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运动与科研:前言 -- 打造顶顶

共:💬519 🌺817 🌵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家园 (旧)运动决定科研(5)下放农村与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

其实,运动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强迫科研人员劳动,中国的知识分子似乎有不喜欢锻炼的恶习,导致他们身体较差,寿命较短。因此强迫劳动,增强了他们的体质,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有人说批斗会使科研人员们短命,可是冬天时代后十年似乎科研人员死亡率并不高,而且去世的科研人员里平均年龄也不算小,倒是春天时代以后,由于上面以为科学家们能保持冬天时代的好身材,忽视了对科学家们健康的关注,有几年导致很多中年科研人员过早逝世,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再回到萨苏的文章,萨苏说道萨娘连续十年下放农村,无法参与科研工作。萨娘下放时间确实过长了,轮换着下放几年后再找回来科研几年,然后等科研人员开始脱离实际,开始腐败了,再下放劳动再找回来搞科研肯定效果更好。当然像萨娘这样连续十年下放农村的并不占大多数,这么大个运动,肯定会造成误伤。另外萨娘下放也不会仅干妇女工作,农民肯定会找她干其他的事情,如教育,建设,维修机械等,这些工作可能对国家的短期效益没搞科研高,但也是很有意义的。对于国家,从长期来说,可能会有更大的意义。例如,萨娘回单位搞科研后仅仅一年就与别人合作搞出了华北喷灌项目,

“进口的喷嘴一个就要五十元,当时一头肥猪的价钱,一亩地要七八个喷嘴,根本不可能。而我母亲她们最终根据中国国情,采用了传统陶瓷工艺制作喷嘴,强度,使用寿命完全符合标准,价钱,只有5分钱一个。”
俺是学机械出身,平时听说了很多诸如××牛人设计出了××,通过了××的评审,荣获××奖但因为××零件不合理,成本过高,或者是使用条件不合适,从而产品不受市场欢迎。设想一下,如果萨娘没在农村呆过,还能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从而设计出使用低成本零件的适合当地农民使用的机械吗?恐怕不能。另外,萨苏认为仅仅这个机械就能解决几千个华北村庄的水浇地问题,有点过了。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还需要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支持。

比较下效率,冬天时代浪费科研人员工作时间,春天时代则浪费资源(科研脱离实际会严重浪费资源,同时也浪费时间,不过很多知识分子会认为在实验室浪费时间比在农村浪费时间要好),结合各方面情况来看,作为无法向外侵略的发展中国家,资源缺乏比科研人员时间缺乏的矛盾更突出,所以我认为两害相权还是冬天时代的效率要高一些。

人们常说,太祖对知识分子的待遇太差了,不仅要下放农村,还给低工资。我认为工资是低了点,但不算太离谱。当年全国的工资都不高,知识分子的收入水平大约在国内属于中等偏上。而且,综上所述,知识分子对国家的贡献并不如现时宣传的高。为了公平,如果要给知识分子涨工资,那么同样对国家作过贡献的军人,各类干部等都要跟着涨,可是等他们的工资都涨了以后,国家还能剩下多少钱搞科研?

今天看来知识分子受到的痛苦远不能与志愿军的牺牲相比,只能算是受了委屈。为了中华的崛起,我们能够承受志愿军的牺牲,同样地,为了中华的崛起,我们为什么不能承受知识分子的委屈?

家园 (旧)运动决定科研(6)高科技的先进与消费品的落后

可能会有人说,上述说法好像与人们的常识对不上,例如我的外公就抱怨过:当年抽到张自行车票,全家都很高兴,就把存款都拿出来了,还向朋友借了点,才凑够了钱。自行车买回来了却老出问题,这让他很不爽,几年后新品自行车出来了,价格便宜质量也更好,他气坏了,正好当时报纸对那十年骂得厉害,他也跟着痛骂。可他没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把两弹一星的那批人才和材料拿来造自行车,还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吗?近年我在珠三角搞模具,对此多了几分认识。

   民用品的大量生产需要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流水线和模具。流水线的意义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中国人对流水线的管理水平世界一流,纺织系统的流水线就是典型,丰田模式就是鞍钢宪法的出口转内销。

