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不作为的中国基层官员之外交人员 -- 马翼
据说,好的体验会传播4个人,坏的体验会传播14个人。
侏罗纪?
这个比喻忒有爱了!!
“常规服务外包社会化”我可能没表达清楚,不过现在也是一种感觉,如上海外汇管理局一些常规程序,是外聘人员,只要一些硬性的可操作的,就这些员工当场处理了(当然特殊的,需要科长处理,就是另一种程序了,据说他们正式编制的官员,没几个,其他的都是社会聘用),还有,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的一些社会服务职能,也像这样了,多部门大厅一起办公了,对老百姓方便不少,至于大使馆,我想一些职能还是可以这样程序化的,政府职能服务化,也是大势所趋嘛。
作为子弟,我第一个跳起来反对。什么一代不如一代?您可别吃饱了坐而论道
有些随员(就是馆员的家属);还有些是小语种,因为轮岗过来,可能不会说英语
俺穿拖鞋去办入台证……
主要是俺这里老美一天到晚都穿拖鞋,上课什么的也都这样来,俺入乡随俗了,又没意识到大陆人民办入台证还要interview……
立志学阿语的多了。
中国的穆斯林好多学阿语的,这些年经济发达了,到伊斯兰国家学习的中国穆斯林学生可是越来越多。
当然,由于对安拉的无限热爱立志学阿语的同胞能不能出任外交官并很好地履行相关职责,是另一个问题
正式编制>20?
忘记了,反正差不多...
套在几个大馆身上肯定是有余了
弓草石老子弟笔误了吧
随员可是正经外交官
家属叫“随任”
使馆内也有很多工作
编内人员也是可以不懂外语的嘛
只要不负责对外交流
比如厨师啊会计啊什么的
国家只按使领馆级别配给必要的公务用车(一般是大使用的奔驰,看实际情况可能再加辆越野什么的)
公务用车的司机,有时也从当地雇佣(否则要占一个编制)
使领馆编内人员(就是不包括家属什么的)如果自己买了车的,上外交牌照,每月发车贴,跑得不多的够汽油钱了
以前都是公费车的时候
使领馆里停放的多是高档车
现在么...二手日本车居多
当然一些有条件的年轻人还是喜欢弄辆BMW什么的
比如德国对外交官购车优惠很大
总体上
使馆一直是个清水衙门
村长说得在理,最近十年变化很大
接待高访团绝对是各使馆最重要的任务
实际外交意义不说
首长一般是“和蔼可亲”的
但下面那一大帮随从一个都不能得罪
使馆人手本来就有限
稍微照顾不周或者满足不了一些要求就可能背后上眼药去了
呵呵,那天上班时偷偷摸摸回帖子,确实心慌笔误了。
别说厨师会计,就连一些司机不会英文也是常有的事。比如在旧金山、洛杉矶几个大馆,出门采购基本上都是直奔华人社区,其实一年也用不着几次英语。
我似乎没有...不过确实问了N多的问题,让我解释了半天.不过那天我也穿的很随便,运动装束就去了,其实我在公司也这么穿...
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是站在窗口那里谈,反正他也看不到你脚上怎样。但去面谈是到另外一个办公室,全身上下就一览无余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