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汉公忆往:蒋公之狠和周公之仁 -- 半晓生

共:💬34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1934年以后的少帅和以前应该还是很不一样的

西安事变前夕,张就几次要求援绥,阎西山,傅作义其实也很欢迎,据

说蒋当时曾有长时间的考虑,但是最后还是只有派东北军一个骑兵师入

绥了事。

张在该骑兵师动身前的演讲,称该师为东北军的荣耀,张和东北军当时

应该是真的想去打日寇的。

其实蒋对东北军通共并非没有察觉,但他没有想到张学良会来这么一手。

蒋可能是考虑到几十万东北军的移防会让红军有可乘之机。

一些事后诸葛亮的史学家就评论说,当时蒋要是能够同意东北军入绥,历史

很可能就会改变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随便问一句,张学良是怎么得到东北军的统制权的。

据我所知,东北军本来就是张作霖带起来的一只土匪部队。

通过欺骗日本鬼子得到的政治支援和武器,张作霖威风的时候张学良还在法国快活呢。张学良本来就是个啥也不懂的浪荡公子~~

张作霖在得到日本的帮助后才在东北成就了一定的威势,日本鬼子曾经几次派人来要“张”曾经答应给的以土地以作为扶值其势利的交换,结果“张”的土匪性格暴露无疑。日本人在发现他的不可靠后才炸的他的火车,兵进东北9.18。

【这里曾经有个经典的故事。张作霖本是个文盲,不过他会写个“虎”字,他的虎写的出神入化,一次日本人求他写个虎作为礼物“张”在虎字下面添了--张作霖手墨。结果他把墨字下少写了个土,变成了张作霖手黑。他旁边的人提醒他说‘大帅错了,少了个土变成手黑了’张说‘没错,我手就是黑。这个土我谁也不给,不给你,也不给你(指着那个日本人说)’结果不到一个月张作霖被炸】

张学良是在他老子死了之后才会的国,张作霖死了后东北军大权掌握在他从前的军师一个叫XX的手里(他名字我忘了)。还是张学良的二老婆给他出的个主意,杀XX以夺兵权。结果张学良是在丢骰子的情况下才作的决定。

他在法国接受了西方的法西斯主义认为中国应该有一个像是希特勒那样的强政的君主,通过军事独裁达到福国强兵的目的。

张学良先是看重的“蒋”,兵进中原在军阀混战中帮了“蒋”一把让“蒋”得以大权独揽。结果“蒋”心眼小怕“张”的东北军势利过大,通过掉“张”到南京以使其脱离部队消耗他的指挥权。

“张”一直是对“蒋”忠心耿耿,直到发现“蒋”也是对日本利用而不抵抗才开始另外寻觅中国的‘希特勒’当时最信任的是‘毛’,77事件不过是他的另一个土匪手段以此来扶值‘毛’的势利而以。

纵观张学良的历史,他根本没什么政治主张,完全是个顺风倒的军阀而已(还没他老子的本事呢)。他被‘蒋’软禁完全是必然的,这样一个废物无所谓作什么研究的。只是可怜我东北军3000多北大营的将士们被日本人偷袭的时候连裤子都没穿上,枪都锁在了库里。

写得乱七八糟的,好多人名和地名我都忘了。

看了后别笑话我,有啥不准确的请更正--

家园 民兵:

你说的是杨雨霆、常荫槐事件。

再有,你不用卖呆了,呵呵,你可以多说一些经典故事!我们都欢迎。比如今天你说的张作霖的这个手黑的事就是确有其事!

家园 张的悲剧在于他的天真,读了张治理东北的书,觉得他实在是一个人才,短短几年,

读了张治理东北的书,觉得他实在是一个人才,短短几年,不仅让东北从经济、军事上都有长足进展,而且还颇具现代的民主建国意识。为了和日本对抗,张修建铁路,振兴工业,创办大学,繁荣经济,更初步建立起来民生福利体系。从民族利益出发,不搞地区独立,服从中央政府,这些都远远超过了他的父辈。对待敌人,张敢做敢为,毫不手软, 诛杀郭杨,(包括后来毅然发动兵谏,怕死的人是做不来的)。说明他的政治军事手段都是很高的。

只是这个人生性浪漫,在政治上也过于理想化。我猜张以东北易帜和中原大战为自豪,认为自己是服从大局,促进统一的楷模,并以服从命令为军人的天职。以东北军的实力和张当时的威望,在北大营事件后完全有能力控制局势,但他终于在犹豫中选择了服从和放弃。直到西安事变后,依旧一厢情愿的想和蒋先生捐弃前嫌,殊不知政治的异见早已和个人恩怨纠葛在一起,从此再也分不开了!

