理论变成现实不是容易的事情,法国可有长期使用航母的经验,那时候还有呼声说要中国买退役的克莱蒙梭和阵风呢
法国为了把红宝石的反应堆上舰折腾了好久,戴高乐服役时间一拖再拖这反应堆问题是个原因,红宝石的技术指标可是相当先进的潜艇,2000年服役环球航行的时候戴高乐还因为反应堆冷却问题中断航行
苏联有大批核潜艇,并在解体前夕成功的把核动力移植到水面舰艇造出了现代战列舰基洛夫级巡洋舰,在解体前建造的最后一级航母(瓦良格的后舰)乌里扬诺夫计划用核动力,没造完就解了
美国在核动力水面化上有长期的建造经验,1959年建长滩核动力巡洋舰,1961年建核动力驱逐舰班布里奇,1961年建核动力航母实验舰企业号,当时的三核动力66天不补给环球不间断航行确实是威霸无比
法国是硬着头皮上的核动力航母,但实际上戴高乐的服役并不急迫,法国本来就还有两艘克莱蒙梭级常规动力航母,法国有时间进行调试,事实上戴高乐服役时间延期了四五年。
核动力上水面舰的只有这三个国家
中国现在既没有美国的核动力水面化的建造经验,航母的服役又急迫无比,没有法国人四五年调试的时间,在这个关键技术上更不可能使用别国技术,老毛子也不可能卖。想一步登天不可能。
对比一下同样从零发展起来的苏联红海军,毛子62年从莫斯科级开始用了28年时间在解体前摸到了核动力固定翼直通甲板蒸汽弹射大型航母的门,中国一上来就造大航母已经是飞跃型进步了,再弄核动力一有技术风险而没必要,中国海军中短期目标是靠航母全面霸占南海,核动力要全球部署才有价值,法国的海外省可是在南美洲。我们现在是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说,中国海军造舰并不激进,造江南四舰和北方双雄六艘驱逐舰之前还造了167评估了多少年呢
时,中国就能拥有自己的航母作战群。但现在已经2009年了。航母仍未如愿下水。
哭泣阿,艰难的等待就要揭晓了。God,我是真的很想见到中国的航母阿。
火箭后面一片的死亡地带,航空母舰上可没有那么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