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文摘】毛岸英之死的最新版本和史文恭的新解释 -- 史文恭
王天成:我所知道的毛岸英之死
史注:从中可以看到几点:
1,杨迪的回忆大体是正确的。
2,洪学智的回忆大体上也是正确的。
3,彭总是拂晓前进了防空洞。而毛岸英是先进了防空洞,后来回去吃蛋炒饭的。
4,此外,也补充一点,据帅孟奇老人的说法,毛岸英去朝鲜是李克农上将的提议,因为志愿军总部和苏联当时联系密切,有毛岸英这样俄语好(而且在苏联军队呆过一段时间),政治绝对可靠的人选,是比较少见的。
5,关于毛岸英之死和炒鸡蛋,杨迪说的是拂晓前,毛岸英在做炒鸡蛋,他发现后,马上要求他们离开办公室。 当时成普答应了一声:“我们马上就走”---随后,杨迪就离开他们了。
而之后毛岸英有没有离开办公室,杨迪并不知道,他的回忆录是,拂晓后,办公室被炸。----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在杨迪警告成普之后,毛岸英他们已经离开了办公室。(所以没吃上早饭)
又过了一段时间,看看没有飞机来,毛岸英又肚子饿,于是回去,“热鸡蛋炒米饭”----之后,就碰到轰炸了。
如果这样,就很好地结合了杨迪,王天成,和洪学智的回忆了。
我的文章主要引用的就是王天成的观点,他的记载和杨迪的记载有不小出入。
话不能这样说,毛岸英可不能说是“先进了防空洞,后来回去吃蛋炒饭”。王天成文章里的段落:
那时已是早上9点多。毛岸英和高瑞欣刚从休息的山洞回到办公室。他俩还没吃早饭,饭已经冷了,于是两人正围着火炉热鸡蛋炒米饭。
毛岸英是从山洞出来了没错,可并不是为吃饭来的,是刚休息完来办公室工作的,吃饭只是顺便的事;严格来说也不能说是从防空洞出来,应该说是从“用来当防空洞的宿舍里”出来;王天成的文章里边写得很具体。可是按杨迪书里的写法,毛岸英等几个人压根就不应该在那个地方吃饭,应该躲到山洞里去。
两篇文章的争议就在这里,而洪学智的回忆录也提到,彭总本来的办公地点也是在洞外,洪学智硬把他拽到洞里;但是作战办公室没有搬到洞里,还是需要人去值班。可杨迪的文章并没有说明这一点,说的好像天亮以后洞外不该有人似的;要说他的回忆大体正确我表示反对。
所以说毛岸英去吃蛋炒饭了。
不过您说得对,杨迪的回忆在事件上是没错的。但在时间上的确没有说清楚。因为他的“拂晓前”和“拂晓后”说的间隔太小。好像毛岸英不去防空洞,就躲在屋里炒蛋饭了。
而洪学智说的就比较准确。谢谢您的指出。
俺忍不住要伸出四个手指拍拍你的肩膀
杨迪用的还是春秋笔法,你干脆铁板钉钉了。可是你的根据何在?王天成是这么说的吗?洪学智是这么说的吗?
小声问一句,你所引用的王天成,洪学智的回忆你自己是否读过了?
王天成说
杨迪说
三人中我只认识成普同志, 那两位同志我只知道一位是彭总的俄文翻译, 一位是才从西北调来的参谋,他们的姓名我不知道。
我问成普:“老成, 你们怎么敢用送给彭总的鸡蛋炒饭吃呢?赶快把火弄灭。”
成普说:“我怎么敢呀, 是那位翻译同志在炒饭.” 我不高兴地说:“你要他赶快不要炒饭了,快将火扑灭,赶快离开房子,躲进防空洞去。”
矛盾之处:(1)王说毛岸英拒绝跟彭总一起吃小灶,后来怎么能又像杨说“敢用送给彭总的鸡蛋炒饭吃”呢?(2)王说两个人(不含成普)“围着火炉热鸡蛋炒米饭”,杨说三个人(含成普)“用鸡蛋炒米饭”,注意热饭与炒饭是根本不同的,热的是剩饭,炒的呢?而且还要用成普的口坐实是毛岸英胆大包天“用送给彭总的鸡蛋炒饭吃”。
刀笔吏杀人,不过如此。
'热'饭,看哪的放眼了,不一定就是热剩饭。
而且一般早饭吃鸡蛋炒米饭吗?说是自己新做,
brunch 也是可能的。
吃什么饭没什么重要的,老萨说的好,两人饭
的炊烟能暴露个什么啊。小毛倒霉,一念之差
,错误时间出现在错误地点。。。
战场上缺什么也别缺运气。没这个就算你智如诸葛,勇如关张;扈从如云,号令万众;照样难以存活。
问题是毛岸英这人实在太倒霉了,天生就缺这个。
我以前的帖子:链接出处
剩饭不一定是昨天晚上的,可能是早晨做好一大锅,别人吃过了。
鸡蛋炒米饭那是要加油用锅的,恐怕不能理解为热饭。
拿饭盒放在炉子上热饭,恐怕不能理解为新做。
“刀笔吏杀人,不过如此。 ”这么说杨迪,实在过分。
有些材料,需要思索和展开。不然会被材料误导,比如,王天成说了, 毛岸英吃的饭是“粗高粱米”,“也没青菜”。但很清楚,同样是王天成,也说了,“两人正围着火炉热鸡蛋炒米饭”。----那么,我们应该相信哪一条呢?
又比如,杨迪知道,毛岸英的鸡蛋是朴一禹送的,但王天成很有可能不知道。或者他不愿意列出来。---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当时王天成不过17岁,而杨迪是作战处副处长。两人了解的信息范围有区别是很自然的事。
再如,杨迪说的是拂晓前,毛岸英在做炒鸡蛋,他发现后,马上要求他们离开办公室。 当时成普答应了一声:“我们马上就走”---随后,杨迪就离开他们了。
而之后毛岸英有没有离开办公室,杨迪并不知道,他的回忆录是,拂晓后,办公室被炸。----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在杨迪警告成普之后,毛岸英他们已经离开了办公室。(所以没吃上早饭)
又过了一段时间,看看没有飞机来,毛岸英又肚子饿,于是回去,“热鸡蛋炒米饭”----之后,就碰到轰炸了。
如果这样,就很好地结合了杨迪,王天成,和洪学智的回忆了。
您觉得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您看看,在不在理?
剩饭的话,作晚剩饭还比早上剩饭更可能点。
错过早饭,饿的狠了,补做的正式一点,也有
可能。
还是那个说法,做饭还是热饭,又有什么不同。
不幸碰上来轰炸了。。。
针对的是文字本身。其实,说是杨迪的回忆录,执笔人是谁,难说。
后面教头是纯推理了,在相信所有人说的都对的基础上的推理。不过,这个基础不太牢靠。比如吧,假设三个人都听命立刻离开办公室没吃饭,那后来三个人又都回来(因成普在轰炸中受伤,显然他也回来了),为什么只有两个人热饭吃?更不可理解的是,炒好的饭为什么不能拿到防空洞里吃?
说实话,对那些绘声绘色的回忆录,我一向更多的当文学作品看,根本无法用来作为论证的基础。这里,大概粟裕的战争回忆录是个例外。
鸡蛋炒米饭,从小到大作为早餐吃过N次了,就是葱花、鸡蛋、米饭放在一起炒而已。你难道是扬州人,扬州炒饭确实不常作为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