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政府总是伙同资本家,把老百姓弄得没钱(八) -- 陈经

共:💬181 🌺52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40岁以上农村人接近一半,他们都是要终老农村的

你要指望只能指望现在20岁以下的全进城。这是不现实的。

城市难住了,必然有人住乡下。更不要说农业产业需要有人从事。

家园 大城市这么大量的二手房要出售,足够把房价搞下来

接着还要当心政府收物业税。

家园 不会这么快的,房价和人口结构没有必然关系

从人口自然增长来看,10年后,现在第一代独生子女(70年代末 80年代初)的父母也就才60多岁,生活需求下降,住房需求不会有大的变化。

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也是不可逆的。

而且住房也是消耗品,也会老旧破损,成为不可居住的危房。

退一万步说,真的人少地多了,那么大家又会开始琢磨住连排别墅而不是现在的公寓了。只要城市产业不空心化,大城市的住宅永远是稀缺资源。

家园 【讨论】物业税是逃不过的坎

香港政府与资本家就干得不错,高价圈进了很多老百姓,每年批一点点地,继续圈。美国干得也不错,卖出去很多房,每年收很高的物业税,可以收很多钱。

香港和美国是彻底两种模式。这是历史因素造成的。香港政府因为九龙半岛只有99年租约的原因,英国政府卖地只敢卖70年的使用权,卖完就没办法每年收物业税了。而美国没有70年使用权一说,给你无限期的"所有权",但要收0.5%-2%的物业税。按照中国的情况,收物业税是最彻底的解决一系列矛盾的方法:

- 地方政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 有钱人囤积房子,造成房价太高;

- 土地价格太高,相对的建筑安装价格太低,建筑工人(农民工)拿不到钱,房子的质量差,寿命短;

当年的房地产改革的路径选择了模仿香港,现在想改会触及无数人的利益,很难。但是这个改革跟养路费改燃油税一样,早晚是要来的。我估计政府还在等待时机改过来。燃油税选择的是原油价格先大涨再大跌的时机,物业税出台的时机是什么呢?我觉得是

- 城市扩张基本饱和:地方政府没有更多的地可卖,快钱挣不着了;

- 房价在放缓或大跌几年后再次进入大涨期:中央政府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台抑制房价的杀手锏;

家园 中国倒霉就倒霉在学习香港上了

物业税可以给地方提供长期税源,也可以控制炒作房地产,你买的房子越多,每年都给你收税,房子涨,税也涨,有物业税,对房价打压力度很大。香港的方法是没有明天的方法,英国人能捞一笔是一笔,明天怎么样才不管,炒得越高越好。中国将来必然要解套,一个股市一个房市,都没开好头,后面擦屁股要累死。

家园 征收土地出让金而不是细水长流的土地税是一条邪路

短期行为的因素太重。地方政府只管我任上gdp好看,财政充足,那当然一次性收取的土地出让金比较好,先拿现钱来我花

香港没有明天的殖民政权这么搞还说得过去,大陆也这么搞实在是荒唐。

估计将来物业税还是要征收,不然城市化完毕后新开发土地卖给谁?土地收入哪里来?

以后屁股有的擦了

家园 那时候可以视为对国企职工长期低收入的一种补偿

低价是合理的。

如果没有前几年的低价将房子卖给职工,后几年一起卖给官商,下岗职工连房都没得住,还不遍地烽火?土星共同体的政权还要不要?

家园 以后这屁股还难擦

是不是交过土地出让金的老房子就不再收土地税?还是一视同仁要收?一视同仁要收土地税的话,新房子还收不收土地出让金?必然头大

家园 新加坡也是限期的,组屋99年

以目前中国政府的规模以及公务员的数量,怕是很难对庞大的房地产市场有一个准确的统计以及估价

家园 完全没有关系啊

可以学习日本,房子一次性卖给你,然后每年还要收税。

不过物业税打击炒房的效果值得怀疑。炒家有短线投机和长线投资两种。做长线的重视租金收入,税收都被转嫁到租房者头上。

这样一来,房产市场的细分化就会很厉害了。同样是日本的例子,房子的均价基本没有意义,每套房子必须仔细审查才能知道值不值那个价钱。

家园 英国也是卖99年

辛辛苦苦在伦敦买个小房子

99年后房子就是威斯敏斯特公爵的了

物业税和使用权期限不矛盾~

家园 土地出让金和物业税是两回事

地主卖地权当然应该获得土地出让金

物业税是税收

不能混为一谈,两者完全不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

收了土地出让金还能照收物业税

家园 刚才没发成功?
家园 未来之路漫漫

等有钱了,到外国买地去,盖房子,然后出租,咱也做地主。

家园 政府总是伙同资本家,把老百姓弄得没钱(九)