    学过软件的人都知道,C语言的运行效率不如汇编语言,但是C语言能保证程序员编写更多的运行效率比较高的程序。模具也一样,用模具少量生产可能还不如用熟练工人全手工制作,但它能保证大量生产质量比较统一的产品,而工人要手工大量生产同样的产品,首先是无法保证零件参数的一致,其次是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不然会导致质量的下降。中国当年模具技术发展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太祖在工业布局上的错误――太分散了。三线建设我是赞成的,可建得太分散就不对了。太祖曾经有个很极端的想法,就是要使每个县都有机械厂。其实没这个必要,每个省保证有一个就够了。在太祖的错误决策下,一方面国家重点项目不断地从各地吸走优秀人才(计划经济下调人很容易,重点工厂一发现优秀人才就想办法调走);另一方面过于分散的工厂,在通迅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既不能组建大型生产线,也不能应用模具技术,每个厂需要大批熟练工人。结果导致哪个厂都是零件差,牛人缺,工人们不得不竭力拼凑尺寸参差不齐的各种零件;可为了保证充足的产品供应,国家又降低验收标准,于是引来了人民的抱怨。如果模具技术高的话,就不一样了。在珠三角的很多工厂里,厂主只需要雇几个技术好的师傅,其他工人技术低一些影响不大。由模具生产出来的零件规格统一,只要师傅们定好装配条件,工人们拿去组装就行了;在流水线上,对工人手脚熟练度的要求比对工人头脑创新能力的要求要高的多。珠三角由于产业集中,由市场组织起来,加之通迅和交通方便,便于普及大型生产线和模具技术,大量节约熟练工人。回想当年,要是能把三线建设的一部分资源用来建设几个大型的消费品工厂,能够大量优质地生产各种消费品,老百姓的生活会好的多。

    太祖的另一个错误是过于限制资源出口,他在背后指使那四个人使劲阻挠邓公的资源出口计划,日本想储备点稀土,根本没门。其实,在发展阶段,适当出口点资源是有积极意义的。当时,引进设备,进口原材料太需要外汇了,于是那四个人做了丧尽天良的决定:大量出口农产品!我有个远亲在南海当渔民,他说当时刚捕起来的鲜鱼第一时间马上送出口,一点都不留给中国人!这个政策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老百姓吃不饱,普遍营养不良,直接影响了科研人员的智力发挥。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973年到1974年,我国对外经济工作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197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09.76亿美元,是1970年的45.8亿美元的2.4倍;1974年更达到145.7亿美元,是1970年的3.2倍。一方面,成套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国内基础工业,尤其是冶金、化肥、石化工业的发展,为我国80年代经济建设的腾飞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外贸出口创汇也得到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外成套设备的引进。1973年出口总额达到58.2亿美元,是1970年22.6亿美元的2.58倍,1974年更达到69.5亿美元,是1970年的3.07倍。

    受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是某教授讲述的80年代初中日技术水平对比:

航天:中国全面领先

航空:中国全面领先

材料:日本全面领先

模具:日本全面领先(这条是我自己加的)

生物:中国领先

数学:中国领先

物理:日本领先

化学:日本领先

机械:日本领先

电子:各有所长

家园 简单说两句

看到第六节,我觉得有些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不是很周全,论证也不是很有力。

这不能怪你,因为这种话题,牵涉的面太广,光光资料你就得搜集多少?

具体来说,你的文章指出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对科研的促进作用,这是对的。你似乎也从事了一些基层的科研工作,从经验上比从来没有从事过科研工作的多了一些感性认识,这也是长处。

但是,你的主要观点:运动决定科研,这个结论至少失之简略。首先,你的这个运动是什么运动?政治运动还是社会主义独特的大协作式科技工程运作模式?还是实际上是一种政治体制?或者说你暗指某种毛泽东思想路线?

从狭义的政治运动来说,政治运动可能对科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否是决定作用,还需要谨慎对待。因为科研是一个牵涉面比较广的事情,单单从政治运动来议论显然不全面。

即使你只考虑政治运动与科研的关系,也要考虑政治运动对科研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并进行得失权衡。

而且,你还需要以一些重要的工程作为例子来支持你的论点。如果有统计数据则更佳。(当然,统计数据忽悠人的机会也很大。)

最后,我觉得你文章的结构似乎比较乱。

在下其实是比较欣赏你的独立思考。我给你的建议是:如果你想要对历史进行严肃的思考,那么你就需要做艰巨的工作;如果你只是想写点东西娱乐网友,那么你只需要再加点故事,逸闻佚事之类的,就可以了。

家园 俺是认真的

为这文章已经苦苦思索了好几年,这次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俺也知道缺点很多,希望能在各位河友的批评指教等方式的帮助下完善它。

另:负面作用正在写,马上就到。

家园 建议

标题可以改一下,别萨苏萨苏的,虽然可以吸引一些眼球,但不是很严肃的文章标题。

我建议你把结构重新组织一下。结构很重要!好的结构不但有助于读者理解你,也有助于你自己整理思路,更好地思考和表达。别搞象个散文似的,如果你写一个严肃的论文式的文章。

