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话题】09-3-3 大家一起聊电影 -- 老马丁
开个玩笑而已..
个人感觉拍电影的资方不如打工仔(演员, 导演, 编剧, 音乐, 等等)捞到的好处多. 电影工业有强烈的外部效应, 比如偶尔出个总统/总统情人, 主题公园, 支持蓝光高清, 捧红一票人让他们尽情聒噪; 很多音乐家如果没有为影片配乐的支持, 恐怕难以体面的捣鼓自己感兴趣的严肃作品. 是不是可以说电影界实际上在为许多别的东西买单, 他们的成本收入不应该单独考虑? 尤其如果讨论对象局限于主流商业电影的话
而他比你喜欢看关于电影的paper.
你几年看了好几百部, 而且大部分看完之后还不依不饶的花心思延伸阅读, 肯定接触了很多小众片, 比如你说的indie. 假如你是每个周末都出去吃喝玩乐, 顺便去趟电影院, 这样和老马丁心目中的sample会更吻合一些 -- 有些片很有cinematography的价值, 却没有经济学/管理/咨询的研究价值
1.芝加哥大学的加里贝克就是靠与此相关的研究得了纪念炸药奖
3.第二价格歧视 & 第三需求定律
咨询了一下熟悉的人,她说成本是账面上的,实际上的支出并没有那么多。
综合下来和其它行业一样,关键在于控制成本。而且,对于熟悉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各种手脚熟悉了,比起其他微利的行业,说不定更赚。。。。
但是大片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情,这个收回成本的风险相对而言大很多。
考虑到题目是以好莱坞为例子,一旦成功推广,利益之大,那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至于是否会流向赌场。。。那就看投资人自己的偏好了,流向电影还是流向赌场都是可能的选择。从概率上说,总会有一部分的资金到电影里面来的。
偷看了老师的答案.
1. 我觉的和电影的制作(投入)和消费(赢利)的方式有关。电影的制作是一次性投入,之后电影放映的成本相对低廉和固定。而其后的赢利和制作成本不再挂钩(之前是相关的)。人多看一场多赚一场的钱。就象老师说的,实践证明统一定价可以优化利润。其他投入产出具有类似时间函数的行业也采用一样的定价方式,例如。。。大家帮我想一想。
另外,电影的发行渠道对价应该有影响。
2. 不知道。电影投资的来源是什么?目的?有同学说洗钱,很有启发。电影演员的成才率也很底,可是从来不缺跑龙套的。可不可以猜测,电影的资金与人员,不是投资和吸引人才的主要市场。但对一部分有特殊的吸引力。
3.我觉得老师的题目有问题:电影院的大包装在饭店少见,在supermaket, wholesale or even foodstand 可不少见。(我现在在德州混.) 还有,咱们觉的包装大,人老外可不觉得。要换成鸭脖字大家也不嫌太多了:往电影院里一坐,谁乐意过十钟去refill 一下。
另外,我听说爆米花和碳酸饮料是电影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不知是真是假。
4.不知道有没有数据支持明星配音会显著卖座。我执怀疑态度。我觉的这是个锦上添花,何乐而不为的事情。明星给动画片配音,真心或假意,喜欢儿童对他的形象大有好处。
关于第3点为啥使用不常规的包装,会不会是电影院觉得如果用小包装,观众如果中途添水会影响其他观众看电影呢?
学习到了。
一些日常用的商品,小包装的单价会比大包装的便宜。比如食用油,面粉等等,都有这个问题。
一开始的时候不大注意,往往会买比较合适的大包装。后来仔细比较价格,发现,二点五公斤包装的面粉二十块钱,怎么五公斤包装的四十五呢?于是开始买小包装的。不过一公斤包装的又不划算了,十块呢。食用油更是这样子,我家现在都是一次买一箱24瓶七百五十毫升的小包装,而不会去考虑五升一桶的大包装,后者单价贵,使用起来还不方便。
就是一直没弄明白为什么要这么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也不太清楚,是个好题目。回头我一并贴出来集思广益。
问题一:北美的情况我不了解,但在国内目前票价基本靠近北美票价的前提下,每周二或周三的半价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经常爆场。原因就是目前的中国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而我觉得可能北美的观众对目前电影票价不存在价格敏感度,觉得在可承受范围内。另外那些所谓的拍摄成本也有影响,大家觉得那么贵的投资成本,卖这个价理所当然。我有个同学说北影毕业的,一直从事电影发行工作,据他所说,目前所谓大成本电影的投资成本,水分大的惊人。你要不说你投资不上亿,你都不好忽悠大家花那么高的价格来看这本电影。
问题2其实就是电影的利润来源,我找到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大致内容如下:
“这时的票价高还是低?”