家园 呵呵,居然有人回 谢谢谢谢

我是个半吊子,看帖子的人。

对历史似懂非懂,我是跟着你们从文学走廊溜过来的。

这里高手太多搞的我都不敢乱说话--

家园 整吊子也是从半调子进化过来的,呵呵。
家园 这里最大的半吊子就是我啦,而且经常乱说话,还因此混了个八品前程。乐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所以还要努力,到了一品,你的嘴更大了,呵呵
家园 民兵大虾开玩笑吧!
家园 民兵大虾不是开玩笑吧, 还法国呢!

一次直奉大战以前的奉军可以说是土匪军队, 不过后来的新式军队的建设,

张学良的角色还是很重的。

张学良摆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都说我靠我老子,岂不知我老子还靠我,

后来的大战,不说都是少帅打的,少帅至少都是主将之一。

那已经是近代中国了,没有一点战功想继位? 老毛也没有这个能耐哇!

要说没有经验, 皇古屯事件以前, 张学良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倒是真的,连一个省

的督军都没有当过, 在政界没有任何势力, 这也可能就是杨宇庭可以那么嚣张

的原因, 不过经过连年的战争, 少帅已经是名符其实的奉军之"帅"了, 军权都在

少帅的手里, 所以老杨最后还是斗不过小张.

家园 半吊子不怕!

下面引用由民兵发表的内容:

我是个半吊子,看帖子的人。

对历史似懂非懂,我是跟着你们从文学走廊溜过来的。

这里高手太多搞的我都不敢乱说话--

就怕你说话不着调,呵呵。你就大胆的说,大家都喜欢你!

家园 朔雷老弟喜欢战争历史方面的。
家园 少帅还是有点过于自负了

不过天真也是有点的, 小张待人一向比较宽厚, 有过两个例子,待我回头慢慢讲来。

西安事变以后, 小张以己之心来度蒋之心也是有可能的。

张之宇说,晚年作口述历史的时候,之宇问汉公,是否 “反蒋抗日”,汉公不作正面答复, 只是说:“谁抗日我支持谁”,又说,“直到西安事变,我对蒋一直不谅解。”

言外之意,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以后,在特殊的情境中,对蒋有了谅解。蒋在西安,洛阳两次阻止张去南京,似乎也不全是装模作样。

蒋明知东北军通共,却只身犯险,华清池的卫队都用的是张学良的卫队一营,12/11张和蒋吵完架出来,就直接同那个姓王的营长说,你同我回西安一趟, 布置捉蒋任务。台湾的作家,也许是为了掩饰蒋公的疏忽,总是强调在西安事变以前蒋,张之间是如何地悻悻相惜, 蒋对张如何地信任,爱护,期许,张对蒋又如何的竭诚拥戴,事之如父。宦海人情,实是难得。

1934年,张出国归来,蒋敦敦教导,曰:汉卿,自918以来,国人对你很是不谅解,(并说自己年轻时也好玩),我知道你喜欢玩,这次回来,不要玩得太厉害,好好做一些事情,以取得国人的谅解。

西安事变以前,蒋与张可能确实有过激烈的争论,蒋的秘书说,事后想起,真是不可思议。张后来说,从来没有人那样骂过他,“他就是真是我老子,我也受不了”。蒋在西安半月记中也说:“余对汉卿期许过殷,且彼平日每自认为子弟,甚至谓事余如父,则余对之严词诃责,亦何不可?”。

张在西安事变中从始至终不曾有过杀蒋之心,蒋对张虽然禁锢一生,但始终待之以礼,我宁愿相信那是在政治厉害之外,蒋,张之间仍然存有一份情义。

少帅走了也快有两年了,希望蒋公在天国能为他摆上一桌洗尘的酒席,如果可能,再邀上毛,周诸公,所谓“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愿我们的民族从此不再有那种分裂的痛苦。

家园 是啊,我同学说我这点象石光荣。(不知他是何方神圣???)
家园 老江,我的职位比你高半级,下次记得叫大人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