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分析人口问题的方法 -- 冷眼
既然反计派没道理,那就出来反驳,政府首先要自圆其说,挺计派要自圆其说。政策的继续执行才能令人信服。
有明确目标吗?没有,宏观,笼统。
我提的问题还在帖首回复里呢。我只想知道人口数量、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已,哪方高一点,哪方低一点。
现状是什么?反计派发了声,挺计派没有成系统的应答,网上的闲言碎语算得了什么,河里的几个千把字的水帖算得了什么。
易富闲能写大国空巢,时势变化这么快,挺计派也该有点新东西吧?
反计派能从养老等多角度去分析,挺计派难道只能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屁股后面?
讲句不雅的话:连陀屎都屙不出来,就放了几个屁。
政策请继续执行,系统的论述一下反计派关心的问题吧。
中国人口不减半,对增加人均资源效果不大,中国人口减半或者变成几亿,
你又犯了政治幼稚病。
减半人口论不考虑政治帐:1,国家民族结构
减半人口论就象帐房先生,小算盘打得响,却了漏算了大帐目。这就是政治帐。
这包括国家民族结构变化,和世界政经格局。
少数民族人口从80年代的7000多万,到现在的13000万,差不多翻了一倍,2005
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占新增人口的42%。如果人口要回到7亿适度人口,只能靠压缩汉
族人口的规模。依靠汉族的牺牲来换取适度人口数的陶醉。
实现减半人口,通过几十年时间,少数民族必然在适度人口里面占40%-50%,甚至很大
概率反超汉族。主体民族不大,对一个多民族国家意味着什么,在这里不多说了。
但从这方面看,你的理论在政治上其实是很不适度。
不考虑国家之间的竞争:1,世界政经格局
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不要以世界制造中心为不满,你不要做制造中心,那么
印度就会去做,如果印度这样做了,他一定会上下通吃,不给中国活路的。
不管中国原不愿意,印度是中国的尾随者,中国必须压他一头,他翻过身来,中国就
翻不过身来了。中国尽可以在制造中心的基础上,往上升级,自主创新,获取更多利
益,但是制造中心的位置是不能丢的。
如果中国是适度的7亿人口,根本保不住制造中心的位置,7亿人,出去20岁以
下小孩,老人。劳动力是4亿,但注意,实际上,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除需要一
定经济活动人口外,还需要一定比例的家庭劳动人口,以支持老年人的居家供养和必
要的新生人口的生殖。还有第三产业的人口,机关,社会服务机构,实际上从事第一
,二产业的人其实1亿多,如果还需要众多的研发人员。根本不可能经受印度的竞争。
印度的高等教育质量好过我们,硅谷的IT企业,印度人挤兑华人的事情,不会不在更
大的尺度上重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你能不能给个人均标准要多少才合适啊,现在的人均资源又如何罪过了?
不要一日四惊,方寸大乱,乃至自残躯体。
讨论前指出你一个毛病:
不要张口闭口人口增长,二胎化人口是不增长的,这个没有超出你数学的理解范围吧!
一,不适当的人均标准
“按世界人均标准”我国的矿产只能支撑10亿人口。
“按世界人均淡水”我国的淡水只能支撑7亿人口。
“按世界人均耕地”,我国的耕地只能支撑6亿人口
这个就是我们平常耳熟能详的危机论点。同时,世界人均怎样,也成为我们适度
人口的推理依据。首先,我先理一下,主要人均标准,就是上面的人均矿产,人均淡水
,人均耕地。另外的人均空气,人均阳光是资源,但大家也不会拿他当标准。那我们看
一下前三个标准。
1, 人均矿产标准:
虽然中国是世界矿产资源第三大国,这个标准很奇怪,不知道为何能拿来算
计人口。
一是这个标准动态变化太大,如果科学技术进步,在其他国家新发现大批矿产
,那么世界人均上去了,我们是否该降适度人口。如果在我国发现大批矿产,是否又应
该升适度人口?如果以后人类下海洋开矿,是不是人均标准又变了。
二是世界人口在变化,2050年根据联合国的估计人口总数会达到90-100亿。比现在多40
亿,造成人均标准下降,是不是我们又可以升适度人口了。
三是从日本,韩国来看,要按这个标准,这两个国家一个人都不应该有,不应该还要鼓
励生育。
象这种十几年就变化,几十年就变化厉害的标准,竟然能指导几十年后的人口
规模?
