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相声文本)新批三国 -- 马伯庸

共:💬17 🌺4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相声文本)新批三国

新批三国

甲:我这个人呐,就喜欢看书

乙:哦,您喜欢看书。

甲:对了,尤其是古典文学,特别喜欢看。

乙:哟,这可厉害了啊,您都看过什么古典文学呐?

甲:这么说吧,您知道北京大学那图书馆吗?

乙:哦,那儿的书您都看过?

甲:我打那儿走过。

乙:咳,打那儿走过呀,我比您强,我还进去过呢。我是问您看过什么书。

甲:哦,是问我看过什么书。那可就太多了,数不过来呀。

乙:哟,您这架子还端起来了。

甲:我告诉您啊,不是吹牛,我三岁就熟读水浒,四岁钻研红楼,五岁翻西游,六岁读聊斋,七岁那年就能倒着默写三国演义。

乙:这吹的都没边了。您说您是专家,请问您有什么研究成果吗

甲:那可就多了,比如说吧,前几天我批了一遍三国。

乙:您还批过三国?

甲:正是在下,我跟您说,我这一批,可是发前人之所未发,想前人之所未想,惊天动地,震古烁今。就算是金圣叹再世,毛宗岗复生,他们也得甘拜下风!我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研究三国的专家。

乙:嚯,好大口气,我倒要听听了,您这三国是怎么批的。

甲:我研究出哇,这三国里有这么二痴三怪。

乙:怎么叫二痴三怪呢?

甲:这二痴,就是路痴,数痴,白痴。这三怪就是水淹七军之怪,败走麦城之怪,诸葛亮谥号之怪。

乙:您这研究的我从来就没听过。

甲:哎,此乃是本人最新研究成果,您如今有幸成为首位聆听这一重大发现的幸运儿,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呀。

乙:这么说我还挺幸运。请问这何谓路痴?

甲:路痴,就是不认识路,老找不找道儿。

乙:哦,就是没什么方向感。

甲:对啦,这三国里头哇,就有这么一位。

乙:这三国里还有一位路痴?

甲:对,关羽。

乙:关羽?

甲:对,关羽他就是个典型的路痴。

乙:何以见得呢?

甲:有书为据呀。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乙:对,是有这么一回。

甲:话说那刘备兵败徐州,连夜投奔袁绍去了。关羽走投无路,与曹操在土山约定三事: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好好侍奉两位嫂嫂,三是只要听到大哥消息,纵然千里之远,亦要辞去。曹操一一应允。后来袁曹大战,关二爷斩颜良,诛文丑,解了曹操白马之围。这时忽接到刘备书信,说自己在袁绍军中。于是关公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嫂去投旧主。是这么回事吧?

乙:对。

甲:就这过五关,斩六将,就有问题啦。

乙:什么问题呢。

甲:我问你,这五关是哪五关?

乙: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滑州黄河渡口

甲:你看看啊。这第一关东岭关,到底在哪咱谁也不知道,不去管他。这二关是洛阳,这就出了奇了

乙:怎么呢?

甲:你想啊,刘备是在袁绍军中,袁绍在哪儿啊,河北,许都北边。洛阳在哪儿啊,在许都西北几百里地呢。这关羽从许都出来,不直接奔河北找刘备,他往西北走上洛阳干嘛去了?

乙:这……

甲:难道说是走到半道儿,关羽饿了,说两位嫂嫂,咱有些日子没吃洛阳水席了,要不咱先去吃一顿?

乙:这哪儿能啊。

甲:还是的啊,咱河北驴肉火烧哪点比水席差,他怎么就非先去西北呢

乙:这都什么跟什么。

甲:接着数,第三关是汜水关。

乙:这地方在哪儿?

甲:在洛阳东南。

乙:洛阳东南……哎?他刚刚不是往西北走吗,这他又回来了!

甲:就是呀。就算你吃完了洛阳水席,吃饱喝足该上路了,那去河北那也是东北方向呐。他可好,朝着东南走,这不回许都了吗?

