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也谈“中华之星”的下马(1) -- 忘情
当时有惊艳的感觉
自然是半夜。除非你就有始发到深圳的车,否则怎么骂也没用的。
这个说法流毒甚广,仿佛只有这一个毛病似的。就这一个毛病,还让他“坏事说成好事”,巧舌如簧啊。
按计划是9点钟正式试验,为稳妥起见,全体试验人员起了个大早,先在线路上跑了一趟,最高时速达到285公里。但恰在快回到基地前的17秒钟,安装在“中华之星”上的转向架故障诊断系统出现报警。列车回到基地,下车检查发现B动力车有一个根轴的托架轴承座冒烟。当时在场的南车、北车集团领导和技术人员都很着急,据说当时急得南车集团的副总工程师都钻到车下去检查。北车集团的领导更是着急,因为这节动车头是北车旗下的大同机车厂负责制造的。这套故障诊断系统原本用于诊断军用航空发动机的故障,由航空集团“608所”开发并转化民用。刘友梅赶快叫人上车去查看数据,发现轴承温度已经达到109摄氏度,完全超标,属于一级报警。随后用红外线测温计检查,轴承座温度也达到90多度。 但部长们都还等着登车,是继续试验还是立刻停止?在看完数据、分析完现场后,作为总设计师的刘友梅找来南北车的两位领导商议,他个人意见是接下来的试验应该停止,“因为已经列入一级报警了,应该相信这套系统,否则就会出大事故”。 随后,情况向傅志寰做了汇报,傅也决定取消接下来的试验。故障转向架被马上拉回大同厂解体,检查发现是进口轴承质量问题。在与国外制造商协调后,轴承得到退换。刘友梅告诉记者,到现在替换的轴承也没问题,“这也证明安装在‘中华之星’上的故障诊断系统是有效的”。“但这件事情却成为‘中华之星’安全性不可靠的最重要依据。铁道部一些先生大做文章,否定‘中华之星’,说‘几位部长的命差点都要被中华之星报销了 ’。” 刘友梅很气愤,“我认为这恰恰说明‘中华之星’安全诊断保障系统很有效,能提升‘中华之星’的可靠性,就看你站在什么立场上去说了。” 随后在2003年9月19—20日长春召开的“高速动车组专家研讨会”上,“中华之星”被评价为“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在技术水平、产品成熟程度和可靠性等方面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这次会议已经明确要从国外引进200km/h动车组和300km/h以上高速动车组,但专家们在“建议综合”里仍强调,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之星”高速动车组的试验。
2005年7月11-12日,铁道部主持召开“中华之星”阶段验收总结会,会上铁道部对国家立项自主研发的高速列车在口头上表示了支持。“但实质上对‘中华之星’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刘友梅认为,这次验收会刻意否决了“中华之星”项目从设计、研制、试验、运行考核的严格过程以及“中华之星”所具备的200km/h以上速度级技术能力的事实。
像北京,到哪里上车都是舒舒服服的,人比人气死人啊。
二舱装一台独立工作的、降低功率的柴油发电机组给车厢供电,三舱安排了33个旅客座位。
=======================
估计三舱的乘坐环境很差吧 还不得被柴油机的噪声吵死啊
我最烦一些人,到处乱喊口号
象这种关系到民生的东西还是谨慎些
大概是98年左右,哈尔滨铁路局推出了哈尔滨到黑龙江省内各大地市的动车组(好像也是D打头的车次),当时动车组流线型的车身,舒适的车内环境,一站直达的速度,确实风光了几年。不过随着铁路的不断提速和车辆的更新换代,动车组就渐渐变成了普通的特快列车。但这些车体一直在使用,从忘情的描述来看应该是四方厂生产的动车组,不过可能是运行时间过长的原因,有时能看到一个普通的内燃机车牵引着一列白色流线型车体的动车组飞驰而过,显得不伦不类。
日本铁路发展比我国领先了很多年
新干线系列高速列车是面向商务流 或者是 对时间有要求的旅客的 竞争对象是短途航班
你提到的 像旅游 游玩的类型 对时间不敏感的旅客 在日本也是一样 有大量既有线小电车 可以站站接力式前进 而且 还有寝台特急(大概就像我国的RW甚至是高包RW19T) 类似夕发朝至列车 从上野到北海道 车上很豪华 可以洗澡 提供类似宾馆客房式的卧铺车厢。可以网上订票的
还有观景列车 有类似北京S2和谐号的观景窗 当然高级了很多也舒适。
看你的文章真的是很过瘾啊
比如上次那个春运实名制问题的解析 绝对让那些不清楚实情的人 心服口服。
谢谢你啊
4DK换个外壳 记得机车上面喷的限速是180
后来说因为京津线路的信号问题 限速140
不知道忘情大哥手边有吗?或者指点一下 哪里可以搜索到?
如果知道型号或者其他关键字 就可以自己百度搜索图片了。
是不是和京津老城际用的那种双层车 车头是4DK改进的大连机车厂造的那种差不错?俗称大白猫
现在在柳州局。
原来是没法再像原来这样的混日子了!
现在又是搞大飞机,别又是搞成这个样子,银子投下去大把,时间搭上去N多,就是搞不出来个东西,或者东西出来了没法用
不知道上面这次是怎么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