2, 人均淡水标准
中国的人均淡水为2250立方米。韩国的人均淡水为1459,印度的人均淡水
为2280,德国2096,英国1219,法国3419。以色列260。
需要指出的是全球淡水的65%在俄罗斯和加拿大,巴西,俄罗斯有超过4000公里
的大河5条(算上黑龙江),中小河流更多,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和加拿大有大面积
的冰川,加拿大有最大的湖-北美五大湖。巴西有雨林大河亚马逊。他们的人均何止
几万立方米,一下子把世界人均拉上去了!
这就告诉我们,拿世界人均去衡量中国适度人口是无理的。我们需要的是当前科
技条件下,(如果是规划,那么就是几十年后的科技条件下),人类维持经济活动和
自身生活的人均淡水的需求量,这个标准从韩国和英国来看,应该在1200立方米以下
。依现在科技水平,就可以维持社会大生产并过上满意的生活。适度人口的标准应该
取这样一个淡水需求量,而不能去用世界人均标准。
我们国家的人均淡水,比韩国,英国条件好50%。足以保证经济的发展,生活的
富裕。如果有美中不足,那就是分布不均,但是象我们这样的大国,有哪个国家是均
匀分布的,即便如美国,中西部也是缺水的。这个只能靠调水或者象以色列的节水技
术解决问题。
3, 人均耕地标准
即便是我们现在的耕地产出,也是卖粮难,粮价都嫌低。但袁隆平还表示,他的
亩产1000公斤的稻子要在2009年推出,1500公斤的稻子要在2015年出来。
宋健估算几十年到100年后,中国人均年占有粮食750kg(大致为目前一些工农业较发
达的国家的平均水平),那么仅从粮食资源来看,中国人口应在7亿左右。若希望人均
年有粮食1000kg(美国1976年人均1350kg),中国的人口应为6亿左右。这样来估算的
确可笑,一是技术比他估计的发展得快,更不要说袁隆平的技术革命。二是美
国人均怎么能算中国的适度水平,美国是向世界大量出口粮食,蓄牧产品的,难道中
国象他一样,才叫适度粮食水平?
“用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伪命题。中国人口密
度远比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德国、英国、荷兰要低,这些国家大多也是人口分
布在部分国土面积(由于高山等);中国人均耕地远比日本、韩国、越南、荷兰等国
要多,与英国相差无几,少于印度,但是中国还有60亿亩草原,其中43
亿亩可利用草原(仅草原面积就超过了印度国土面积)。
关于粮食问题,这些年我们国家一直都是粮食竞出口国。不知道人口减半去解决什么粮食问题?
不要搞不清楚,就一日四惊,方寸大乱,乃至自残躯体。
http://dzrb.dzwww.com/dzzb/dzzb-jrgz/200702/t20070228_2023348.htm
粮食,自一九九零年至二00四年的十五年中,有九年生产与消费平衡有余,余额为五千七百多万吨。这十五年合计进口粮食一点九亿吨,出口一点五亿吨,净进口四千多万吨,相当于十五年中国粮食总消费量的百分之零点六,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
李振声指出,中国自己能养活自己的主要理由有:中国耕地、草地和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潜力。去年人均占有耕地一点四一亩,人均占有播种面积为一点七八亩,满足人均粮食消费所需要的粮食播种面积一点二二亩,此外还有剩余播种面积零点五六亩,可供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其次,中国科学技术对支持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潜力。通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中国的粮食生产十五年保持了年均百分之一以上的持续增长。
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2004-41/200441-fm3.htm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曾对中国土地的人田承受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中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能力为8.3亿吨,以人均500公斤的消费水平计算,人口承受能力近17亿”。
http://www.cas.ac.cn/html/Dir/2004/11/25/6615.htm
黄季焜:数字说话: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科学院)
第二点,从粮食方面来说,自1997年以来,中国变为粮食净出口国,而且出口量在不断增加。从1997年到2003年,中国谷物年均出口1200万吨,到2003年这一年,净出口达到了1930万吨。这个也说明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在90年代后期也在不断的提高,并非像有些人所认为的粮食安全水平在不断下降。.