(九)通胀与收入

这几年房价猛涨,股市暴涨暴跌,中国老百姓迅速知道要琢磨“理财”这个事。这有许多技术流派,炒房炒股基金,“理财”做得好坏不论,这是真正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对股市有常规性地持续研究,但想有更深入的观察,必须从社会财富的整体规律着手。

首先要说的是,“理财”是老百姓干的事,不管如何理财,都不如成功的资本家。资本家这个有前途的职业混好了,就直接解决了“财富”问题。资本家的人生财富游戏,理财只是副业,选择也比老百姓多多了,这是银行理财经理考虑的事。我们要探讨老百姓如何理财,这对老百姓的财富是决定性的。这几年资本市场的动荡,应该能让人充分认识到这事的严重性。日常收入差不多的两个人,买房或者进入股市时机不同,财富状况就完全是两回事。目前就是房子和股票这两个事琢磨的人多,成了绝对的社会“显学”。另一个“显学”是“创业”,现代社会其实就这么点事。

房子与股票的价格规律,不知道有多少种说法。第七节已经说了,此类价格是心理现象,基本规律是“忽悠”造成公众“假象”,而不是以数学为基础的理性内在价值分析。价值分析在极端情况下能起作用,一般还是公众心理决定价格。股市实战高手总结出了“波浪”、“周期”等“数学模型”,进行各种精确预测。我的看法是,这确实有一定道理,人心变来变去,波浪就出来了,是有一些普遍规律。但从数学的严格标准来看,其逻辑基础是没有的,只是一种经验总结。对了就对了,错了就说是数错浪了,千人千浪,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它有一定实用价值,但从哲学上来说,只是一个可靠性不太高的预测系统,不应该相信。我们应该寻找更深入的原因。显然,是有什么人在“忽悠”造成“假象”,以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

经过本文的理论准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政府与资本家会联手在资本市场进行忽悠,在公众中造成假象,把老百姓弄得没钱。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原理。市场经济理论说,在经济运行中,“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比“计划”这个“看得见的手”更高明,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原理。在资本市场,也有类似理论,说资产价格应该market to market由市场交易决定。从表象上看,交易者拿钱买出来的价格,这是“看得见的手”,股票与房子每一笔成交都有交易记录。但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去理解,决定交易者行为的,是政府与资本家“看不见的手”。搞市场经济要研究“看不见的手”,研究市场对经济政策或者厂家产品的反应,哲学上更高明。同样的,如果要更有逻辑地观察资本市场,应该研究政府与资本家的忽悠意图与路线图,而不是观察投资者买房买股的心理状态。

例如,有人说,钞票可以印,会通胀没有掉,房价长期上涨能保值。所以要买房,要借大钱买房,通胀一来就幸福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经验观察,有几处逻辑问题,没有考虑政府与资本家的根本意图。首先印钞票通胀只是操作起来很方便,能够把老百姓变得没钱,却不是一个必然。钱在老百姓手里,政府偷偷或者明着增发基础货币当然是正常的事,最近七年中国政府基础货币猛增300%就是如此,早几年借大钱买房的很幸福,存钱不买房的亏了。但如果老百姓象美国人那样借钱消费欠一堆钱,大规模增发基础货币大通胀只是缩减老百姓的债务。前些年美国人勇于借钱消费,零首付买房,美联储的基础货币就增长缓慢,只有不到一万亿美元,还没有中国基础货币多,很出乎人预料。这是因为美国政府与资本家让提前消费的老百姓工作还债,不需要印钱。危机一来,美国人不借钱了,甚至房债卡债也不准备还了,美联储就转而印钱了,基础货币成倍增加。这是因为原先那伙借钱消费的老百姓指望不上了,甚至资本主义欠债还钱的道义也不顾了,就转而印钱对付另一伙存钱的老百姓,包括持有美元的外国政府与老百姓。

