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为什么恨日本人及我从教科书上学到的抗日战争 -- 天天天向上
不要这么直白么。毕竟那些永远都是制度错TG错自己不会错,坚信犯错误的人本身没错全是因为TG制度腐朽才犯错的人,在某些方面还是很精明滴。
对于海峡两岸对彼此在抗战中作用的掩饰,毫无疑问都做过,不过现阶段大陆做的比海
峡对岸厚道。大陆出版的历史教科书和公开出版的书籍方面,都好过海峡对岸。
经常看到煮酒和国观上很多人声称其在大陆接受的历史教育上只字不提国民党抗战,
结合我印象中接受的历史教育,对此颇有疑惑。为此多次问过年龄比我大的人,有出生5
0年前后的,也有出生70、80年代的,答案各式各样。
回答主要有3种。
第一种称没有。这种回答有的是一口咬定自己读的历史书上一个字也没反映国民党抗
战的。而有的人则是对此不能确定,说记不清楚了,大概有,也就是俗称的“莫须有”
。
第二种回答是最普遍的,称读到过,的确有记载,但记得书上主要反映的是国民党官
兵英勇抗战,而老蒋消极抗战。(当我问到46年出生的我的领导时,他也是这个回答,
他可是46年出生。)
第三种回答则是肯定大陆教科书上的确有对国民党抗战记载,不过记忆有误,把原本
教科书上没记载的内容也认为是有的,但其实这部分内容是其在平时学到的,非教科书
上所有。这种回答多半见于对历史感兴趣的人。
很不幸我自己当初的历史书已经被处理掉了,经过左托右托,大海捞针,终于找到了
现在上海地区所使用的初中历史课本,仍是我当年的版本。我于1992年起读初中。
该教材基本情况(供有疑问者查询,证实真伪):
该版本由上海教育学院组织编写,主编沈起炜,常务副主编林丙义。关于抗战部分的
是八年级第二学期课本。
该书由上海新华书店发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6年11月第3版,2001年11月第10次印刷。
书号:ISBN 7-5320-5131-5/G·5100
书中关于抗战部分的记载是“第十章 抗日战争”。共分七节。分别是: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空前危机
第二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第四节 正面战场初期的抗战
第五节 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六节 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第七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以下主要节选书中对国民党抗战的一些评价和描述,。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空前危机
1 关于“一·二八”事变
“……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等指挥下,接连几次打退日军的进攻。
2月中旬,张治中率第五军到达上海,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两支部队密切配合,取得了
着名的庙行大捷。日军伤亡惨重,先后换了四个主帅,并且一再请求国内增派援兵。…
…”
“……日军一部突破我军防线,情况危急,张治中亲率教导总队驰援。十九路军一部
也向敌军侧后出击。从早晨一直血战到晚上8点半,歼敌3000多人,使阵地失而复得。这
就是庙行大捷。……”
“……5月,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凇沪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只
能留驻在昆山、苏州一带,而日军却可驻扎在上海。……”
2 关于长城之战与《塘沽协定》
“……接着又侵占热和,并进攻长城各口。中国受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因孤立无
援,长城各口失陷。5月,日军逼近北平和天津,华北危急。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卖国的
《塘沽协定》,划冀东为“非武装区”,致使整个华北门户洞开。……”
“……1933年3月初至5月中旬,中国军队在长城各口同日军展开鏖战。驻守喜峰口、
罗文谷的第二十九军,面对日军飞机、装甲车和大炮的猛烈轰击,凭借着手榴弹和大刀
,沉着应战,拼死肉搏。第十七军在古北口与敌军拼杀三昼夜,接着又在南天门与日军
血战两天,‘直至高地化为焦土’。第三十二军和第五十九军也分别在冷口、怀柔等地
浴血奋战。”
“……1933年5月,冯玉祥和共产党人吉鸿昌等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同盟军
发展到10多万人,收复多伦等地。后来,同盟军在日蒋的夹攻下,弹尽粮绝,最后失败
。……”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3 关于“七七”卢沟桥事变
“……然而,国民政府举棋不定,一面向华北调动军队,并向日本提出抗议;一面又
幻想以和平方法解决事变,与日本谈判。……”
“……7月17日,蒋介石在全国舆论压力下,发表庐山谈话说:‘如果战端一开,那
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
决心。’但同时他又表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
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
…”
对于佟麟阁将军的牺牲,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佟麟阁在军部所在地南苑召开军事会议,慷慨陈词:‘中
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
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7月27日