中国粮食是净出口的,2005年净出口330万吨
http://www.lianghui.org.cn/aboutchina/zhuanti/lsrkjy/2007-10/12/content_9038112.htm
在农产品出口额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谷物类对外贸易呈现为净出口成为一大看点。2005年农产品出口数量和金额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的主要种类有蔬菜、水果、水产品、畜产品等。其中,水产品出口额已占中国全部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9%,并且在上年出口额增长27%的基础上,2005年又增长13.2%。与此同时,稻米、小麦、玉米、大麦四种主要谷物已由上年净进口570.4万吨转变为净出口329.9万吨①。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得到了提升
http://www.eeo.com.cn/eeo/jjgcb/2008/02/25/92727.html
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出口谷物645万吨,进口360万吨,全年净出口285万吨;2007年中国出口谷物991.2万吨,进口只有155.7万吨,净出口835.4万吨。
http://info.finance.hc360.com/2008/03/120950102044.shtml
我国07年粮食出口量达991万吨远高于进口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风险家庭,风险社会,风险国家
北大人口所 穆光宗
“每天,有一个班的孩子因为意外伤害而死亡。100多万个家庭失去了自己惟一的孩子。中国孩子的意外伤害比西方高出3~11倍。”《北京文学》执行主编杨晓升历时数年采写的这部《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上月面市,引起了人们对独生子女及意外伤害两个概念的再度关注与思考。
2004年7月下旬,我意外接到一位素昧平生的湖南省长沙市某企业女工的来信。请允许我摘录来信的一段话:“一年多前,我们的独生儿子不幸患恶性肿瘤,永远离开了我们。这对于人到中年的我们来说,无疑是天塌下来了。我们真是悲痛欲绝啊。孩子品学兼优,长得高大英俊,年仅17岁。在孩子患病的两年中,工厂效益不好,拖欠工资,但为救治孩子,我们四处借债,花费16万多元,终没留住这心爱的儿子。孩子走了,留给我们夫妻的是无尽的悲痛、思念和清贫的家。未来生活的孤苦、凄凉,让我们不寒而栗。我在想,今后怎么办?这一年,我四处奔波,吃药治疗,争取再孕,可是年龄大了,再生育无望。永远没有了自己的亲骨肉,家庭永远没有了快乐、幸福,常常是两人相对无言。人世间还有什么比这更凄惨的呢……”类似的家庭在全国不在少数。2002年,笔者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合作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研究时,就在甘肃、浙江、湖南、四川访谈过几十个独生子女夭折家庭以及其他的困难家庭。在低生育水平相对稳定之后,我们其实已经进入“后人口控制时代”,就是要对计划生育家庭的现实困难和后顾之忧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从理论上分析,独子家庭的风险表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是孩子的成长风险。主要是夭折、重病的风险。万一成长中途出现意外而孩子的父母年事已高,那么这个家庭的幸福感和未来保障就大受影响。如果这样的风险发生在父母已过适龄生育的中老年,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根据1990年全国生命表(两性合计),每1000个出生婴儿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由于死亡概率的变化十分缓慢,所以 5.4%和12.1%的家庭会经历孩子夭折的风险几乎难以规避。根据2000年五普数据,我国农村地区曾经有过一个孩子但现在无后的家庭有57万之多。
其次是孩子的成才风险。“独柴难烧、独子难教”,古有明训。一个孩子天然地缺乏同伴教育的良好环境。独子(女)的成长生态堪忧!由于父母的爱过分聚焦、期望过高、养教方式不甚科学等原因,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家庭深深受到成才问题的困扰。希望和压力并在,孤独和脆弱同行。一个孩子并不能绝对保证成才,如果孩子不成器,就可能成为大问题,老无所靠反成其累。另一个不被关注的方面是一旦独生子女父母重病或者死亡或者离婚,那么对独生子女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将带来严重不利的影响。