“高-”
“对,这时就是要赚取票价的高额利润。”
第二轮电影拷贝发行时,通过媒体的炒作,已经吊起了全球更多影迷的胃口,发行的范围扩大到全球的上百个大城市,包括上海。但这时的票价已经便宜一些了。
而到了第三轮发行时,在中国国内大中城市的电影院就都可以看到了,普通的票价也是老百姓可以接受的。这时就已经是“薄利多销”了。
“至此,《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利润就基本上完成了。可能国内的电影发行商就认为钱赚完了。然而真的没有可以挖掘的利润了吗?”
“发行DVD!”
“对,但还不能现在就进入DVD市场,而是先进入电视领域。”
美国有众多收费的有线电视观众,所以《泰坦尼克号》首先在有线电视中播放。其次,再进入免费的公众电视网中播放,靠广告赚钱。然后,《泰坦尼克号》才进入了音像市场。在美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租用录像带观看自己喜欢的电影。
“到这个时候还有没有利润可赚?”
“歌曲!”
“太棒了!”
这时通过电影、电视的宣传,席琳。迪翁演唱的《泰坦尼克号》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已经红遍了全球,发行电影音乐的CD正是最抢手的时候。
“这部分利润榨干了,还有没有其他的?”
“出版书籍、画册。”
“还有没有?”
“情人节礼品、纪念品、服装。”
就这样,电影才能称之为产业,甚至电影工业。
问题3:我觉得这种消费是一种附加刚性消费,就像饭店里的酒水,是必然消费一种,大包装的理由很赞成老马丁总结的那样。
问题4:关键还是明星效应,另外一般动画片是大人陪小孩去看,小孩看动画片,大人听明星讲话,也算各取所需。
假设大包装的市场对价格的敏感性不高,而对搬运的便利性的敏感性较高.
有这么一个细分市场么?或者说是专门提供回扣的市场?
小包装是自用的,大包装是公司/政府/机构采购兼提供回扣的?
在村长的这个问题里,包装的问题实际上是定价管理(Pricing)的问题。不同大小的包装代表不同的定价策略。
Pricing的关键在于两点:1. 找到目标客户;2. 找到价格对目标客户的意义。Pricing的哲学思想是定价与成本基本无关,而与目标客户对价格的判断相关。与竞争对手的价格是否相关呢?竞争对手的价格会影响客户对价格的判断,所以是间接相关。完全一样的产品定价不同的策略叫做price discremination。这里discremination没有社会学意义上的“歧视”的意思。
好像越扯越远了,回到油和面的问题上吧。如果油和面的生产商是大公司,那么说明它们的定价是经过精心研究的,因为大公司有这个实力做价格研究。说明大包装和小包装的目标客户完全不同,互相不重合。也说明对于不同的客户,大包装和小包装带来的价值不同,所以他们对价格的判断也不同。
比如,大包装的客户有可能是餐馆食堂等商业客户,或者人口多的家庭,或者采购次数少而每次采购量大的客户。对于这些客户来说,大包装会带来优于小包装的好处,也就是价值。比如节省存储空间,便于搬运,便于处理包装物垃圾,便于使用,等等。对于这些目标客户来说,他们愿意付出多一些钱来“购买”这些方便。而他们的这种意愿被生产商敏锐地捕捉到了,于是体现在了价格上。
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回答了问题。
标准,正确。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能否找到确实的证据来证明
那么还有没有我们没有认识到的原因?如果真的有,而且正确,那真是朝闻道的感觉。
南非人可能比较喜欢大包装,销量较高,于是销售商需要在最大销量的产品上体现较多利润。但又不能不提供小包装供应,毕竟市场的需求是多样的。于是在提供小包装供应的同时,降低售价,吸引部分消费者,以便减少库存,加速流转。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南非的市场分工应该说还是很清楚的。我说的价格不同的产品,是在面对最终消费者的超市里面,对象是有车的普通消费者。这类超市分布很密,在略有点规模的mall里面都有,我家五公里半径内就有六七家。
而大的客户,一般直接去仓储购买,这样的地方都是大包装,价格一般要比普通超市便宜不少。这样的仓储整个约翰内斯堡只有六七个,分布在直径一百多公里的范围内。如果不在家附近或者上下班的路上,一般人是不会专门去买的。
我这里面有情况没有说清楚,补充一下。
面粉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时候小包装都合适。有的时候,五公斤包装的划算,有的时候,二点五公斤的包装划算。不过价格差距并不大,实际上价格也不会是整数。按照我印象里面的南非人的心算水平,能注意到这个价格差距的比例不会高。所去的商场,不少人都是周末集中购物的,一次弄上一大堆,一周或者两周采购一次,五公斤包装的确有可能拿起来方便,但是拿两个二点五公斤的,并没有麻烦多少。
也许是为了平衡两种包装的销售免得某个包装出现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