河里的润树写过一篇关于农业方面的文章,你不必照搬他的写作方式,但那篇文章的结构模式对你应当有所启发。

润树:【原创】关于新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 1.概述

家园 (旧)运动决定科研(7)干部年轻化,知识化

  春天也有运动,不过宣传上那不叫运动。

  我要介绍的春天第一个运动是:干部年轻化,知识化。

  先说年轻化,年轻人的优点很多,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下面说下缺点。首先,与老年人比,年轻人比较不爱惜国家财产,浪费较多,因为他们成长的环境相对较好,对国家财产的来之不易认识不足,这就进一步减少了本已稀缺的科研资源。其次,年轻人技能较差,缺乏经验,犯错多,因此往往威望差,不能服人,强行让他们当干部,直接降低了科研队伍的效率。最后,新的干部升迁体制促使“形象工程”的泛滥。冬天时代,提倡火箭式提升,陈永贵是其中的典型,大寨精神一传出来,升官比坐火箭还快。春天时代,强调一步一个脚印,没有关系的话,就得不断创造出一个个具体政绩,不然升的慢,过了某个年龄段,就升不动了,典型的如吴仁宝,等他做出成绩被上级赏识时,已经过了年龄段,只能在县里当个小干部。可科研活动,尤其是高精尖的科研活动,更讲究长时间的积累,可为了早出政绩,快出政绩,人们都去搞短平快,搞小发明,于是我们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多样,生活越来越好,可高精尖越来越少了。

  再说知识化。由于对知识的衡量无法量化,运动在实际操作中很快变成了学历化。各级领导按学历高低淘汰了冬天时代培养起来的低学历干部后,在团队中产生了巨大的裂痕。曾经在河里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批大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被老家伙欺负,有几个留下来的默默忍耐,等升官后才开始报仇,把曾经欺负过他们的老家伙统统整下岗,毫不留情。这种事情我也听说过多起。新老严重对立的团队,科研效率能有多高?

建议
家园 谢谢你的提醒

我现在计划是先把主要观点写出来,等充分吸收河里朋友的批评后再大改。

家园 先花,你这篇我留着慢慢的看
建议
家园 标题已改,你看好不好
家园 观点出人意料,不过能自圆其说,赞,这样的新人多多益善。
家园 驴粪蛋子,只看表面光了

实践证明,当让科学院自己当家,他就无法作出很大的成绩,只会陷入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怪圈。

家园 太祖是集体协作,现在是满足私欲,自然手段不同

对于右派来说,什么都是撰取剩余价值的机器,资本家不养废物。

家园 (旧)运动决定科研(8)过度竞争阻碍科技进步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时候,工作效率不高;反过来,压力过大,工作效率也不高,当压力合适的时候可得到最大的工作效率;其中,工作时使用脑力越多,需要压力越小。冬天时代科研人员是有压力的,国家的期盼,领导的要求,都对他们造成压力,不过总的来说压力并不算大。春天时代以后,尤其是推广末位淘汰制以后,压力增大,降低了科研效率。另外激烈的竞争加不完善的制度促使科研人员花更多的时间用于送礼跑关系,这就挤占了本来用于科研的时间和资源。

过度竞争也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当某项新技术的应用影响到某些同事的饭碗的时候,这项技术的实施就会很麻烦,下一段引自Landlord:

“做人不能太过分,这点俺是知道的,所以,俺只好尽量的磨洋工了,反正该干的活儿都干了(俺工作近10年,没有晚交过一个活!大多数都是提前 完成的。)多干也不多给钱,没准儿还闹得其他同事不痛快,何必呢。比如昨天,俺刚作了一个“展示”(”presentation”),原因就是公司一个新 来的大头对软件组的东东不满,要看看俺的那些新东东,看能不能作新的去取代软件组的那个。注:俺不是软件组的,本来是芯片组雇的一个专用测试设计者,后来 被其他几个组借用,没想到威胁到了别人。昨天会上俺猛夸那个老东东,明确指出那个东东的长处,看来效果还不错。”

新技术的推广受阻,直接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兴趣和收入,从而阻碍了对新技术的研究。

春天时代以来,竞争运动的花样越来越多,竞争的烈度越来越高,科研人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带来的效率下降把竞争带来的积极性提高完全淹没了。

家园 这样好多了。

显得论点突出,议论文就该这样。如果你能为这个论点提供比较有说服力的论证,那我要狠狠地佩服你。

-持续关注中。

家园 运动?政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