第三是家庭的养老风险。如果前两个风险发生,养老风险必然发生;如果避免了前面的风险,养老风险依然存在,譬如子女家庭的经济状况、两代人的关系、居住安排等诸多因素依然可能使老年父母发生生活照料风险、精神赡养风险甚至经济供养风险。独生的决策实际上放大了孩子未来的养老负担,因为家庭养老缺乏最起码的回旋余地。当孩子的抚养成本逐渐转化为养老价值的时候,多子女家庭生育的正面效用明显超过了独生子女家庭。如不解决好独生子女困难家庭的养老和生活保障问题,实行计划生育的先进群体,就可能成为农村中一个不断扩大的困难群体和新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如果没有持续的、规范的、诚信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依托,不用等到将来,现在我们对未来的风险就可一目了然。
第四是社会的发展风险。同样逃不脱风险因果锁链的制约。前面的风险发生的话一定会波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因为独生子女必然要走向社会,那么他们能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第五是国家的国防风险。一旦发生战事或者需要独生子女及其家庭奉献的时候,国防的风险也是多少存在的。
独生子女士兵占到部队兵员的大部分,将是人类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在大陆古代,西汉武帝时期,曾经有过征召长子、入赘、罪犯等为士兵的命令,独子一般是免征兵役的。在西方,拯救大兵瑞恩中,瑞恩因为是老三,而前两个哥都战死,所以照美国法律可以不服兵役,而他却正在前线,因此美国国防部要把他找到,平安地送回后方,成为影片的起因。
独生子女士兵对国防建设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独生子女战斗意志问题,二是一旦发生战争,由于士兵是独生子女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就是说独生子女士兵伤亡对于社会所带来的相关的问题,社会如何来加以承受。在战争阴云下,不少家庭因为害怕失去支柱而想办法让儿子逃避兵役,或是通知部队中的儿子想办法出逃。独生子女也不愿家族绝后,更不愿父母孤苦凄零。一时间军队中狸漫着避战、厌战的气氛,导致战备不足,战斗力低下。与敌人对面也是保命为先,这样的战力,如何能与对手交锋??
哪个儿子愿意父母凄凉
哪个父母愿意家族绝后
在所有的计划生育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是风险最大的家庭。随着生命周期的展开(从婴儿到童年而少年,到青年再到壮年和老年),风险问题可能转化成难以补救的家庭灾变——大龄独生子女夭折同时母亲已不能再生育的情形就是如此。一旦遭遇非常事件导致孩子夭折或者严重的伤病残,那么“风险家庭”就转化为了“弱势家庭”。这些弱势群体的存在时刻提醒着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和人道关怀问题。
原来都是听人说的,你圈子里有几个二胎的?我真的很好奇,什么是松?什么是紧。
我前面只是给了个笑脸,没有文字回复,并不意味着我认为你讲的正确。
首先,请不要把“允许”两字挂在这里,这太那个什么了,你不会要求别人连这也要反驳吧,纹石是这样的人,我估计你一个MM也会这样,好像是河里的风气,所以我就讲讲。
有个名词叫“违反计划生育”。
给个北京的惩罚条款。
如果你承认这点,那么和“允许”自相矛盾,如果你觉得世界上的事都这么简单,那当我没说,我什么也没说。大家都是“一样的”人。
这个很好,你后面还会加个括号,网上看来的。我告诉你,计生委平时是这么干的。
这是现在的:
1、城市里,开车在大街小巷巡逻,看到肚子凸起一点的就上前盘问,要这个证那个证,没有打电话叫送来,送不来,给钱,没钱?对不起,打针。
2、农村是这样的,上门巡访育龄家庭,打探消息,肚子凸起,没证?给钱,没钱?那要打针呐,还得给钱,少给点。为什么?农村人学精了,早跑路到外地。
再野蛮的嘛,那我也是听说了,个案,不作数,我不讲。
以前农村嘛是这样的,我的婶婶,生完孩子,被三个大男人,扛起,用跑的,去干吗?结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葡萄说过,在这里我在想我自己读小学的时候,商店里流行一种棒冰0.1元。当时我对
未来的梦想或者憧憬之一就是我以后能每天吃一根这样的棒冰(当时家里穷,给
的零钱最多一周吃一次)而在今天,我依旧能在市面上看到这样的棒冰,而我已
经丝毫没有品尝那种棒冰的任何意趣了。不要试图揣测距离自己生活太远的事物
。有的事情你到了那时间或者亲身经历,自然明白。
人口也是一样,不要去规划50年后,百年后中国人口的数量具体指标。
什么减半或者几亿之类的。按现在标准,那个时候人均又怎么样了。
那个时候技术发展和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都已经不是你能预料!
