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对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思考 -- 高士奇
金融危机发展到今天,形势看起来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对其进一步思考和评估,我个人有如下几个主要观点:
1. 金融系统“心跳停止”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2. 政府进一步医治金融与经济的难度仍然较大,且受到掣肘;
3. 金融与经济的最终康复、恢复活力还需要很长时间,必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我们可以将金融危机看作一个人(美国整体经济)生了重病,而且是可能致命的急症。其杀伤力直接体现在金融市场流动性枯竭,主要金融机构因此倒闭。如果将金融系统看作人体的循环系统,将主要金融机构看作心脏的组成部分,金融危机就类似于“心脏组织坏死”,甚至最终“心跳停止”。造成这种心跳停止的最直接杀手是流动性枯竭,就像循环系统中血液严重不足,而原因就是金融机构暴露出巨额信用损失,也就是金融系统严重失血。
如果政府看作医生,而且是西医,他首先要做的就是防止病人心跳停止,大量向金融系统输血,事实上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已经注入巨额资金。其中财政部向主要金融机构输血5千亿美元,联储向整个金融系统已经注入超过1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目前看来,在必要时政府还将继续输血,因此金融系统严重缺血、流动性枯竭的问题似乎可以解决,“心跳停止”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了。
病人死不了,但要治好就必须针对更基本的病灶进行救治。这个病灶美国政府早就看到了,就是金融机构持有的大量不良资产。保尔森在任时曾打算用“TARP”计划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当时金融系统正面临心跳停止的危急局面,只只能先输血救急。此后,不良资产这一巨大病灶仍在造成大量失血,因此盖特纳最终宣布“PPIP”来剥离上限可达1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应该说,政府的这一救治方案是合理的,但力度可能还不够,毕竟美国信用资产总量高达25万亿美元,除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也持有大量不良资产。更为重要的,这种方案仍然是治标不治本,“标”即是不良资产,“本”则是产生不良资产的原因——过度负债超越了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
其实负债的增长本身并不是坏事。金融系统的借贷行为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类似于血液循环,甚至有人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就是轮子和银行。如果整个人体在健康成长,新鲜健康的血液就将不断涌现,血液循环的运输量也就不断增大,对于经济而言就是负债在不断增加。这种良性循环有利于经济健康增长。但是如果血液循环的运输量超过了人体增长的趋势,人体可能呈现“拔苗助长”的亢奋状态,最终严重透支未来的增长潜力,并形成大量病灶,也就是经济中的不良资产。美国负债总量与GDP之比在大萧条时形成了20世纪以来第一个高峰,在2.5以上,而现在高达3.5,应该说已经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的支撑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负债流向了低效率的实体经济部门如房地产,那里最终形成不良资产(病灶),导致金融系统大量失血。
政府进一步医治金融和经济必须着眼于解决过度负债,有两种治疗方案,一是降低负债、减少血液循环的运输量,二是给予经济更多刺激,使病人再度兴奋、经济增长对金融系统的支撑力上升。第一种方案会使经济这个病人比较痛苦,血液循环减少后,很多组织和器官都会缺血,甚至坏死。因此第二种方案是医生更倾向选择的,对于经济而言就是提高GDP的名义增长率。但这一方案也将受到制约,首先是对美元过度贬值的担忧。目前外资持有美国金融资产约8万亿美元,如果美元过度贬值,外资就可能从美国大量抽血,那么政府输血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美元地位也将受到严重威胁。其次,面对较为严重的衰退,政府刺激经济需要持续投入资源,需要纳税人和国会的支持,但这种做法可能引起“医得眼前疮,剜去心头肉”的批评,而且美国两党对立形势较多年前更为严峻,进一步刺激仍面临较大阻力。
过度负债应该说已经是此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非常本质性的原因了,但它还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美国的经济增长动力早已明显不足,需要过度负债来拔苗助长。家庭是美国经济最基本的细胞,而消费是美国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消费需要资金来源,就像细胞生长需要养料,而最可靠的资金来源就是收入。美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1999年达到峰值,此后10年再也没能被超越,也就是说消费的主力缺乏资金来源,大多数细胞养料不足。现在政府向金融系统大量输血,但还难以将大量养料最终传导至大多数细胞。美国政府作为西医,其治疗只能从局部循序渐进的展开。金融和经济的恢复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带来新的收入,需要较长时间才可能完成。