乙: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

甲:我估计呀,可能关羽吃水席的时候喝酒喝多了,一上了马他就转向。这赤兔马是曹操赏给他的,俗话说这个老马识途,赤兔马一看主人醉了,心想得了,咱自己找回去吧,驮着关羽糊里糊涂就朝许都跑,结果就到了汜水关了。

乙:得,前面全白忙活了。

甲:汜水关过去,就是荣阳,就在汜水北边。一直到这时候,关羽这千里走单骑才算是走对了地方儿。

乙:好嘛,可真不容易。

甲:最后一站是滑州的黄河渡口,就是在他斩颜良的白马附近,再往前过了黄河就是河北。

乙:这就快到了,那他就走吧。

甲:是啊,关羽在黄河边儿上洗了把脸,酒也醒了,人也精神了,抬头一看地图,哎哟,您看我走这路线,先跑大西北溜达了一圈,再稀里糊涂回河南,我这不是路痴一个吗?知道的,当我是去投奔故主,不知道的还寻思我这儿吃饱了河南五日游呐。结果这关老爷闹的是满脸通红,从此就落下个红脸的毛病。

乙:原来这红脸是打这来的。

甲:正是,这毛病后来还传染给了他四弟赵云赵子龙。

乙:怎见得呐?

甲:要不那赵云在长阪坡怎么七进七出呢,那就是找不着道儿,迷路了。

乙:嗨,这什么呀。哎呀,听您这么一说,还真长学问。

甲:那是,要不怎么是专家呢。

乙:那我问问您,这二一个数痴是怎么回事?

甲:数痴啊,就是不识数儿,不会算帐,五毛一个鸡蛋,他买三个给人二块半,就这种人。

乙:三国里还有这样的人吗?

甲:有哇。

乙:是哪位?

甲:要说这人,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是诸葛孔明。

乙:这……要说别人我也就信了,这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门八卦是样样精通,他怎么会不识数呢?

甲:有书为据呀。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乙:怎么说的?

甲:话说这曹操八十二万大军南下伐吴。诸葛亮渡江舌战群儒,说服孙权孙刘两家联兵抗曹。孙权手下水军大都督周瑜见孔明智谋惊人,就生了嫉妒之意,让孔明十日之内拿出十万支箭来。孔明说那有何难,休说十日,三日之内就拿的出。周瑜大喜,与孔明定下军令状,又派鲁肃前去打探。这孔明前两天不见动静,第三日与鲁肃私调快船二十条,上盖布幔,竖起草束,趁着夜里大雾弥散直去江北。曹操不知虚实,只令射箭,这二十条船扎满箭支,凌晨回到江东,恰有十万支箭。

乙:对,是这么回事。

甲:这就有问题了!

乙:这有什么问题?

甲:诸葛亮是拿什么东西骗曹操的箭的?

乙:布幔草束啊,那东西软,箭一插上就陷进去了。

甲:那咱们就来算算,那草束扎的怎么也得有一人多高吧?

乙:差不多,太高就飘,太低就接不到箭。

甲:比如说吧,现在您好比就是那草束。

乙:哦,我现在就是那草束了。

甲:对。咱们数数啊,曹军箭射过来,扎到您身上去,这脸上能扎几箭?

乙:唔,这一眼睛一个,算上鼻子,嘴,脸蛋子,来回来去能有六、七支。

甲:再往您这身上看,这胳膊上扎两支,肘子上扎两支,手腕上还扎一支

乙:这就五支了。

甲:两边都算

乙:那就十支……好,我成那海胆了。

甲:咱接着往下数,胸口这还扎五支

乙:对

甲:小腹扎三支

乙:对

甲:还有您这大椎下方两寸处再扎一支……

乙:……好嘛,改针灸了。

甲: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满打满算,一支草束也就扎三十支箭,一条船就算三十个草束,这才三三得九九百支,十条船才就是九千支,二十条船就是一万八千支。把布幔什么的算上,撑死也就四万支。

乙:是啊,还短六万支箭呢。

甲:六万支箭,他就算孔明自己站到船上,也凑不够数哇。

乙:那到也是。

甲:再说啦,一支箭多大分量?

