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拿新加坡比一比内地和香港的居住水平 -- 网师园

共:💬253 🌺26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拿新加坡比一比内地和香港的居住水平

国内农村的不算,光从城市居民(指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的居住水平,从人均面积,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和可负担性来说,新加坡普通人的居住质量要比国内好不少.

这还是和国内平均水平来比.因为国内还有许多小城市,房价不贵,居住环境也非常好的.如果和北京,上海,甚至是国内发达的省会城市比起来,新加坡的居住水平就更明显领先了.

新加坡普通人(80%)主要住政府组屋,和某些人的印象相反,组屋并不是廉租屋性质的房屋,相反它是新加坡最大,最主流的房屋类型.组屋的质量非常好,而且从六十年代开始,直到今天新加坡政府都在不断的建造新组屋,翻新旧组屋,拆除老组屋.

新加坡组屋的建造至少从七十年代初就开始了, 可以说从一开始,组屋就被作为一种主要的房屋类型来设计,建造, 组屋的设计和建造水平都是同时代中, 至少从亚洲来说是非常领先的.有河友说什么电梯5楼一停, 尿迹斑斑,云云,是以点概面,矢之偏颇.

从九十年代起,新加坡的所有新建组屋都是全电梯设计, 每一层都有电梯,而且通常一座组屋两个电梯. 房屋质量, 设计水平比起国内同时期商品房只高不低. 新加破近年开建的新组屋设计和外观 和万达在上海的那些精品小区档次差不多,甚至可以跟好. 但房屋建筑质量恐怕要超出不少.

在建造新组屋的同时,老旧组屋纷纷拆除, 在原来的地方建造新组屋. 八十年代和部分七十年代建造还未拆除的组屋则基本上全部翻新了, 翻新的一个内容就是为那些原来没有电梯的小中层型组屋(早期的组屋通常没有高层的,最高不超过8层)加装电梯, 有的组屋因结构限制无法达到层都有电梯,那通常是隔层一个电梯,也就是说如果你住的那层没电梯,那么提上一层或下一层就必有一个电梯间. 网友说的电梯5楼一停就是指那些翻新过的老组屋,而且5楼一停是有点夸大的,至少我从没见过.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组屋政策很好的解决了80%的新加坡人的住房问题, 而且居住质量是很高的, 重要的是也不是很昂贵, 绝大多数人都能负担的起,而且不觉得负担很重.

从这一点上来说, 住房问题新加坡政府解决的比国内好, 更比香港强的多. 可以说,这一点上:

新加坡 > 内地 > 香港.

还有, 有人提到了新加坡的所谓的公寓, 它这个公寓和国内的公寓概念不同. 新加坡公寓在住宅市场上不是主流. 就好象国内的别墅和普通商品房比起来也不是主流一样. 新加坡公寓和组屋的不同之处在于公寓带有自己的游泳池, 健身房, 桑拿房, 网球场,会所等等附属设施, 而且只对住客开放, 而且是免费的. 另外公寓是所谓永久地契, 而组屋则是99年地契, 但我觉得这一点对大多数人来说没什么意义, 因为99年够久了. 永久云云, 人类历史100年以上可能发生的事情, 沧海桑田,变化太多.

另外, 我挺不理解香港人的, 他们可以为所谓的民主, 人权, 西藏啥的频频上街游行示威. 可是对于地产商和政府勾结, 把香港的房子从70年代初挺能负担的, 弄到象现在这样贵, 普通人居住质量这样差, 拥挤,到没太听说为此游行啥的, 这可是切身利益呀. 香港和新加坡人口,地方和环境挺相似的, 没有理由房子搞得这样贵, 这样挤, 没人搞鬼, 那才是见鬼了呢!

提到新加坡并不是要照抄他们的组屋政策, 而是想说, 指导方针的不同,导致了新加坡和香港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 普通人的居住水平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 所以, 办法是人想的, TG的人才不是没有, 但一定在指导思想上, 政策上, 别把经唱歪了. 我还是很希望政府能以广大普通人的福祉为重, 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房地产政策. 以中国的条件, 人才和物力,和TG的组织力, 应该可以达到新加坡的水平, 只是看他愿不愿做了.

家园 沙发

说得好!!!

家园 嗯。中国的公积金制度就是学的新加坡。

香港是太恐怖了,我本来以为新加坡和香港一样呢,特别是知道80%都住在zf提供的组屋里。听lz之言,这组屋还是不错的。

比较三地,我还是觉得,房地产不能纯市场化,要保证居者有其屋,这一点靠纯商业化是达不到的。最好是zf保证一定居住条件,剩下一部分商业化,你要有钱就可以改善。不光住房,所有关系到人的基本生存需求的都必须这样。

还有,zf保证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不能是最低的,否则就把一部分最困难的人群划出来了,会形成不稳定因素,一定要把条件划到大多数人,把少部分有钱人划出来。

家园 很高兴河友了解到新加坡组屋政策的优点

很同意你的看法, 市场化不是万能的, 而且现实里的市场多多少少受到优势阶级的操纵, 所以未必公平.ZF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利用它的资源改善一下公平性.