历史上从来没有跨半世纪的具体指标规划。非要去规划,就好比让光绪
年间的人物设计我们今天的十一五一样!只能是刻舟求剑,到时候
让外国看我们的笑话----看中国这个傻蛋!
社会能做的,就是谨记不要走极端道路,走中庸之道,落实到人口上,
我认为是中庸的二胎化。
现在的情况,我看只是计生委与社会人口学界对着干而已
挺计派可试着反驳
挺计派可尝试反驳,不要玩宏观。
楼主总说别人理想主义,其实你才是理想主义。
讨论前指出你一个毛病:
不要张口闭口人口增长,二胎化人口是不增长的,这个没有超出你数学的理解范围吧!
靠降低人口去提高人均资源,靠人均资源来提高经济和科技水平。这期间其实没有
必然联系,人均资源丰富不等于国家竞争力强,不等于人民生活幸福。阿根廷人均
资源丰富,可惜国家竞争力差。一直在经济徘徊不得前进,人民生活不幸福。
何况中国人口除非变成1亿,人均资源水平才和阿根廷(阿根廷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万)平起。
但是人口结构对国家竞争力却很有影响,这个可见日本受的痛苦和我如下论述。
首先,中国人口不减半,对增加人均资源效果不大,中国人口减半或者变成几亿。
又带来民族结构政治问题,
http://www.ccthere.com/thread/2100439#C2100946
同时带来严重的经济衰退问题(这个不要侥幸,连日本都幸免不了)
http://www.ccthere.com/thread/2100439#C2100918
其次,带来国家竞争力的严重问题
一胎化在下一代时候把中国推入极度老龄化,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老龄化15%,
2020年的时候25%,2040年到2050年会达到40%多。在这种情况下,无疑社会负担高启。
这个程度相当严重,因为30%,40%的老龄化是人类从未有过的。西欧老龄化叫这么
响,其实他也不到20%。带来的问题
一是,生之着寡,食之着众,相对他国造成生活成本高启。
二是,国家税负沉重,因为国家在20多年里无法承担迅猛扩大的老龄人口,(当
初政府为了劝计划生育,拍了胸脯要包养老的,现在看来什么都没准备好,现在也就几
千万领养老金的,已经让人牢骚遍地了)。从而必然要重抽当时企业与人的税,现收
现用,造成企业税负沉重,相对他国成本高启。
三是,社会日趋保守,青年阶层的窄小,对社会或者技术产业的变革的适应能力
不强,影响竞争力。
届时还要面临印度追赶的问题,印度的高等教育质量好过我们,他们技术人员众多,
尤其高端人才比我们多,他们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我们差不太多。硅谷的IT企业,
印度人挤兑华人的事情,不会不在更大的尺度上重演。我们不能停下来给他追。
第三,是社保问题非常大,楼主对这个问题乐观,确实反映了其理想主义,实际上,这
几年,上海每年财政补贴社保170亿元,已经喊痛,以后全国怎么办。
http://www.ccthere.com/thread/2100439#C2100915
第四,楼主对人均资源概念不清,其实我们能够解决粮食问题,人均水资源比韩国和英国都好。
足以保证我们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但是楼主就无端恐慌,要把人口减半再发展,注意这个可是
耗时百年的,按现在标准,那个时候人均又怎么样了是毫无意义的。那个时候技术发展和人类
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都已经不是你能预料!历史上从来没有跨半世纪的具体指标规划。非要去
规划,就好比让光绪年间的人物设计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一样!只能是刻舟求剑,到时候让外国
笑话我们这个傻蛋!
