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请对已故国家领导人稍存敬意! -- 巴山夜雨
这样热闹的日子不会持续多长时间的。
[广告][FLY]本ID是打酱油的,现申请认证,请多多关照!点此行使你的审批权![/FLY]
左右之分:对于历史,无非是中国革命是否正当的分歧。左派认为正当,右派从根子上反对。谢泳说,沈崇事件是共党阴谋,陈mm爬梳资料,写出《温故知新》,顺便揭出《中美商约》;流沙河说壮丁是99%自愿的,河里诸君打他老脸;阿忆说刘胡兰是被自己人铡死的,landlord就上门求实。有人说,美军不会将战火放过鸭绿江,老萨写出《尊严不是无代价的》,陈mm写《东北亚三国演义》。
当下左右之分,勉强可以换一组词眼,公平和效率。上头觉得现阶段可以牺牲一点公平,换来效率。殊不知,牺牲了公平,效率并没有提高。在门户网站上、在主流的报刊杂志上,动辄有人大放厥词。大众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学识去辨别谁说的对,谁又夹带私货,风行草偃,不自觉被洗脑,盲目的种子种下,早晚会生出盲目的野草,最终不可逆转的改变社会,事过以后才发现被巧妙诱导了,悔之晚矣。常见的话题太多了,劳动法破坏了企业和工人自由签订契约的权利反而让工人更难找到工作吗?国有企业应该全部灭亡吗?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该不该守?……
还是运用自己的理智吧。
你倒是说说道理啊。
我用这个例子表明,胡仍然
得到了正面报导,时间在
liupang给的范围内,你扯
什么时候辞去总书记,要说明什么?
体会一下,一朝权在手的感觉
胡耀邦的“两少一宽”原来是在特殊背景下出台的。
83年幼一个严打运动,这是为了加强社会治安,对
刑事犯罪份子严厉打击。那时办案的原则是从重从快。
以运动方式办案,不免要扩大打击面,或量刑过重。
我们这里不探讨这个严打运动的得失。但是所谓城门
失火,殃及池鱼,这个严打运动的影响同样也会波及到
少数民族。在此以前的历史上,已经有过多次的例子,
以汉族为主体的政府发起的运动,没有顾及少数民族
的特殊性,因而影响了民族团结。例如文革中,云南
回族青年金桂仙(省革委会成员)要求回民养猪以支援
国家,成了回民不满的一个导火索(那次事件背后,也
有东突的背景)。
正是为了避免汉族为主政府发起的运动造成对少数民族
的不利影响。84年有胡耀邦的“两少一宽”出台。
参考如下
“1983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决定》,提出从现在起,在三年内组织三次战役。从1983年8月上旬开始到1984年7月,各地公安机关迅速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第一战役。”
严打中发生了什么? 该文章承认:
“这一年开始的严打,在严厉打击各种犯罪的同时,也带有一些扩大化的成分,那种类似运动式的从严从重的判决浪潮仿佛是“文革”遗风。这种判决此后再未出现。”
不过此文没说到底是什么样的“扩大化”,维基百科提到的多一些,严打中,出现了“偷一元钱判死刑。耍流氓有的被判死刑的,有的被判几十年监禁的,还有的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关起来劳改的。”,“一个王姓女子因与10多名男子发生性关系而以流氓罪被判处死刑。”,“一位男青年为其女友拍了一些穿着较为暴露的照片,仅仅因为这个,男青年被判处死刑,女青年被判了有期徒刑。”
这样看来,两少一宽的颁布,在83年严打后期,这代表的只是从严刑酷法的严打政策的局部后退,动机恐怕也只是担心严打政策会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稳定。体现的压根不是什么“优”待。
靠边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莫要这么快就下结论
精髓还是瑕疵,仁者见仁啦,也许过几年看法还不同了呢
btw,引文是电影《朗读者》对白
起码根据张胜写的关于张爱萍的专著。
当时邓出山后,很快便对张有更重要的安排(军委秘书长),只不过张自己觉得军工更重要,想要花几年时间把武器这一块抓出来,再交给邓。所以才推荐了罗瑞卿。
不管怎样说,张爱萍在决策层能到达的最高峰,是在邓主政的时代达到的。
但关于张自己如何认为(他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是四大金刚,称呼他四大金刚是对他人格的侮辱),则又是另一码事了。
至于后来80年代张逐渐从副总理退下来,转而逐步离开决策中心层,也是跟他个人的性格以及信念相关,他后来与赵与王震都形成一定的矛盾,这算是邓自己的广义的集团内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