,军长宋哲元令军部迁入北平。佟麟阁不愿独自离开,决心与官兵一同死守南苑。28日
,铁在南苑大红门指挥部队与日军苦战,壮烈牺牲”
4 关于“八·一三凇沪抗战”
“……在凇沪抗战中,广大爱国官兵前赴后继,涌现出许多英勇事迹。营长姚子青率
全营官兵死守宝山县城数昼夜,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旅长蔡丙炎率领5000将士血战罗店
,带头冲锋,不幸被日军枪弹击中,为国捐躯。团附谢晋元率450多人,孤军坚守四行仓
库4昼夜,掩护主力部队顺利转移。……”
“……第二天,敌军来犯,谢晋元指挥官兵以手榴弹、步枪和机枪痛击日寇,毙敌80
多名。28日,敌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守军一战士将手榴弹捆在腰间,从六楼窗口纵身跳
入敌群,轰隆一声,与敌数十人同归于尽。四行孤军苦战4昼夜,打退敌军一次又一次进
攻,到10月31日夜间,完成战斗任务,奉命撤出四行仓库。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在全
国人民中间广为传颂。……”
“……中国军队在上海浴血奋战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蚨嗳耍 鬯榱巳毡镜酃 饕
企图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迷梦,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和勇气。……”
第四节 正面战场初期的抗战
5 关于南京保卫战
“……在南京保卫战中,扼守淳化镇的第五十一师与敌军血战三日,阵地屡失屡得。
其中第五营官兵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据守东北郊杨坊上阵地的某部三营官兵,与敌军反
复混战,除营长重伤获救,其余均以身殉国。防守雨花台、中华门的第八十八师与日军
在大街小巷进行激烈的白刃格斗。……”
6 关于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
“……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将敌军一路阻止在临析,使另一
路敌军孤军深入。日军猛攻台儿庄,庄内守军凭借断墙惨壁英勇抵抗,拖住日军。4月初
,中国军队发动全线反攻,日军伤亡惨重,向北溃逃。台儿庄战役歼敌1.2万人,是抗战
初期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1938年3月下旬,日军第十师团矶谷廉介部的赖谷启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
中国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迎头痛击。日军猛攻3天,才冲入庄内。守军利用宅院墙基同敌
人展开巷战,反复拉锯。全庄大部分被日军攻占,中国守军池峰师伤亡惨重,但坚守南
关一带,至死不退。……”
“……《新华日报》战地记者当时报道:‘31日起,台儿庄战争进入了最危急最激烈
的阶段,敌人占领了庄内的五分之四。敌机20余架,每天轮流轰炸,一天中投弹120枚以
上,重炮40门不息的攻击,每天发弹千余枚,差不多把整个台儿庄要炸平了。’但中国
将士坚持抵抗,为外线部队完成对日军的反包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接着,中国军队里
应外合,打败了日军精锐矶谷师团。……”
7 关于武汉会战
“……国民政府为了迟滞敌人的前进,下令开挖了郑州以北花园口的黄河大堤,黄河
水向南泛滥,虽然起了暂时阻止敌人西进的作用,但给豫、皖、苏三省人民带来极大的
灾难。……”
“……1938年下夏,侵华日军调集35万兵力,兵分五路合击武汉。国民政府调集百万
大军,凭借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的有利地形顽强抵抗,重创来犯的日军。10月下
旬,武汉沦陷。武汉会战历时4个月,经过大小数百次战斗,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它
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第六节 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关于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在加紧诱降国民党的同时,对正面战场华
中、华南地区接连发动局部的军事进攻。而国民党一面同日本秘密谈判,准备妥协;一
面消极抵抗,保存实力。……”
8 关于枣宜会战
“……1940年5月,日本大举进攻湖北的枣阳、宜昌地区。中国第五战区调集主力部
队对敌军实施反包围,经过激战,日军向南撤退。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队
截击敌军,不幸中弹,以身殉国。……”
“……1940年5月8日,日军进攻枣阳,直逼襄樊,形势十分危急。张自忠亲率司令部
直属营和两个团连夜渡过襄河,向枣阳进发。他们边走边打,15日在南瓜店以少击多,
将正在向南撤退的日军截为两段。第二天,日军为了摆脱被动局面,集中1万多兵力,从
三面猛攻南瓜店,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到9时左右,弹药快用完了,张自忠下了一道紧急
命令:‘现在正是军人杀敌报国的时间,子弹打完了,要用刺刀杀,刺刀断了,要用拳
头打,用牙齿咬。’敌人逼近了,张自忠举枪向敌人冲去,被敌人的机枪击中腹部。他
卧在地上继续督战,身中7弹,终于为国家民族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
9 关于长沙会战
“……1941年9月,日军12万人进攻长沙,国民政府集中40个师的兵力组织会战。中