有一个口号叫“适度通涨”,3%不错,6%就过高。我认为它的意图是让存钱的老百姓认识到,存钱无意义得花掉,借钱消费好,但又不能通胀太多,那借钱的老百姓还债就容易了。要有那么一个“通胀区间”,让老百姓又想花钱,又得辛苦挣钱还债。在某些情况下,通胀率与人收入增加幅度直接相关,通胀率高,人增收快。90年代中期,是中国老百姓增收最快的时期,通胀数据也很高。但这并不是必然的,有可能通胀了,收入还相对下降。

有些人盘算,我现在借它100万买个大房,到时一通胀收入就会增加,和老婆月收入合共3万,4年就还完了,还钱太容易了。这事其实是操纵在政府手里,借钱买房的老百姓欠很多钱,就不会让人这么容易增收。它可能是通胀,但是你借大钱的人不增收,借不起钱的才增收。底层民众,反正也借不起钱买房,可以让他们增收,他们提供的服务价格上涨,努力干活消费。白领或者政府职员贷巨款买了房,就不给增收,老实干活还房贷。不用给涨工资,小白领小职员也不敢炸刺,敢造反收入断掉房子就断供。社会上真有本事的人并不多,政府与资本家花大价钱抢不在话下,也花不了多少钱,牛人就是牛在能摆脱规律。大多数没啥大本事的老百姓,不管是不是白领,就是挣个政府与资本家调控的行业平均工资。最近五六年,底层老百姓的收入增加迹象是明显的,而有许多白领就抱怨,啥都涨,就工资不涨。可以肯定这种白领一定没啥大本事,有大本事的人这些年收入增加最快。因此,所谓通胀有利于贷款买房,并不一定正确,要看是不是牛人。

现在老百姓手里钱还是多,22.2万亿存款,贷款不过5.75万亿。所以,政府肯定会继续凶猛增发基础货币。在前七八年,这些增发的基础货币主要用来搞出口以及购汇,买成了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现在,购汇这条路肯定要改,但大规模货币增发会继续。只要老百姓存钱,增发就干得下去,我估计增发个20万亿人民币不成问题。这些钱政府会拿来用,中国政府不缺钱就是这么回事。这些钱用来搞基建,再搞社保医保,财政上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敢增发一定有钱,现在政府的社保医保规划明显提速。社会上钱疯狂增长是一定的。但问题是,这并不说明人的收入就会上涨。政府的规划还是很明显的,并没有一个白领增收计划,到是有个让人干活的计划。

增发出来的钱,一方面用在医疗保障上,全民基本医疗覆盖。这是个好事,可以促进消费。从原理上来说,让老百姓自己花大钱看病,这回收不了多少钱。老百姓小病可以忍,而且会骂翻天,而且还缩减消费防病。所以,政府要“仁义”地把医疗包下来,小病包治都行。大病治起来没边了,包不了,不包老百姓也不会抱怨。另一方面,增发的钱会用来搞社会保障,低收入群众有办法活不闹事,基本生活用品通胀也不怕,增发更容易进行。增发的钱主要应该用在各种工程上,发工资组织人干活大修基础设施。可以看出,这些钱都不会自动变成老百姓的收入,要干更多活才有收入。大多数人还是干那些活,既不更多也不更出色也不稀缺,收入增加没有理由。

没啥大本事的老百姓收入要真正增加,靠的是什么?肯定不能靠资本家,资本家最好你不要钱给它白干。也不能靠政府,前面的原理说了,政府只应该管弱势群体的收入,应该和资本家一起对付普通老百姓。就算政府增发20万亿,每人也就分不到2万,小白领能增加多少存款?政府没有能力让老百姓收入大增。收入增加,靠的是老百姓自己!只有老百姓互相帮助,才能都“阔”起来。老百姓得卖力消费,创造真实的需求,资本家能挣得更多,资本家数量也更多,才大方地增加工资,不加工资人就跳到肯加的公司去了。也就是说,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得靠货币的流动,而不是存款的增加,甚至政府大规模增发基础货币也没有用。增加存款、增发基础货币,收入甚至会减少,正如美国现在发生的事。

在中国,存款常态就是一直增加,有时减少还是因为调去炒股。老百姓这样的心态,小白领大规模增收是没有指望的。这是老百姓自己的囚徒困境,想增收,就得指望别人花得比挣的多,可自己又希望存钱。

(待续)

通宝推匿名: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