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受虐的凤姐下-----党史罗生门之宁都会议 -- 史文恭
但分歧在于农民问题
最开始的分歧萌芽还是在23-24年国共合作时,给毛分配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改造旧国民党基层,同右派遗老遗少们打交道。
从此毛不再相信城市,开始寻找新的革命力量。
遵义会议是所有人都反对李德,就连博古也是如此。而宁都会议是所有人都反对毛。
后来,老毛就注意了,再怎么着,不以所有人为敌。
博古也没有跑
周公属于反戈的
遵义会议里周做的军事报告,博做的政治报告。
从会的结果看,报告里的内容不言自明了。
同样是培养党军的连排级基层干部,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校长,可是由前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会委员、陆海军大元帅行营参谋长,孙逸仙博士赴苏代表团团长蒋介石同志出任的;任校长的同时,老囧还兼任了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所以,红埔军校校长由前中共军委秘书长来担任有啥奇怪的
看看陈独秀当书记时五次中共大会的中央局都有谁:
1、陈独秀,张国焘,李达
2、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
3、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
4、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
5、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
几乎都是陈独秀提拔的国内土人,与远方有关的只有彭述之和瞿秋白。瞿秋白打倒陈独秀时,是一种杀师的心情。陈家班不是虚称。
远方的共产国际是否有水泼不进的感觉?
事实上陈的错误大多还真不是远方的指挥,而是他自己顶着干的错误,比如:如何对待GMD右派,国民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要不要北伐,北伐需不需要农民运动。
只有在是否掌握军权上,陈独秀的错误是和共产国际一致的。不过我怀疑共产国际也有这样的小99:共产党真要掌握了军队,那这个军费就得永远栽在共产国际主这个冤大头身上,而且还是不太听话的陈家军。
你提到的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和毛泽东,除了陈和毛属于你说的“国内土人”,其余都可以算俄国海龟。
至于你上面的那些比如,有几个是陈独秀顶住了压力独立行事,而没有最后服从/执行了国际指示的呢?他后来与托派混在一起,还不是后悔当初没能与远方指挥顶着干嘛。
张国焘是陈独秀嫡系中的嫡系,他的苏联经历完全是陈独秀的代表身份。
蔡和森是留法,没有远方背景。
只有彭述之、瞿秋白分别是远方两派的代表,可同时又都是陈的学生。
陈当时顶不住的原因,是当时他的助手毛泽东等人与远方意见一致而和陈独秀顶着干,所以后来陈独秀又把自己的嫡系张国焘重新拉进中央局。
从中山舰事变开始到四一二之间,陈独秀对KMT的态度有所变化,是主张与KMT斗争的,但是被远方按下去了。可惜的很,远方的既定政策是对对空一格退让求团结。
陈独秀主张武装斗争还有一个证据,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总策划其实是老夫子。
四一二之后,老夫子被远方作为错误政策的代表抛出来被批判,但实际上对蒋退让的主张全出自远方。
关于托派为什么会和老夫子找到共同语言,看托洛茨基在四一二之前发表的一番主张:中共当时已经没有留在国民党内的理由,这主要取决于中国的殖民主义特性和帝国主义的存在,换句话说,中国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已经结合,但他们的利益不同于工人及农民阶级的利益,因此,必须在组织上和政治上与资产阶级断绝关系。
托洛茨基还认为,由于国民党有一个资产阶级的领导层,不会去符合工人农民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建立苏维埃委员会。
老夫子与毛泽东的主要分歧,确实在于城乡、工农,但在对蒋斗争方面是一致的。
到了远方又派回来的,思想基本都改造过了,组织原则是远高于这种师生感情的。
比如任弼时之于毛泽东,多少也类似于瞿秋白之于老夫子,秋白毕竟是文人,还有“杀师”的内疚感,任胡子斗起来可毫不手软。
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之间,都会选择资产阶级的。
所以陈独秀不是被免职于南昌起义前,而是秋收起义前。
四大是个妥协的结果,托派一个,苏派一个,老师原来犯错误的忠实学生也重新召了进来。
老夫子不注重农民,是主张搞工人武装的,所以才会有上海起义。
孙大炮的专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