国军队凭借有利地形进行阻击,以主力包围日军,并切断其交通线。日军被迫突围北撤
,中国军队追击获胜。……”
10 关于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美、英三国决定
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统帅,美军中将史迪威任参谋长。中国派远征军10万人开赴
缅甸,与英、美盟军并肩作战,重创日军。远征军师长戴安澜为国捐躯。……”
“……1942年3月,戴安澜率第200师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入缅作战。在同古(也译称
东瓜)战役中,他率全师官兵与数倍于己的敌军血战12天,歼敌5000多人,并掩护了部
分英军的撤退。5月16日,第200师在朗科地区遭敌重兵伏击,突围时戴安澜胸、腹部为
流弹所伤。后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第七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11 关于豫湘桂战役
“……为了打通从东北到华南的大陆交通线,日军对河南、湖南、广西地区发动了新
的进攻,中国称这次战役为‘豫湘桂战役’。中国军队在衡阳、桂林等地进行阻击,由
于国民党当局腐朽无能而失败。大片国土丧失,数千万同胞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
如果仔细看了以上内容,可以发现该版本教科书上对国民党抗战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
。书中在认为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的同时,对于广大国民党将士的英勇抗战给予充分肯定
。
从所着笔墨来看,对国民党正面抗战的描述也决非一笔带过。按照时间顺序,的确对
于抗战正面战场上大部分主要会战都有描述。当然作为初中阶段的历史教科书,毕竟是
普及教育为主,所以如果要强求将正面战场的所有会战加以记载和详述,也不太现实。
对于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士,书中有不少详细描写,其笔墨明显多于对八路军、新四
军的描写。书中不仅提到了国民党高级将领如蒋光鼐、蔡廷锴、张治中、佟麟阁、李宗
仁、孙连仲、张自忠、戴安澜,还提到了中级和中下级军官姚子青、蔡丙炎、谢晋元。
其中对于佟麟阁将军、张自忠将军、戴安澜将军的为国捐躯都有特别的详细描写。而对
于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牺牲却只有一句带过:“在反‘扫荡’斗争中,涌现了许多像
‘狼牙山五壮士’那样的英雄,也牺牲了不少优秀将士,如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等。”
我这次只找到了这个版本的大陆历史教科书,台湾地区版本的没能收集到,大陆地区
70、80年代的历史书也正在收集中。对于有些前辈声称的他们所读的历史书中从没记载
国民党抗战,由于我没亲眼见到他们读的历史书,我在此也表示尊重。不过和我同辈的
人要是说出这样的话,我真的十分怀疑其历史课的听讲水平。
对于过去大陆的教科书对国民党抗战记载的情况我现在还缺乏足够证据来下定论,但
至少90年代的上海地区历史教科书上对国民党将士当年的英勇抗战有一个正确的对待态
度。
这就是现在的大陆教科书,
没有污蔑当年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国民党将士。
没有将正面抗战的功绩记在共产党头上。
没有将国民党将士的英勇行为一笔带过。
在此向当年所有参加抗战的中国人表达敬意。
台儿庄的北门,从我记事起就叫“中正门”,从来都是说“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受过正常教育的人中,实在没见到过一个没听过我家乡名字的。我们的大战纪念馆,是全国百家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还要怎样才能让您满意啊。
收集资料辛苦了,花谢!
tg还根据小说拍过电影。说gmd的那帮战犯写交代材料,被tg找去谈话,说漏写了抗战。
沈醉的回忆录里也有类似的情节。
tg的历史观不是历史课本。
早就说过“埋头只看教科书”是后来“恍然大悟”的源泉,看来一点不假。
中国远征军的书我91年就买过看过,中国远征军的事在这之前的少儿读物上就曾提到过。这些原本就不是什么难事。
背教科书是爱好历史还是为了考试考高分呢,呵呵
教科书是干什么的?教育用的。
教育是谁的事业,为谁服务的?国家,国家统治者。如此,教给人事实以及教给人思辨方法,对于教科书编制者,就没有一个多大的内在积极性。
TG对KMT是厚道的,不过不能据此就以为自己可以从其教科书上完全学到历史。
像楼主这样的人恐怕还不少,从网上那么多“恍然大悟者”来看。
楼主这样的还是“历史课代表”恐怕也是真的,因为他背下了整本历史书,而且考试“成绩不错”。这恐怕是更加令人悲哀的事情。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也许作故事书看还是凑合的,可是历史教育呢?为什么会有那样多的“只看教科书的‘历史爱好者'”,历史教育应该教给人的质疑,思辨,查证,对比能力到哪儿去了?
恐怕还是应试教育体制的问题。这种体制下还有很多真正爱历史,爱思辨的人是件幸事。可问题在,这样的人本来应该更多的。
政府对英雄待遇不好是一回事,待遇有党派之分是另一回事。我国的问题似乎更多的是前者。国民党对自己的抗日官兵就好了么?如果是,恐怕就不会有47年的“哭陵事件”了。
既然恍然大悟了,觉得自己被TG骗了,那就一点不防备TG以外的也有可能骗你?一点戒备,一点审视都没有?这不是人的正常反应。
TG从解放前就办识字班,致力于消灭文盲,让你们识字啊,自己不看不思考,怨谁?
有没有挂空一格的画像? 没有,就是隐瞒历史,欺骗群众。
这位作者之前有一本小说《当晚霞消失的时候》,里面描写的黄百韬,让当时的我很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