乙:怎么也得四两重吧,太轻就吃不住劲。

甲:一支四两,那十支就是四斤,一百支就是四十斤,一千支是四百斤,十万支箭就是四万斤,合现在的度量两万公斤,二十吨重。

乙:您这算的倒真溜。

甲:诸葛亮开的什么船,轻快小船儿,你想想,每条船砸上去一吨多的飞箭……

乙:那就……

甲:那就算不成筛子,它也得沉底儿了。

乙:好嘛,成泰坦尼克了。

甲:你说这孔明是不是不识数儿?

乙:还真有点……

甲:还有哇,这孔明不光是不识数,他还缺心眼儿,这就是三痴中的白痴。

乙:这又怎么说的?

甲:您想,孔明他们船队出来是什么时候?

乙:深夜啊,还大雾天气。

甲:黑里古东的什么都看不着对不对?

乙:对啊,要不曹军怎么只敢放箭不敢出门呢

甲:人家曹军就闭着眼睛,哪黑就冲哪瞎射?

乙:哦,那也不能。

甲:还是的呀,人家也得就着亮儿来呀。三国时候又没手电筒也没探照灯,你说怎么办呢

乙:你说怎么办呐?

甲:放火箭照明呗。

乙:好办法。

甲:这一放火箭可好了,您往那边儿看,可全是草船呐……

乙:……得,甭借箭了,直接在船里洗桑拿吧。”

甲:到时候回去,周瑜一看,“哟,孔明先生,您这满脑门子烟熏火燎的,是怎么了?”你说孔明怎么答?难道让他这么答:周都督,我昨天晚上去江北借箭,结果忘了有火箭这码事儿,结果让人家把船烧了,我在长江里游了大半夜的泳,这才游上来。

乙:哎哟,也真难为他了。

甲:你说这诸葛亮够不够一白痴?

乙:唔,那您说说这三怪是怎么回事。先说说这水淹七军怎么成怪了?

甲:您说这水淹七军的七军是什么意思?

乙:这,这不就是说七支军队吗

甲:不对!

乙:怎么不对?

甲:既然他带那么些人来,干嘛非得劈成七瓣儿,他怎么不一起说带多少人呢?

乙:这……这也许是人家正好有七支军队。

甲:胡说,三国里除了这一处儿,别的就再没这么说过。曹操下江南,多咱说我带着八十二支军队了?刘备七十三万人伐吴,多咱听过带着七十三支军队了?

乙:要说这还真是奇怪。

甲:据我这么一琢磨呀,

乙:哦,您琢磨上了

甲:据我这么一琢磨呀,这个七军,其实就是个数目词。你想想,曹操八十二万大军,多少人?

乙:八十二万呐?

甲:对了,一样,八十二万,大军是八十二万,那七,军,不就是七个人嘛。

乙:七……七个人?

甲:对啦

乙:没听说过这么解释的,敢情于禁带着七个人哥儿几就跟关羽开掐了?这不瞎说嘛

甲:谁说的?我这七个人可都是有书可据的。

乙:哪来的凭据?

甲: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说的清楚呀。于禁手下都有哪几员将?

乙:庞德呀。

甲:还有那两个打算投降的不算了?

乙:哦,对,董衡董超。

甲:这几个了?

乙:三个。

甲:庞德上战场前说要与关羽决一死战对不对

乙:对啊,还带着棺材去呢。

甲:一个棺材几个人抬?

乙:四个。

甲:你看,四个抬棺材的小校,算上庞德董衡董超,这不正好七个嘛。

乙:嘿,你还真凑出来了。

甲:要不怎么说专家呢。

乙:你就别提这茬儿了。那第二怪,败走麦城怎么怪了?

甲:败走麦城的是谁?

乙:关羽关二爷。

甲:你说关二爷英雄盖世,汜水关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官渡之战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围攻樊城吓的曹仁满宠不敢露面,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唬的曹操几欲迁都。这样的英雄好汉,他怎么就败走麦城,让马忠这样的无名小辈给逮了去呢?