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海明威而设立的,因此在昨天英国金融时报用他的一段话作为每日专栏的标题:
“对于一个管理不善的国家而言论,首选的灵丹妙药就是通货膨胀;其次是战争。这两种方法都会带来短暂的繁荣,也都会带来永久性的毁灭。但两者都是政治及经济机会主义者的权宜之计。”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Notes on the Next War: A Serious Topical Letter”,1935年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6637
一旦通胀水平上升了,我们能够加以逆转吗?答案仍然是可以;同样,这也仍然要求央行的承诺要让人信赖。但这正是问题所在。如果央行从一开始就非常诚实,提前告知人们,它最终将扭转自己的政策,那么它或许永远都无法实现提高通胀率这个第一目标。如果央行不诚实,它或许能实现这个目标。但当央行决定逆转政策时,会丧失人们的信任。因此,必须通过新的政策行动来赢得新的信任。这可能意味着,名义利率会在长得令人感到不安的一段时期内,远远维持在6%以上。
之后将会发生什么?我能想到两种情景。最好的结果将会是一种简单的“双底”型衰退。为期两年的适度高通胀,可能使债务的实际价值减少10%左右。但这也存在不利的一面。贷款利息的增加、违约率的上升以及不良债务的进一步增多,会减少、甚至可能完全抵消通胀的有利影响。如果这些因素相互抵消后的影响是积极的,将令我感到非常惊讶。
无论如何,这都不是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提高通胀的政策——如果成功的话——可能会引发债券市场的严重问题。通货膨胀是将财富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 ——本质上是从中国向美国转移。美国通胀率的上升,可能很容易导致全球投资者撤离美国债券市场。几乎可以肯定,这将引发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暴跌,从而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难以将通胀率维持在假定的6%的目标水平附近。结果可能产生一种恶性循环:通胀率过度上升,会给债券市场和汇率带来进一步的压力。其后果将会比前面的例子更为严重。央行最终将不得不大幅提高名义利率,以便使市场恢复稳定。最终的结果将会与高通胀政策鼓吹者所期望的结果大相径庭。实际利率将不会大大低于零,而是远远高于零。
PS:其实对于危机我还是一个老调子,由结构而产生的问题只能靠调整结构来解决。而结构问题的调整,已经远远超过单纯的金融问题或者说经济问题本身了。在这个观点上我是和虎兄达成一定的同识的。而从这个观点出发,联系最近发生的很多事情,以及和一些熟悉的人在一些问题上发出的明确暗示:通过一种可接受的方式与手段,在短期里寻求转移危机本身给经济乃至社会带来的现实压力将成为一种趋势。并且,就这种趋势而言,政府可以做的选择项远不是金融或者经济范畴所能涵盖的,而我最近以来所顾虑甚至顾忌的一些念想,与其说是针对这样趋势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更不如说是这样倾向所表达的意图:一种对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里将要确立自己行动规范的战略定位,及相应的行为准则所带来的影响。对你我,还有包括西西河里每个人在内的每个人前途与命运的那种影响。
也许有的时候是我想多了,但是面对命运这个话题,未来究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就现在而言一些事情不过是一念之间。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联系到葡萄以前的思考,联系最近周边突然紧张的空气,担心啊
中国追求的还是稳(或者高速变动中的相对平衡)吧,而周边很多利益寻求的是变,或者乱。
看相互拆招了……
导致某些细胞已经无法接受这类血液而出现病灶。
就是钱到底是怎么来的,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是消费产生钱,还是生产产生钱?是金融产生的钱有什么意义,应该怎么用?
你肚子饿了,你会吃饭。 需求和行为是大脑神经系统处理来自血糖感受器和生物钟的信号的外在表现。 一个地方很多人饿肚子, 粮食价钱就会升高,大家都想办法找吃的,平时卖不出价钱的粗粮也卖得出去了。 粮商受价格提高的影响,把外地的粮食运来赚钱。饿肚子的贫民买不起就打起或偷或抢或出去要饭的主意。 钱只是一个信号载体。 每个人有每个人解读这个信号载体带来信息的读法,粮商想到的是有钱赚了。贫民想到的是这样下去我要饿死了。获得这个信号后的行为也因各自的读法不同而不同。
葡兄所忧虑的是战争吗?
本来TG以为危机2012年才来。
急性病转成慢性病了?
你說的這些,原理上不出《資本論》的範疇,可是為什麼沒有解決,即使蘇聯興了又亡了?中國不是有一堆馬克思主義學院麼,他們除了唱讚歌還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