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项羽为什么不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 -- 任爱杰
敢于公开起来反对他的只有齐田荣一人,而也唯独就是此人因当年拒绝救赵,没有见过巨鹿之战的场面,无知者无畏而已,妄人一个,他的历史作用就是给刘邦铺路。刘邦的天下是得得很险的,七十二战,被创十二,通中者四(其中包括广武涧那一箭),是什么样的运气和毅力是他还敢继续在战场上和项羽作对啊,换其他任何人来都不行,包括韩信。没了刘邦,天下诸侯敢反,几年内就会荡得鸡犬不留。刘邦之所以胜项羽者,一则自己敢于,能够在正面暂时抗住小项,而萧何能在这样艰巨的条件下保证兵源粮源,二则韩信一日覆亡陈余二十万大军,又一日覆亡龙且二十万大军,没有其他原因。论聚人力而用之,天下无出项羽之右者,故楚唯群力,汉唯群策,群策屈群力,刘邦,萧何,韩信三个臭皮匠,干掉了小项这个诸葛亮。
说的很有道理,而且这时如果项羽一意孤行还会失去道义上的优势,为其后的分封带来阻碍。
为什么老蒋在国共重庆谈判时不对毛下手?为什么毛主席不对邓下手,明知他是走资派,会彻底否定文革,四人帮不是他的对手? 为什么西安事变中老蒋安然无恙?杀一个人很简单,但是不解决问题。
当时的情况,毛泽东干掉了,中共还有其他人可以顶上来,毕竟是近现代的组织架构,不是封建时代的。
而封建时代,主公挂了,又没有足以服众的继承人,势力就散了。
项羽确实没有想到刘邦会是他最大的对手罢了。
就是认为不杀也不影响自身战胜对方。低估了对手。
给人感觉没写出项羽枭雄天下奇才的一面,倒是写的有如一介莽夫。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真实的项羽肯定是枭雄。但是在司马迁的妙笔生花之下就有了远远高于刘邦的个人品德。
同样的。李广同样是外戚,而且出身豪门,而军事水平也就一个猛将,一天到晚打败仗,被俘,酗酒,杀降,而且还公报私仇。这么一个人,在司马迁的笔下却成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英雄人物。最妙的是司马迁的春秋笔法能够把李广的缺点全纪录下来,而却让读者完全忽视。
而出身低贱的卫青、霍去病虽然立下绝代功劳,和李广一比却黯然失色。
这就是文学的威力。
司马迁这个人其实相当看重出身的。如果你看看他写的传记中所推崇的人物。其中大多数出身世家或贵族。而被他贬低的刘邦就是个平民。
这或许是因为司马迁自己就家学渊源。也有可能是因为司马迁在受了腐刑后错误总结历史。就是到了现代不是还有人主张本朝太祖杀功臣是因为其受的教育程度低么。
秦朝第一次统一中国,对当时中国环境有了初次完整的了解,包括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人口与粮食。
刘邦攻破咸阳,萧何首先就去收集这些资料。如此一来,诸侯之中只有刘邦对于整个局势有足够的详细了解。
如果是其他诸侯只是建立原有的直观印象下,进行各种军事作战和经济建设。那么刘邦却是非常清晰以关中为桥头堡,以蜀地为粮仓与人力储备库,确定了清晰明确的战争方针。
而项羽由于缺乏相应信息,根本无法获知那里能够提高足够的军事供给,则只能以战养战,而且不能持续聚集更多的力量,比如杀降二十万人,军事供给不足就是一大原因。
这样的博弈造成了项羽极其不利的局面,如果他一战败,以战养战的模式就无法维持。反之刘邦则由于蜀地提供了足够的军事供给,他能在失败多次之后,依然能够聚集起足够的军事力量。
项羽临死前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恐怕将打江山完全当做军事行为,而忽略经济建设的必然作用,而足够的信息支持则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
和随即的天下土崩,楚汉逐鹿,汉朝大一统的那段历史是非常特殊的一段历史。因为这期间许多风起云涌的重大事件在之前的两千年的传说和历史中根本就没有先例。
项羽集团甚至项羽本人恐怕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的、大一统的国家政权,而且那个时代的精英和民众并非普遍接受大一统。比如张良多年都在努力推到秦朝,恢复六国。秦朝的短暂统一却随即土崩在当时只不是是大一统的反面案例。如果再看看后面数百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大一统的模式被普遍接受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那么,既然项羽集团并不想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政权,又何必非要杀死刘邦呢?恐怕项羽和他的众多心腹,想要的只是以刘邦为代表的其它军事集团服软,承认项羽为天下共主,并接受项羽对于天下分肥的安排,然后各自回去当贵族/诸侯,让天下恢复到夏商周的循环模式。
而且,如何处理这一段时间的众多重大事件,项羽和刘邦并找不到多少先例可以参考,只能摸石头过河。所以在今天我们以为的必然选项,在当事人看来,很可能是优先级很低的选项。
此外,如兄台所言,能否除掉刘邦(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个大问题。而杀了刘邦,如何收拾重新纷乱的天下,恐怕是项羽集团更不愿意面对的问题。
当然,刘邦他们在鸿门宴这一幕大戏中功课做得足,表演也很到位,让项羽上了刘邦战略欺骗的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