乙:这……这不是因为人困马乏,走不动路,才被绊马索拿下的嘛。

甲:又错了,关公坐骑那是什么马?赤兔。俗话说的好啊,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关羽骑的就是马中的吕布,加上手中青龙偃月刀,他怎么就能让人抓去呢?这还不怪?

乙:也是……那您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甲:我一琢磨呀,这还得怪那匹赤兔马。

乙:这赤兔马怎么了?

甲:这赤兔马当初乃是董卓手中一匹宝马,后来董卓听了李儒之劝,将此马送与吕布。吕布大喜,遂杀了丁原,认董卓为义父。后来又因王司徒连环之计,吕布又将董卓杀死,不料却败给了李决郭汜,被迫离了长安,从此先投张杨,再夺兖州,大战濮阳,密取徐州、辕门射戟,困守下邳,最后被曹操杀死在了白门楼,这赤兔马一直跟着吕布。

乙:真是好马。

甲:后来曹操收了关羽,为了笼络人心,便将此马赏给关公。不料关公一心忠义,只道有了此马,若知我兄消息便可速去。后来关公回归故主,骑着这匹宝马历经古城相会、博望破曹、赤壁大战、直至败走麦城,关公归神。这马被马忠所获,结果不吃草料,最后也是殉难而死。

乙:人有气节,马也有气节。

甲:这回你听出来了吧?

乙:听出什么来了?

甲:你算算,董卓收吕布,那是什么时候?

乙:那是汉灵帝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甲89年。

甲:关公败走麦城是什么时候?

乙:我想想,那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乙乙0年。

甲:就是说,就算董卓把这赤兔送给吕布时候那马才一岁,到关羽死的时候,也已经三十一。

乙:哦,而立之年。

甲:什么呀!人,三十那是而立之年。养过牲口的都知道,马过十五,就开始老了,到了三十,那就是风烛残年。

乙:老马啦。

甲:岂止老马,那都快死了。你想关公骑着这么一匹年老体衰跑三步喘两步的老马,他能不让人逮住吗?

乙:他怎么就不换呢

甲:是呀,他哪怕去诸葛亮他岳父那儿抢头驴过来,那也比这七老八十的牲口跑的快呐。

乙:好嘛,关公骑驴。

甲:我估计他是舍不得换,骑出感情来了。你看咱们说相声搭档这么久,感情深厚,你说我们愿意分开吗。

乙:不愿意啊。

甲:等你老了,背也驼了,牙也掉光了,说话也不利索了,你说我想把你一脚踢开换新搭档吗

乙:不想啊。

甲:你说我骑着你这么多年,能一点情份不讲吗?

乙:不能……等会!谁让你骑了这么多年呐!

甲:这不顺口一说嘛。

乙:你这不是哪我开心吗?哦,这关公是因为赤兔太老,这才输的。那还有一怪呢?诸葛亮的谥号怎么怪了?

甲:我先考考你,你知道谥号是怎么回事吗?

乙:知道,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大臣死了以后,都会给谥一个或者两个字做为一生的评价,以示褒贬。

甲:对,比如说关羽,就谥了个壮谬;赵云,那是顺平;张飞张三爷是谥了个翼,黄忠黄汉升,是一个刚字。

乙:是啊。

甲:可这诸葛亮,你知道谥的是什么?

乙:他得了个什么谥?

甲: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里说的清楚。诸葛亮禳星不成,病死在五丈原。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西蜀大军撤回汉中。半路魏延谋反,被马岱一刀斩下马来。后众将士扶诸葛亮灵柩回到成都。后主见了放声大哭,亲自送至定军山入土安葬,降旨封谥,谥号忠武。

乙:哦。

甲:你看后主刘禅给诸葛亮这谥号,忠武。

乙:这两个字很贴切啊。

甲:这忠字好解释,忠心嘛。三顾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忠心那是没得说。这武字就奇怪了。

乙:怎么怪?

甲:诸葛亮跟别人打过架没有?

