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河入海处之延安 C 大环境以及其他 -- 史文恭
说到底就是当你要有人把中华民族拉出黑暗的深渊,只要他有这个能力解放4万万民众,有手腕也是可以的。
再说政治本来就没有谁对谁错,只有你做的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否为后人铺下一片基石。
老蒋在这边调集德械师,日本五相会议也在8.12---8.13的前一天决定派兵三个师团去上海。等这三个师团到了上海还能有什么好事。
讲的客观,同意。东哥的上位充满艰辛,是真正千锤百炼混出来的。我们越是还原当初东哥真实的奋斗过程,就越是觉得东哥不是一般的人。在那么多的斗争冲突和困苦之中,还能始终做到举重若轻,乐观从容,并最终取得艰难的胜利,东哥不愧是大英雄。
兄对于宏观的阐述很到位。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微观结构层面还未触及核心,即是在TG对各种势力的整合以及其乡村“阶级斗争”运动模式这两方面欠缺深度。在下期待兄剖析TG当初是怎样搞钱和拉人的。
华北马上沦为第二个满洲, 日军南下指日可待。
为了分担国军在北方战线的压力,
把日军的优势兵力拖入南方的水网地区,国民党才主动发动淞沪会战。
前几天看人间正道是沧桑, 其中在描述淞沪会战的时候, 立仁说没想到日军准备的这么充分,
每个日军海军陆战的小队都配备了冲锋舟。看来国民党认为南方的地理条件会削弱日军的军事优势,所以主动进攻上海的日军, 趁对方的准备不足而消灭日军。这个共识好像是蒋百里还是德国顾问团的战略布置。 感觉上, 淞沪会战的大打牵制分散了华北日军的实力。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后来的想法往往难以切合当时的实际。自然,会有不同的解读。
我的看法是若日本的军事当局想在中国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上海是第一选择。
固然从军事的角度看,华北要比江南好。但既然平津被占,中国不肯妥协,那么华北也就没有能够动摇中国抵抗意志的战略性目标。太原,济南,徐州哪怕西安都不行。等这些打下来,兵力耗费巨大,而且拖延日久,和速战速决不符合。
上海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中国的经济中心,一旦迅速攻占,中国财政中心皆在打击范围,财源被控制,南京也大概只能坐下来谈了。中国再不服,索性打下南京,首都被占,你也大概只好认输了。
南京被占后呢,中国人大概没那么坚韧。
古往今来,一个合格的领袖,必须能够做到内外兼修,即对内可以统一意志,对外可以争取组织的利益,或者胜利。与太祖比起来,王明一流只会内斗,不会外战。这种人如果象康生一样一心一意地依附领袖,作忠实走狗,可保荣华富贵,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害人害己。张国焘也是内外兼修,但严重地内重于外,而且对内过于残暴无序。四方面军毕竟不是他一手建起来的,另立中央南下又打了败仗,败于太祖,也不能怪太祖的权谋。太祖的关键问题是没有完成从造反派向当权派的角色转变,把权谋玩个不亦乐乎,终于把自己玩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病毒有点不好听,其实就是RNA,呵呵
记得我师兄萝卜丝就这么认为的,当时就认为很贴切,呵呵
老蒋的根基就在江浙,这里打烂了,不是给自己订棺材么?
老毛可以让出延安,老蒋可没这个魄力。
当然,世界上没有其他的人有这个魄力。
不怎么光彩,并不能抹杀他的文治武功...
可怜的“晨枫”,被花生暗算在了东哥的帖子里面。
哈哈!
- -- 系统屏蔽 --。
12日晨全面进入上海预定阵地,原定13日拂晓展开攻击,结果拖了一天,14日才正式接战。老史说得没错,的确是老蒋先拍板动手的。张治中有长篇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