人不要试图揣测距离自己生活太远的事物
http://www.ccthere.com/thread/2100439#C2100973
降人口增加人均资源,耗时太久,错失时代技术和资源开发背景,毫无意义。
降人口增加人均资源,但降低了国家竞争力,不过是极度老龄化的阿根廷。
降人口增加人均资源,带来一系列家庭社会国防极大的风险问题,更严重的是带来国家民族结构的政治问题。
人口结构的问题,从来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甚巨,在楼主这里好象成了盲区,以至
什么快降,早降人口的论调不绝于耳。但是,没有什么任何客观规律可被蔑视, 蔑视只能受
到更为痛苦的报复。
害羞
所以很多人都说了不代表你也要这样说。从“很多人都说了”+你没有说,无法推导出“我不是人吗”的疑问。这是基本的逻辑问题。
sigh,所以说教育很重要啊,这真的真的真的是很基本的逻辑问题啊。如果我说所有人都这么说,你这个问题倒也算师出有名。咳。
没有人<几乎没有人<很少人<部分人<很多人<大部分人<绝大部分人<所有人。
我身边的圈子里,有20年前超生的,也有5年前超生的;有有了儿子要生女儿的,也有有了女儿要生儿子的;有上海的,也有安徽的。
是的,违反计划生育有处罚。所以,只要担得起处罚,想生,就生吧。什么三年内不得提职,不得评先进个人,就算遵守计划生育的,有几个人三年内连连提职,年年先进?老实说,这个也算处罚的话,你还不如拿超生之后没有法定产假来说事呢。毕竟产后休息是每位母亲每次妊娠之后都必须有的。
要得到规则外的好处(多子女家庭养老,以及如胡兄所说的诸如子女性格养成等方面的优势)就要付出规则外的代价(如上述这些其实作用力并不大的惩罚条例),我觉得这很正常。如果觉得规则不合理,那就用完全站得住脚的理由来推翻规则。否则,仍然只有遵守规则和付出代价两种选择。
理由并非完全站得住脚,又要得到规则外的好处,又不想付出规则外的代价,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1、城市里,开车在大街小巷巡逻,看到肚子凸起一点的就上前盘问,要这个证那个证,没有打电话叫送来,送不来,给钱,没钱?对不起,打针。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00965
2、农村是这样的,上门巡访育龄家庭,打探消息,肚子凸起,没证?给钱,没钱?那要打针呐,还得给钱,少给点。为什么?农村人学精了,早跑路到外地。
总觉得我们生活在不同位面,我真没见过开车满大街小巷找大肚皮的景象,不管上海还是安徽。此外,连罚款都交不起的家庭,能养得起孩子么?能把孩子养好么?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所需花费远远超过罚款吧?这样生法,不会又造成和那个红领巾上吊的孩子一样的悲剧,继而又要召唤“那两个人”吧?
以前农村嘛,我大姑姑生了我表姐,隔了两年生了我表哥;我三姑姑生了我表妹,隔了一年生了我表弟。
我想你比我成熟得多,肯定知道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当然,也不是反对胡兄的一些数据和观点,就是挺计生派的。只不过胡兄的数据和观点连我这样的末学后进都能看出问题来,这就说明这个观点就仍然还需要修正,这些数据需要弃用或者做进一步细致研究,难道不是这样么?
我关心的是胡兄的数据和观点有没有问题,事实上,是对他的工作和研究起到了反向补充的作用,就像写程序的时候抓bug,难道不是么?
至于别人的看法,感兴趣的参与一下,不感兴趣的,我从来都跳过不看。人口结构这样复杂的东西,我弄不清楚,所以从来pass。不在自己不了解的范围、不熟悉的主题内随意发表观点,我认为这是自己的一个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