家园 你说不不错, 有几点有不同理解

5层一停组屋我见过很多,那个电梯的确有点恐怖,就是一个小铁盒子,里边几个钮,还晃阿晃的,所以我在那个楼上住了半年就跑了,不知道现在是不是都翻新了,应该差不多.

组屋最大的缺点就是密度实在很大,楼和楼的距离有时候太近了,好在新加坡在赤道上,阳光还算充足,就是没啥隐私.

公寓也分很多种,有freehold就是永久地契,有999年的,也有99年的.

新加坡的房屋政策真的值得学习,完全用所谓的市场的方式解决肯定是不可取的,温家宝当年还去大巴窑组屋走访,相信如果国内想做的话,肯定做得比新加坡好,毕竟新加坡实在太小了.

btw,说起新加坡的小来,想起一个自己研究过的缺点,就是住在新加坡的话,要想办法躲开机场或者军队的雷达辐射,这个真实比较讨厌的一件事.

家园 谢谢你的补充

我第一次听说5层一停的电梯楼, 那估计应该是很旧很旧的组屋了, 还好只住了半年, 呵呵

关于楼距, 可能各人感觉不同, 我觉得和上海的楼盘比起来还算好的, 更别说和中原两湾城(一个靠近上海新客站的楼盘) 这样的高密度楼盘比了.

不过机场雷达的辐射,倒是一个问题,还从来没考虑过,确实是挺讨厌的.

家园 想起一个小故事,貌似是真的

说新加坡某地产公司进军中国,在大连盖了一片小区,就是把组屋的设计概念原样搬过去了,结果房子出来没人买,后来一研究,原来组屋的朝向那边都有,但是在新加坡不算毛病,可是到了大连那个纬度...

关于雷达,我比较确定的是bukit badok那边军营附近是有大家伙的,有些block的一边走廊都包了铁皮,猜想是军用雷达吧

家园 说的比我细致多了,花之
家园 谢花, 我就是zhonghm兄和其他河友的讨论

受到启发,才发了这个贴子,因为觉得有些河友似乎对新加坡的组屋认识上有点偏差,欢迎大家一起补充,集思广益,开阔眼界.

家园 我倒觉得正是因为新加坡太小它的房屋政策才能成功

不过香港是失败多了

家园 说到底还是制度问题

人民民主专制就是比资本主义民主强。

家园 请看新加坡政府组屋(HDB)(有PP,有真相)

新加坡组屋图一[IMGA]http://tbn3.google.com/images?q=tbn:hw3Lz7ZL8xgIkM:http://www.xpatsingapore.com/images/hdb1.jpg[/IMGA]

新加坡组屋图二[IMGA]http://tbn0.google.com/images?q=tbn:BmIMGPNnjUp1VM:http://k43.pbase.com/u22/judhi/upload/36764902.hdb.jpg[/IMGA]

新加坡组屋图三[IMGA]http://tbn3.google.com/images?q=tbn:VJzz_y1KkGIbSM:http://www.starproject.com.sg/images/hdb_1.jpg[/IMGA]

新加坡组屋图四(私人设计新世纪HDB)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某个转售组屋客厅内部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普通三房式平面图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注:新加坡住三房式的,绝大部分属于低收入阶层(大龄单身者除外),住大型组屋者收入相对较高。

顺便替楼住补充:

1.新加坡公民从政府购买一手组屋,对家庭收入设有限制,即月收入(一般为夫妻收入)顶限为S$8000(以前大致折合人民币月入四万余,现人民币汇率上升,折合大约略少于四万),家庭月入超过S$8000的中高阶层,没有资格购买一手组屋,但可以在二手市场购买转售屋。屋主购入一手组屋后须连续居住若干年(以前规定至少5年,现在似有缩短)后方可在市场转售.

2.新加坡组屋有不同设计,三房式、四房式、五房式、公寓式,从七八十平米到一百五十多平米不等。前述面积均指室内实际面积,新加坡售楼不以建筑面积计算。

家园 这种组屋放上海北京香港都属豪宅
家园 禅人兄的图真漂亮

正想发两副图上来呢, 禅人兄就发了, 呵呵, PP很漂亮, 花.

家园 我对这个房型图发了半天呆

实在看不出来那个方向是南。。。

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人家不是上海,没有梅雨季,热带国家,阳光充足,朝南不朝南不讲究的。。。

要是上海的房型图,尤其是版式房,都不用标方向直接就可以看出哪一面是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