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书摘恶搞】乱谈倭寇(1) -- 朔雷
小子亦知自己水平不足以谈论倭寇,前几天一时无聊,就乱贴了几句,遭到高人的批评,不过呢,小子以为一无聊就乱扔石头未必就是坏事,没准哪位大侠面对如此拙劣之文字,一时气愤,抛出几块玉也未可知。
所以今天就再无聊一次。只是乱谈。
倭寇对我国进行侵扰,始与元,终于明万历中,嘉靖中中日互市中断后达到高潮,当然即非嘉靖朝所仅有,也不是因中日贸易中断而产生。
(请注意,上贴最后一句话,是”无中日贸易,也未必就有倭寇“,有未必二字。)
倭寇的由来可追溯至13世纪20年代,日本对马、隐、肥前等地的渔民和农民,在歉收或饥荒时期,常常武装起来乘船至朝鲜半岛南部沿海一带,抢劫米粮财物。不过这种劫掠并不频繁,而且范围也只限于朝鲜半岛的南部沿海。
元军侵日时,幕府执政北条时宗发布异国讨伐令,企图对协助元的朝鲜进行报复。北条的军事行动虽然没有付诸实施,但被动员起来的武士中的一部分,如北九州松浦党中的某些武士、为抵抗元军入侵而集结在北九州的日本东部的某些武士、以及武士中的浪人们等,开始自行组织起来,对朝鲜进行有计划的劫掠骚扰。这些劫掠行动与日农民抢粮大不相同,不仅人数众多,次数相对频繁,屠杀无辜的平民也时有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实力的增加,倭寇的劫掠范围逐渐扩大到元沿海一带。
因为我们现在所指的倭寇,尤其是明嘉靖时期的倭寇,是明海盗,日本没落武士,日本渔民、农民、及日明私商整合起来的亦商亦盗的集团。所以有必要简单提一下元日贸易,<<明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世未相通也。”指的应是元与日之间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
忽必烈在位其间,以达到迫使日本“通好”的目的,对日商入元并无任何限制,甚至还有意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只是由于幕府坚持不通好,两国才没有建立起正式的外交关系。尽管如此,因日本对铜钱,及武士阶层对奢侈品的都有相当需求,及其他一些因素,日元贸易仍得以进行发展。
不过元武宗大德十一年,日商反抗元吏的商货检查,发生暴乱,并焚掠庆元,元研佑三年日商在浙东因为交易再次纠纷爆发抢掠行动,规模之大到迫使元政府派出军队前去镇压。因此元市舶司开始对日商船进行严格防范,日商船进港后,须立即将本船纲司以下各种人员的名单及所携带物品呈报市舶司以备检查,所带武器必须缴于市舶司,待货物售完回国起锚时发回。商船不经检查,不得擅自开航以及进行非法秘密贸易。如有违犯,人受杖刑,货物没收入官,告发者,可得所没收货物的三分之一。
已隐约有明代霹雳手段的影子了。
明朝建立后,在沿海一带,自元代起的倭寇扰边仍不时发生,而张士诚和方国珍残部逃窜海岛,形成海盗,常与倭寇配合窜扰沿海郡县。朱元璋深恐他们联合起来,形成心腹之思。所以,于洪武元年十一月,派使臣持国书去日本、高丽、安南、占城四国,告知明已继元统建国,希各国奉正朔继续以往的外交关系。朱元璋期待这种关系一旦建立,不仅出现四克宾服的局面,而且可以切断沿海敌对势力与外国勾结的可能性。四国中的三国于洪武二年遣使赴明朝贺,惟独日本使者不至。
”洪武二年三月,帝遣行人杨载诏谕其国,且诘以入寇之故,谓:“宜朝则来廷,不则修兵自固。倘必为寇盗,即命将徂征耳,王其图之。”日本王良怀(是指日南朝的怀良亲王)不奉命,复寇山东,转掠温、台、明州旁海民,遂寇福建沿海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拎着一堆砖头看热闹。
随时准备冲上去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