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来给奥数辩护两句 -- 我爱莫扎特

共:💬128 🌺23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省一等奖能保送吗?

高中时候,拿过物理和化学各一个省二等奖,当时啥都没准备。。。尤其是化学,预赛的题目竟然全是从王后雄的那本书上抽的,我们平时就拿着它做练习用。要是知道省一等奖能保送,就好好复习一下了。。。

我们学校当年保送40多个,但好像都是国际奥赛和全国的一、二等奖啊,要是省一等奖也能保送的话,那肯定不会才这么点人。

del
家园 如果公平要追究到起跑线上的话,那这个公平就根本不存在了

这在起跑线上本来就不公平,何来的对大多数人公平

虽然我也知道政治不正确,但是人生的起跑线上,大家确实不是公平的。这没什么办法,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如果信佛的,也许可以怪一下祖上没积德吧?大家也都不是小孩了,人人平等这句话到底有多少分现实,大家自己也心中有数。倒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至少在目前,实现的情况还是可以的。所以我一开始就说了:公平是相对的。

如何拿省级一等奖那件事是俺几个不同的同学跟俺亲口说的,您信不信,跟俺没有关系,反正俺信,而且有俺信的道理,具体的,没有义务跟您说那么清楚

这要分人。

例如说我碰到不少人都说当年高中备考,多么辛苦多么悲惨,电视媒体也经常这么吹风。反倒我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如此,而我的同学也大多没怎么特别当回事。也许我们本身就是这种环境下,这种制度下的优胜者,所以自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如果仅仅以我们自身的经历和角度去下这些结论,是不是就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对高考都是神经过敏?不能吧?

正好比林丹可以说拿奥运冠军没什么,就是挂了个毛主席头像就金牌到手了。陈毅也可以说我们打下U2也没什么,不就是拿根长点的竹竿子捅了捅麻?他们是成功者,有资格这么说,也许这么说还有点谦虚和稍微的自豪在里面。但是换做我们这么说,那就不是谦虚,而是自大了。

总之,奥赛省级一等奖现在这种形势下很多并不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

名师出高徒,好马配好鞍,这些我都承认,而且深有体会。但是仅仅凭这个就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先天素质以及长期积累的基础,显然是不恰当而且是过分的。

简单一点,这么说吧:

那些同学,也就是和你一起敢这么吹吹牛。他们敢把跟你说的那些话,打印出来,签署上自己的大名,然后回到自己母校,往每个班的黑板上贴上一张吗?

又何苦把一个小孩子玩的奥赛一等奖那么当回事呢

这应该是我们之间的立脚点不一样。你的立脚点,是你还有你的同学好友。也许对于你我而言,省一等奖甚至国家一等奖,都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我妈后来就说过,如果当初不搞全面开花,专攻一门,也许成绩应该会更好,也许就进了清华北大了。。。

当然,事后诸葛亮的话,我懒得说。但是这种对于你我跳一跳,努力一把就够得着的目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显然不是这么回事。别的不说,只要算一下每年有多少高考考生,每年各科全国和省级竞赛获奖人数,算一下比例就知道了。

好了,过头的话我也不多说了。

反正大家都明白各自的观点和立场就行了。

家园 这个好像还真的是看学校看人的

例如说我同学里面,就有全国二等奖没有保送,而全国三等奖就有保送的情况。

当然也不排除是那个拿二等奖的同学本来有保送,但是嫌学校和专业不好而放弃的原因,因为他最后考去了清华,所以也说不清。。。

家园 del
家园 高中招教授

我高中母校,上海市某名牌中学,近几年招收新教授越来越严格

有没有tenure啊?

说到底,一个高中要保证质量,一个要有legacy,也就是显赫的校史和校友;另外一个就是要有钱。现在最好的几所高中名以上还都是公立的,靠当地政府的拨款保证经费。其实还是要你好你就好。有了上面两样,好的生源和好的老师那是自然的,这两样都有一定的流动性,都想去好的扎堆的地方。

我希望我们的高中母校保有多一点自由度,看轻一点升学率\金牌数\海外名校offer数,保持一些自己的个性,小小少年健康正直最要紧,市场上要都是无差别的产品就太无聊了。

家园 按“钱”选校也不是那么简单

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让社会底层的人有机会进入上层。如果做不到这点,社会必然会呈现“贵族化”的近亲繁殖,最终必然导向社会结构崩溃。要知道,尽管有钱人往往有非凡的才能,但这种才能并不能同他的财富一起传递给他的后代。所以我一直认为,只要有别的评判办法,就不要赤裸裸的按“钱”选校。