乙:没有

甲:跟人家在两军阵前抡圆了武器单挑没有?

乙:没有……

甲:诸葛亮裸衣斗过马超,虎牢关前战过吕布?跟张飞挑灯夜战两百回合不分胜负过?

乙:那哪儿打的过啊。

甲:还是的呀,诸葛亮是军师,谋士,是专门管出谋划策的,不是武将。

乙:一直就在后方。

甲:你看诸葛亮从来都是一袭奇门八卦袍,手中阴阳鹅毛扇,坐的是四轮椅……

乙:等会,这诸葛亮是两腿残废了还是怎么的,还坐轮椅呐。

甲:他不一上阵就坐着那四轮椅吗,后面还有个人推着。

乙:嗨,那叫四轮木车。

甲:哦,我还当他在四川呆久了,得了风湿性关节炎,走不动道儿呢。

乙:就这还专家呐。

甲:甭管怎么说吧,诸葛亮是没打过仗,没穿过军装。

乙:是啊。

甲:那你说他为什么就谥了个武侯呢?

乙:这……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呀。

甲:嘿嘿,这就得靠专家了不是?据我琢磨呀。

乙:您又琢磨上了。

甲:这诸葛亮后半生一直致力于复兴汉室,还于旧都。

乙:对

甲:所以他一心就打算率领西蜀大军北伐中原。

乙:唉,也算是劳苦功高。

甲:他打了几次?

乙:这还用问吗?六出祁山啊。

甲:嘿嘿,不对!

乙:这又怎么不对了?

甲:这你就不懂了。按三国演义呀,是伐了六次。

乙:是啊。

甲:可是按正史陈寿的《三国志》里呐,人家诸葛亮就伐了五次。

乙:是吗?

甲:对,后来小说家为了增添诸葛亮的事迹,这才给他多添了一次北伐中原,其实真正就伐了五次。

乙:原来是这么回事。

甲:所以要不诸葛亮为什么谥了一个“五”呢,就是打这里头来的。

乙:咳,五伐中原,就谥了个五哇?

甲:后来罗贯中写到这儿,也是着实为难。

乙:他为难什么?

甲:你想啊,他把诸葛亮北伐多编出来一次,可这谥号却不能动。

乙:为什么这谥号就不能改呢?

甲:诸葛亮五伐中原,谥号是“五侯”;那他要是六出祁山呢,那不就得封个“六侯”吗?

乙:溜猴儿呀,去你的吧!

(里面有不少包袱借鉴了网上相关文章,这里就不一一指明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好看!!!!!!!
家园 是老兄原创吗?蛮有相声味儿的。赞一个!
家园
家园 您这个好!

多会儿我站山为王了,得三故茅庐请您当军师,孔明同志看样子不太可靠。

家园 唉,我本来是想加进去几段贯口的

不过这贯口说起来难,写起来也不容易啊,又要考虑到韵律还要考虑到节奏,太费脑筋了。

PS:这段子是我为刘宝瑞和郭全宝两位大师度身做的,可惜两位都已经作古……

家园 苏文茂如何?
家园 写的好啊。老兄修改一下加上【原创】,并请加入【个人文集】。谢
家园 说实话我不是太喜欢苏文纨

总觉得苏老表演还是嫌做作,而且包袱抖的不响,不如刘郭二人合说那么干脆利落,嘴里清楚。

家园 苏文纨?这个形容词真有趣。

我可能是第一次听“批三国”的时候听的是老苏的版本,所以印象比较深。

家园 汗,笔误笔误

以前也不看哪篇文章说苏老叫苏文纨,从此这名字就根深蒂固,很难再改过来了。

家园 经典好文, 顶上来再与新朋友们共赏。

这七军的解释, 看完把我乐晕过去好几回。

家园 哈哈哈,亲王大才,笑死我了
家园 真有相声的味道
家园 亲王大人是数痴???

甲:这二痴,就是路痴,数痴,白痴。这三怪就是水淹七军之怪,败走麦城之怪,诸葛亮谥号之怪。

哈哈哈哈,想起来平生最恨2种人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