商榷一下。看看美国的录取体系就知道,“钱”绝对是个影响因素,不然哈佛也不叫哈佛,史丹佛也不叫史丹佛。说的不光是亿万富翁捐点钱造个楼。前几个礼拜看Time上有篇文章写经济危机下学校录取的困境,不是所有学校都持“need-blind policy”的,就是说录取时仅考虑才智能力,不考虑经济支付能力。学校一直在找平衡,一方面录取一些有能力负四万全额学费的学生(就像国内的自费生),一方面可以把宽裕出的经费资助多几个每年仅付得起3000学费的学生(现今因为拿不到资助而退一步去上便宜一点的公立大学或社区大学的人相当多)。也就是说,以“钱”择校也不是绝对的,美国让各个学校自主决定这天平偏向哪头多一点。美国的录取模式谁都不能说是最公平,但也不至于导致社会的崩溃,因为阶层流动性还在,而这流动性恰恰需要有更多的资助发给中下阶层的学生,还是要钱。

无论我国或者西方,有钱人就是在享用社会资源的奶油,从医疗到教育,这点很难抹回从前了不是嘛。我不评价这个现象,但我强调他们在享用的同时应该作出相应的付出。教育的投入除了来自政府也应该接受“愿意为教育支付”的家庭的支付。如果国内的学校不答应,结果就是本该留在国内教育投入里的那份每年三十万四十万地流去了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把勺子一刮,最有钱的学生去了英联邦,最聪明的学生去了美国,留给国内教育系统的还有多少?

同样的思维看校外培训机构的话就发觉,这就是家庭有对教育的支付意愿而产生的体制外市场:不让我花钱择校,我一样愿意花钱在校外得到教育满足。进不了名校可以请名师课外辅导、奥数、新东方,形式各异,有需求就有市场,而且因为家庭重视教育这块蛋糕相当大。愿意多花钱得到更多的教育不是罪过,也不是不公平。我的看法是认可这种需求,把一部分蛋糕留给体制内教育系统不是坏事情。

就像一向对“钱”的看法,不能完全论“钱”择校,也不能完全排斥钱,到底做什么不需要钱呢?让钱在更合适的地方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学校既不能假清高,又要“把持得住”,而批评者往往不需要务实。

家园 花之,现在的奥数和大学扩招是可类比的
家园 参加过奥物

全省第15名。。。可叹的是当年全省前14才保送。。。于是俺跟西安交大擦肩而过了。(第14名保送西交。)

后来复读了一年,上了个二本学校(但是我们学校很好的)。

第一年是英语太差。第二年英语也追上来了。偏偏物理挂了。。。(一贯物理满分的。)

尽管如此还是不后悔参加奥物。它能让你的思想开阔,能让你想问题比一般人深刻,能开启哲学思维。让人对表象之下的规律产生兴趣。还能磨练意志。

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这些除了理科什么都不好的人拥有自信。

家园 我觉得,还不如比做俯卧撑呢

针对你的第二条。

家园 胡说

我当年省化学竞赛一等奖第11名,高考只加了5分......我准备了半年呢。

我同学是第4or5名,去参加了集训,发挥的不好

也就加了5分......

报送的话好像至少冬令营拿二等奖,还不能选专业。

家园 也说两句

首先,奥数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有助于开发智力,但是必须在自愿,有兴趣的前提下。不分对象,填鸭式的普及奥数不是一个好现象。

那为什么会出现奥数热呢,不是在高考,一般能通过竞赛获得推荐资格的需要很强的天赋,普通孩子基本上很难坚持学奥数到高中。其根子是在小学升初中上。据我所知,北京的一些名牌中学,重点中学收学生的标准,一个是奥数,一个是英语。这直接导致了奥数热和英语热。有的小孩居然还没上初中,新概念,剑桥英语居然都学完了,不得不说有点变态了......

解决方法很简单,初中入学取消奥数和英语要求。恢复统一考试,我认为统一考试是可实现手段中最公平的了

家园 这就是我文中说的

4.1那段。

教委打着“减负”的牌子,干了不少这样“增负”的事儿。

胡说
家园 这个问题,

有些事就是不可思议,否则也不会被单拎出来说。。。

家园 现在的加分项目几乎都可以用钱买

已经爆出的就有,围棋定段、乐器定级、国家二级运动员、少数民族身份。

至于奥数嘛,恐怕也是时间问题。

家园 确实如此,这样的人见的不少了

在学校里打乒乓球打败过“二级运动员”,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